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1苏轼《枯木竹石图》苏轼《枯木竹石图》2文同墨竹文同墨竹3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宋仁宗时,与弟弟为苏辙同榜进士,仁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宰相之才,名动京华,苏轼时年21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4

(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很受苏轼敬重。筼筜谷,在洋州,盛产一种叫“筼筜”的竹子。偃竹,仰斜的竹子。文同文同5作者简介

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作者简介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6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但对有些措施,是表示赞同的。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苏轼提出反对,又遭旧党攻击。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岭南、海南,生活十分艰苦,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次年死于常州,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7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岁寒三友”与“四君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五8

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梅兰竹菊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内涵。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关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君当如竹,坚韧不拔,显气节。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咏竹名句图片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咏竹名句图片10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由于画家个性不同,画竹时的神气各异,画的墨竹也就各具风格了。李景黄在《似山竹谱》指出:“画竹三昧,神气二字尽之。有气斯苍,有神乃润。文之檀栾飘举,其神超也。苏之下笔风雨,其气足也。”由此可见,文同的“胸中成竹”,主要是指胸中具有竹子的神气。文人画竹,如果胸中没有竹子的神气,也就“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画不出气韵生动的竹子了。苏轼与竹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11

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明末清初的石涛则说:“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石涛作为明朝遗民,归顺清朝后,文人的名节问题一直令其苦恼,故尽管自己的名节很成问题,但画起墨竹来,不像苏轼那样放达,再怎么写意,也不能废了竹节。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明证。

苏轼与竹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12写作背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写作背景13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与可以书遗余()近语士大夫()萃()寒梢()笔砚()斤斧何曾赦箨龙()喷饭()畴昔()wèiyù①告诉②告诫cuìshāoyàntuòpēnchóu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wèiyù①告诉②告14解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2.乃见其所欲画者岂独得其意而予亦悔其随之(《游褒禅山记》)(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自己)(代词,他的)(代词,自己)解读第一段:(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自己)15译文参考

竹子开始长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成:完全的。成竹:枝叶茂盛长成了的竹子。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译文参考竹子开始长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16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17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没有画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18

以竹的自然生长之态与“画者”人为割裂画与竹的自然关系对比,看出“画者”的荒谬——岂(复有竹乎)有此理!为亮出文同的正确画论主张蓄势(张本)。◆当时的“画者”作画:节节为之叶叶累之违背生活割裂自然第一段以竹的自然生长之态与“画者”人为割裂画与竹的自然19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自然连贯——振笔直遂捕捉灵感——少纵则逝师法自然,重视整体形象的把握和创作灵感的捕捉◆文同论画:◆苏轼体会: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不学之过也强调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内外同一,心手相应。“得其意”,“并得其法”——

赞成文与可的画论主张和画竹技法。齐白石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师法自然,重视整体形象的把握和创作灵感的20解读第一段:1、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三层。①文与可的绘画理论。②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③引用苏辙的话,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深邃。解读第一段:21解读第一段:2、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庖丁解牛→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轮扁造轮→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从实践中体会与可画竹→形、神兼备解读第一段:与可画竹→形、神兼备22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则辩矣(辩:有口才)B大概,大致

解读第二段一、完成下列各题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3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①…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B

都是“赞同,同意”

跟踪,追随

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都是“打开”的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4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与可讨厌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可把信寄给我说:“近来告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话柄。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25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与可笑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26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之一。我的诗说:“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笋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喷饭满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形容因突然发笑而把嘴里的饭都喷出来的样子。常用“令人喷饭”来形容事情极其可笑。玩笑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27追忆往事,三件趣事都与画竹相关:◆第一件,不为士大夫作画。

