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5页共85页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4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理论活动,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历观察、理论、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别人交流思维的过程。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以上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互相浸透,达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才能的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拟困难。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在详细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展简单的换算。”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经历。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种学习资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根底。本教学设计的根本理念是:表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体验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p,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根底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能顺利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一台,水果两个(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种。学生每人准备一个2分硬币、三袋分别约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两袋500克的食盐。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气氛,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开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我首先课件呈现一大一小两个水果并提问:“你觉得哪个重?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答复内容小结:同样的事物可以用眼睛看来判断哪个重哪个轻,并板书“看”;接着我将小的水果放下,出示一个盒子,提问:“这个水果和这个盒子哪个重?”然后让答复下列问题的学生用两只手分别掂一掂,小结:不是同样的东西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判断它们的轻重,并板书“掂”。接下来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各种商品的净含量是多少,学生简短的交流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品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品的净含量,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过渡到第二个环节。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三层进展教学。第一层:探究1千克。先出示四种物品〔1千克瓜子、1千克梨、两袋重500克的食盐和一根1千克重的火腿〕,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重量,然后启发学生道:我们怎样用个好方法又快又准地知道它们的重量呢?引导学生想到用秤称〔师板书“称”〕。师随机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常用的秤,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见过哪些秤,都是量什么东西的,激发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络起来,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之后我出示一台盘秤,讲解它的用法后,将四种物品依次放入秤盘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指针的读数,并说出重量,师板书:1千克。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自己的两袋食盐,并说说感觉。最后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东西,说说看有那些物体比1千克重?引导学生估计物体重量,培养推测意识,本环节教学完毕。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千克的观念。第二层:认识1克、感受10克、100克。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拿出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指名说一说感觉,然后老师将硬币放入天平量,告诉学生这样的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接着让学生试着掂一掂桌上的三袋大米,说说哪袋的重量和这一枚2分硬币一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推测出2号袋和3号袋大米的大约重量,感受“克”这个质量单位。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估等活动,为学生感知和建立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第三层:领悟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这个环节以“回收大米”的小游戏开场,我用一个塑料袋到同学那里回收3号袋大米,即回收100克的大米,每装进一袋,请同学们大声地数出来,直到回收10袋,即1000克大米为止。然后问学生:“这1000克的大米有多重呢?”请学生拿在手里掂掂看,试着说说感觉。接着把它放在盘秤上称,请学生读出数字,说说这些大米与刚刚量过的物品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并板书:1千克=1000克,随即引导读关系式。在这个环节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说说量物体时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第四层:感受千克的日常应用。这是一个关于年“体重”的游戏,旨在让学生感受千克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开场先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里不排除有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的,师要引导其把斤数按2斤等于1千克的换算关系换算成千克,并告诉其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然后让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同桌的体重。结合书中的练习,安排了认体重秤的内容,利用课件来学习认体重秤,本环节完毕。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在这个环节,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结合书中练习,我设计了知识性和兴趣性与一体的6个习题,包括填空、连线、选择、判断和兴趣故事等内容。这样联络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理论。老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想一想”题: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谁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兴趣性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篇2: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p: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根底。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的定位在: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4、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才能。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创设情境,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们都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的开场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首先,我设计了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三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比照明显。这三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其次,我利用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再次,我让学生联络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时机,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1、构建克的概念。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得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秤来称。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秤。先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相机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磅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盘秤、杆秤、天平、人体秤、〕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老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人体秤,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根底。“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拟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并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效劳于生活。2、构建千克的概念。在生活中,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物品很多,为了深化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再掂一掂。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秤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如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等等,放在手中再掂一掂,从而深化概念,打破重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进一步感受几千克的质量,我为每组都准备了1号包,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称一称,拎一拎。也可以称称体重:先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找同学帮助称一称,再称称其他同学的体重。最后可以联络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这样通过称体重的游戏和联络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几千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络。假如学生在认识克和千克时打好了根底,那么在填写单位名称,进展质量单位的辨析时就会轻而易举了。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提醒,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提醒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络。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三〕稳固深化、应用拓展。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到达“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根本练习:例如:在〔〕里填上适宜的单位。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络和区别,使认识更加准确。〕2、深化练习:改错题: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爷爷: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强健,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也得以开展。另外,在练习完毕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要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课的教学力求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多种参与数学活动的时机,学生既参与知识形成和开展的过程,又要体验到数学知识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开展。篇3: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根底上进展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根底。学情分析^p: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局部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拟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二、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才能目的: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才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的,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假设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假设干;2分硬币假设干枚。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p,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五、教学过程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历,在搜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稳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猜一猜:(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想〕(2)此时老师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方法。(3)介绍生活中的秤。(4)用盘秤检验。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论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提醒课题。(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施行:第一步:认识克。1.掂一掂,感受1克。老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第二步:认识千克。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展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详细,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适宜?什么情况下用克适宜?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拟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拟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拟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三〕稳固深化、应用拓展。