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术

1适应症

(一)急性脓胸及部分慢性脓胸仍有胸腔积脓者。

(二)胸部开放或闭合性损伤,肺及其它胸腔大手术后。

2术前准备

(一)根据体征或胸部X线、超声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积气部位,并在胸壁上予以标记,以利于术中定位。

(二)术前应向病友介绍手术概要,争取配合,危重病人应向家属说明病情。

(三)术前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3手术注意点:

(一)患者取斜坡或侧卧位,局麻。

(二)在原胸壁标记处作胸腔穿刺,确定位置后,一般取6—8肋间或合适的最低位引流,单纯气胸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引流管,置引流管于胸腔后,将其固定于皮肤上,末端接水封瓶。

(三)引流管放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

(四)术中应取胸腔积液作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测定药物敏感度。

4术后处理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

(二)首次排液排气量应适量,如发现病人有心慌、咳嗽、大汗、呼吸困难等纵膈摆动征时立即停止,并予以适当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分次排液排气,以保证充分引流。

(三)逐日记录引流的数量和性质,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促进肺扩张,帮助病人变换体位,以利引流。

(四)定期胸透,了解胸腔引流情况。

胸腔减压术

1适应症:

(一)外伤性张力气胸,胸腔大量积气,引起呼吸困难者。

(二)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经胸穿不能缓解症状者。

2手术注意点:

(一)急救时可末端有瓣膜装置(橡皮手指套),一端用线扎于针头,盲端剪一小孔,或连接置于水封瓶中之排气管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腔并固定之,进行排气。

(二)情况许可时应作胸腔置管闭式引流。

气管导管吸引术

1适应症:

凡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不能咳出的患者,均可行气管导管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并发症。

2方法:

使患者头部稍向后仰,用适当的消毒导尿管由鼻孔插入,经咽喉进入气管,并上下移动,开动连接导管的吸引器吸除分泌物,每次以3—5分钟为宜。

心脏按摩术

1适应症:

各种创伤、电击、窒息、麻醉手术、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及休克所致的循环骤停(如心室纤颤、反射性心跳骤停、心缩失效),应立即作人工呼吸,争取时间作气管内插管术,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2方法:

(一)胸外心脏按摩术:患者平卧,术者双手加压于胸骨,使之下陷3—5cm,随之放松,每分钟60—70次,至心跳恢复为止。

(二)胸内心脏按摩术:患者平卧或稍向右侧卧位,经第四肋间常规进胸,必要时切开心包。用单手或双手以80次/分的速度按压心脏。在按摩的同时用“三联针”心内注射,亦可以配合使用心脏电击起搏除颤。待心搏恢复,血压回升后即可停止按摩,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后常规关胸。在上腹部手术中,如遇到循环骤停时,可以从膈下按摩心脏,维持循环,并适时开胸按摩心脏。

3注意事项:

(一)心脏按摩必须及时、有效。因此开胸按摩的时间应在心音消失后3—5分钟内进行。

(二)开胸按摩心脏应力求用力均匀,不应过分牵动心脏。有病变的心脏慎防挤破。

(三)电击伤忌用肾上腺素。

4术后处理: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但输液量应控制。给氧吸入。记出入水量。

脑室穿刺术

1适应症:

1)主要应用于作脑室造影。

2)测量脑室内压力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

3)用于抢救由后颅凹或中线结构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疝。

2方法

1)手术前剃头,当日晨禁食。

2)依照病人情况给予镇静剂。

3)一般应用于侧脑室前角穿刺,小儿可用前囟穿刺,紧急情况下可用经眶穿刺。

3侧脑室前角穿刺:

1)仰卧位,划线,一般取右侧。位置在矢状缝外2-5cm与冠状缝(眉间上13cm)前2-5cm交点处,消毒、铺巾、局麻。

2)纵切口直达骨膜,牵开,钻孔,电凝硬脑膜并“十”字切口。

3)电凝蛛网膜后,脑针垂直刺向双外耳孔连线的方向,进针4—6cm,获清楚的突破感即为进入脑室,记录进针深度。

4)拔出脑针后,放入“8”号尿管或硅胶管(注意不要快速放出脑脊液)进入脑室部分不超过3—4cm,脑脊液引流通畅后,自切口旁另切一小口自皮肤引出、固定,缝合原切口。

