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_第1页
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_第2页
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_第3页
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_第4页
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赛西威专题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细分领域迎黄金机遇1

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推进,各细分领域迎来黄金机遇1.1

路线图提出明确指引,智能网联渗透提速路线图指引下

2025

L2~L3

级车占比达

50%,2030

L2~L3

级车占比超

70%,同时

L4

级及以上车占比达

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体路线提出明确指引,2025

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

50%,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达

50%;2030

PA、CA级占比超

70%,HA级占比超

20%,C-V2X终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预计到

2035

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广泛运行。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单月渗透率已超

15%。目前统计口径中智能网联乘用车必须配备有

L2

级以上辅助驾驶能力,并同时具备车联网、OTA升级功能。目前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占比整体虽有波动但仍呈现上升趋势,据我们统计测算

9

月智能网联乘用车零售终端渗透率已达

15.6%。智能网联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

30%,燃油车上升形态明显。我们根据动力类型统计并分拆了智能网联汽车零售销量情况,其中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渗透率已基本维持在

30%以上,燃油车虽有波动,但整体仍维持上升走势,2021

9

月已达

9.7%。新能源车加速渗透,为智能网联推进提供广阔空间。2021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已由

2020

12

月的

9.1%提升至

2021

9

月的

20.4%,增长明显。2021

1-9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达

198.7

万辆,渗透率达

13.6%,较

2020

年的

5.9%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伴随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提升及渗透率不断走高,有望依托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带来广阔成长空间。1.2

汽车

E/E架构逐步走向集中,带来域控制器需求提升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网联“新三化”推进下,整车

E/E架构由分布走向集中。伴随智能网联进程加速演绎,对汽车承载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分布式架构受制信息交互效率与成本等因素亟待转变,未来电子电气架构将逐步走向集中。汽车业内普遍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分为

6

个阶段:模块化阶段、功能集成阶段、中心域控制器阶段、跨域融合阶段、车载电脑和区域控制器阶段、“车-云”计算阶段。目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变革,域集中式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域控制器实现对汽车各大功能域进行控制,各部分信息交互效率的同时也将降低成本及能耗,从基础硬件架构的角度推动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域多为

E/E架构中局部重点。目前造车新势力与部分传统主机厂的电动汽车品牌均在

E/E架构领域有所布局,且其中多数企业均将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域纳入重点布局范畴。我们认为目前由于技术因素车辆集中电子电气架构暂无法实现,而在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过渡历程中(跨)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将持续较长期限,其中智能驾驶域与智能座舱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维度将成为已起步厂商与后续进入厂商发力重点。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自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空间广阔,增长迅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以域控制器为中心,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上集成座舱电子功能。未来一体化智能座舱将完全基于单一

ECU的域控制平台,集成液晶仪表、中控多媒体及副驾驶信息娱乐等产品。我们认为由于智能座舱量产难度较小、成本相对可控,叠加全球范围内汽车

5G网络的应用将加快推动智能座舱渗透进程。

ICVTank数据,2019

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为40

万套,预计

2025

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有望达

1300

万套,CAGR达

78.6%。自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集成感知、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功能。通常需要外接多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完成的功能包含图像识别、数据处理等。目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受制于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尚处于早期阶段,量产车型搭载产品多为

ADAS域控制器,价格相对较高且短期内暂无法完全取代

ECU,两者将长期在汽车上共存。据

ICVTank数据,2019年全球

ADAS域控制器市场规模仅为

0.4

亿美元,

2025

年市场总规模约为

19.8

亿美元,CAGR达91.6%。目前域控制器领域尚处发展早期阶段,全球多个主要

Tier1

供应商均有所布局。我们梳理了目前主要

Tier1

供应商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相关产品情况。目前域控制器领域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参与公司较多,技术与产品仍在更新与发展。我们认为伴随下游整车行业对于汽车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要求不断提升,将加速域控制器产品配套汽车进程。1.3

主要座舱产品加速渗透,量价双升带来全新增长机会智能座舱是指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软件和硬件,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实现对座舱空间进行智慧感知和智能决策的汽车电子综合产品。主要构成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抬头显示

