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_第1页
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_第2页
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_第3页
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_第4页
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效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可信度,社会可信度的高与低取决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和劣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的有效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成长,而且还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我看来,“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有效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合作,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提问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探索的空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无从谈起了。比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应用题时,出示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两个条件后。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通过思考讨论后结果“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几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几分之几?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等等有8种,甚至还有更多的不同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比较。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入了新课,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促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做好铺垫。其次,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教师对课堂所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好“量”,即质量和数量,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还是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应用题,提出了8种,甚至还有更多的不同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其中一个或几个教学,不能没有重点,全部一个个讲过来。从而教学就失去了重点,学生学的糊涂,教师教的模糊。再次,要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课堂里,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概括,另外,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二、有效调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控制呢?1、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学生用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领悟”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包办代替得越多,学生依赖性越强,又怎么会“用数学”呢?所以我们应放开手,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某商店从服装厂进了一批服装,进价为每套200元,而零售价提高20%,后来由于季节的变换,这批服装又降价20%,处理价每套几元?此刻此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经济效益观念的培养,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自己解决,这样才印象深刻。而不是为了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模式,由老师代替把方法死记硬背怎样用乘来解答怎样用除来解答?2、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这样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将被“抹杀”。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比如教学打折问题:一个足球68元,九折出售,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有些学生用68÷90%,学生错了怎么办呢?这时孩子真的错了,也不能责备孩子,只要我们从容面对,巧妙地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就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我们可以让错的学生来说说,你把68元理解成什么,90%呢?求出的结果又是谁?这时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马上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有时我们应该放弃预设的教案,以赏识的态度,顺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讨论,使课堂生成“意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课堂也因此成为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3、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创造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如在《容积单位》的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塑料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塑料杯、1升的塑料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生: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杯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杯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1立方分米=1000毫升。生: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生: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三、有效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1、认真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例如,教师参加一些研究课,认为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外表模仿。所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位热爱教师工作、爱每一个学生、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因为他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距离比较近。加之,教师爱的情感也会迁移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时不被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更美呀!2、学会对学生宽容宽容,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总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甚或无知而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真理,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学生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深切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教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学生“揠苗助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