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一、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1.定义:一、喀斯特地貌:2.发育条件(学案P13)3.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2)喀斯特沉积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地下溶洞等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等。①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②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③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贵州兴义万峰林④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伏波山⑤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⑥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形成喀斯特湖(岩溶湖)。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2)喀斯特沉积地貌: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石钟乳石笋石柱②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当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₃沉积,形成钙华。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钙华堤坝:溶解了大量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喀斯特水”在有坡度的地表流淌时,遇到阻碍(比如地面的凸起或横坎,树枝等)水流越过这些凸起时,水层变薄,水与空气接触面增加,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压力减小而向空气中逃逸,碳酸钙就结晶析出,沉积在水流变薄处。于是这里的沉积速度明显快于周围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拦水坝。沿着坡道层层叠叠的拦水坝组成了钙华池景观。1.在我国地图上标注上述世界遗产地,并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2.在上述世界自然遗产地,形成的地表、地下两重美丽的风景线。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景观各三例,并描述其特点。地表景观: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钙华等。地下景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地表景观地下景观沉积地貌溶蚀地貌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地区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2.图中①地貌为()A.峰林B.石柱C.落水洞D.溶蚀洼地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题。3.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D.风化作用二、海岸地貌:1.海岸带: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海岸可分为:基岩海岸、沙(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海岸称基岩海岸,该海岸海底坡度较陡,海岸线凹凸不平,海水深度由海洋至海岸方向迅速变浅,海底常有礁石。沙(泥)质海岸由松散沉积物(沙、泥、砾)组成。沙(泥)质海岸疏松、坡度缓。2.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3.主要类型: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海滩沙嘴离岸堤沙坝海蚀洞(1)海蚀地貌: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②海蚀洞: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空洞,称为海蚀洞。③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岬角海蚀凹槽④海蚀凹槽与岬角:基岩海岸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岸带突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叫做岬角,或者地角。⑤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⑥海蚀桥:突出的海岬两侧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海蚀拱桥或海穹。(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①海滩: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②沙嘴:沿岸漂移的沙砾绕过突然转折的岸段,一部分沙砾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一端衔接海岸,一端沿着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狭长堆积地貌。③离岸堤: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3.如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C.岩浆活动 D.地壳活动A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该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海水侵蚀 D.冰川侵蚀11.下列地貌景观成因与图示景观相同的是()A.离岸堤 B.石芽群C.风蚀柱 D.海蚀崖CD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分类及分布: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三、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刨蚀(磨蚀):冰川滑动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刨蚀地面拔蚀: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随冰川移动而被带走2.冰川地貌:(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2)分类:冰蚀: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冰积:冰积丘陵、冰碛湖、冰碛垄冰川地貌遗迹: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①冰斗:冰川在山坡上不断刨蚀,形成围椅状的洼地,是为冰斗。②刃脊:在两个相邻的冰斗之间,岩石通常被侵蚀得很薄,形成狭窄的山脊。由于它很像锋利的刀刃,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刃脊。③角峰:冰斗继续侵蚀,数道刃脊狭路相逢,就形成了险峻的角峰。④冰蚀槽谷(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峭,谷底开阔,形如“U”字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