——狂傲中漠视名利的性格。◆第二件,谈竹形与竹势的关系。说明两人的艺术观是相通的,这也是苏轼推崇欣赏文与可的一个原因。第二段追忆往事,三件趣事都与画竹相关:◆第一件,不为士大夫作画。28◆第三件,令文同夫妇喷饭的“筼筜谷”诗——这里是巧合形成幽默,诗中“太守”即指文与可,“清廉”隐含了文同为官品德。第二段所记三件事,写得风趣幽默,“横说竖说”,貌似不经意,实则选材很有讲究侧重分别表现了文同为人、为画、为官的特点。◆第三件,令文同夫妇喷饭的“筼筜谷”诗第二段所记三件事,写得29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在陈州去世了。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画卷痛哭失声。从前曹孟德祭桥玄文,有不祭祀坟墓、车过腹痛的话头;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30①全文以“竹”“画”二字贯通,借画写人,借人说画。②庄谐并重,自在为文。第一段郑重其事,表明对表兄的推崇,二段除文可骂人外,全是写“笑”,三段只一“哭”字。骂也好,哭也好,笑也好,全是真性情。此等怀人文字,只东坡写得,如昌黎者断乎写不出;此等文章,亦只文同当得、受得。洒脱自在人,方有潇洒自在文。废卷而哭……畴昔戏笑之言——自有哀痛。以见……亲厚无间。第三段①全文以“竹”“画”二字贯通,借画写人,借人说画。31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画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段追忆二人交往中的三件趣事。第三段交代写作缘由。课文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课文结构32

重点词语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4、而读书者与之5、余因而实之6、月落庭空影许长:7、近语士大夫: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给与,馈赠。兼词,之于。话柄。赞同,许可,答应。证实。代词,如此的,这样的。动词,告诉,对某某说。副词,就。从前。文言知识重点词语33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没与陈州1、初不自贵重2、月落庭空影许长3、废卷而哭失声4、吾将以为袜5、发函得诗6、而读书者与之7、以书遗余曰通“殁”,死亡

古:以…为贵重

;今,价值高许,古:这样;今,也许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古:把……当作;今,认为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古:赠送;今:遗失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没与陈州通“殁”,死亡古:以…34词类活用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形容词做动词,老,养老形容词做动词,实,证实形容词做动词,厌,厌恶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意动用法,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词类活用(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35

“为”的意义和用法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余为徐州4、而予以为有道者5、吾将以为袜(动词,描画,勾勒。)(动词,写作)(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动词,认为)(以之为,把……当作……

)“为”的意义和用法(动36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乃见其所欲画者1、乃见其所欲画者2、岂独得其意3、而予亦悔其随之

“乃”“其”的意义和用法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代“画家”代词,他的代词,自己4、以追其所见5、其所以然6、岂独得其意代词,代提到的事情代词,代文与可代词,代“画家”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37“然”“以”“之”的意义和用法1、然自视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绢

2、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吾将以为袜

3、之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的样子

这样

然而

把………把……

把……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节叶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代词,指与可之言

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然”“以”“之”的意义和用法1、然自视了然

38探究·讨论一、1.作者记了哪些事情?引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会叙述、引用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文章第一段阐述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二段,追忆在交往的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三段则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孟德《祀故太尉桥玄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探究·讨论一、1.作者记了哪些事情?引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39探究·讨论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探究·讨论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40探究·讨论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l.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投诸地而骂

3.以为口实

4.余为徐州

5.余因而实之

6.月落庭空影许长遗:赠送。诸:之于。口实:话柄。为:这里是“到

……做官”的意思。实:证实。许:如此,这样的。探究·讨论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遗:赠送。41三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可是现在画竹的人们却是(把竹子)一节节地接起来,一叶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

2.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我不能做到这样,但是我心里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3.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人们)平时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忘记,难道只是画竹是如此吗?

4.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我认为其中包含着深邃的道理,难道不是吗?三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2四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苏轼总是能用极精练的几个字就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人的外部动作或内心情感。如写文与可夫妇在谷中“烧笋晚食”时收到了苏轼的来信,当看到苏轼称他为“清贫馋太守”,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实情景的绝妙巧合,竟使得文与可夫妇“失笑喷饭满案”。失笑、喷饭两个动作,既说明了苏轼诗的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也证实了文与可与苏轼之间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默契。而在文章的最后,写苏轼在湖州晾书时,一见到了文与可的《偃竹图》,便“废卷而哭失声”。只废卷与失声痛哭两个动作,不用言语就充分地传达出了苏轼与文与可的真挚、深厚的情谊。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与“悲”形成的感情反差更强化了那“乐”得醉人,“悲”得痛心。四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43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培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92、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德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蒙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4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课件2045苏轼《枯木竹石图》苏轼《枯木竹石图》46文同墨竹文同墨竹47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宋仁宗时,与弟弟为苏辙同榜进士,仁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宰相之才,名动京华,苏轼时年21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48

