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_第1页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_第2页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_第3页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_第4页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3年9月2日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第四条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第五条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第六条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第七条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第八条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救济途径等内容。第九条教师有第四条列举行为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第十条教师不服处分决定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第十一条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者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第十二条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第十三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各位老师,同学们:明天是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大家共度教师们的节日。首先,我祝在座各位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节日好!借此机会,我向全国所有教师,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大家辛苦了,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北京师范大学是百年名校,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学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十分精练地诠释了“师范”的意义。112年来,北师大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老师和各类人才,也曾拥有过李大钊、鲁迅、梁启超这样的一代名师。这是北师大的光荣和骄傲。刚才,我听了有关教师节和你们学校基本情况的介绍,参观了庆祝教师节30周年展览,考察了心理学院的心理学实验室,观摩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学现场,同老教授们见了面。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见到你们,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希望全国2.6亿在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校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各位老师、同学们!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位老师、同学们!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同大家做个交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关心广大老师特别是生活工作有困难的老师,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老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人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就是要求老师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调查材料反映,尊重学生越来越成为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我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就是人间大爱。我们要在广大教师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衷心祝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各位老师、同学们!我国人口多、国土广、地区差异大,有2.6亿学生和1400万教师,搞好教育事业任务艰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留住青山——李振华事迹一(一)熠熠生辉的人生足迹板首先,让我们共同领略这一组集中体现李振华熠熠生辉的人生足迹的数字。17是说1953年年仅17岁的南京师院大学生李振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告别家乡、告别慈爱的父母,只身来到沂蒙山区韩旺小学支教。5是说他先后5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接见。53是指李振华已经扎根淄博偏远山区,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整整53年。64是指李振华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等64项国家、省、市各级荣誉。