5)也可用颅锥穿刺法。

6)导管连接脑室引流瓶,置于脑室上方10cm,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脑室造影术

1适应症:疑中线或后颅凹占位性病变,脑血管造影为脑积水症者。

2禁忌症:无急诊开颅的手术条件及技术者。

3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术前禁食,作碘过敏试验。

2)患者取仰卧位,头低15—30°(眶耳线),经脑室引流管注入Conray5cc和空气(可酌情增减),缓缓摇头3—5次,使碘油均匀弥散入左右侧脑室。然后,中立位,将头部缓慢抬起,充盈导水管和四脑室。

3)仰卧后,于注药5分钟内投照正侧位照片二张。

4)若疑为三脑室前部占位病变,加摄头低、俯卧侧位片一张。

5)注药前要仔细区分引流物是否在脑室内,若不能抽出脑脊液,或不通畅呈活塞状者,不能注药。以防药物进入脑内或蛛网膜下腔。

6)术后开放引流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颈总动脉造影术

1适应症

1)幕上占位病变。如:额叶、颞叶、顶叶、鞍区占位病变。

2)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脑血管栓塞等。

2禁忌症

1)碘过敏及严重心肾机能不全者。

2)出凝血机能不良者。

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的急性期,以及明显动脉硬化为相对禁忌症。

3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术前作碘过敏试验。

2)一般局麻,小儿及不合作者全麻。

3)仰卧,肩下微垫高,头稍后仰。

4)颈部消毒铺无菌巾,常规用直接穿刺导管法。

5)右侧造影者,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侧者则站在头端。穿刺部位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内缘甲状软骨下缘水平处,左手食、中指固定颈总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皮肤皮下,穿刺针连接塑料管和20cc注射器,并充满生理盐水。针头对准血管下压,在血管搏动完全消失时,说明颈总动脉在穿刺针头之下右手持针迅猛穿刺,将针尖内的软组织冲击。在左手压迫下,右手缓慢旋转退针,有鲜红色血液呈搏动状自穿刺针经导管涌入注射器时,为针端正在血管腔内,将穿刺针再向血管内续入2—3cm,压迫、固定。

6)保持导管及注射器内无血,随时观察穿刺针尾部的冲击血流,注意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凝

血。不要过多地注入盐水,以防脑水肿。

7)用1%普鲁卡因05cc稀释至5cc,缓慢注入,防止血管痉挛。

8)将60%或76%的泛影葡胺10cc稀释至14cc,于2秒钟内加压注入,并在推至10cc时,发出信号立即摄影为颈动脉造影之动脉期,正侧位各一张。必要时,于注药后6秒钟或8秒钟摄影为静脉期及静脉窦期。(分次完成,有自动换片装置时可一次完成)。

9)摄影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部位止血5—10分钟。

10)每次造影剂的总剂量,不得超过60cc,浓度不能大于50%。术后血肿压迫气管时,要妥善处理。

椎管造影术

1适应症与禁忌症:

经脑脊液检查和动力学检查,所有椎管内梗阻或部分梗阻者,都是适应症,(估计手术治疗可能性不大者不应滥用)。椎管内出血及碘过敏者禁忌。

2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术前作碘过敏试验。

2)腰椎穿刺成功后,将碘苯酯3cc一次连续注入蛛网膜下腔,不要分散成点滴状。

3)变换体位,在透视下观察碘油在椎管内的流动情况,发现梗阻部位时,摄正侧位片各一张。

4)当日观察不满意时,次日或数日后可重复透视或摄片。

5)造影后,不需手术者,目前造影剂质量已提高,不需要重新穿刺抽出。

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操作方法

1)探查前先让病员排尿,观察其尿线粗细、有无分叉、射程远近及尿程长短等,初步估计有无排尿困难、尿道有无梗阻。

2)尿道检查前局部消毒准备与导尿术同。术者带无菌手套,由尿道口注入表面麻醉剂10ml左右,保留10分钟即可,尿道狭窄后期反复扩张时,多不用麻醉。

3)术者应于病员左侧,以左手提起阴茎,使之伸直,并分开尿道口,右手持涂有石腊油的金属探杆,轻轻放入尿道,一般用F15号探杆。当抵达尿道球部,探杆渐呈直立方向,当探杆继续进入抵达尿道膜部时,稍遇有阻力,可请病员深呼吸使肌肉放松,随将探杆与阴茎一起朝向两腿间倒下,探杆就顺着后尿道向膀胱内推进。退出探杆时和放入的顺序相反。

