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宪法基本原则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认真、全面地分析和归纳宪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了解宪法发展的规律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宪法基本原则对世界各国宪法与宪政理论和实践的考察表明,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含义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主权原则形成主权原则是在继承主权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权,是指一国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和最后的决定权和处理权。最早提出“主权”概念的是法国的布丹。他认为,主权就是“不受法约束,统辖公民和臣民的最高权力”。主权有两方面,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对内主权,即向构成国民集体的所有公民和所有居住于其国土之上的人发布命令的权利;对外主权,即代表全体国民并处理本国国民与其他国家国民关系的权利。”一般认为,主权有三要素:意志的权力、发布命令的权力和独立发布命令的权力。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概念提出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又从君主主权、人民主权逐渐发展为议会主权。人民主权原则
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过程中,资产阶级在主权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将主权的归属有君主转向了社会全体即国民,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支撑封建统治大厦的根基,人民主权理论在主权思想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更新的阐释。埃斯曼认为:“国家是国民集体的法律化身,国家是公众力量的主体和支柱。构成国民集体的是在人类社会中高于个人意志的某个权威力量的存在。这种权威力量在其影响范围中自然不接受任何高于或能与之抗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主权。”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理论经历了由学说到原则的发展过程。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将人民主权理论原则化。《独立宣言》宣称:“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接受了这一思想。《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的“全部主权的源泉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的来自国民的权力”,这就是这一学说的原则体现。之后,美国总统林肯又将人民主权表述为“民有、民治、民享”,从权力归属、国家和社会管理及利益分配和享有几方面将这一原则具体化。人民主权原则(二)规定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人民主权:
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形式,即由公民直接行使创制权、复议权等。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额多民族人民是俄罗斯联邦主权的拥有者和权力的唯一源泉。”间接的代议制形式。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主体是人民的代表及其组成的代表机关。古巴宪法第四条规定:“古巴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人民通过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和由其组成的其他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或直接行使。”我国宪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人民主权原则(三)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作为宪法的一项抽象原则,一方面通过人民饿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派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公民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力和自由。有些国家没有直接规定人民主权原则,但从其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内容特别是政治权利的内容分析,不难发现该宪法也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如美国宪法虽然没有规定人民主权原则,但1776年《独立宣言》以及宪法中的代议制和公民权利的规定,间接的体现了该原则。为保证代议机关在实质上表现人民的意志,一些国家在宪法中规定了公民有创制权和复决权,如瑞士联邦及美国各州、意大利、西班牙、丹麦、保加利亚、摩洛哥等。赋予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实质上就是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公民享有直接的立法权,保证代议机关的意志不与作为本源的国民意志发生冲突,给人民直接表达其意志提供一个合法的途径。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清王朝的斗争中,也公开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在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此后各个时期颁布的宪法对此均予以了肯定。可见至少在形式上,人民主权的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人民主权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人没有直接使用人民主权的字眼,但在宪法中仍然肯定了这一原则,并赋予了它实际的、具体的内容。从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来看,有关人民主权的原则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人民主权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保证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它是我国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主要形式。3.明确肯定人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而将人民主权原则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宪法确认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措施,以保障和促进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基本人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形成
人权作为一种主张,早在古代奴隶制社会即以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斯多噶学派世界一体论中的思想中,即有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推导出人类的普遍理性,并有人人具有理性而确认人的平等权利的观点。在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宗教桎梏。作为近现代意义的人权理论即天赋人权是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级针对“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与之抗衡。天赋人权说,也叫自然权利说,它认为人生而具有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等权利。这一理论的奠基者是霍布斯、洛克等人提出的“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说”。基本人权原则