42、2000是说李振华情系贫困学生,累计捐款42万多元,使2000余名学生受到救助而免遭失学厄运最后一个数字900是指他巡回作报告900多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二)殷切关怀、誉满天下板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振华以其骄人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赢得了数十项荣誉,也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1959年李振华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60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刘少奇主席的接见。此后,李振华又先后四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了王震、布赫、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接见。这是一组体现各级领导对李振华殷切关怀的图片。图中主要选取了部分李振华与各级领导的合影和活动场面。这是领导写给李振华的贺卡、信件和题词。“红烛”、“爱满天下”集中体现了李振华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李振华的进事迹也深刻地感动着社会、感动着人民,他先后被社会各界评选为“全国世纪风采人物”“中国大地之光优秀人物”“感动天下父母真情十佳人物”“山东十大好人”“淄博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淄博十佳人物”等。(一)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板53年来,李振华在献身教育的同时,还情系贫困学生,时刻践行着“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的诺言,以“捐款4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2000多名,供养36名学生完成学业”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最为动人的奉献之歌。1953年,17岁的李振华第一次领到21元钱工资,就拿出其中的1/4资助贫困学生。53年来,他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累计捐款42.25万元,并先后成立了三个“振华扶困助学基金”,使2000多名学生免遭因贫困而失学的厄运。1998年以来,李振华将5000元国务院特殊津贴全部资助了贫困学生。2001年至2005年,李振华将受聘于万杰朝阳学校的5.5万元年薪,全部用来资助23名特困学生。老区人民和受助学生都充满感激地说:“李振华是在替咱贫困学生打工”。学生唐军的父亲去世后,家庭负债累累,只好告别了学校,李振华不仅劝说他重返校园,还承担起他的全部学杂费、生活费,使唐军顺利考上了淄博师范学校。耿启祥兄妹3人,自幼丧母,当他考入沂源一中,因交不起费用而不能入学时,李振华及时赶到他家,送上的第一句话就是:费用我帮你凑,困难咱一起想办法。有一次李振华在韩旺走访了解到曹光东、徐以涛等10名学生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贫困,不能上学,他当即决定捐出7000元钱,支付这10名学生的学杂费。何明富上高三时因家庭困难退学了,李振华自己负担起他在校的全部费用,使他又重返学校,并考取了西安工程学院。任继功兄弟4人,在几度辍学的情况下,都受到了李振华的资助,有3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这样的事例到底有多少,李振华记不清了。但他的学生记得,老区的人民记得。(二)情系贫困生板李振华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学生,还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鼓励学生。他经常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及时送上一份关怀;经常与贫困学生家长促膝长谈,坚定他们供孩子上学的决心;经常与贫困学生交心谈心,鞭策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跋山涉水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已经成为李振华5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通过走访,他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向家长灌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争取最大限度的家庭支持。李振华对待贫困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1965年11月27日深夜,学生陈平得了急病。李振华听说后,背起陈平就往医院跑,在夜间的山路上,他不知道多少次摔倒、爬起,来到医院已是满身的汗水、泥水和血水。医生说,要不是来得及时,孩子的命就保不住了。1978年夏天,李振华担任4个班的政治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高考前夕,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他自愿当起学生的“粮草官”,每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为30名学生拿饭。(三)三个“振华扶困助学基金”板1997年的一天,退休后的李振华平生第一次把全家人请到一个小饭馆吃饭,提出要将所有积蓄1.5万元钱全部捐出成立“振华扶困助学基金”。望着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孔,生活同样不富裕的儿女们落下了眼泪,但理解父亲的他们并没有反对。他们知道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上学是父亲一生的心愿。李振华分别向任教过的韩旺中学、张家坡中学、沂源县实验中学捐款5000元,成立了“振华扶困助学基金”,用来奖励优秀学生、救助贫困学生。在李振华捐资助学义举的感召下,淄博市社会各界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捐资助学、救助贫困学生已成为社会共同的责任。几年间,先后有5000多人次向“振华扶困助学基金”捐款,使基金迅速发展到200多万元,奖励了无数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救助了数不清的贫困孩子。