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巩固练习-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巩固练习-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巩固练习-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巩固练习-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巩固练习-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列与公车上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废除科举制2.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梁启超3.《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4.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下列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6.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失败 B.民族矛盾尖锐C.守旧势力强大 D.民众盲目排外7.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8.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壮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台湾军民抗击日军9.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坚决抵抗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10.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区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描述这场运动,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1.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组织、联合各省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B项符合题意。2.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是维新变法,梁启超主张变法,故D项正确。3.答案:C戊戌变法经历了短暂的时间就失败,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A项错误;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了,所以并未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B项错误;戊戌变法的主要思想作用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宣传了君主立宪思想,故D项错误。4.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维新运动留下的唯一成果,故B项正确。5.答案: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故B项错误;左宗棠于1876年至1878年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故C项错误;由材料“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D项正确。6.答案: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使得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答案为C。7.答案:C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A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B错误;根据题干中“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故C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颁布诏书决定筹办京师大学堂,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D错误。8.答案: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地点可知,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5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第一批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故C项正确。9.答案:B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故A错误;义和团运动给列强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为此帝国主义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统治方式,故B正确;帝国主义力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是逐渐增强的,故C错误;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10.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通过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区的条约内容来预防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故选D项;赔款体现的是赔偿性,排除A项;惩治爱国官员体现的是惩罚性,排除B项;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体现了惩罚性,排除C项。11.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及影响:公车上书,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兴起。(2)事件: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