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是()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B.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D.动物的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2.科学研究表明,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会对细胞某些生理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温度对细胞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会使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增大B.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因此低温不会影响被动运输速率C.在探究温度对水分子通过半透膜速率的影响时至少需要设三组实验D.胞吞、胞吐过程受温度变化的影响3.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4.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精氨酸的密码子由原来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AGA,由此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酵母中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配对的反密码子变为UCU D.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5.为了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应该选取的材料是①完整幼苗②幼苗的b段③幼苗的a段④幼苗的c段⑤10mL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⑥10mL浓度为10-2mol/L的生长素溶液⑦10mL蒸馏水A.甲组:①⑤,乙组:②⑤ B.甲组:②⑤,乙组:②⑦C.甲组:③⑥,乙组:③⑤ D.甲组:①⑤,乙组:④⑦6.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侵染水稻叶片,经组培、筛选最终获得了一株水稻突变体。利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电泳;并与野生型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到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注:T-DNA上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检测结果时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核DNA中C.不同酶切显示的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T-DNA有不同的插入位置D.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容易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重组B.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植株高度不育但抗病性较强C.单倍体育种也会涉及杂交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D.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形豌豆,需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圆形豌豆8.(10分)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I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Ⅲ是血浆B.若I为可遗传变异,Ⅳ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则Ⅳ是基因重组C.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则Ⅳ是特异性免疫D.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二、非选择题9.(10分)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实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子一代子二代甲均色型×黄底型新类型一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1:2:1乙黑缘型×黄底型新类型二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1:2:1丙新类型一×新类型二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1:1:1:1?(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种。(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分离。(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5)为了进一步明确鞘翅斑点的遗传特点,研究者又将黑缘型和均色型杂交,子代表现为两种亲本性状的嵌合体(如图所示),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这种显性类型与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_________表现,后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10.(14分)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浆果、草、黑松位于食物链的起点,构成了第一营养级,也称____________营养级。该食物网共有食物链_________条,其中处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种。(2)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棕熊称为一个________,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增长方式应为_____增长。(3)与棕熊直接取食浆果相比,鹿取食浆果,棕熊取食鹿(假设两种情形下浆果的量相等),棕熊所获得的能量更_______(填多或少)。11.(14分)人们在对胰腺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实验,请结合下图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图中a、b代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1)胰液分泌中有神经调节,如图所示。图中结构c是______,该处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19世纪,学术界已认识到胰液分泌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法国学者沃泰默在此基础上切断a和b处的神经纤维之后,发现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肠腔内,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激素调节的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①稀盐酸→小肠粘膜(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②稀盐酸+小肠黏膜→研磨并获得提取液(注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由实验分析,在盐酸刺激作用下,提取液中含有____分泌的微量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对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起作用,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含量稳定在1.9g/L左右,原因是图示d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使血糖升高,机体维持该激素正常浓度的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4)马拉松运动员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__________。12.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选一株白花雌株和一株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不考虑变异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欲判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数量和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还需统计________________。(2)若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明亲本植株的基因情况。并结合F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在群体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两种对应情况:________,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________,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2)题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哪种对应情况,可选用F1中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将F1中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统计F2中植株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动植物生命活动都有激素调节,其中动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由特定部位的细胞分泌的;激素对动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动物除了激素调节以外,还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A、植物激素不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动物的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A错误;B、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正确;C、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C正确;D、与神经调节相比,动物的激素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A。2、B【解析】

本题考查温度对细胞生理过程的影响。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会使膜的流动性增强,物质运输速率增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虽然不消耗能量,但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从而影响被动运输速率。胞吞、胞吐需要能量,温度会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改变呼吸速率,进而影响胞吞、胞吐。【详解】A、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会加快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降低温度则会减慢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A正确;B、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来说,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B错误;C、在探究温度对水分子通过半透膜速率的影响时,至少需要设置高温组、低温组和处于常温状态下的对照组,C正确;D、胞吞、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温度可影响细胞呼吸速率,从而影响能量供应,故胞吞、胞吐过程受温度变化的影响,D正确。故选B。【点睛】实验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对照、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3、D【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详解】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2/4×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点睛】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马毛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然后再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得出准确答案。4、D【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由题干可知,控制合成植酸酶的基因被改造过了,因此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正确;由于控制合成植酸酶的基因被改造过后,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因此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也就发生了改变,B正确;植酸酶基因被改造后,转录出的控制精氨酸的密码子由CGG改变为AGA,因此配对的反密码子就由GCC变为UCU,C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控制合成的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并未改变,D错误;因此选D。【点睛】1、遗传信息: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2、密码子:mRNA中相邻的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做密码子。密码子种类共有64种,其中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其余61种密码子决定了20种氨基酸。3、密码子简并的意义: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4、反密码子: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能够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这样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5、B【解析】