4)尿道扩张,与其手法相同。一般先从F15号开始,渐次调粗,如探查时遇有狭窄阻挡,不能强用暴力,而应记录其所在部位,并改用较细的金属探杆或丝织探条。严重狭窄病例,应采用细软的探丝引导后进行扩张。

2注意事项:

1)尿道探查或尿道扩张都不宜用过细的探扦,因细探扦顶端太尖,容易损伤尿道。也不宜使用暴力强力通过。应用探丝时尤须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往往需多次试探才能成功。

2)尿道扩张术,每次探扦径度只宜调增2个号码,否则容易造成尿道损伤出血。

3)扩张的间隔时间至少5—7日,以使尿道狭窄段粘膜经扩张后所发生的水肿和充血反应逐渐消退。经多次扩张后,尿道渐次增宽,扩张间隔时间也可逐渐延长。如F24号能通过(女性F26号)则可按1月、2月、3月、半年间隔,定期扩张。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宜用更粗的探杆。

4)每次扩张后给予抗菌素一到二日,并应适当休息,多饮水,观察有无尿道出血。如出血严重,或有发热等反应,应随即复诊。

5)如扩张后出现发热、疼痛,严重出血等反应者,则在2—4周内暂停扩张。下次扩张前应仔细检查,证实急性炎症确已消退,方可再行扩张。

膀胱镜检查术

1适应症:

1)泌尿系统的病变用其它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其病变性质、部位和范围,且需要了解和观察膀胱内部情况者。

2)需要进行输尿管插管,以备逆行性尿路造影,或收集肾盂尿液,测定一侧肾功能,或盆腔手术的手术前准备。

3)需经膀胱进行治疗操作者,如取出异物、碎石、电灼、电切、输尿管扩张、向肾盂内灌注药物、采取膀胱内活体组织标本等。

2禁忌症:

1)泌尿生殖系有急性感染时。

2)包茎、尿道狭窄、尿道内结石嵌顿等,无法插入膀胱镜者。

3)由于骨关节疾病、体位异常,不能进行检查者。

4)以下情况属于相对禁忌:如妊娠三个月以上,体质衰弱,肾功能严重减退而有尿毒症征象,高血压而心脏功能不佳,以及膀胱容量小于60ml时。

3操作方法:

(一)膀胱镜检查法:

1)病员截石位,两髋屈曲外展,两腿放在检查台的下肢架上,臀部和检查台边缘平,如过于突出台面,易使尿道紧张。

2)检查者常规刷手戴无菌手套,如需进行插管术或作其它膀胱手术操作者,应穿无菌手术衣。

3)病员外阴部尿道口先后用肥皂水、温开水,然后用硝甲酚汞酊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消毒时以尿道口为中心,男性遇有包皮过长,应将其翻转暴露阴茎头,并清洗包皮积垢。

4)用无菌巾分别铺在臀下,两侧下肢和下腹部,男性暴露阴茎,女性只暴露外阴部。

5)一般采用尿道粘膜表面麻醉,男性常用1%地卡因、1%重碳酸钠溶液各10ml等量混合,注入尿道,并以阴茎夹夹住阴茎头下方约10分钟。女性则用小棉签蘸地卡因后,插入尿道约10分钟。

6)复查并拭擦膀胱镜及各项零件,接配冲洗装置,调节光源亮度,由弱而强,至灯泡出现适当亮度为止。

7)先用尿道探杆探查尿道有无阻塞及狭窄,而后如用尿道探子检查术一样,轻柔地借助膀胱镜本身重力顺利到达尿道球部。接着用左手托起会阴,使膀胱镜鞘前端通过尿道膜部,再用右手将膀胱镜鞘朝水平方向倒下,顺后尿道推入膀胱。

8)膀胱镜鞘进入膀胱后,就可自由旋动。抽出闭孔器,排空残余尿,用量杯盛好,测其量。

观察其混浊度,有无血块或坏死组织等。注入冲洗液,反复冲洗至澄清为止。当注入膀胱内的液量达到病员感觉膀胱胀满有尿意时,就表示膀胱的容量。

9)插入观察镜,镜面应和镜鞘开窗的示向标一致,锁住镜身,接上电源。冲洗液一般注入200ml为宜。

10)进行系统地、全面观察:先将膀胱镜推向三角区尽端,然后沿镜的轴心,边旋转边观察,经旋转360度一周,将膀胱镜逐渐拉出,每拉出一定距离,再旋转360度一次,也同时观察一周,一直检查到膀胱颈部,要所有部位都观察到。