HUD、流媒体后视镜、后排多媒体显示等。座舱电子厂商位于产业链中游,提供汽车电子成品。汽车行业产业链较为垂直:上游为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负责提供汽车芯片、模组、显示面板、功率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座舱电子厂商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负责汽车电子功能的研发、生产和制造,提供汽车电子的成品;下游企业则为整车制造厂商,负责汽车电子平台的研发、集成和组装,使各项汽车电子产品组成一套系统。智能座舱较传统座舱功能丰富,可优化驾驶员操作体验。传统座舱信息与功能碎片化,UI设计老旧,致使驾驶员操作体验较差。智能座舱主要由内饰及座舱电子集成。其中座舱电子是人车交互中枢,一定程度可代表汽车整体智能化水平。智能座舱功能丰富,具备支持语音识别、手势识别、高清显示、主动安全报警、实时导航在线信息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和服务。未来座舱电子发展方向:一芯多屏+智能升级。伴随驾驶员对驾驶体验提升的需求,未来车载显示屏数量将有望持续提升。据

IHS数据显示,2020

1-2

块屏幕占比达

99%,3

块屏幕及以上占比仅不足

1%,未来有望加速渗透,到

2030

3

块屏幕及以上占比将提升至

19%。同时未来智能座舱将逐步把中控信息系统、仪表、

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集成为完整解决方案,通过一颗芯片支撑多屏融合作业,减少冗杂

ECU数目进而提升信息交互效率。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据

ICVTank数据显示,未来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渗透率有望提升,目前前座中控屏、后座中控屏、液晶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渗透率分别约为

80%、1%、30%、10%、7%,汽车行业智能网联进程加速推进下

2025

年将分别有望达

100%、7%、70%、30%、30%,成长空间广阔。1.4

自动驾驶重心向量产落地迁移,打开

L2+成长空间SAE更新驾驶自动化标准,明确权责关系与分级差异。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标准通过分级方式对车辆自动驾驶水平进行评判,被业界广泛采用。2021

4月

30

日,SAE对《SAE驾驶自动化分级》做出重要更新,将

L0-L2

级系统命名为“驾驶员辅助系统”,L3-L5

级称为“自动驾驶系统”,同时进一步明确

SAEL3

级和

SAEL4

级之间的区别,包括:后备用户的角色,SAEL3

级自动

fallback的可能性,及在

SAEL4

级对车内用户发出警报的可能性,将责任主体与各等级功能进行明确区分。政策提出明确指引,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提升。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要求到

2025

年实现具备

L2+L3

级自动驾驶功能车辆占比达

50%,2030年

L2+L3

渗透率将达

70%,同时

L4

级及以上渗透率将达

20%。我们假设

2021

年-2025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为

6%/5%/5%/4%/3%,同时伴随技术发展

2025

年具备

L2、L3、L4-L5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乘用车占比有望达

30%、20%、7%,基于以上假设推测我国

2025

年理论上具备

L2、L3、L4-L5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乘用车有望分别达

750.9

万辆、500.6

万辆和

362.2

万辆。高等级自动驾驶因技术及法规因素,目前应用领域受限。虽预期未来部分汽车硬件层面将具备支撑高等级自动驾驶能力,但目前因法律法规限制等因素影响,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研发投入及商业化验证主要聚集在智慧园区/示范园区、港口、码头、停车场、高速等限定区域应用场景,以及商用车物流、自动泊车等细分领域,目前正逐步向城市道路拓展,但截至目前城市范围应用较少,广泛落地仍有待技术与法规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认为短期内自动驾驶发展方向,在突破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难点的同时,也在寻求部分功能的率先落地。高阶自动驾驶技术降维商用,打开

L2+成长空间。目前各主要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商逐步将高等级技术降维商用至

ADAS领域:新势力造车企业基于全栈自研方案,以

L4

架构、整车

OTA视角降维打磨

L2+级别辅助驾驶技术;传统车企大多采取与科技企业抱团合作的方式共同示范

L2+自动驾驶功能,并已标配中高端车型,带动

L2

级及以下自动驾驶产品大规模走向量产。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

L0-L2

级新车实际上险量为

657.8

万辆,搭载率为

34.5%,其中

L2

及上险量为

229.24

万辆,同比

2019

年增长超

2

倍。据高工智能汽车预测,2021-2025年中国市场新车

ADAS(L0-L2)前装标配搭载量预计将达

7492.01

万辆,其中

2022

L2/L2+总搭载量将超过

L1/L0,2025年

L2/L2+合计搭载量将有望超

1345万辆,2020-2025年

CAGR达

42.4%。中国自动驾驶服务市场空间广阔,发展迅速。据百度招股说明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中国自动驾驶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3994

