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公司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归纳1、邓小平的贡献⑴解放战争时期:①1947年。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②1949年,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振林等指挥了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⑵“文革”时期:主持中央工作,扭转了国民经济下滑的局面。⑶现代化建设时期:①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分农村和城市改革,开放有点线面);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四项基本原则。⑷祖国统一大业中: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⑸教育方面:①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普及计算机知识要从娃娃抓起。”2、周恩来事迹(诞辰115周年)①、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③、1934年,参加长征;④、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会后与毛泽东等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⑦、1947年,内战爆发后,面对蒋介石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和毛泽东等转战陕北;⑧、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⑨、1953年底,就西藏问题,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⑩、1954年,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以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通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⑾、1955年,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⑿、1972年,为中美建交(1979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⒀、“文革”期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⒁、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⒂、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北京悼念纪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被“四人帮”镇压。3、台湾问题①、三国(东吴)时,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④、1624——1662年,被荷兰殖民者,长期侵占;⑤、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⑥、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⑦、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岛被割让;⑧、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割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⑨、1949年,蒋介石兵败退守到台湾;造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⑩、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后来首先在香港得到实践;⑾、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⑿、台湾问题至今未决的原因:A、台湾当局中台独势力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蓄意制造分裂;B、美国等少数西方反华实力的干扰和阻挠。⒀、台商包机、连战大陆行、连胡会谈、两岸经贸洽谈、博鳌会等事实,认识: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4、西藏问题①、西藏,唐朝时称吐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②、元朝时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直属中央管辖)③、清朝时,顺治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设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⑤、2000年,西部大开发,修建青藏铁路,加速了西藏的发展。⑥、2008年3••14打砸抢烧事件,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搞的破坏活动。5、新疆问题(按时间顺序)①西汉时称西域,汉武帝公元前138、公元前119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②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军事和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元朝由察哈台汗国管辖;④清朝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⑤1864年,俄国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19世纪80年代签订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走中国西北地区4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⑥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19世纪80年代通过谈判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⑦新中国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统一问题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格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历史上第一次统一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①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削藩”,进一步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③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④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⑤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匈奴受到沉重打击,解除了西汉北方边疆的危患。⑥民族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和西域各族的友好往来。⑦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历史上第二次统一④、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历史上第三次统一⑤、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历史上第四次统一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时,1624——166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⑦、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康熙时)⑧、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走)⑨、1949年,蒋介石兵败退守台湾,造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如今正致力于解决。⑩、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大陆的统一。⑾、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⑿、1997年7月1日,⒀、1999年12月20日,古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P1147、新中国的农村问题——三农问题(一)、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①、建国初期(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为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52年底完成。作用: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1953年——1956年底,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中在农村改造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实现了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大改造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1958年(20世纪50年代后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8、中外农村问题中国古代史: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江南的开发:开发时期:主要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到江南地区。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⑤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开发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完成)奠定了基础,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逐渐趋于平衡,为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奠定了基础。③唐太宗经济方面: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④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原因: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中国近代史:20世纪初,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中国现代史:见第6点略。世界古代史: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条件是)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日本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年号大化)仿照隋唐制度改革。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世界近代史:明治维新19世纪60、70年代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农奴制的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简称1861年改革。内容:“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p117-118·世界现代史:斯大林模式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匈牙利改革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业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9、中外改革问题(内容略,详见各课考点)中国古代史:管仲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内容见7上31页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是地主阶级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首次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容见7上38-39页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内容见7上115页。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1898),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国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内容见8上33页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农村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的责任制。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城市改革,1985年起,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制度。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古代史:查理•马特改革:见本页第5行日本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年号大化)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世界近代史:明治维新: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后)人物:明治天皇。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P119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P12农奴制的改革:见上一页第7点世界现代史: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极其引起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法律:颁布、实施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成效:①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②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③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⑤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其根源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匈牙利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①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②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③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具体内容见九下第61页小字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失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具体内容见九下第61页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影响):(1)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国家权力分散。(3)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民族分离主义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僵化;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10、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详见本册26、)世界范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7世纪),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权利法案》,1689)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8世纪),建立联邦制和总统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法国大革命(1789——1794)(18世纪),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20世纪),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中华民国。(三民主义,1905,民族、民权、民生,指导思想)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19世纪中期),是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60、70年代)(1868年起),是明治天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中国维新变法运动(或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19世纪末),是光绪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11、无产阶级革命1、十月革命: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从1919年~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结束,共分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7月“七七”事变前,是中国革命的复兴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从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12、中国社会主义革命.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的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在我国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1978年,改革开始,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二者的联系是从国际环境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开始时间、标志:1919年5月4日重大事件:中共一大(1921)、北伐战争(1924——1927)、南昌起义(1927)、秋收起义(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井冈山会师(1928)、长征(1934——1936)、遵义会议(1935)、西安事变(1936)、百团大战(1940)、中共七大(1945)、抗战胜利(1945)、重庆谈判(1945)、挺进大别山(1947)、三大战役(1948——1949)渡江战役(1949)、新中国成立(1949)胜利结束时间、标志:1949年,新中国建立。14、中外思想解放运动:①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代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见9上58——62页②思想启蒙运动:17-18世纪法国主要提倡自由平等代表:伏尔泰等138——139页(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墨家墨子、儒家孟子和荀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具体内容见7上48——49页)③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898年主张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见7上32——33页④辛亥革命:1911年,共和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代表:孙中山见7上38页⑤新文化运动:1915年,主张(旗帜、口号)民主与科学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⑥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加强思想控制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②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③明朝为了能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员。④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材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一把心肠论浊清。