(二)输尿管插管术:

1)膀胱镜常规窥察后找到两侧输尿管开口,即换用手术镜,附装两根输尿管导管,循输尿管间嵴找到输尿管开口,借升降板旋转以调节导管方向,使之对准输尿管开口,将导管缓缓插入。

2)一般先插健侧,后插患侧,插导管时,膀胱镜轴应与输尿管的方向一致。但输尿管开口有成角畸形时,往往须将膀胱镜前端作各个方向转动试探,同时将导管边旋转边推送,方能插入。

3)导管前进过程中如遇有阻挡,应记录其阻挡部位,并注视导管是否盘曲在膀胱内。

4)为了避免导管后端被检查者面部接触而沾污,可由助手将后端提起。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引起上行感染。

5)正常成年男性插至27cm,女性插至25cm,导管进入肾盂,就可见有肾盂尿间断滴出。如导管内尿液持续不断很快流出,则表示有肾盂积水。但也可能导管未插至肾盂而盘曲存留于膀胱内,应注意观察核实。

6)如需留置导管,则先后退出插导管手术镜和镜鞘时,注意防止将导管带出。注意标明左右侧别,如需收集肾盂尿,可由导管末端各接无菌试管,以备检验。

7)即使输尿管开口易于辨认,为观察两侧肾功能应在插管前先静脉注射04%青霉胭脂5ml,待喷出蓝色后再进行插管。

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摄片前的一般准备:

1)摄片前二天进行清淡饮食,禁服碘、铋等药。

2)摄片前一天晚8点服蓖麻油20—30毫升。

3)摄片当日不进早餐,并于摄片前2小时用生理盐水1500ml-2000ml灌肠。尽量排空大便。

4)摄片前二天服药用炭心片09克,一日三次。检查前一日,番泻叶3克、青皮6克冲服(400

ml)不用灌肠。

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术前准备

1)按常规作肠道准备

2)碘过敏试验

①口服试验:10%碘化钾10毫升,一日三次,连服三天。

②静脉试验:以造影剂1毫升作静脉注射,10—15分钟内发生胸闷、咳嗽、气短、呕吐、恶心、荨麻疹,甚至休克者为阳性。

2造影剂用量:

成人一般用60—70%造影剂20ml,如7分钟、15分钟显影不良时,可再注射20毫升。

3操作方法:

1)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

①病员仰卧在X线检查台上。

②在耻骨上、下腹部两侧压迫输尿管,以阻止造影剂流入膀胱内。

③静脉注射造影剂后7分钟、15分钟各摄片一张,以观察肾盂、肾盏显影情况。如显影满意,则解除压迫再摄一张包括全尿路的照片,如显影不满意,摄片时间可延长到30分钟、60分钟、90分钟,最长的到120分钟,直到显影满足诊断要求为止。

④如怀疑肾下垂者,摄全尿路片时应将X线检查台呈直斜坡位后,才解除压迫,摄片,好观察肾脏位置情况。

⑤如婴幼儿静注有困难时,可将造影剂以N·S稀释四倍,分两肩胛部皮下注射,注射后30、60及90分钟各摄一片。

2)大剂量静脉滴注尿路造影

①50%泛影钠100毫升(2ml/kg),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40毫升加等量5%葡萄糖液,快速静脉滴注,于10分钟内滴完。

②造影剂滴完后,5、10、20及30分钟摄片,最后摄全尿路片。必要时2、7、12或24小时后延迟摄片。

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适应症:

1)与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同

2)因肾功能不良排泄性尿路显影效果欠佳者

2禁忌症:

1)尿路狭窄或急性炎症者。

2)膀胱感染,严重挛缩者。

3)全身情况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

3操作方法:

1)病员仰卧X线检查台上。

2)用125%碘化钠,由两侧输尿管导管分别注入,注入量一般为8—10毫升,造影剂内加入1%普鲁卡因1—2毫升,可减轻碘化钠对肾盂的刺激。造影剂注入一定量时,患者感觉两肾区胀痛时,速度减慢,此时让患者暂停呼吸立即摄片。

