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考虑突变),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患者远远多于男患者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男患者的儿子可能患病2.在豌豆的DNA中插入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后,使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最终导致豌豆种子中淀粉的合成受阻,种子成熟晒干后就形成了皱粒豌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会随豌豆细胞核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复制场所为细胞质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NA聚合酶均在细胞核起作用C.淀粉分支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3.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其核酸为单链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的组成元素中至少含有C、H、O、N、P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C.该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细胞中tRNA携带的密码子能指导病毒蛋白质的合成D.该病毒易于发生变异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有关4.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Ⅰ3、Ⅱ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Ⅲ3和Ⅲ7的乙病致病基因都来自于Ⅰ4B.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AAXBY,1/3或AaXBY,2/3C.Ⅲ4与甲病携带者结婚后生下两病同患的概率是1/128D.若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00,则H个体患甲病的概率是1/3035.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得到下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B.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C.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一定为1∶1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D.核DNA数目比值为4∶17.在室温条件下,短时间内给健康大鼠静脉大量注射11℃、1.2%的NaCl溶液,可能会引起()A.红细胞形态发生皱缩 B.尿量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汗腺分泌活动增强8.(10分)miRNA是人体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W蛋白的合成,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A.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8个氨基酸B.图中①和②过程都只能发生A与U配对,不能发生T与A配对C.若miRNA不发挥作用,W基因mRNA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D.miRNA通过抑制W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W蛋白的合成二、非选择题9.(10分)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BBBbbb个体数量20110097985201038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_______。(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10.(14分)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一类吞噬细胞。请回答:(1)自扩增mRNA合成的原料是_____,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细胞的方式是___。(2)过程④、⑥都能独立进行是因为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____,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3’→5”’或“5’→3”’)。(3)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____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获得_____,具备对病毒的免疫力。(4)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_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___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11.(14分)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科学家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将获得的幼蚕组织先剪碎,并用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作为受体细胞。(2)在培养获得单个细胞时,为避免杂菌污染,除进行一系列无菌处理外,还应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培养家蚕细胞时,细胞会产生贴壁生长和_______现象,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培养的家蚕细胞时,需要载体协助,而载体一般不选择_______(填“噬菌体”或“昆虫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是否表达,采用的技术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12.为研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以细胞数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材料与用具:未经克隆的小鼠肝细胞系、动物细胞培养液、胰岛素溶液、生长激素溶液、胰蛋白酶、卡氏瓶、CO2培养箱、滋养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等。(要求与说明:分离单细胞和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成分变化不利于细胞生长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激素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1)完善实验思路:(实验分组用表格表示)①取卡氏瓶若干个,均分为4组,编号为A、B、C、D,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本。②实验分组_____(2)预期结果与结论若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提高克隆形成率,且共同作用效果更佳,请设计一个坐标系,并以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相应结果。______(3)分析和讨论:①两种激素均能提高克隆形成率的原因是,胰岛素对维持_______是不可缺少的,生长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②本实验所用的滋养细胞是使用射线处理_______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表现为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Y染色体上的遗传表现为全男遗传。【详解】与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A错误;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男患者的儿子可能患病,D正确。故选:D。2、D【解析】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复制场所为细胞核,A项错误;DNA聚合酶可在细胞核、线粒体中起作用,B项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项错误;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仅使一个基因发生结构改变,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项正确。3、C【解析】
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该病毒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组成元素至少含有C、H、O、N、P,A正确;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B正确;C、密码子位于mRNA上,tRNA上的是反密码子,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D正确。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和变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4、D【解析】
Ⅰ1和Ⅰ2生下II1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a基因控制。乙病为伴X隐性,由b基因控制。Ⅰ3、Ⅱ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Ⅲ3患两种病,关于甲病,II3的基因型为Aa,Ⅰ3的基因型为AA,则Ⅰ4的基因型为Aa,II4的基因型为1/2Aa、1/2AA,Ⅲ4的基因型为3/4AA、1/4Aa。关于乙病,II4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详解】A、关于乙病,Ⅲ3的基因型为XbY,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I3、Ⅰ4,Ⅲ7的基因型为XbY,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I6、Ⅰ4,A正确;B、Ⅲ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II2和II3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Ⅲ2为正常的男性,因此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3AAXBY或2/3AaXBY,B正确;C、关于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3/4AA、1/4Aa,与甲病携带者(Aa)结婚后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1/4×1/4=1/16,关于乙病,Ⅲ4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甲病携带者(XBY)结婚后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1/2×1/4=1/8,因此生一个两病皆患的小孩的概率为1/16×1/8=1/128,C正确;D、若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00,Ⅲ1为Aa的概率为1/10000,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H个体患甲病(aa)的概率是1/10000×2/3=1/15000,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两种遗传病的判断及计算,应熟悉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5、C【解析】