亿元,2019-2025

CAGR将达

136.2%。1.5

车联网进程有序推进,T-Box有望顺势放量车载

T-Box为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核心部件,助力汽车实现车联网。T-Box即车联网控制单元,主要由移动通信单元(4G/5G)、C-V2X通信单元、GNSS高精度定位模块、微处理器、车内总线控制器、存储器等部分组成。T-BOX可以执行车主通过云端服务器对车辆发布的控制命令,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等功能,也可以主动采集车辆信息;同时,T-BOX也可以通过云端控制器将外界信息推送给汽车驾驶人。从而实现手机、车辆、云端平台的互联互通,车载

T-BOX主要具备远程控制、远程查询、安防服务、蓝牙钥匙、车辆检测等功能。国家政策明确指引,T-BOX装配率快速提升。2016

11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产品必须装载

T-BOX。随着政策的推动,叠加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据佐思汽车研究数据我国

T-BOX装配率将快速提升,T-Box装配率已由

2019

年的

38%增长至

2020年的

50%,或将在

2025

年达到

85%,增长迅速。我们认为

T-BOX作为车联网领域实现车辆与外界终端互联互通的关键组件,受益于政策持续推进与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深入,叠加

5G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未来

T-BOX行业规模不断提升,出货量有望保持较快增长。LG市场份额占据榜首,国内企业排名居前。2020

T-BOX市场份额层面来看,外资品牌

LG稳居第一,占比达

13.2%,国内企业联友科技和德赛西威占据二三名,占比分别达

11.4%和

9.3%。法雷奥、电装、哈曼、大陆集团等传统巨头紧随其后。目前行业

CR5

约为

50%,全年前装搭载品牌超

40

家,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3.1

下游回暖提振智能座舱产品需求,座舱域控器有望贡献增量我们认为

T-BOX作为车联网领域实现车辆与外界终端互联互通的关键组件,受益于政策持续推进与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深入,叠加

5G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未来

T-BOX行业规模不断提升,出货量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

德赛西威:智能网联自主龙头,聚焦三大核心领域2.1

公司传承合资品质,股权比例较为集中公司为汽车智能网联龙头公司,传承合资优质基因。德赛西威前身为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后转变为自主品牌。2017

年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登陆中小板。2019

年调整组织架构并与一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2020

年合资公司富赛汽车电子揭牌。公司在外资控股期间,通过与飞利浦、曼内斯曼以及西门子的合作,使公司产品品质与世界品质一脉相承。由合资变自主,德赛西威已经占据汽车前装市场领先位置,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领军企业。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惠州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据公司

2020

年年报及公司公告披露,目前惠州市国资委通过惠创投持有公司

29.73%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德恒实业通过德赛集团持有公司

28.57%股份,公司五大员工持股平台威永德、威永杰、恒永威、威永昌和威永盛分别持有公司

6.2%、4.9%、3.1%、2.9%和

2.3%的股份,合计共持有公司股份

19.4%。公司股权结构整体较为集中。2.2

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助力汽车智能网联进程推进公司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核心业务。2019

10

月,公司由原来的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EMS等业务逐步调整与聚焦,目前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公司持续推进三大核心业务技术进展及配套下游客户能力,助力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智能座舱为公司拳头产品,智能驾驶为目前主要发展领域,网联服务为公司长远布局。公司智能座舱产品融合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空调控制器)等;智能驾驶领域自动泊车系统、

360

度高清环视系统、驾驶员监测系统等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国内众多主流车企;车联网服务业务已推出

OTA、蓝鲸

OS3.0

终端软件、网络安全等网联服务产品,并已经陆续实现商品化。2.3

公司营收增长迅速,业务布局逐步优化公司营收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提升显著。公司为国内自主智能座舱龙头企业,2013

年-2017

年营收由

17.76

亿元迅速增长至

60.10

亿元,CAGR达

35.6%。2018

年-2019

年受制于下游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营收小幅下滑。公司积极调整战略规划,2020

年以来受益于汽车行业智能网联进程推进加速,公司业绩提升显著,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

