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_第1页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_第2页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_第3页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_第4页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刘学军;刘平;蒋正文【摘要】基于不同年份土壤盐渍化调查情况,分析了宁夏扬黄灌区盐渍化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气候因素、高含盐土壤母质、障碍土层、局部地势低洼、常年有灌无排等是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点,集成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成果,提出了土壤盐渍化治理的共性措施和不同成因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8(059)009【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宁夏【作者】刘学军浏平;蒋正文【作者单位】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水资源管理局,宁夏银川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随着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宁夏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已成为生态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2017年,宁夏开展了银北灌区百万亩盐碱地的规模化治理,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得到了遏制并改善。但扬黄灌区一直没有开展系统性、规模化的盐渍化治理,特别是近年来红寺堡灌区土壤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宁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议,要求对扬黄灌区的土壤盐渍化治理给予高度重视。宁夏党委、政府要求水利行业主管部门尽快提出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规划方案,为此设立科技专项开展了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研究,旨在针对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特点,提出具体治理方案,为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规模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1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1.1灌区灌排现状宁夏扬黄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及自流引黄灌区的周边,主要包括固海、盐环定、红寺堡三大扬水及自流扬黄灌区周边的南山台子、陶乐、月牙湖、五里坡、扁担沟、甘城子等扬水灌区。2017年,固海、盐环定、红寺堡三大扬水灌区实际灌溉面积15.06万hm2,其中固海灌区7.33万hm2、红寺堡灌区5.13万hm2、盐环定灌区2.6万hm2。2017年三大灌区扬黄水量8.17亿m3,其中固海灌区4.47亿m3、红寺堡灌区2.69亿m3、盐环定灌区1.01亿m3,平均用水定额分别为6135、5235、3840m3/hm2。种植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枸杞、葡萄、设施蔬菜、牧草等。固海灌区、红寺堡灌区、盐环定灌区干渠长度分别为447、104、124km,干渠衬砌率达到100%,支斗农渠系砌护率达到90%以上。三大扬黄灌区基本上没有排水沟道,主要依托天然沟壑排除灌区地下径流和暴雨洪水。1.2土壤盐渍化现状宁夏扬黄灌区多属长距离、高扬程扬水,水资源十分宝贵,受建设资金的限制,灌区大多未规划排水系统。灌区气候干旱,局部区域地势低洼,地下存在不透水层,部分区域土壤含盐量较高,周边高地灌溉侧渗,缺乏排水沟道,无排水出路,造成地下水位逐年升高,次生盐渍化逐年加重,现状土壤盐渍化面积占灌区面积的10%以上。1.2.1盐环定灌区灌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盐池县惠安堡镇、冯记沟乡、青山乡。其中,惠安堡镇的李家坝灌区473hm2、南梁灌区160hm2,由于受到有灌无排、地势低洼、地面灌溉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大部分出现盐渍化现象。冯记沟乡的宋新庄灌区153.3hm2、龚儿庄右岸灌区93.3hm2、龚儿庄左岸灌区113.3hm2、马儿庄灌区760hm2,由于受到有灌无排、地势低洼、地面灌溉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大部分出现盐渍化现象,部分已撂荒。青山乡的常山子灌区90hm2、甘洼山灌区26.7hm2、旺四滩灌区333.3hm2,由于受到有灌无排、地势低洼[1-3]、地面灌溉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内大部分出现盐渍化现象。1.2.2红寺堡灌区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于大河乡、红寺堡镇和太阳山镇(位于红寺堡扬水工程三干渠控灌范围内)。其中三干渠21、22、23支渠的红寺堡镇光彩村、兴旺村等,由于局部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程度由高地到低地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区面积1333.3hm2;三干渠27、32、38支渠的太阳山镇土壤盐渍化分布于靠近甜水河或苦水河,土壤母质含盐量高且地下有隔水层,面积533.3hm2;红三干渠8、9、10支渠的大河乡麻黄沟村、龙坑村、大河村,由于局部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程度由高地到低地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区面积2466.7hm2;柳泉乡沙泉村、新泉村等,由于局部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程度由高地到低地逐渐加重[4-5],土壤盐渍区面积2066.7hm2。1.2.3固海灌区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于清水河两岸的河滩地和阶地上。