据图分析,在一定磷酸盐浓度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升高,磷吸收速率升高,而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磷进入大蒜根尖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说明磷吸收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B错误;C、到达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C正确;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6、C【解析】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A、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或者2;A错误。B、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不含染色单体,而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染色单体,B错误。C、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常染色体88条,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常染色体22条,两者数量之比为4:1,C正确;D、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92个核DNA分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46个核DNA分子,比值为2:1,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B【解析】
大鼠属于恒温动物,11℃的温度对大鼠来说属于低温环境,会引起大鼠产生对低温的体温调节过程,因此大鼠体内可能会发生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各种途径,同时1.2%的NaCl对于大鼠的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来说,属于低渗溶液,同样会引起大鼠对渗透压的调节过程。【详解】A、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NaCl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红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膨大现象,A错误;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多,B正确;C、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C错误;D、汗腺分泌主要与体温调节有关,与水盐平衡调节无关;但由于注射的是低温盐溶液,因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等现象,D错误。故选B。8、C【解析】
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后,启动DNA转录形成RNA。根据题图可知,miRNA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后,经过初步加工,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体,该复合体与W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导致W基因mRNA翻译过程受阻。【详解】A、miRNA是非编码RNA,即不会编码蛋白质,A错误;B、①过程为转录,能发生A-U配对,也能发生T-A配对,②为翻译,只能发生A-U配对,B错误;C、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模板为同一条mRNA,合成的多条肽链相同,C正确;D、miRNA蛋白质复合物作用到了W基因的mRNA上,只能抑制X基因的翻译,不会抑制W基因的转录,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12符合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A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31/33【解析】
表格中,F2群体中控制耐冷性状的植株(AA):耐冷性状的植株(Aa):不耐冷的植株(aa)1:5:4,耐冷性状的植株(A-):不耐冷的植株(aa)6:4或者3:2。F2群体中控制抗稻飞虱的植株(B-):不抗稻飞虱的植株(bb)=(520+1038):5173: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1)水稻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故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分析,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正常情况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2:1。但是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数量减少了,同时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由此推测可能是带有A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可通过测交法检测被测者的配子,故以F1为父本(Aa),品种乙为母本(aa),如果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说明父本Aa产生的A配子中死亡3/4,存活1/4。(4)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基因型是BB,每代子代中均去除bb个体,子n代中BB的比例=(2n-1)/(2n+1),则到子五代中在淘汰了隐性个体后,BB所占的比例为(25-1)/(25+1)=31/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文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四种核糖核苷酸RNA复制酶编码区胞吞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5′→3′T细胞记忆细胞等细胞核RNA酶【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自扩增mRNA包括翻译区和非翻译区两大区域,其中翻译区又分为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经脂质体包装后,自扩增mRNA可侵入或者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树突细胞,经过一系列过程后合成抗原肽。【详解】(1)构成mRNA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据图分析可知,自扩增mRNA含有RNA复制酶编码区,故其能自我扩增;据图可知,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是以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细胞的。(2)④、⑥为翻译过程,能让翻译过程进行及结束是因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核糖体上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3)因病毒为胞内寄生物,故会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具体过程为: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T细胞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同时获得记忆细胞,具备对病毒的记忆和免疫力。(4)结合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mRNA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RNA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故mRNA疫苗的安全性比DNA疫苗更有优势。【点睛】解答此题需充分把握题干信息,如多肽链的长度、脂质体包裹后进入细胞的方式、mRNA不进入细胞核等,结合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分析作答。11、胰蛋白酶抗生素接触抑制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噬菌体噬菌体的宿主细胞是细菌而不是家蚕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2、细胞的接触抑制: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详解】(1)要将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酶短时处理动物组织。(2)在培养动物细胞时,为避免杂菌污染,除进行一系列无菌处理外,还应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满瓶壁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现象。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从而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气体交换。(3)若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培养的家蚕细胞时,需要载体协助,而载体一般不选择噬菌体,原因是噬菌体的宿主细胞是细菌而不是家蚕。(4)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若要检测某基因是否表达,可检测表达过程中的产物mRNA和蛋白质。因此,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是否表达,采用的技术有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条件;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能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隔离机(卡)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古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2025届小升初复习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赣南医学院《空间构成与表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城乡规划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峡大学《流行音乐配器法(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民航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盐城师范学院《口述史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延边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校际联合检测试题(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欧式田园风》课件
- 2024年德州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订单与合同管理制度
- 【MOOC期末】《英美文学里的生态》(北京林业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外科患者疼痛护理与管理
-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专题培训
- 2024年六西格玛黄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儿童牙齿分龄护理方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中英语试卷
-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