在生活中理论,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到达“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根本练习:例如:在里填上适宜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络最严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比照,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才能。在这道题里,我采用重量单位建立联络,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2、深化练习: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村长,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强健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也得以开展。〔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在练习完毕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六、板书设计: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篇4: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说课稿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历出发,灵敏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单的质量计算。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2、点明课题。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老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1、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惯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6〕用手掂一掂学惯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2、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3〕老师问:两袋盐呢?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5〕老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生答:不适宜。老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生:弹簧秤。生:台秤。〔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8〕称桌子上的学惯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课有利于进步教学效果,也有利于进步老师的语言表达才能,以上提供的克和千克说课稿,希望广阔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参考!篇5: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历出发,灵敏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单的质量计算。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2、点明课题。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老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1、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惯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6)用手掂一掂学惯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小学教学设计网=.xxJXSJ]2、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3)老师问:两袋盐呢?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5)老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生答:不适宜。老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生:弹簧秤。生:台秤。(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8)称桌子上的学惯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设计理念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老师讲的。老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化。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开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稳固新知课件展示:1、写出体重。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3、连一连。4、找错。设计理念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篇6: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2、教材分析^p:“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理论活动,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二、说教学目的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才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才能。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的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p,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根底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惯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拟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场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展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到达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篇7: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学方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学方案(一)概述【研究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二)《克和千克》课程规划【教材分析^p】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局部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根底,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展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到达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历并稳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教材提供的这些学生比拟熟悉的例子,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学情分析^p】(一)学生根底:1.生活经历:克和千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模糊的、直观的、片面的。2.技能根底:学生所必须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二年级学生都有点根底了,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才能还有待培养。(二)学习动力:1.目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明确本课知识学习目的,但通过此课要到达的才能目的还不甚理解,教学中,老师应有意浸透才能培养。2.兴趣: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参与调查、讨论、操作、比拟、游戏等活动来学习知识,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可以开展学生才能,使学生兴趣很浓。(三)习惯和才能培养:学习习惯和才能的培养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级程度的学习才能,学习才能参差不齐是老师应该面对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理论中老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单元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打破的关键:利用主体理论体验活动,采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脑等多种感观,让学生全方位反复感知质量单位。新课教学之后,学校开展“克和千克体验活动”,直观、立体式的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数学再回归生活,这种浓浓的数学味大大进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法、学法设计:教育家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展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通过体验活动,自己去感觉发现,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机密,让学生在你说出来之前先去猜,尽量让他们自己找出来。”因此,活动体验教学法为主,知识灌输为辅,寓教于乐,进展教学。这样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络。运用“体验—交流—再体验—类比—稳固—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发思维、长才能、展特长,到达知识才能双丰收。稳固练习设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练习设计有层次性、兴趣性、参与性、开放性为一体。课后安排看一看、问一问、称一称的调查活动,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工程研究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本单元共2个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我们的特色是学习和理论相结合,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通过“克和千克体验活动”使学生更立体、直观、有效的认识克和千克。我们的优势在于把知识形成体系,构建校本课程,以校园网为展示平台,牵手网络,资共享,博众所长,使单元知识系统化、数字化、特色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有趣有效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类比比拟、大胆猜想,实验推理,合作交流,积极考虑,逐步建立学生的质量概念以及进步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并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学三步走的教学形式,突显兴趣性、灵敏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体验、操作情境导学——演绎归纳推理、验证——理论应用交流、归纳理论证明,运用三步走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通过问卷调查和程度测试抽样分析^p,我们的教学效果到达了预期。学生方面,质量观念得到提升,思维变得开阔,敢于创新,擅长变通;老师方面,通过研究学习,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才能,对专业成长促进较大。在研究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取长补短,资共享,及时反思与建议,形成了一种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教育教研新风貌。篇8:千克与克说课稿千克与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内容。2、教材分析^p: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根底。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理论活动,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才能目的:1、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才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以上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互相浸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才能的结合。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三维目的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p,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根底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惯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表达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根底和纽带,成为课堂开展的原动力,表达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拟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伊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背一背及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展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到达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然后,让学生用弹簧秤称从家带来的物品〔大米和石子〕。感受到虽然它们的体积不同,但质量是一样的。在学生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联络实际读取盘秤、安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历并稳固质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六、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创设情境,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们都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的开场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首先,我设计了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三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比照明显。这三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其次,我利用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再次,我让学生联络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时机,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1、构建克的概念。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得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秤来称。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秤。先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相机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磅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盘秤、杆秤、天平、人体秤、〕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老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人体秤,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根底。