27.4%。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高增

46.7%。2013

年以来公司毛利由

4.47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5.9

亿元,整体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25%左右,2018

年-2019

年受下游汽车行业需求影响毛利率虽有小幅下滑但

2020

年有所回升至

23.4%;2021

年前三季度修复明显,已回升至

24.5%;净利润由

2013

年的

0.98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6.16亿元,

2018

年-2019

年受下游及研发支出提升有所下滑后,2020

年恢复至

5.18

亿元,2021

年前三季度目前已达

4.90

亿元,同比+53.91%。2021H1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独立口径确认收入,占比达

14%。公司有效把握市场变革与需求,积极进行业务规划调整,核心业务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业务占比由

2013

88.59%的占比下降至2020

年的

67.58%。2021H1

公司营收口径调整为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占比分别达

81.8%和

14%。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开始确认大额收入,未来将为公司带来全新业绩增量,看好公司三大主营业务有序开展下打开成长空间。3

乘智能网联东风,座舱智驾车联三重驱动助力腾飞3.1

下游回暖提振智能座舱产品需求,座舱域控器有望贡献增量3.1.1.

座舱产品切入核心客户,下游需求回暖带来稳健业绩成长支撑公司为自主座舱龙头企业,中国市场市占率排名靠前。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0

年上半年中国中控多媒体主机系统搭载份额中,公司占比达

11%,居于首位;自主/合资品牌前装仪表集成领域目前尚被国际巨头主导,公司占比达

4%,排名第五位,为自主品牌首位。IPU01:基于功能安全做的环视和融合泊车统一的平台,最早量产,目前年出货量达百万套级别;IPU02:算力范围达

4-32TOPS,可行泊一体需求,可有效提供

L2+功能,支持记忆式泊车及有条件代客泊车

AVP,2021

年公司量产的代客泊车产品基于

IPU02

打造;已进入上汽、长城、广汽、通用及造车新势力等车企配套体系;公司作为汽车产业链中

Tier1

供应商,业绩与下游整车行业景气程度高度相关。我们发现公司主要座舱产品的业绩表现与下游整车行业的表现走势基本吻合。由于

2018-2019

年下游整车领域景气度下行,公司座舱产品营收有所下滑。2020

年虽受疫情因素影响,但汽车行业智能网联进程加速推进,公司作为自主座舱龙头核心产品营收同比提升,业绩有所回暖。IPU03:算力达

30TOPS,通过多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能实时计算整车自身行驶状态以及周边环境的数据信息,实现

360

度全方位感知融合并做出安全的决策及控制,支持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自主变道,城市道路的塞车自动跟车,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

APA以及代客泊车

AVP等功能。目前已配套小鹏

P7

量产;公司座舱产品合作优质伙伴,共同打造领先产品。公司智能座舱产品合作伙伴优质,智能车机及车载信息系统领域产品与科大讯飞、德州仪器、NXP、黑莓、中科院微电子所等知名公司及机构合作,为公司座舱产品提供前装语音、芯片、开发工具等服务,以各伙伴领先技术赋能公司座舱产品。3.1.2.

座舱域控器已实现配套,有望凭借公司客户积累贡献营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现已落地,目前配套部分奇瑞汽车产品量产。公司与黑莓携手推出一机双屏虚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于提高驾驶安全性。该域控制器采用了

QNXHypervisor,不仅能保证

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可靠性和高性能,同时还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安全地共存于同一片上系统(SoC)。开发人员可以借助

QNXHypervisor将安全关键型系统与信息娱乐系统进行分区和隔离,确保即使其他组件出现故障时,关键系统仍能处于隔离状态并继续运行。目前该产品已正式应用于中国领先汽车制造商奇瑞品牌旗下的瑞虎

8

Plus和捷途

X90

车型,后续有望配套更多客户产品。3.2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逐步放量,泊车相关产品有序推进2016

年公司成立智能驾驶事业部,发力智能驾驶。目前公司智能驾驶领域核心产品为

360环视、泊车系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3.2.1

域控制器深度绑定英伟达,IPU04

贡献全新增量伴随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对于平台算力的需求也在提高。据人工智能芯片知名公司地平线预计,自动驾驶等级每增加一级,所需要的芯片算力就会呈现十数倍的上升,L2

