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新课标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⑺惊。【注】《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DB(2)①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②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的好感。③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解析(1)“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是作者想象引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事。(2)本诗是作者请求从陈季张家里砍竹竿来引水入厨,诗写得巧妙有趣,体现出作者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的特点。在诗的颔联中,作者说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还可以在夜间聆听流水之声,以此激起友人的兴趣。颈联是说砍竹做成引水管后能让厨房清洁,而所砍的竹子也不会对朋友家的风景形成破坏,这是劝友人不必为砍竹所造成的影响担心。尾联是说自己砍竹时会轻手轻脚,尽量少产生噪声,以此打消友人的疑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中岑参年纪蹉院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葬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②?(注】①李侍郎,李进,掌管兵部的高级官员。②《西京杂记》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此处作者化用其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标题可知,这是一首进献诗,推测作者将要集中地表达自身的诉求。B.本诗开篇直言诗人已年过四十,鬓发全都斑白,透露出自伤自怜之感。C.雨后苔痕侵上台阶,风中梧桐叶片也已飘然落下,处处充满萧瑟肃杀。D.尾联巧借凿壁借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学者刻苦学习的仰慕。(2)本诗颈联写到“惊蝉”和“旅雁”,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6分)答案(DD(2)①作者以“惊蝉”和“旅雁”两个意象自比,表明自己在宦海沉浮中的漂泊无依之苦;②希望李侍郎引荐、提携自己;③还生发出对自己功业未成的遗憾和感慨,形成劝说之力。解析(D“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学者刻苦学习的仰慕”错误,诗中作者灵活化用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而不囿于此典,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意在“借”光,即希望李侍郎能够给予自己一些便利,让自己能够有所作为。(2)首先理解颈联的意思,然后结合“惊蝉”和“旅雁”的特点以及诗人写这首诗歌的用意来分析表达效果。“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是说蝉想求得高枝,雁也讨厌排在后面的行列;'‘蝉”是“惊蝉”,“雁”是“旅雁”,二者虽为物,但此处是以物自喻,结合首联“年纪蹉陀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可知,诗人此时年过四十,蹉陀宦海多年还身居低位,这与“惊蝉”“旅雁”的形象相近,所以先是借这两个意象来写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结合这首诗歌的创作意图来看,这是一首进献诗,进献的对象李侍郎是“掌管兵部的高级官员”,所以诗人借助蝉之“求高树”、雁之“厌后行”把自己想要得到对方提携的意思委婉表达出来,当然借“惊蝉”之“居低枝”、“旅雁”之“列后行”也委婉抒发自己身处低位、功业无成的感慨。.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9分)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严林则徐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崂削摩肩立,翰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崎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感慨万千,写下此诗。②严关:指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理位置非常险要。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接,城墙绵亘,似乎压低了陇上层云。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写大漠苍茫,条件艰苦。D.尾联用“靖函之固”来作比,以嵋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雄伟、险奇。(2)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这首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里。(6分)答案(DC(2)①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②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里谪成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峰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③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久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解析(1)“意在写大漠苍茫,条件艰苦”错误,第六句“瀚海苍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苍茫衬托嘉峪关的雉奇胆寿不是写条件艰苦。(2)“高壮”即气象高远、景象壮观、胸襟阔大、情感激昂等。从诗歌意境来看,“严关百尺界天西”,极写雄关高大,仿佛上连西天,不但界定地理的疆界,还界定了西天的疆域;“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夸张手法,写出嘉峪关远连秦地树木,高大的城墙甚至压低了陇地的云层,从上下左右的空间范围写出雄关的高大壮阔;“天山峰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写出出关所见的壮阔景象,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整体意境呈现出雄奇壮阔之态。从情感格调来看,虽然“被革职,'谪戍伊犁'”,但诗歌中却无一丝被贬谪的怨怨悲哀之情,反而充满了面对雄奇边关之景的赞叹之情,前三联的雄奇壮阔之景,展现出诗人阔大的胸怀与高昂的激情,尾联“谁道蜡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又流露出诗人对于此地险要,担忧国运的思绪。从语言特点来看,诗人用词特意用了能展现广阔雄奇特征的词语,如“百尺”“万里”,写出空间的高大与广阔;“千古”突出时间的久远。在修辞上,多用夸张,如“斜压陇云低”,说城墙高大到压低了天上的云层,又把函谷关比作“一丸泥”,通过缩小夸张,来极写嘉峪关的雄壮,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长歌续短歌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俳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注】①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②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宗有一定作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2)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忽,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两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DB(2)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写人事。“明月”指唐宪宗,“夜峰”指他身边的大臣。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将明朗的月亮遮住,月光只是照向深深的谷底,喻指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诗句抨击朝廷弊病,抒发郁愤之情,没有运用直接描写,而是将其融合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解析(1)“五六句写……百姓忍饥挨饿”错误,五六句具体描写自己苦闷的心情和清贫的生活,不是对百姓生活的描写。“饥拔陇头粟”指自己为求见君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2)首先理解“感怨刺思,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这一评价。这段话是说李贺的诗歌情感表达含蓄。然后理解“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的意思,分析其中的手法和蕴含的情感。“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意思是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这两句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喻唐宪宗,,,夜峰”指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这两句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助比喻来抒发内心的郁愤,抨击朝廷的弊病,确实是“感怨刺怨,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玉蝴蝶