在淄博市的捐资热潮中,淄博市教育局领导机关也多次捐款,并捐建了沂源县大张庄乡尧峪小学。(四)乐于奉献甘守清贫板慷慨助学的李振华个人却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在农村30多年没有进过一次理发店,一身中山装一穿就是十几年,一生没穿过皮鞋,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陪伴了他几十年,手上的那块“钟山牌”手表已经带了36年。李振华从来不喝酒,也不抽烟,他出差就餐一直吃面条,连菜都舍不得买,到外面参加会议,一听说生活费过高,就干脆到小摊子上去吃。李振华尽一切可能资助贫困学生,对妻子、儿女却十分苛刻,妻子结婚时夏天只有一件褂子,晚上洗了晾干,第二天再接着穿。有一段时间,妻子一个人的工资供养着三个孩子,吃饭都成了问题,只好把上级供应的细粮拿到集市上换成粗粮,艰难度日。李振华的儿子至今对小时候的贫困生活记忆犹新:“虽然我们是城里人,父母是双职工,但我们的生活还不如一般百姓的孩子。”在儿女们生活困难时期,他却把全部积蓄用来捐建“振华奖学扶贫基金”,而送给子女的只有三样东西一盘纪录他人生经历的录像带、一本书写他事迹的《红烛》、一份沂源县委发出的向他学习的文件。(五)“天涯海角有穷时,惟有师恩无尽处”板“天涯海角有穷时,惟有师恩无尽处”,这是受助学生在给李振华信中的一句话,它充分表达了受助学生对李振华老师的无限感念,也牵出了李振华与受助学生之间数不清的动人故事。为了照顾贫困学生,李振华让他们和自己住在一起,夏天为他们驱赶蚊子,冬天为他们盖被角,同学们说他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学生张洪德当时多次自觉不自觉地把李振华叫成“爹”。受到过李振华资助和教诲的学生杜玉虎,从西安航空学院毕业后,毅然像李老师那样选择了从教,成为沂源县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女儿出生后,为报答李振华老师的深情,杜玉虎让孩子随了李振华的姓,取名叫“李洋”。被李振华从死亡线上抢救回的学生陈平在后来的信中写到:有了爱,就有了温暖,人类才有了生命。难忘那个深夜,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972年冬天,李振华到河北邯郸看望在那里当兵,因父亲去世心情难过的学生李建富,送给他一些钱和粮票,并在合影背面写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建富至今还保留着李振华当时给他的粮票。(一)扎根山区的蒙山牛板1953年,17岁的南京师院大学生李振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告别了大城市、告别了慈爱的父母,只身来到沂蒙革命老区支教。53年中,他克服了环境考验,经历了失恋的痛苦、亲人的离别、文革的磨难,但他爱教育、爱老区、爱学生的痴情丝毫未改。他被师生们称为“许身教育的孺子牛”,被老乡们称为“辛勤耕耘的蒙山牛”。李振华在扎根老区的教坛生涯中,做出了影响他人生命运的三次抉择。第一次抉择:“让我到最偏远最落后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吧。”1953年,刚刚在南京师范学院就读半年多的李振华支教来到山东,先后谢绝了省里安排他到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工作和地区行署、县教委留他在机关工作的建议,提出到最偏远落后的地方去。最终他扛着几十斤重的行李、只身步行了一天一夜的山路到了距沂源县城50公里的韩旺小学。初到韩旺的日子,李振华目睹了山区的贫穷、落后,面临着语言不通的沟通困难,忍受着饥饿、寒冷,难熬的乡思、乡愁,无尽的孤独、寂寞。当时的教室是办公室、教室、宿舍“三合一”的三间破草房,墙壁被烟熏得漆黑,课桌和坐凳都是用石头块垒起来的。全班38名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38岁。周围十几个村,只有这一处学校,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上第一节课,学生们听不懂他的南方话,在下面哄笑,乡亲们围在教室外看热闹、指手划脚。吃饭也成了大难题,在家吃惯了米饭馒头,在这里吃地瓜面和糠做的煎饼,咬不动,撕不断,咽不下。时值冬天,从未遇到的寒冷考验着李振华这个南方来客。当初带来的唯一一床薄被子难以御寒,时常半夜被冻醒就再也无法入睡。孤独的夜晚,难熬的乡思、乡愁,无尽的孤独、寂寞,使李振华一到晚上就坐在床上哭,有时连做梦都哭,一连几个晚上的不合眼,使李振华甚至后悔了当初的选择。(二)第二次抉择:“不做过路客要做蒙山牛”板忍受了环境的考验,克服了生活的困难,李振华开始了最初的耕耘。他的努力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尊重和关爱,老区人民的尊重和关爱也更加激发了他的回报热情。无论是失恋的痛苦,还是一次次诱人的调离机会,都已不能动摇他“不做过路客,要做蒙山牛”的决心。他开始用稚嫩的肩膀,高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扛起倾颓的教室,扛起贫穷和孤独。要教好学首先要过“语言关”,使学生听懂他的话,于是他让家人从南京邮来收音机刻苦学习普通话,终于练成了一口山里人能听懂的“南京普通话”。开始吃不了煎饼,饿急了就用水泡着吃,甚至干脆把地瓜干煮成粥喝。半年后,终于适应了山区的饮食习惯,高兴得李振华逢人就说:“我学会吃饭了,我学会吃饭了!”。在韩旺小学时,李振华每月都从21元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学生买书、石板、石笔、本子。上级每月供应的3斤白面一发下来,他就做成水饺、面条,把贫困孩子叫到一起吃。他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他走到哪里学生跟到哪里,以至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抱窝鸡”。李振华为老区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为照顾李振华,乡亲们为李振华做棉衣、鞋子、书包。逢年过节把他请到家中,把一家人节日、喜事都舍不得吃的细粮给他吃,冬天冒着严寒刨来树墩给他生火取暖。老区人民的真诚和淳朴感化了李振华。李振华再也不忍离开这片热土。他在一篇日记中写到:“不做过路客,要做蒙山牛”。正是为了这样一句诺言,李振华忍受住了失恋的痛苦煎熬,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诱人的调离机会。1955年,山东省教育厅对45名南京籍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已有37人调回,剩下的8人中,只有李振华在山村小学任教。