3)待片洗出初读后考虑是否需要重新摄片,并斟酌增减剂量。

4)注入造影剂时压力不宜过高(不超过30毫米汞柱),速度不宜过快,剂量也不宜过多,以免造影剂从肾乳头外溢至肾直管、静脉或淋巴管,引起逆流影响诊断。

肾盂穿刺造影术

1适应症:

1)经排泄性肾盂造影,尚不能肯定诊断,或发现一侧肾功能严重障碍,可疑为肾盂积水或积脓,而不能作逆行肾盏造影时。

2)肾盂积水患者,需要确定梗阻性质、部位;需要显示全部积水情况,而排泄性或逆行性造影失败或禁忌者。

3)肠管代膀胱术后梗阻,不能作逆行造影者。

4)幼儿肾盂积水,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清晰,而逆行性造影有困难者。

2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佳或有尿毒症者。

2)肾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3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与一般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同。

2)病人取侧或坐位。两侧穿刺者,取伏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

4)用15厘米长的18号穿刺针,于12肋缘下肋脊角处,相当于1—2腰椎棘突旁开6—9厘米的范围内,并根据X线平片作好定位,穿刺深度为5—65厘米,抽尿15—30毫升,作涂片培养,检查结核杆菌或癌细胞。然后慢慢注入10—15毫升造影剂后摄片。如果显影不佳,可重行注入造影剂。在造影满意后,才能拔去穿刺针。

5)造影完毕后,必须抽出肾盂内的造影剂,以免刺激或造影剂从针孔外溢而引起肾周围感染。

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膀胱造影操作方法:

1)术前灌肠以排除肠内的粪便和积气。

2)在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测定膀胱容量。

3)如有必要时可先摄片。

4)经尿管注入6%碘化钠液150—200毫升,儿童酌减。在透视下定位并摄片。

5)膀胱肿瘤、憩室等摄片后放出造影剂,再注入氧气100—150毫升,行膀胱充气造影。

6)膀胱肿瘤,还可施行膀胱周围充气造影。方法是从耻骨上注氧气于膀胱前间隙。气量以500—800毫升为宜。转变体位使气体均匀弥散于膀胱周围。如与膀胱内充气造影相结合,并断层摄片,以观察膀胱壁厚度及肿瘤浸润范围等,提高诊断价值。

7)造影完毕后,排出造影剂,并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刺激。

2尿路造影操作方法:

1)在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将6%碘化钠液100毫升,注入膀胱内,拔除尿管,在排尿状态下,摄取尿道X线片。如用阴茎夹或手夹住尿道外口,阻止造影剂流出,让患者排尿,尿道充盈后摄片,此法适用于检查后尿道病变。

2)在无菌操作下,用甘油注射器紧抵尿道口,将造影剂缓慢注入尿道内,防止外溢。注入约15毫升时摄片。此法后尿道充盈较差,所以只适用于插尿管困难的或前尿道狭窄者。

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术前应备皮、灌肠,并排空膀胱。

2仰卧在X线检查台上,皮肤消毒、局麻后,切开阴囊游离输精管1—2厘米,向精囊侧插入针头或塑料管,徐徐注入造影剂2—3毫升,摄取前后位,矢状15度斜位,右前或左前斜位片。

3显影满意后,才拔出针头,缝合切口。

4造影前先摄平片,以排除前列腺、后尿道结石或钙化阴影,以免与造影剂混淆。

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适应症:

1)肾上腺增生或肿瘤

2)肾脏肿瘤

3)腹膜后肿块

2操作方法:

1)术前灌肠及备皮

2)病员头低位,俯卧或侧卧,常规消毒皮肤及铺洞巾。

3)局麻,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门,右手执20号腰穿针,由肛门与尾骨尖之间皮肤刺入,在直肠与骶骨间隙前进约6—7厘米。

4)拔出针芯,抽吸无回血,接上三通针头,侧方接氧气瓶,后方接100毫升注射器,检查各处勿使漏气,开始注气。开始稍有阻力,以后阻力消失。

5)注气量:按15—2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注气后,可有腰酸及轻度腹胀感。

6)拔出针头,透视查看气体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让病人起坐3分钟。待两肾区充气良好时,摄前后位、侧位或斜位片。