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菊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头,引起他的共鸣。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DA(2)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却无人可托,写出了因不能与思念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词人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希望落空的失望之情。解析(1)“这首词……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赏析错误,词中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意思是: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只是枉自空等。这几句词通过“双燕”“远信”“暮天”“归航”等意象,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以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之意。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初赴明州范成大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注】明州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四征”指的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B.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C.本诗三、四句对仗工整,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D.“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2)本诗写于作者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出知明州之时。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DD(2)①态度:面对仕途波折,作者未发一句怨诽之语,时刻想着国恩未报,一心报国。②做法:作者到明州后,坚守职分,积极开展工作,宣言朝廷宽容政策,积极鼓励百姓进行农耕。解析(1)“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错误。是诗人自己享受了太多恩惠还未及报答。“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给摩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身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摘自《孟子•尽心上》,解释: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2)“四征惟是欠东征”,作者抱以乐观的态度,在诗人看来,赴明州做官是他完成“四征”的一部分。并且描写了明州地理环境的独特,表现了他对知明州的期望。“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结合对“顶踵”“何敢叹劳生”等的理解可知,作者对赴明州做官持乐观态度,而且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现了作者不抱怨劳苦、一心报国的高尚品质。“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作者对上任已经有了计划,准备宣言朝廷宽容政策,趁天气清明和暖,劝导当地耕种,足见他对治理好明州的信心。作者将不辞辛劳,竭力报效国恩,为国驱驰,而不抱怨波折的仕途和劳碌的命运。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度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蛇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注】①诗人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土不第,寓居长安,该诗作于诗人客居长安之时。②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总写长安拂晓全景,“凄清”既是客观景物特点,又是诗人主观心境体现。B.颈联中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形象传神。C.尾联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空”字流露出寓居长安之无奈。D.全诗寓情于景,以景传情,借助深秋的典型景物传达诗人的情怀,极具感染力。(2)本诗颔联因选景典型、意蕴清远而广受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答案(DD(2)①本联选取“残星”“雁阵”,又加以高楼笛声来烘托,描写了长安晚秋最具代表性的景物。②本联借助富有韵味的意象,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怀远之情。解析⑴“全诗寓情于景……情怀”错误。尾联抒写胸怀,写归思”通过“无妒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2)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循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发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使闻者黯然神伤吗?借助富有韵味的意象,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怀远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北邻®杜甫明府②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幢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时来访老疾,步糜⑥到蓬蒿。【注】①此诗作于上元元年,杜甫寓居成都时。②明府:县令。③山简:山涛之子,爱好喝酒。④何水曹:何逊,八岁能诗,为名流所称.⑤Jl(xi©):古代鞋的木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北面邻居的大概经历:曾身为县令,现已辞官归隐。B.颔联用“青”“白”两字,写出北邻生活之简朴,爱好之清雅。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了北邻好饮且善于赋诗的个性。D.尾联写北邻常去看望村里年老生病之人,还到草堂看望作者。(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答案(DD(2)①对邻居的赞美、羡慕之情。邻居任期未满就辞官归隐,喜欢喝酒,擅长写诗,作者赞美其淡泊名利、情趣高雅。邻居在居处种野竹,戴白头巾在江边游赏,作者羡慕其生活的闲适恬淡。②对邻居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邻居经常看望关心年老多病的作者,作者对邻居的情意充满感激。③表达对邻里关系融洽的喜悦之情。解析(D“看望村里年老生病之人”错,“老疾”指的是年老有病的诗人。(2)首联“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点出北面邻居的大概经历:曾身为县令,现己辞官归隐。颔联“青钱买野竹,白幢岸江皋”用“青”“白”两字,写出北邻生活之简朴,爱好之清雅。颈联“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了北邻好饮且善于赋诗的个性。这三联写出了邻居辞官归隐的隐士身份,简朴的生活、清雅的爱好,以及喝酒写诗的高雅情趣,表现出作者的羡慕和赞美之情,透露出作者对闲适恬淡的生活的喜爱。尾联"时来访老疾,步糜到蓬蒿”写北邻常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鄂州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中山市东凤东海学校教师招聘真题2024
- 台州温岭市中医院招聘员工真题2024
- 3D打印在设备制造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2025年辅导员选拔考试题库:学生社团管理案例分析试题集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男士睡衣套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物理安全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深包检测与处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征信数据挖掘与分析证书考试:征信数据分析挖掘与信用评级试题集
- 布尔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全面剖析
- 外固定架课件
- 结业证书文档模板可编辑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
- DB32-T 2798-2015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DBS62∕002-202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芪
- 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压储罐设计与建造
- 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与每课知识点总结
-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课堂PPT)
- 路面及绿化带拆除和修复方案
- 001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