自然法学派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地权利,人民就签订契约、组织政府并建立国家。由于国家是人民签订契约的结果,如果政府侵犯人们的权利,人们也有权反抗,直至签订新的契约,建立新的政府,以保证每个人的天赋权利即自由、生命和财产实现。既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的,而且是不可侵犯的,因而争取人的这种天赋权利的斗争,就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天赋人权的理论极大的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资产阶级主权后,都将人权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或重要内容写进或体现在他们的宪法之中。基本人权原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为了兑现过去对人民的承诺,不仅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而且还另外在宪法的正文中专门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美国的制宪者最初认为宪法存在本身就是对基本人权的保障,而且只要美国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人民固有的天赋的权利自然会得到实现,因此1787年的美国联邦宪法并未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后来由于杰佛逊等民主主义者的极力争取,美国于1791年通过了十条宪法修正案(又称《权利法案》),在明确规定公民一些基本权利之外,还进一步宣布宪法对某些基本权利的列举,不得解释为奋斗或者轻视由人民保留的其它权利。法国和美国宪法对基本人权原则的确认构成了一种范式,对当时或后来许多国家的人权立宪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本人权原则
我国的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不谈人权到忌谈人权、从争论人权到接受人权、再到全面认识人权的过程。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表题为《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权状况的变化,阐述中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政策。并且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从《共同纲领》开始,我国宪法都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特别是2004年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后,基本人权原则表现为国家的基本价值观。我国宪法第2章规定的基本权利主体的公民与人权主体的人之间、人权内容与列举的基本权利之间需要保持逻辑上的协调与解释规则的统一。当实践中出现人权侵害事件时,我们应积极运用宪法解释技术,在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地寻求可能的权利救济途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人权之间的价值互换是通过这一形式实现的,至于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人权的需求与现实条件。除规定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经济、社会与文化的保障,使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制度保障基础。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含义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制衡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则表现为监督原则。权力制约原则近代分权学说是由洛克所倡导,有孟德斯鸠加以发展和完成的。洛克在《政府论》中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洛克认为上述三种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和一个团体手中,并且特别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他说如果由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洛克的分权其实是两权分立。权力制约原则孟德斯鸠在总结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既立法权、关于国际法事项行政权力和关于司法权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他同时也完成了分权制衡原则。分权是指将国家权力分为几部分,分别由几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制衡原则是指这几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保持一种相互牵制和相互平衡的关系。1787年的美国宪法就是按照典型的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国家的政权体制。权力制约原则在外国宪法中的体现
资本主义宪法体现权力制约原则除了通过宪法规范公开或隐蔽地确认“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精神以外,更因各国历史传统、民族状况、政治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反映分权学说的不同政体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权力制约原则1.典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形式
美国是运用分权制衡原则最典型的国家。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此法全属于联邦法院及其下级法院。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如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有权通过弹劾审判案撤换总统;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人名,有权弹劾审判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并撤销其职务之权,参议员对弹劾案有审判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一定的否决权,副总统兼任参议员议长;总统有特赦权,有提名并任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之权。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担任总统弹劾案的审判庭主席;根据宪法惯例,联邦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或无效等。实行总统制的现代各国采取的一般都是美国式。权力制约原则2.英国式的以议会为重点的分权模式
在英国,立法权胜过行政权,下议院胜过上议院,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重点,并建立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是:内阁由下议院多数党的党魁组织;内阁成员对下议院负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不信任,不是内阁总辞职,就是内阁解散下议院。日本的分权体制具有英国式的特点,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唯一立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国会有权提名内阁总理大臣,提请天皇任命,有权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总辞职,内阁在国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有权在10天内提请天皇解散众议院;最高法院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是否符合宪法。权力制约原则3.法国式的以总统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模式
法国在运用分权原则过程中,既吸收了总统制的特点,也借鉴了议会制的特点,通过加强总统的权力,削弱议会的权力,从而把分权与制衡的权利重心由立法转移到行政,并建立起半总统半议会制的体制。1958年法国宪法规定,总统以仲裁人和保证人的地位形式国家权力。总统有权任命政府总理并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免其他政府成员;总统有权主持内阁会议,签署内阁会议所决定的法令和命令。宪法还规定,总统在法定期限内得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其最后通过的法案,议会不得拒绝;总统有权就一切设计公共权力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复决;总统有权以命令宣布议会特别会议的召开或必会。宪法还规定,总理就内阁会议讨论通过的施政纲领或者总政策,得对国民议会提出由政府承担责任的说明;当国民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或当它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说明时,总理必须向共和国总统提出政府辞职等。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宪法明确规定了个国家机关的权力分工和范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国家主席是国家最高代表;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央军委是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这样我国宪法实际上也遵循了现代国家关于权力分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式权力制约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监督其他国家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我国宪法还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及规章;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定程序提出质询案,受质询机关必须答复;有权以法定程序罢免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主要领导人。