7)腹膜后充气与肾盂造影联合应用,如采用断层摄片,诊断价值更高。

8)术后卧床3天,以防气体升入纵膈压迫引起呼吸困难。

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对阻塞性黄疸病人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的诊断较为困难,因这类病人多数属于肝功能不良或肝外胆道异常的病例,故排泄性胆道造影受到一定限制,如胆红质大于3mg%的人,排泄性胆道造影基本上不能显影,而胆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松弛)特别是已经作过Oddis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术的病人,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的病人,因不能使造影剂保留于胆道内,很难获得清晰的影像。胆囊造影不能显影时,只能判断胆囊无功能或胆囊管有梗阻,难以肯定病变的原因和性质。而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可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显示清晰和完整的胆道影像。如果多次穿刺失败则提示胆管不扩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有肝胆疾患的诊断证据,可协助非外科性肝胆疾病的诊断。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1适应症:

1)胆总管、肝内胆管的先天性畸形。

2)肝内、外胆道结石。

3)胆道内、外肿瘤阻塞或压迫。

4)多次胆道手术后综合症或有胆管损伤、狭窄引起肝内胆管的扩张。

5)原因不明的胆绞痛。

6)排泄性胆道造影或逆行胰管造影失败或影像模糊不能确诊者。

7)对一些病史上有过黄疸,而现在已基本或完全消退,但仍怀疑其胆道有不完全梗阻者。

2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或凝血酶元时间低于12%者。

2)对碘及造影剂过敏者。

3)高热或持续发热38℃左右,(因胆道感染而发热的病人则并非绝对禁忌,但在作PTC或OTC时需考虑置管引流)。

4)一般情况太差或严重贫血。

5)心、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者。

6)极度黄疸,合并有腹水者(有少量腹水并非绝对禁忌)。

7)严重的绞痛发作,刚停止者。

8)不准备和不能耐受手术者。

3术前准备

1)测定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

2)碘过敏试验。

3)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4)术前两天肌注止血剂,维生素K1及安络血各10mg,一日2次。

5)术前两天使用抗菌素,(青霉素80万U链霉素05g或庆大霉素8万U),一日两次。

6)训练病人暂停呼吸。

7)检查当天禁食。

8)检查当天灌肠。

9)术前半小时肌注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

4造影方法: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途径可分三类,即前径路、后径路及侧径路,目前从侧径路使用者较多,成功率较前两者为高。

患者平卧于X线诊断台上,右侧胸部常规消毒及铺巾,取右腋中线与第6、8肋间交界处为穿刺点,取何肋间视肝脏的位置高低而定,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嘱病人暂停呼吸片刻,以PTC针7号腰穿针(长8cm)代替,针向剑突方向水平刺入肝组织,其深度视病人的胸围宽度而定,一般8—10cm已足够,接上5ml注射器,边吸边向后退,如进入胆管即可抽出胆液,胆液的颜色可分为深绿色、黄色、无色或稍带血性,取少许作细菌培养,然后可缓慢地注入造影剂20—40ml,(25%胆影葡胺或30—38%泛影葡胺)拔除穿刺针后,在X线平台上将病人向左移动一周摄正位和左前斜位X线相。如未穿刺到胆管可变换穿刺点再穿刺,经多次改变方向及穿刺后仍未能刺入胆管,则宜中止操作,必要时可待3—5天后再穿刺。

5术后处理

1)术后卧床休息一天。

2)术后禁食一天,可给静脉输液。

3)继续使用抗菌素和止血剂3—5天。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和体温的变化。

5)注意腹部情况,有无内出血或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6)如内出血或胆汁性腹膜炎发生后应立即施行手术。

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

1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适应症同PTC。

2造影方法:

患者平卧于X线检查台上,上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于上腹剑突下正中线作一长约3cm的纵切口,切开腹白线及腹膜,显露肝右外叶之下部,选用长度为25cm,外径15mm,内径1mm配有钢丝连接针芯,(长15cm)的聚氟乙烯导管,以30°—45°角度刺入肝左外叶,针刺方向应指右肝中央区域,刺入深度10—12cm,拔出针芯接上5ml注射器,边吸边退,如抽得血液可退出少许,当进入胆管即可抽出胆液,或聚乙烯管内为血性胆液(色泽较血性液稍淡),混有血液的胆汁带有粘丝特性,滴于纱布上可见血迹周围呈黄色,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抽吸,可吸出为黄色胆汁,此时退管时血液进入胆道所致,此时注入造影剂(25%—50%,胆影葡胺20—40ml),即取正位,左前或右前斜位摄片,阅片后认为造影满意,尽量抽出造影剂以减低胆道内压避免术后药物刺激反应,最后拔出导管,肝表面穿刺孔处用4号丝线缝合一针,可防止出血及胆汁外漏,如果需要肝脏组织学诊断,可在直视下采取活检,创面应予缝合,如造影确诊为胆道或胰头部恶性肿瘤,则可考虑同时进行经胃右网膜静脉插管作门静脉造影,借以了解门静脉系统有无累及。造影完毕切口逐层缝合。

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是项复杂、对病人有一定痛苦及危险性的检查方法,因此要求术前充分准备,以求得造影的成功。

1术前准备

1)对造影的用具作仔细检查,以防临时失误。

2)对病人的准备:

①对病人解释造影过程,解除病人顾虑,取得合作。

②术前3—4小时禁食。

③造影穿刺或切开区的皮肤准备。

④造影前半小时口服鲁米那01克或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

⑤如果作腹部血管造影应先服泻药或清洁灌肠。

⑥造影前应作造影剂之过敏试验,常用1ml的造影剂静脉注入,如有面色苍白、盗汗、恶心、呕吐、皮疹、心动过速等症状出现应视为过敏反应,不可作造影。

2适应症:

1)血管病变,如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瘤等。

2)血管发育上的改变:如畸形、缺如、异常分枝等。

3)血管外伤。

4)软组织病变或器官病变:如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器官的病变如肺隔离症、肾动脉狭窄、肿瘤、肝内肿瘤等的诊断。

5)手术前对病变血管近端和远端、侧枝循环情况的了解,以作血管结扎切除,或移植的准备。手术后随防观察血管的通畅度等。

3禁忌症:

1)对造影剂有过敏反应者。

2)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过高,中等度蛋白尿或尿少、尿闭等。

3)严重的肝脏功能衰竭。

4)毒性甲状腺肿。

5)心脏功能代偿不全,有心力衰竭而临床表现严重者。

6)出血素质(血友病)或在抗凝血治疗中。

7)其它禁忌症,如穿刺部位有炎症等。

8)严重的高血压病。

4造影剂的选择

造影剂种类很多,目前应用的有76%、60%泛影葡胺。大动脉造影时一般用50—70%浓度的造影剂40—60ml(1ml/kg)四肢血管造影时为了减轻局部疼痛和防止动脉痉挛,因此采用30—50%的浓度,上肢用20-30ml,下肢用30—40ml。

5造影方法

动脉造影:

1)经皮穿刺(或切开)股动脉造影: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最浅部位,且易固定。

2)仰卧、肢体稍外展、外旋,将胶片置于拍摄部位下面,病变部位为X线照射中心。

3)局麻后,手指压于动脉搏动的两侧以固定血管,用动脉穿刺针与肋下角成60°角,沿股动脉走向,推进针头至触及动脉搏动时,快速刺入动脉(必要时可贯穿动脉),如果穿刺针已在动脉腔内,则有搏动性鲜血涌出,(如无血出来,可能已贯穿动脉,则可将针套缓慢退出到有鲜血涌出为止),然后将已在动脉内的套针装上针芯,使接头放低,接近皮肤,向前推进1—2毫米固定。

4)先注射1%普鲁卡因5—10ml然后在2—4秒内将造影剂全部注入,在注入容量的2/3后立即摄片一张,快速换片摄第二张。

5)注射完毕后,再用1%普鲁卡因溶液10ml左右缓慢注入,等待洗片,如显影不佳,可重复造影一次(重复造影的间隔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如造影满意,即可拔出套针,在穿刺部位加压5—10分钟以免形成血肿。

6经皮穿刺肱动脉造影:除以下几点外,基本上和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相同。

1)上肢外旋,掌心向上。

2)在肘以上10—15cm处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以扪诊法定出肱动脉位置。

3)针头方向可向近心端或远心端,注射造影剂时,压迫穿刺点近端动脉。

4)由于肱动脉较难固定,附近又有重要神经因而不易成功,有时造成神经损伤,为避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