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1页
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2页
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3页
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4页
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水循环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2课时

洪涝灾害防治洪涝灾害防治1.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排涝

预警机制

水库

气象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④修建水库和分洪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自我诊断

[解析]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会使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2.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A

[解析]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是非工程措施。

D

[解析]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当洪水袭来时,没有迁移出去的人,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险情发生时,应及时报告。4.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D

[解析]人若被洪水淹没会窒息死亡,应抓紧时间救人,不能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5.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C

[解析]长江干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是长江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一、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涝灾害,如下表分析: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慢,容易形成洪水归纳总结自然原因水系状况河道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供水的分流带来困难续表二、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洪水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三、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下图为洪泽湖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其主要原因是(

)A.稻田广布,蓄水量大B.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C.湖水下泄入海通道过多D.雨季每年5月开始,10月结束,雨季长

B

[解析]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湖水下泄入海通道少,排水不畅。随堂检测2.下列防洪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A.开辟分洪区 B.疏浚河道C.提高森林覆盖率 D.修筑堤坝

C

[解析]开辟分洪区、疏浚河道和修筑堤坝都属于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非工程措施。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下图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正确描述是(

)A.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B.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北多南少C.青藏高原洪涝灾害较多D.台湾岛洪涝灾害频繁

D

[解析]据图可知,西北地区多位于最少洪涝区,但不代表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我国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南多北少;青藏高原位于最少洪涝区;台湾岛位于多洪涝区,洪涝灾害频繁。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 C.土壤、植被 D.资源、水文

B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是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河流水源补给量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南北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抬升,蓄洪能力减弱;与岩石、土壤、资源没有关系。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5.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降水强度大,流量大C.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C

[解析]从示意图可知,该年6—9月出现洪水灾害是因其水位接近或超出历史最高水位,但其流量和历史最大流量相比,差距较大。据此可判定,该年6—9月水位高应是由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导致的。6.从图中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A

[解析]图示信息反映出长江水患的成因是河床淤积抬高,治理此现象(河床淤积抬高)的直接措施是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泥沙的根本措施是保持中上游地区的水土。2020年夏季,我国部分城市遭遇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②城镇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城市内涝产生原因有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①对;城镇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②对;城市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市区蒸发量增大,③错。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排水能力差,④对。8.下列措施对减轻城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

)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B.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C.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C

[解析]植树种草、建设绿地利于增加下渗,可以减轻内涝。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可以减轻内涝。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对减轻内涝作用小。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提高调蓄能力或排水能力,可以减轻内涝。点睛如何防治城市内涝(1)工程措施①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②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③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④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⑤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建下凹式绿地。

9.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写出甲、乙、丙图所示洪涝灾害的具体危害与影响,完成下表中的内容。具体危害主要影响甲图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图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淹没农田

造成农作物减产、土壤污染等淹没村庄(聚落)

造成房屋倒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破坏交通

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污染环境等

[解析]本题以三幅洪涝灾害图片为情境,在读图的基础上,考查洪涝灾害的具体影响与相应的危害,突出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