1957年,李振华在南京的女友一次次来信要他调回,他却反过来劝说女友也到沂蒙山区来工作,万般无奈之下,青梅竹马的女友与他分手了。1959年,李振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并到北京参加了群英会,受到了刘少奇主席的接见。返回济南时,省委副书记白如冰接见了他,并告诉他省委决定调他到省委宣传部工作。此后,临沂地区教育局、团省委、省教育厅也相继来调他。妻子杨朝青的大哥兼任省工业厅、省纺织厅厅长,为了妹夫有更好的发展,亲自前来劝说李振华到省城工作。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调任机会,李振辉都选择了继续留在老区任教。年青的李振华已经把心交给了沂蒙山这片英雄的热土。(三)第三次抉择:"三封加急电报”板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老区教育事业的需要与为父母尽孝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李振华在反复的权衡中毅然选择了前者。他把深深的哀痛和歉疚埋在了心里,也把感动带给了山区人民和所有了解他的人。1980年春,正在辅导学生备战高考的李振华先后收到两封“父病危,速归”的加急电报。一头是敬爱的父亲,一头是备战高考的学生,该如何取舍?李振华来到野外的荒山上徘徊着,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做出了痛苦的决定:让正读高三的儿子回南京替自己尽孝。不久,“父病故,速归”的加急电报带来了父亲病逝的噩耗,李振华踉跄着跑到学校后山,点燃一沓白纸,面向南方,跪地痛哭。儿子也因此错失了高考的机会。李振华作为儿子、作为父亲都对亲人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债”,但他的学生却都在高考中填写了合格答卷。父亲去世后,母亲半身不遂,为便于李振华照顾母亲,南京某机关发来商调函,调李振华到南京鼓楼中学任教,但李振华依然放弃了这最后一次调离山区的机会。这一切都让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张家坡一位姓段的妇女首先提出让自己的女儿到南京替他照顾半身不遂的老母亲,10年间,先后有7位沂源女孩去南京照顾老人。为了不给乡亲们添麻烦,1990年,李振华把年迈的老母亲从南京接到沂源,但由于半身不遂、水土不服、气候不适等原因,一年后,老人突然辞世,给李振华留下了终生难以释怀的歉疚。(四)“只要攀登不问高许身甘为孺子牛”板2001年3月,一座李振华的汉白玉雕像在沂蒙山深处的沂源县韩旺中学落成。这是韩旺人民自发捐款为他雕刻的。活着的人被塑像立碑,古今中外能有几人?这洁白的石像,雕铸了老区人民对一个教师的崇敬与感念,昭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为老区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在老区扎下根来的李振华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自己动手制作了28种教具,大众日报以《城里人与土教具》为题介绍了李振华的事迹。1963年夏,李振华带领6年级学生,冒雨到20公里外的沂源一中参加升学考试。面对林前河爆发的山洪,他让同学们找地方避雨,自己却冒着被冲走的危险,一头扑进洪流,几经挣扎,终于涉险过河,到沂源一中取回试卷,带回监考老师,在附近的一所小学内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与妻子杨朝清结婚后,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一个月回不了几趟家。每次妻子生孩子他都让妻子回娘家。三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没有守候在妻子身旁。作为老师,他给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作为父亲他给予孩子的关注却很少,乃至引起了孩子们的怨愤,女儿甚至为此自己改姓母姓,起名杨海英。经过不懈努力,李振华在教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55年,他教的8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升入中学,而其他地方升学率只有10%。1963年,李振华所教的44名6年级学生,全部考取了初中。1980年夏天,李振华担任4个班的政治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所教学科高考平均成绩达到83分,名列地区第一名。曾经的文化荒原,因为有着李振华的辛勤耕耘,开始有了不曾有过的收获。韩旺周围十几个村的文化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各村的文化人越来越多,不但有了成批的小学生、中学生,中专生、大学生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四(一)一个好校长一所好学校板作为教师,李振华心里装的是学生、是教学,他用爱和知识哺育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校长,他又在心中装下学校和教师,他用责任和智慧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1982年,沂源县政府为了将县城所有小学升不上初中的“思想差、行为差、学习差”的问题学生进行集中收拢管理,成立了县城关二中。学校环境破烂不堪,生源差到不能再差。学校建在一个荒山坡上,教室是两排闲置多年的破房子,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瓦片已经被人偷去或砸破许多。所有学生都是县政府收拢起来的小学升不上初中的“思想差、行为差、学习差”的问题学生。学校穷得叮当响,老师少得可怜。每月只有50元的办公经费,仅够水电费,连个哨子都买不起。县里费尽周折才为学校凑来7名教职工。这所学校当时被人们称为“少年看守所”、“渣滓”学校。李振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出任了沂源县城关二中校长。十几年间,他团结带领全师生,艰难建校,勤勉治学,严格治校,使从1986年到1997年连续11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在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会议上市教育局树立了淄博教育教育系统的“三面红旗”。