(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很受苏轼敬重。筼筜谷,在洋州,盛产一种叫“筼筜”的竹子。偃竹,仰斜的竹子。文同文同49作者简介

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作者简介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50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但对有些措施,是表示赞同的。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苏轼提出反对,又遭旧党攻击。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岭南、海南,生活十分艰苦,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次年死于常州,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51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岁寒三友”与“四君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五52

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梅兰竹菊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内涵。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53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关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君当如竹,坚韧不拔,显气节。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咏竹名句图片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咏竹名句图片54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由于画家个性不同,画竹时的神气各异,画的墨竹也就各具风格了。李景黄在《似山竹谱》指出:“画竹三昧,神气二字尽之。有气斯苍,有神乃润。文之檀栾飘举,其神超也。苏之下笔风雨,其气足也。”由此可见,文同的“胸中成竹”,主要是指胸中具有竹子的神气。文人画竹,如果胸中没有竹子的神气,也就“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画不出气韵生动的竹子了。苏轼与竹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55

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明末清初的石涛则说:“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石涛作为明朝遗民,归顺清朝后,文人的名节问题一直令其苦恼,故尽管自己的名节很成问题,但画起墨竹来,不像苏轼那样放达,再怎么写意,也不能废了竹节。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明证。

苏轼与竹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56写作背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写作背景57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与可以书遗余()近语士大夫()萃()寒梢()笔砚()斤斧何曾赦箨龙()喷饭()畴昔()wèiyù①告诉②告诫cuìshāoyàntuòpēnchóu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wèiyù①告诉②告58解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2.乃见其所欲画者岂独得其意而予亦悔其随之(《游褒禅山记》)(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自己)(代词,他的)(代词,自己)解读第一段:(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自己)59译文参考

竹子开始长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成:完全的。成竹:枝叶茂盛长成了的竹子。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译文参考竹子开始长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60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61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没有画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62

以竹的自然生长之态与“画者”人为割裂画与竹的自然关系对比,看出“画者”的荒谬——岂(复有竹乎)有此理!为亮出文同的正确画论主张蓄势(张本)。◆当时的“画者”作画:节节为之叶叶累之违背生活割裂自然第一段以竹的自然生长之态与“画者”人为割裂画与竹的自然63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自然连贯——振笔直遂捕捉灵感——少纵则逝师法自然,重视整体形象的把握和创作灵感的捕捉◆文同论画:◆苏轼体会: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不学之过也强调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内外同一,心手相应。“得其意”,“并得其法”——

赞成文与可的画论主张和画竹技法。齐白石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师法自然,重视整体形象的把握和创作灵感的64解读第一段:1、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三层。①文与可的绘画理论。②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③引用苏辙的话,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深邃。解读第一段:65解读第一段:2、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庖丁解牛→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轮扁造轮→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从实践中体会与可画竹→形、神兼备解读第一段:与可画竹→形、神兼备66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则辩矣(辩:有口才)B大概,大致

解读第二段一、完成下列各题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7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①…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B

都是“赞同,同意”

跟踪,追随

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都是“打开”的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68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与可讨厌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可把信寄给我说:“近来告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话柄。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69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与可笑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70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之一。我的诗说:“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笋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喷饭满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形容因突然发笑而把嘴里的饭都喷出来的样子。常用“令人喷饭”来形容事情极其可笑。玩笑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71追忆往事,三件趣事都与画竹相关:◆第一件,不为士大夫作画。

