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的“师夷”思想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一批有识之士被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代表人物、著作:代表人物著作地位林则徐在广州设立驿馆,翻译编成《四洲志》、《各国律例》等林则徐一一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长处,抵抗西方侵略)当时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3)学习内容:西方军事科技(器物层面)(4)作用: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5)评价:进步性——冲击传统保守思想,客观上为西学传播奠定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局限性——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中体西用”思想行不通。3.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2)代表人物、主张代表人物代表作、主张评价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根本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孔子成了托古改制的先师;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有力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和因循守旧;提出“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批判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对维新理论宣传贝献巨大。其进化论思想增强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3)学习内容(共同主张):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制度层面)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学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技。4.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其一,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f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其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f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作用)其三,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二、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3)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科学)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主张):(1)前期(五四运动前)——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又称“思想革命”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运动中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又称“文学革命”:胡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鲜明举起文学革命大旗。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晦涩的旧文学,提倡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鲁迅——文学革命成绩最突出。代表作《狂人日记》《孔已己》,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文化心理层面)(2)影响:积极性——它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f使人们尤其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使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局限性——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片面性f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影响面较小。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十月革命后(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原因:①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希望(2)概况:代表人物: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活动:1918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号召向俄国学习,为建立“劳工社会”而奋斗。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出现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陈独秀、李大钊。(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4)各地中共早期组织建立,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