级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约

2

TOPS,L3

级自动驾驶算力需求约为

30

TOPS,

L4

级则需要

300TOPS,L5

级则至少需要4000+TOPS。配套主机厂能力仍有待加强。综合以上我们认为长期维度下公司仍具备优势,无惧竞争。公司依托行业领先地位与配套下游客户能力深度绑定英伟达。目前英伟达于自动驾驶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六家

Tier1

合作伙伴,分别为博世、采埃孚、海拉、奥托立夫、大陆、德赛西威,其中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中国

Tier1

供应商,依托行业内领先地位与下游客户配套能力与英伟达深入合作。目前公司已有四代域控制器产品,组成较为成熟产品矩阵:IPU01:基于功能安全做的环视和融合泊车统一的平台,最早量产,目前年出货量达百万套级别;IPU02:算力范围达

4-32TOPS,可行泊一体需求,可有效提供

L2+功能,支持记忆式泊车及有条件代客泊车

AVP,2021

年公司量产的代客泊车产品基于

IPU02

打造;已进入上汽、长城、广汽、通用及造车新势力等车企配套体系;IPU03:算力达

30TOPS,通过多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能实时计算整车自身行驶状态以及周边环境的数据信息,实现

360

度全方位感知融合并做出安全的决策及控制,支持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自主变道,城市道路的塞车自动跟车,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

APA以及代客泊车

AVP等功能。目前已配套小鹏

P7

量产;IPU04:为公司

2021

年推出最新一代大算力域控制器,目前已经成功下线。采用英伟达大算力芯片Orin系列打造。同时IPU04平台将是系列化平台,单控制器算力覆盖110TOPS到1016TOPS,较

IPU03,最低版本仅算力提升近

2

倍,最高提升超

32

倍,为将来的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拓展性。目前已经完成

254TOPS和

508TOPS版本的

BringUp,且其最高算力可拓展到

2000TOPS。小鹏、理想、上汽等车企

IPU04

相关项目将在明年下半年量产,并已经获得部分头部企业项目定点。小鹏与理想销量增长迅猛,有望为公司域控制器产品带来强劲下游需求。公司

IPU04

产品预计将于

2022

年批量出货,并配套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产品前装量产。小鹏与理想作为自主造车新势力中头部企业,近年来交付量增长强劲,2021

年前三季度交付量分别达

5.6

万辆和

5.5

万辆,同比分别+300.7%、+204.3%。我们认为未来小鹏与理想新产品有序落地下将有望为公司域控制器产品带来强劲下游需求,建议关注公司核心客户产品进展及四代

IPU产品配套推进进程。惠南工业园整备完成,智能工厂总装最大产值可达

100

亿元。目前德赛西威已完成了惠南工业园新工厂设备安装、线体布局、调试、试产的过程,硬件规划和软件赋能均完成了大幅度提升和改造,如今框架已成型,总装最大产能预计提升

62.5%,可达到

2600

万台,总装最大产值可达到

100

亿元,而所需作业人数可在原有基础上减少

300

人,大幅节约人力成本支出。我们认为惠南工业园的投产将为公司域控器产品放量提供稳定支撑。3.2.2

公司于智能驾驶领域布局全面,环视与泊车方案优势明显公司在智能驾驶层面多领域布局,高速+城市+泊车多维度覆盖。公司于智能驾驶领域布局重点集中在感知层与决策层。感知层方面传感器全栈布局基本完成,车载摄像头、24GHz毫米波雷达、77GHz毫米波雷达等产品均已较为成熟,未来激光雷达也将与头部企业合作;决策层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已有成熟产品落地。目前公司针对

ADAS层面的行车和泊车场景均已推出了量产产品,并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方面也进行了相应布局,目前已于高速+城市+泊车多维度覆盖。AVM公司中国市场份额排名靠前,技术成熟度较高。全景环视(AVM)功能很早便已经量产上车,但多是与中控多媒体系统关联紧密,向用户提供展示行车环境的安全预警功能。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0

年一季度

AVM前装标配渗透率为

15.71%,较去年同期

10.02%上升超

5

个百分点,前装市场对于

AVM的标配需求在不断加大。2020Q1

中国市场公司占比达

11%,位居第二,排名靠前。AVM向座舱域/智能驾驶域集成趋势有望助力公司优势提升。AVM向

APA、AVP功能演进的同时,也在从过去单独的

ECU转向向座舱域或者智能驾驶域集成演进。据德赛西威官方表示,将环视系统集成可省去环视系统控制器费用,成本将降低

30%左右。双向发展的同时对具备软硬件实力的公司是重要机遇。公司技术层面已较为完备并率先获得了充足的量产经验,且作为核心

Tier1

企业可为主机厂提供全方案服务,从技术迭代、方案多样化、降本增效等多维度均可高效高质量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3.3