——狂傲中漠视名利的性格。◆第二件,谈竹形与竹势的关系。说明两人的艺术观是相通的,这也是苏轼推崇欣赏文与可的一个原因。第二段追忆往事,三件趣事都与画竹相关:◆第一件,不为士大夫作画。72◆第三件,令文同夫妇喷饭的“筼筜谷”诗——这里是巧合形成幽默,诗中“太守”即指文与可,“清廉”隐含了文同为官品德。第二段所记三件事,写得风趣幽默,“横说竖说”,貌似不经意,实则选材很有讲究侧重分别表现了文同为人、为画、为官的特点。◆第三件,令文同夫妇喷饭的“筼筜谷”诗第二段所记三件事,写得73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在陈州去世了。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画卷痛哭失声。从前曹孟德祭桥玄文,有不祭祀坟墓、车过腹痛的话头;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74①全文以“竹”“画”二字贯通,借画写人,借人说画。②庄谐并重,自在为文。第一段郑重其事,表明对表兄的推崇,二段除文可骂人外,全是写“笑”,三段只一“哭”字。骂也好,哭也好,笑也好,全是真性情。此等怀人文字,只东坡写得,如昌黎者断乎写不出;此等文章,亦只文同当得、受得。洒脱自在人,方有潇洒自在文。废卷而哭……畴昔戏笑之言——自有哀痛。以见……亲厚无间。第三段①全文以“竹”“画”二字贯通,借画写人,借人说画。75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画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段追忆二人交往中的三件趣事。第三段交代写作缘由。课文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课文结构76

重点词语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4、而读书者与之5、余因而实之6、月落庭空影许长:7、近语士大夫: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给与,馈赠。兼词,之于。话柄。赞同,许可,答应。证实。代词,如此的,这样的。动词,告诉,对某某说。副词,就。从前。文言知识重点词语77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没与陈州1、初不自贵重2、月落庭空影许长3、废卷而哭失声4、吾将以为袜5、发函得诗6、而读书者与之7、以书遗余曰通“殁”,死亡

古:以…为贵重

;今,价值高许,古:这样;今,也许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古:把……当作;今,认为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古:赠送;今:遗失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没与陈州通“殁”,死亡古:以…78词类活用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形容词做动词,老,养老形容词做动词,实,证实形容词做动词,厌,厌恶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意动用法,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词类活用(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79

“为”的意义和用法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余为徐州4、而予以为有道者5、吾将以为袜(动词,描画,勾勒。)(动词,写作)(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动词,认为)(以之为,把……当作……

)“为”的意义和用法(动80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乃见其所欲画者1、乃见其所欲画者2、岂独得其意3、而予亦悔其随之

“乃”“其”的意义和用法副词,却竟然就是就代词,代“画家”代词,他的代词,自己4、以追其所见5、其所以然6、岂独得其意代词,代提到的事情代词,代文与可代词,代“画家”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81“然”“以”“之”的意义和用法1、然自视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绢

2、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吾将以为袜

3、之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的样子

这样

然而

把………把……

把……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节叶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代词,指与可之言

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然”“以”“之”的意义和用法1、然自视了然

82探究·讨论一、1.作者记了哪些事情?引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会叙述、引用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文章第一段阐述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二段,追忆在交往的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三段则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孟德《祀故太尉桥玄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探究·讨论一、1.作者记了哪些事情?引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83探究·讨论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探究·讨论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84探究·讨论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l.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投诸地而骂

3.以为口实

4.余为徐州

5.余因而实之

6.月落庭空影许长遗:赠送。诸:之于。口实:话柄。为:这里是“到

……做官”的意思。实:证实。许:如此,这样的。探究·讨论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遗:赠送。85三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可是现在画竹的人们却是(把竹子)一节节地接起来,一叶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

2.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我不能做到这样,但是我心里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3.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人们)平时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忘记,难道只是画竹是如此吗?

4.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我认为其中包含着深邃的道理,难道不是吗?三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6四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苏轼总是能用极精练的几个字就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人的外部动作或内心情感。如写文与可夫妇在谷中“烧笋晚食”时收到了苏轼的来信,当看到苏轼称他为“清贫馋太守”,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实情景的绝妙巧合,竟使得文与可夫妇“失笑喷饭满案”。失笑、喷饭两个动作,既说明了苏轼诗的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也证实了文与可与苏轼之间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默契。而在文章的最后,写苏轼在湖州晾书时,一见到了文与可的《偃竹图》,便“废卷而哭失声”。只废卷与失声痛哭两个动作,不用言语就充分地传达出了苏轼与文与可的真挚、深厚的情谊。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与“悲”形成的感情反差更强化了那“乐”得醉人,“悲”得痛心。四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87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培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