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件_第1页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件_第2页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件_第3页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件_第4页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课标内容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有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说明:本课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③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共产主义最终必将取代资本主义;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目的、策略原则等;④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⑤号召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A、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C、提出了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诞生,科学地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基本要求: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发展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说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的斗争”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二课

3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溃败;②阶级矛盾:第三共和国建立,但反动政府对外卖国,对内企图镇压人民;③直接原因: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2、过程:3月18日巴黎革命成功;3月26日公社选举;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成立。3、革命措施: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政权建设:①摧毁旧机构②选举公社委员会,实行选民监督③公职人员薪金法令经济措施:①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②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政权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4如何认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1.从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2.从政权领导人的阶级成分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为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为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公认是工人阶级的代表。3.从政权实习的政策措施来看,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

如何认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55、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1)失败:保卫公社的战斗:5、21--5、28五月流血周;5月28日,巴黎全部被反动军队占领,巴黎公社革命结束。(2)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这一时期仍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3)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6、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1)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4)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5、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6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第一国际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各种思潮泛滥。1889年成立。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内部内部有正统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三个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行解散。1905年,孙中山以社会主义追随者的姿态访问了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书记处,与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王德威尔德和书记胡斯曼进行会谈,提出接纳他的兴中会为第二国际成员的请求,德威尔得、胡斯曼等人认为当时落后的中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未予批准第一国际:7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来自各地的中国共产党13名代表(共有57名党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于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及形势指导。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李德因严重脱离中国革命现实情况被撤职,第三国际逐渐失去了对中共直接控制。1940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宣布结束。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告解散共产国际。第三国际:819世纪上半期的共人运动

主要包括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一般都带有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和自发性、分散性很强的特点。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谓独立,是指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从而在主张和行动上都是独立的,不追随别的阶级并按其所提出的口号去斗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实际上,早期的工人运动提出的那些口号和基本要求,包括普选权、劳动权、增加工资等,无一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当时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只是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并力争进行得更彻底些,还没有消灭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和纲领。19世纪上半期的共人运动9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

主要包括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欧洲工人声援波兰人民反俄起义等。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播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不少国家的工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斗争的自发性比以往减少,还加强了国际团结。其中的巴黎公社起义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公社是唯一一次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工人政府并维持两个月以上的工人起义。巴黎公社起义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主要特点,即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家主义精神。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新经验。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10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要求: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发展要求:了解二月革命。说明: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1一、原因:⑴客观: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势力阻碍矛盾;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工人农民和资本家、地主矛盾;民族矛盾;一战加剧社会矛盾,造成有利国际环境。⑵主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二、过程:1、二月革命(1917、3、8)——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⑴背景: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主要矛盾: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结果: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内容: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作用: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一、原因:⑴客观: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势力阻碍矛盾;俄国社会矛123、七月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1)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2)结果:A、临时政府大肆捕杀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B、改变斗争策略,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4、十月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夺取革命最终胜利。(1)10月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2)11月6日,起义爆发(克伦斯基逃跑)(3)11月7日,宣告临时政府已推翻,完成对冬宫的包围占领(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决议革命措施: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外交:《和平法令》,退出“一战”;经济:《土地法令》,无偿分土地给农民3、七月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135、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国内:(政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对帝国主义来说)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5、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14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性质目标领导者组织性指导纲领结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面包、停止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工人、士兵列宁等自发有组织有准备没有《四月提纲》两个政权社会主义国家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性质目标领导者组织性指导15十月革命的特点:(理论角度、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性、革命实现的方式)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十月革命的特点:16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异同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特点:俄国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俄国:1)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士兵,掌握武装,多集中在大城市;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决策,周密准备;3)十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4)一战促使前线失利,后方空虚。中国:1)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反动势力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2)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较弱,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3)中共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受到挫折;4)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了正确指导。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应该根据各国具体国情决定,决不能照搬他国经验。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异同的比较,你能得出17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课标内容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有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说明:本课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8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③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共产主义最终必将取代资本主义;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目的、策略原则等;④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⑤号召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9《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A、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C、提出了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诞生,科学地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基本要求: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发展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说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的斗争”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二课

20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溃败;②阶级矛盾:第三共和国建立,但反动政府对外卖国,对内企图镇压人民;③直接原因: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2、过程:3月18日巴黎革命成功;3月26日公社选举;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成立。3、革命措施: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政权建设:①摧毁旧机构②选举公社委员会,实行选民监督③公职人员薪金法令经济措施:①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②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政权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21如何认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1.从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2.从政权领导人的阶级成分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为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为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公认是工人阶级的代表。3.从政权实习的政策措施来看,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

如何认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225、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1)失败:保卫公社的战斗:5、21--5、28五月流血周;5月28日,巴黎全部被反动军队占领,巴黎公社革命结束。(2)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这一时期仍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3)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6、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1)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4)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5、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23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第一国际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各种思潮泛滥。1889年成立。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内部内部有正统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三个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行解散。1905年,孙中山以社会主义追随者的姿态访问了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书记处,与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王德威尔德和书记胡斯曼进行会谈,提出接纳他的兴中会为第二国际成员的请求,德威尔得、胡斯曼等人认为当时落后的中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未予批准第一国际:24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来自各地的中国共产党13名代表(共有57名党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于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及形势指导。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李德因严重脱离中国革命现实情况被撤职,第三国际逐渐失去了对中共直接控制。1940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宣布结束。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告解散共产国际。第三国际:2519世纪上半期的共人运动

主要包括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一般都带有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和自发性、分散性很强的特点。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谓独立,是指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从而在主张和行动上都是独立的,不追随别的阶级并按其所提出的口号去斗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实际上,早期的工人运动提出的那些口号和基本要求,包括普选权、劳动权、增加工资等,无一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当时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只是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并力争进行得更彻底些,还没有消灭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和纲领。19世纪上半期的共人运动26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

主要包括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欧洲工人声援波兰人民反俄起义等。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播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不少国家的工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斗争的自发性比以往减少,还加强了国际团结。其中的巴黎公社起义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公社是唯一一次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工人政府并维持两个月以上的工人起义。巴黎公社起义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主要特点,即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家主义精神。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新经验。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27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要求: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发展要求:了解二月革命。说明: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8一、原因:⑴客观: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势力阻碍矛盾;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工人农民和资本家、地主矛盾;民族矛盾;一战加剧社会矛盾,造成有利国际环境。⑵主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二、过程:1、二月革命(1917、3、8)——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⑴背景: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主要矛盾: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结果: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内容: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作用: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一、原因:⑴客观: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势力阻碍矛盾;俄国社会矛293、七月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1)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2)结果:A、临时政府大肆捕杀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B、改变斗争策略,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4、十月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夺取革命最终胜利。(1)10月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2)11月6日,起义爆发(克伦斯基逃跑)(3)11月7日,宣告临时政府已推翻,完成对冬宫的包围占领(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标志: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