——清朝大臣胡中藻16、中外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史:①战国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②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③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创立: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位独尊;建立了完备中央官制: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36郡。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④西汉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推恩令)。⑤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1)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建立侍卫亲军锦衣卫,成为特务机构。(4)采用“八股取士”选拔官吏。2.明成祖加强君主权力(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⑦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世界史:日本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日本明治维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7、中国近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即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在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近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的变化。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活动(中国不同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救国救民作了不同层次的探索):①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是封建统治者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③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④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前期口号:自强创办的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后期口号:求富。创办的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洋务运动对中国影响:(1)是封建统治者的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发展历程时期发展状况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但是,难以生存和发展。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1-1918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内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一战以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发展特点①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2)1898年,戊戌变法。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在此又称“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注意:皇帝是光绪帝。结果: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主要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3)失败原因: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②客观: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良运动)。(5)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教训(它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团体,口号为“振兴中华”。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是: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孙中山推举为总理)。意义: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三)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萌芽(1)林则徐──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3)严复译著《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2、新文化运动(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2)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口号:“民主”与“科学”。(3)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年底,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5)新文化运动的前期:1915年-1917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1917年-1919年: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也是中国图书馆之父。(6)新文化运动意义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8、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①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38年)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③雅克萨之战(1684、1685)和《尼布楚条约》: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康熙皇帝击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双方签定《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④鸦片战争(1840——1842)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关天培)⑤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⑥英俄利用中亚浩汗国的阿古柏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东沟战役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日本军舰,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廊坊之战。⑨抗日战争(1937——1945)。九一八事变(1931年)、西安事变(1936年)、七七事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百团大战(1940年)等。19、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邓世昌。与之类似的有:左宗棠、康熙20、科举制①创立: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②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明经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③僵化: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采用八股文形式答题。即八股取士。④废除:清朝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1905年,宣布废除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唐——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方面的变化,说明该制度日益僵化、衰落和消极,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价值,最终被废除了。21、中国古代重要制度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夏朝的启继承父禹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隋唐创立并完善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清朝闭关锁国政策。22、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1)友好交往(和)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西汉张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西汉元帝时)。意义: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太宗民族政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唐太宗时)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顺治皇帝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称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雍正),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伊犁将军: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2)民族战争(战)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出击匈奴时间(汉武帝时):公元前119年。意义: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给了匈奴沉重打击,从而解除了北方边疆的危患,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辽、西夏、北宋并立时,辽、宋之间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西夏之间战和;金、西夏、南宋并立时,宋金议和,以大撒关、淮水为界。)(3)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回族。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23、中外关系(1)友好交往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和平、友谊、文明之路。遣唐使: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即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意思是唐朝是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必须经常到达)——《日本书纪》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传播了唐朝的文化。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取佛经。并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1433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远航是主动的、和平的外交,朝贡贸易,与新航路的开辟有本质区别。《尼布楚条约》:1689年,双方签定《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意义(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2001年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是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见18.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略24、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一)巴黎和会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参加者:英、法、美等27个国家参与会议。但是会议被三巨头即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会议操纵国——英、法、美)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其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其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2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三)慕尼黑阴谋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主要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将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即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内容)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四)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主要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25、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国际联盟(国联)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四)联合国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五)欧洲联盟: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六)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七)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2001(八)APEC组织: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上海召开。26、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洋务运动⑴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的较为开明的官员。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⑵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师夷长技”的运动。内容: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⑶评价洋务运动:①结果: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②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③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④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4、“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5、作用:(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7、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8、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①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发挥。——《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②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被外国人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材料: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④城市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农奴制的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简称1861年改革。内容:“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p117-118材料:1“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2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得一干二净。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作用: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2、日本明治维新:p119-120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后)人物:明治天皇。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P119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灾难P1203、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作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3、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极其引起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待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法律:颁布、实施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成效:①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②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③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⑤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但改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其根源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影响: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5、赫鲁晓夫改革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失败原因)。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6、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1)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国家权力分散。(3)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民族分离主义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改革7、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①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②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 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卷(含答案)
- 等离子体参数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
- 值守办公室协议书(2篇)
- 2025年DCA-1皮革固色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鱼、虾、贝、藻类新品种合作协议书
- 成都七中模考题数学试卷
- 广播站工作参考计划范文1
- 财产租赁协议
- 集装箱租赁合同范本
- 《工程伦理学》配套教学课件
-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基础级)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文件袋、档案袋密封条模板
- 校本课程《典籍里的中国》教案
-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9演示文稿巧编辑 |人教版
- 2022年人力资源管理各专业领域必备知识技能
- 租赁(出租)物品清单表
- 提高聚氯乙烯卷材地面一次验收合格率
- 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演练方案(1)
- LU和QR分解法解线性方程组
- 漏油器外壳的落料、拉深、冲孔级进模的设计【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