本题是生长素作用的实验,通过对实验题目的分析找出自变量并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详解】由于验证的是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所以应选取幼苗的b段;该实验为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故选B。【点睛】对照实验的设计要围绕实验题目进行,从题目中可以得出实验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以及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6、C【解析】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它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的目的是检测受体细胞的DNA中有无目的基因。均显示一条杂交带,说明在这一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置是唯一的。【详解】A、图示结果突变体中出现放射性,说明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A正确;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T-DNA携带目的基因插入到水稻的DNA中,B正确;C、不同酶切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不同酶切后带有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即:不同的酶切位点距离T-DNA的远近不同),C错误;D、由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可知,野生型无放射性杂交条带,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7、C【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育种容易实现的是相同物种间的基因重组,A错误;B、单倍体育种经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后获得的是纯合体,是可育的,B错误;C、单倍体育种也会涉及杂交技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秋水仙素诱导加倍),C正确;D、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形豌豆经过自交可以获得YYRR、YyRR、yyRR,其中绿色圆形豌豆的基因型一定为yyRR,可以直接选择,不需要连续自交,D错误。

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各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以及优缺点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8、B【解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叫细胞外液;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步移;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若Ι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Ⅲ是血浆、Ⅱ是组织液、Ⅳ是淋巴,A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若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说明Ⅱ和Ⅲ是非特异性免疫,则Ⅳ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D正确。二、非选择题9、染色体组型分析66性状分离等位基因5/8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解析】

由甲、乙、丙可知,SAs为新类型二,SEs为新类型一,SASE为新类型三。丙中的F1为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SE)=1∶1∶1∶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SA∶SE∶s=1∶1∶2,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子二代为:黑缘型(SASA)∶均色型(SESE)∶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SE)=4∶4∶16∶16∶16∶8。【详解】(1)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剪贴、排列等,可以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6种(SASA、SASE、SESE、SAs、SEs、ss),表现型有6种(黑缘型、新类型三、均色型、新类型二、新类型一、黄底型)。(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可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2/8新类型一(SEs)∶2/8新类型二(SAs)∶1/8新类型三(SASE)=5/8。测交是跟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黄底型(ss)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SASE)。(5)图中可以看到镶嵌显性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表现,而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且结合显性的相对性,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学生要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要有一定的计算基本功。10、生产者83种群逻辑斯蒂少【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浆果→鹿→棕熊;浆果→棕熊;浆果→蝶→松鸡→红尾鹰;浆果→松鸡→红尾鹰;草→蝶→松鸡→红尾鹰;黑松→松鸡→红尾鹰;黑松→金花鼠→红尾鹰;黑松→金花鼠→棕熊8条食物链。【详解】(1)浆果、草、黑松位于食物链的起点,称为生产者,又叫第一营养级;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共有食物链8条,其中处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有棕熊、松鸡、红尾鹰3种生物。(2)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称,故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棕熊称为一个种群;因棕熊生存的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并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故其符合逻辑斯谛增长方式。(3)食物链越长,损失的能量越多,故与棕熊直接取食浆果相比,鹿取食浆果,棕熊取食鹿,后者获得的能量更少。【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并能结合题干分析作答。11、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肠黏膜(十二指肠黏膜)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反馈大脑皮层【解析】

分析图中信息,a是传入神经纤维、b是传出神经纤维,c是突触,d是胰岛。其中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液。【详解】(1)图中的结构c是突触,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①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将神经切除,将稀盐酸注入入狗的上段肠腔内,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基础上将稀盐酸注入小肠粘膜(十二指肠)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和肠粘膜混合加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入小肠黏膜血液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盐酸无关,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②由实验分析可知,在盐酸刺激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之所以可以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机体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维持血糖浓度和该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4)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体液调节的特点;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12、性状在F1代雌雄中的比例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表现为红色;a、b基因均纯合时花色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