即小学:桓台实验小学校长张连聿;初中: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李振华;高中:淄博一中校长杨运德1987年县政府将城关二中改为县实验中学。学校更名之初仍然一穷二白,为扩建校舍,李振华召开校长办公会,要求大家各显其能,外出“化缘”。他自己也到处筹钱,碰钉子、遭挖苦、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但他始终坚持,终于带领大家筹到部分资金。为从每块砖、每片瓦、每包水泥中抠出哪怕一厘钱,李振华提着破皮包,跑集市、进商店,来回穿梭,像个小商贩一样与人讨价还价,经常被人骂成“小气鬼”、“老抠”。教学楼主体完工后,学校已经拿不出一分钱买涂料,李振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偷着将多年为女儿积攒的嫁妆钱拿出来捐给学校。当他把这件事告诉家人时,妻子惊呆了,女儿当即趴在桌子上失声哭泣。在不到4年时间内,学校建设教学楼3座,其他用房200多间,操场一个,篮、排球场3个,硬化路面4000多平方米,校园文化设施14处,植树1000多株,新添课桌凳1415套,过去破烂的校园成为名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在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过程中,李振华和全体教职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会计陈文国负责阶梯教室改造,家里老父亲病重,他只在家里陪伴了一天。管理学校实验室的高玉梅老师身体有病需要手术,但她一直坚持到把实验室建设到规定标准。当省验收组领导听到高老师的事迹后,当场决定对实验室免检并记满分,为支援学校建设,全体教师及他们的家属利用休息日,共义务劳动15000多个工日,不但分文报酬不要,反而捐款捐物20000多元。(二)劝学篇板沂源县城关二中的首批108名学生号称“一百单八将”,语文、数学、常识三科入学成绩平均28.6分,其中27人数学为零分。不少学生存在恶习,其中9人是派出所重点帮教对象。为转化这些学生,李振华团结全体教职工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为了统一教职工思想,提高教师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李振华提出了“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名学生同等重要”的观点,并召开职工大会,提出“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荒山变成金”的口号。李振华采取了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同吃同住,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经济上资助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爱好、思想特点等登记造册,建立了学生档案,实施跟踪教育,并从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出发,从心灵上一点点向他们靠近;采取小目标分层推进法,以小目标的实现推动向大目标的迈进。建立竞争激励评比机制,增加后进学生自信心。李振华深知对于后进生,德育工作更重要。他在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小组,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组织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委员会”,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家教水平。1985年夏天,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全县传开,沂源县城关二中108名初中毕业生有88人升如高一级学校,合格毕业率100%,多门学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一。108名“双差生”成了全县的优秀生。(三)治学篇板李振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从严谨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带动全体教师掀起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热潮,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李振华自身的业务素质过硬,他写的《国情教育探讨》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998年被评为教育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教学,李振华坚持每学期听课140节以上,有时连续听一名老师的课达到十几节。累计听课记录达200多本,80多万字。李振华十分注重帮助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实验中学建校后的三年间,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8.7%,有4人参加省公开课比赛并获奖,15人被评为市县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87人次获市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其中国家级54人次,省级127人次,均居全县第一。(四)治校篇板“专家治校”是李振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身示范是李振华惯有的风格,情感管理是李振华管理的核心,精细化、规范化是李振华管理的法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李振华的用人原则。这一切,是李振华在沂源县实验中学创造“奇迹”的秘诀。1997年5月,中考前期的关键时刻,李振华腰部压缩两公分骨折,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却找来几根半尺长的钢筋绑在腰里支撑着脊梁,没耽误一天工作。李振华时刻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