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46张)_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46张)_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46张)_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46张)_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4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_______。(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_____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专业化聚集2.工厂制度:(1)出现: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_________、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管理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情境在线】下图是工业革命后纺织工厂的图片

思考:图片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2.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其表现有: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对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②铁路运输业迅速发展③欧美国家形成水陆运输网④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①②③④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2)表现: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戴表成为生活习惯;促进钟表业发展。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3)中国: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情境在线】下图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工厂的图片

思考:图片体现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什么?提示:出现环境恶化的情况。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素养探究】1.机器大生产史料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为了工人无产者,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思考:史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解释)【点拨】从画线部分信息“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进行归纳。提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工厂生产代替作坊生产。2.工厂制度史料漫画“资本主义下的血汗工厂”

思考:漫画反映了当时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史料实证)【点拨】从漫画中生产线上密集的人员和举着鞭子的工厂主结合所学分析。提示:形式:工厂制度。特点:在流水线上进行集中生产;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史论阐释】一、机器大生产的特点1.建立在高度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基础。2.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市场实现过程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机器大工业是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产业革命的产物。二、工厂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3)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2.作用:(1)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2)企业组织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从业主制转向合伙制,合伙制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主题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素养探究】1.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史料一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英国经济史》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世纪337.5万112.5万19世纪前期400万左右800万左右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点拨】从表格中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提示:变化: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影响: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史料二19世纪下半叶,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②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③强迫进行初等教育,④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2)据史料二指出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历史解释)【点拨】背景依据①、②中的信息进行归纳。特点依据③、④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示:背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要求;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通过立法方式发展教育;政府干预。2.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史料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的漫画《怪物汤》

备注:漫画描绘了19世纪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思考: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点拨】从漫画水滴中的各种微生物和时间“19世纪”结合所学分析。提示:现象:水(环境)污染严重。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史论阐释】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增大。(3)阶级关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4)工业城市兴起,加速城市化的进程。(5)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6)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7)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8)教育普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高。(9)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2.消极影响:(1)社会发展带来贫富分化的差距加大。(2)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3)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现代工厂制生产在早期呈现的显著特色是 (

)A.作坊式集中劳动 B.大机器集中生产C.大企业聚合生产 D.为垄断资本生产【解析】选B。现代工厂制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其早期呈现出的显著特色是大机器生产,故选B。作坊式集中劳动是工场手工业的特色,A错误;大企业聚合生产和为垄断资本生产是公司和现代企业的特点,C、D错误。2.19世纪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确立,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B.在工业革命时代,工厂主不能自由解雇工人C.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开始于工业革命【解析】选B。在工业革命时代,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迫使工人服从管理。B说法错误,故选B。【拓展延伸】工场和工厂。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采用机器,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D.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解析】选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厂制度,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表述太绝对,错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封建衙门式管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方控制管理大权,不属于近代企业管理模式,C错误。【深化点拨】洋务企业的兴办,是中国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4.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由此可知英国 (

)A.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B.世界霸主地位确立C.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D.已完成了工业化【解析】选A。由题干数据可知,1770年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工业,说明此时英国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而到了1821年,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明显高于农业,说明此时英国的产业机构以工业为主,故选A。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就已经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B错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C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工业化的完成,D错误。【补偿训练】

19世纪早期,为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等法律。当时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

)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信息革命D.殖民扩张【解析】选B。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早期”。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促使煤炭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为此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文件来控制环境污染,故选B。A、C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D与题干现象关系不大。5.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A。圈地运动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人口走向城市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农业的发展,C错误;材料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误。6.(2020·全国Ⅰ卷)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解析】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使巴黎成为“奢靡之城”,但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严酷剥削工人,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报酬微薄,生活悲惨,使巴黎同时成为“悲惨之城”,故选B;波旁王朝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就已经灭亡,排除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经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排除D。【补偿训练】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城市环境极其恶化【解析】选D。1831-1841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使工业城市的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故选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缺乏史实依据,A错误;化学工业污染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错误;人口与食物问题,也不属于主要原因,C错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在工业革命时期)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