“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拟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并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效劳于生活。2、构建千克的概念。在生活中,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物品很多,为了深化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再掂一掂。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秤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如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等等,放在手中再掂一掂,从而深化概念,打破重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进一步感受几千克的质量,我为每组都准备了1号包,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称一称,拎一拎。也可以称称体重:先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找同学帮助称一称,再称称其他同学的体重。最后可以联络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这样通过称体重的游戏和联络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几千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络。假如学生在认识克和千克时打好了根底,那么在填写单位名称,进展质量单位的辨析时就会轻而易举了。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提醒,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提醒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络。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三〕稳固深化、应用拓展。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到达“有的”、“有序”、“多样”、“有度”。篇9: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课件出示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生: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个苹果1千克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克与千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生:两,斤,公斤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老师板书“克与千克”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师让学生考虑后答复,老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2、1克与1千克的关系?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提醒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水到渠成的提醒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老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老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的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根底。〕〔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严密联络〕二:亲身理论,体验探究1、认识克(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老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生:看商品的标签生:用手掂一掂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师小结:对,它们很轻。计量比拟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师板书克g〕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生举例(2)掂一掂,感知1克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互相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如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板书:1克〔1g〕。(3)找一找,稳固1克的质量概念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展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详细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拟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老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师:说得非常正确,你很擅长考虑,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师:如今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浸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根底上,老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准确,引出了称比拟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根底。〔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屡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化而饱满〕篇10: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页第1课时的内容。2、教材分析^p:“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以后要学的“吨”的教学奠定根底。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3.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才能目的: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才能;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4.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三维目的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正确读出测量工具上的数值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设计理念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表达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学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根底和纽带,成为课堂开展的动力,表达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四、说教具学具为了能顺利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盐、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天平。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盐、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币、图钉、扣子等物品。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肠一根是50克,我的体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1、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图钉、扣子等(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惯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6〕用手掂一掂学惯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2、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展:〔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3)老师问:两袋盐呢?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5)老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生答:不适宜。老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生:弹簧秤,台秤。〔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8〕称一称苹果,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水果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化。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开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老师和学生共同验证。⑤1克与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觉?〔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3、克和千克的关系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盐问:1袋盐重多少克?重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书:1千克=1000克〕师板书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4、认识秤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老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师:同学们的数学课本有多重?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来称一称,好不好?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本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与理论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三〕、根本练习,稳固应用1、写出体重。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3、连一连。4、找错。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四〕、全课总结,课外理论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课下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你们能做到吗?〔出示调查物品的名称,选择学生比拟熟悉的物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时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五〕、〔板书设计〕克和千克一枚二分硬币为一克一袋盐500克,两袋为1000克克:g一千克=1000克千克:kg篇11:克和千克说课稿这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在生活中学生对质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不能准确理解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它们的进率关系。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展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数学第45-46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展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展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教具:盘秤、天平、食盐、回形针等学具:盘秤、天平、食盐、苹果、回形针、5角钱硬币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上课之前老师先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爱的抱抱”。游戏规那么: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瘦一个中等〕,让中等的同学抱下瘦的同学,在抱下老师,请下面的学生猜想下,抱谁时坚持的会久一点。【设计意图:通过抱一抱的游戏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有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二〕理论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师:刚刚我们通过抱一抱就可以大致比拟两个人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师:假如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展示图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方:刚刚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橘子、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台秤、电子秤〔秤几千克的物品〕、天平秤、弹簧秤〔称比拟轻的物品〕、磅秤〔称比拟重的物品〕、体重秤等等。2、看这幅图中的淘气和小鸟在干嘛啊?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淘气和小鸟都在量体重,但用的质量单位不一样〕称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做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我们一般用“千克”做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中自己发现质量单位的不同,从而引出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3、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石英砂信用保证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自建房买卖定金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抵押贷款再担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人员权益保障三方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师职务晋升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门面租赁与艺术展览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海上油轮保险合同范本发布3篇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西医外科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螃蟹涂鸦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购置纠纷调解服务合同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5年济南铁路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颗粒尿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教案)
- 超声技术报告范文
- 思想道德与法治(同济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答题公式
- 2023年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乳胶漆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 大气课程设计---袋式除尘器
- WTY-53,54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