智能车联业务长远布局,未来成长可期智能车联业务为公司长远布局,未来空间广阔。我们认为公司智能车联业务作为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区别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可快速通过产品及服务贡献业绩增量的业务领域,智能车联业务为公司长远布局,未来伴随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产品技术发展较为完备渗透率提升,服务端将成为后续竞争核心要点。公司已成立车联网事业部,抢先布局智能车联领域,在服务平台、信息安全、OTA、大数据和共享出行领域均有布局。目前公司已推出了整车级

OTA、网络安全、蓝鲸

OS3.0

终端软件等网联服务产品,并已经陆续实现商品化。2020

年公司突破长安福特、江淮大众、赢彻科技等白点客户,助力一汽-大众捷达品牌首次车联网

OTA升级,和华为合作带有

Hicar功能的主机也在多个

OEM项目中应用。公司推出新产品

5GT-Box,后续有望持续放量。公司基于对车企的深入理解,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推出新一代产品

5GT-Box,进一步布局智能网联技术系统能力,为智能汽车配备高品质、性能稳定的产品,帮助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未来出行生活。5GT-Box产品具有应用场景广泛,兼容性强的设计特点,并可支持

5G/V2X;现已实现国标要求的所有场景,智能网联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安全标准

ISO26262

已达到同类产品较高等级

ASILB,并在欧洲公司的高性能

5G智能天线技术的加持下,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传输。我们认为伴随

5G技术后续逐步广泛应用,公司新产品可凭借较高成熟度在定价与销售环节占据优势,持续放量。4

多巨头涌入智能网联领域,公司积极合作无惧竞争公司

C-V2X方案性能优秀,已配套别克

GL8

Avenir量产。德赛西威

C-V2X无线通信技术有连接速度快、传输延迟短的特点,可透过部分障碍物进行数据传输,提升车辆在视线盲区的感知力,拥有高度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强大的非视距性能,大大提升了用户驾驶体验、交通效率以及安全性。搭载德赛西威

C-V2X无线通信技术,2021

款别克

GL8

Avenir艾维亚智能化表现更进一步,可实现车与车通讯相关的紧急制动预警

EBW、车辆失控预警

CLW、异常车辆提醒

AVW、交叉路口碰撞预警

ICW,以及车与道路基础设施通讯相关的限速预警

SLW、闯红灯预警

SVW、道路危险状况提示

HLW、绿波车速引导

GLOSA等功能。公司蓝鲸

4.0

软件产品切入车载信息娱乐领域。蓝鲸

3.0

支持语音交互、全场景语音控制、智能语音识别及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可通过语音实现人车交互,使驾驶员在驾驶时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地获取数字服务。在此基础上,公司全新产品蓝鲸

4.0

搭载骁龙

8155

芯片,在

27

寸大屏中首创原子组件

Launcher、动态壁纸,可跟随账号切换不同场景应用。大屏中支持应用双开,三种尺寸自由变换。一芯多屏,前后排应用可互相共享,作为首款基于地图的社交漂流瓶应用、自定义语音形象、丰富的生态能力可以给驾驶员与乘客带来优质驾驶娱乐体验。4

多巨头涌入智能网联领域,公司积极合作无惧竞争核心观点:智能网联领域巨头涌入为公司带来合作与竞争。合作层面,公司优秀配套能力与科技巨头领先技术强强联合下对公司产品力提升或将起到助推作用;竞争层面,我们认为竞争多集中于自动驾驶领域,但科技巨头布局重心集中于

L4

级自动驾驶及以上,目前虽有降维产品发布,但由于配套能力有限及验证搭载仍需较长时间因而短期内整体对公司影响有限。4.1

公司积极合作优质伙伴,助力公司产品升级公司积极合作优质伙伴,助力公司产品升级。2017

年以来公司与腾讯、百度、问众智能、英伟达、杰发科技(四维图新旗下)、及地平线等科技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车联网等领域均展开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