权力制约原则3、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在我国,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不能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制约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只受选民的制约。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最重要区别之一4、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相互配合与制约。现行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含义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或法律至上,基本上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以民主政治和良法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治理为理性原则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原则形成柏拉图的前期的《理想国》更倾向于人治,后期的《政治家论》与《法律论》则更倾向于法治。他在前期推崇“哲学王”统治,但后来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不是哲学家,而在短时间内又没有好的办法把他变成哲学家,那么法治比人治更好。柏拉图的思想为后来的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坚持法治优于一人之治,他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并没有直接给法治下定义,但他对法治的内涵作了权威性的解释:“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古典法治理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强调法律至上,他说,良好的法律的不到遵循,仍然不能实行法治;二是权利制约。这为近代法治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治原则近代法治理论由欧洲著名政治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洛克和孟德斯鸠所创立。洛克在法治理论方面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治的原则。洛克认为,法治原则主要包括:国家必须以正式的法律来统治。执行已经公布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不排斥个别场合执法的灵活性。第二,分权理论。洛克认为,要实行法治,即必须实行分权,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执掌。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司法权作为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平行的权利而独立出来,这是孟德斯鸠对于分权学说的创新。在孟德斯鸠看来,三权唯有分立,才能实现法治近代法治理论奠基人之一的卢梭,认为共和政体里才有真正的法治,才能切实维护公众利益。还认为,人民拥有立法权,法治意味着平等。法治原则1959年1月5日至10日,国际法学家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通过了法治问题的《德里宣言》。这次国际法学家会议通过的有关法治的报告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法治理想的综合性反映。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确认了如下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德里宣言1、根据法治精神,立法机关的职能在于创造和维持使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的各种条件。不但要承认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还需要建立为充分发展个性所必须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条件。2、法治原则不仅要防范行政权的滥用,而且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来维持法律秩序,借以保障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3、法治要求正当的刑事程序。刑法关系到一个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因此刑法的规定和解释应当尽量稳定,不得随意。4、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一个独立的司法机关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
法治原则在外国宪法中的体现
法国《人权宣言》第五条规定:“法律只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动。凡未经法律禁止的一切行动,都不受阻碍,并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未经法律命令的行动。”第六条规定:“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加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实施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是平等的。”日本宪法第14条规定:“任何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在政治上、经济上或在社会关系上之关系,不得因人种、信仰、性别、社会的身份及门第而有所差别。”第97条规定:“本宪法为国家的最高法规,与本宪法条款相违反的法律、命令、诏敕,以及有关国务的一切行为的全部或一部,一律无效。”法治原则
意大利宪法第三条规定:“全体公民,不问其性别、种族、语言、宗教、政治信仰、个人地位及社会地位如何,均有同等的社会身份,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序言规定:“制定会议庄严宣布:葡萄牙人民决心保卫国家独立,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确保法治在民主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土耳其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民主的、非宗教的、社会的法治国家。”《摩纳哥公国宪法》第二条宣称:“公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尊重自由和基本权利。”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明确宣告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序言宣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宪法第五条第一、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2)确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权威。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第五条第三、四、五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仓储物流仓单质押信用担保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承包协议书模板4篇
- 2024版规范化技术服务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砖厂节能减排技术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标识技术采购合同范本汇编3篇
- 2025年棕榈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频波机培训教材》课件
- 2025年春季花卉展销会鲜花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智能家居设备合作意向协议书3篇
- 2025年物业管理责任服务协议书(含垃圾分类)3篇
- 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词汇表(10000词全) - 打印版
- 最新《会计职业道德》课件
- 广东省湛江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DB64∕T 1776-2021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
- 中医院医院等级复评实施方案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理正深基坑之钢板桩受力计算
- 学校年级组管理经验
- 10KV高压环网柜(交接)试验
- 未来水电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BIM项目解决方案
- 房屋出租家具电器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