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_第1页
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_第2页
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_第3页
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_第4页
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页共6页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通用5篇〕篇1: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方法的实验-以昆明图幅(G-48)为例数字地貌制图是地貌制图及其应用研究适应信息化开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昆明幅(G-48)地貌图为例,讨论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技术道路和方法,并结合昆明幅的详细地貌特征,重点分析^p数字地貌制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p结果说明: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貌制图技术,不仅能进步地貌制图的`效率,还能进步解译的质量和精度.作者:程中玲徐刚田永中吴文戬CHENGZhong-lingXUGangTIANYong-zhongWUWen-jian

作者单位:程中玲,CHENGZhong-ling(广州市煤气公司,广州,510060;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徐刚,田永中,吴文戬,XUGang,TIANYong-zhong,WUWen-jian(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刊名:测绘科学

ISTICPKU英文刊名:SCIENCEOFSURVEYINGANDMAPPING

年,卷(期):

32(4)

分类号:P282TP79

【关键词】:^p:DEM

遥感

喀斯特地貌

昆明幅

篇2:南沙群岛海底地貌制图研究-以1∶100万郑和群礁幅为例南沙群岛海底地貌制图研究-以1∶100万郑和群礁幅为例中国海域辽阔,但公开发表和出版的1∶10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底地貌图尚属空白.在综合研究已有的海底地貌分类系统的根底上,以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幅为实验区,尝试建立了该海区1∶100万海洋地貌分类系统,利用历年来南沙群岛海区等深线图(1∶50万)、沉积图(1∶200万)、地质地球物理图集(1∶100万)及各种文献资料和在专家指导的根底上,绘制了该幅的海底地貌图并对该区域的地貌格局进展了分析^p.实验说明,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进展1∶100万海底地貌制图是可行的.实验发现:1)等深线数据如同陆地上的等高线数据,是进展海底地貌制图的'根本和主要数据;2)海底底质和沉积物数据是进展海底地貌成因类型判别的重要根据;3)海底构造格局对海底地貌格局起着根本的控制作用,因此海底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也是进展海底地貌制图不可或缺的数据之一.作者:姚永慧周成虎苏奋振刘宝银YAOYong-huiZHOUCheng-huSUFen-zhengLIUBao-ying

作者单位:姚永慧,周成虎,苏奋振,YAOYong-hui,ZHOUCheng-hu,SUFen-zheng(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研究所,北京,100)刘宝银,LIUBao-ying(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1)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ISTICPKU英文刊名: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

年,卷(期):2023

26(6)

分类号:P284.2

【关键词】:^p:南沙群岛

海底地貌

珊瑚礁

地貌制图

篇3:试论数字填图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1:25万炉霍幅、马尔康幅为例试论数字填图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1:25万炉霍幅、马尔康幅为例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作形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地质图成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全过程数字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程度和纯熟程度有限及数字填图系统的不完善性,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传统的方法对其进展补充.对在运用数字填图系统及野外数据采集器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理论,总结出了一些经历,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作者:黄成HUANGCheng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双流,610213

刊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GEOLOGICASICHUAN

年,卷(期):

29(z1)

分类号:P5

【关键词】:^p:数字地质填图

数字化

空间数据库

篇4: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中三维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以昆明盆地为例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中三维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以昆明盆地为例基于活动断层的地震危害性综合评价可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立提供科学根据,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那么是进展地震危害性预测和评价的重要方法,而建立以第四系为主体的符合真实地层构造的三维物理模型是保证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以昆明盆地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钻孔、地形地貌、DEM、地震勘探、波速测试等资料,以剪切波速为主要分层指标,参考地层层序,结合ArcGIS等多种软件和相关的编程技术,采用将相邻介质分界面(层网)在深度方向上逐层叠加的方法建立三维物理模型;详细阐述了建立三维物理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同时建立三维物理模型的数据库,为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提供模型数据和参数.文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探测、实验数据,总结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张冬丽徐锡伟赵伯明陈桂华解廷伟ZhangDongliXuXiweiZhaoBomingChenGuihuaXieTingwei

作者单位:张冬丽,ZhangDongli(中国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徐锡伟,陈桂华,XuXiwei,ChenGuihua(中国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赵伯明,解廷伟,ZhaoBoming,XieTingwei(中国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刊名:地震学报

ISTICPKU英文刊名:ACTASEISMOLOGICASINICA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p:强地面运动

三维物理模型

第四系

昆明盆地

篇5:中昆仑地区泥盆纪-古近纪沉积相及环境演化-以1:25万奥依亚伊拉克图幅为中昆仑地区泥盆纪-古近纪沉积相及环境演化-以1:25万奥依亚伊拉克图幅为例通过对中昆仑地区各时期沉积特征的分析^p,认为泥盆纪至古近纪可划分为两大沉积环境,即陆相沉积环境和海相沉积环境.陆相沉积环境主要分布于侏罗纪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分布于泥盆纪至三叠纪时期,共划分为5相和假设干于沉积类型.该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原特提斯洋的扩展和封闭造陆阶段;南昆仑洋的.形成和造山阶段;前陆盆地形成和开展阶段,以及陆相的山盆开展阶段.作者:刘爱民刘凌云LIUAi-minLIULing-yun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

刊名:贵州地质

英文刊名:GUIZHOUGEOLOGY

年,卷(期):2023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