轻盐渍区主要分布于中宁县长山头乡、长山头农场、红寺堡区石炭沟和同心县豫海镇、王团镇、丁家塘镇的清水河一二级阶地。中盐渍区主要分布于中宁县长山头农场和红寺堡开发区石炭沟的清水河一级阶地以及海源的七营区域;重盐渍区主要分布于中宁县长山头农场和红寺堡区石炭沟的清水河河滩地。土壤盐渍化的特点是清水河河滩地受高矿化度河水的渗漏影响,距河岸越近土壤盐渍化越重;河滩地与一级阶地交界处,前者受高位灌溉的影响,距交界处越近土壤盐渍化越重;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交界处,一级阶地距交界处越近土壤盐渍化越重。2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与演变趋势2.1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分析2.1.1气候因素宁夏扬黄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全年降雨稀少,年降雨量200~300mm,年水面蒸发量达到1800-2400mm。由于蒸发强烈,极易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集聚,产生次生盐渍化。2.1.2高含盐的土壤母质扬黄灌区部分地区土壤母质含盐量较高,有通体、分层高含盐等形式。通体高含盐是指土壤从上到下通体含盐量较高,分层高含盐是指某—层或几层土壤含盐量较高。在灌溉作用下,土壤水分溶解了土壤中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土壤盐分重新分布,盐分向地表聚集,产生土壤盐渍化。如盐池灌区,土壤母质含盐量普遍较高,导致较重的盐渍化,盐池地名也体现了该区域土壤的主要特征。2.1.3障碍土层扬黄灌区部分区域地下存在障碍土层,即黏性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障碍土层浅埋或裸露地表,地面灌溉产生的渗漏水汇集在障碍土层以上,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上升,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集聚,产生土壤盐渍化。如同心县丁塘镇团结村、海源七营镇的多个村庄,在0~200cm土层内有隔水层,经多年灌溉致使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老盐池灌区春灌前地下水位多在1.2-1.3m,极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2.1.4局部地势低洼宁夏扬黄灌区位于缓坡丘陵地区,灌区总体上呈现小平大不平,即单块耕地平整度高,在大面积上存在较大的高差,有坡地、槽型洼地、封闭型洼地等。由于常年地面灌溉,周边高地灌溉侧渗严重,坡面地下水向局部低洼区汇集,导致局部低洼区域地下水快速升高、甚至出漏地面,在强烈蒸发的过程中,将水中的盐碱带到地表并集聚,产生了较严重的土壤盐渍化。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坑村和大河村(盐渍化面积1333.3hm2)、柳泉乡新泉村和永泉村(盐渍化面积1200hm2)、盐池县青山乡常山子村和甘洼山村(盐渍化面积466.7hm2)等片区,都是由于高地灌溉侧渗严重,没有排水出路,造成局部洼地土壤盐渍化。2.1.5常年有灌无排扬黄灌区在规划建设中,基本没有规划排水设施,灌溉方式以地面灌溉为主。由于常年灌溉,特别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较大,导致灌溉深层渗漏加剧,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2.1.6其他因素在河、湖等水域周边地势低洼区域,无排水出路,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如中宁县长山头和红寺堡区石炭沟清水河一二级阶地和河滩地地势相对低洼,特别是受人工湿地水位的顶托,致使农田地下水位抬升,甚至出现了地下水出漏,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有些区域受渠道渗漏的影响,距渠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小,表土盐分越高。如盐池县马一支灌区,由于七斗渠渗漏,造成渠道两侧70~100m范围内的土壤盐渍化。灌区在作物苗期,植被覆盖度低,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加速了土壤盐渍化。灌区复种、套种面积小,夏收后由于不及时深翻土地,蒸发强烈,也加速了土壤返盐。2.2土壤盐渍化演变趋势固海扬水灌区包括同心扬水、固海扬水主体工程、世行扩灌工程、固海扩灌工程等。1975年同心扬水开工建设、1978年固海扬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1988年世行扩灌工程开工建设、1996年固海扩灌工程开工建设,截至2017年灌区总灌溉面积达7.33万hm2。盐环定扬水工程于1988年开工建设,截至2017年发展灌溉面积2.6万hm2;红寺堡扬黄灌区于1996年开工建设,截至2017年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13万hm2。扬黄灌区开发初期,地下水位较低,没有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随着开发种植面积的扩大、灌溉引水量的增加,且灌溉方式主要为大田地面灌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很少,灌溉水深层渗漏量大,致使部分自然排泄条件差的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在灌区不同建设时期,根据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先后开展了多次耕地土壤盐渍化的调查。固海扬水灌区2005年土壤盐渍化调查情况表明,耕地盐渍化面积2776.3hm2,其中轻盐渍区1126.1hm2、中盐渍区528.1hm2、重盐渍区1122.1hm2offi年来固海扬水灌区土壤盐渍化也有逐步加重的趋势,主要是七营地区土壤盐渍化呈加重趋势。盐环定扬水灌区先后开展了3次土壤盐渍化调查,1996年土壤盐渍化面积378.5hm2,其中轻盐渍区73.6hm2、中盐渍区194.4hm2、重盐渍区110.5hm2;2005年盐渍化面积达到1408hm2,其中轻盐渍区794.7hm2、中盐渍区268.5hm2、重盐渍区344.7hm2;2010年盐渍化面积达到1425.5hm2,其中轻盐渍区1025.7hm2、中盐渍区214.1hm2、重盐渍区185.7hm2,现基本趋于稳定。红寺堡灌区也先后开展过3次土壤盐渍化调查,2005年盐渍化面积596.7hm2,其中轻盐渍区84.0hm2、中盐渍区392.7hm2、重盐渍区120.0hm2;2010年盐渍化面积达到5930.6hm2,其中轻盐渍区2581.3hm2、中盐渍区2076.4hm2、重盐渍区1272.9hm2;2017年盐渍化面积达到5980hm2,其中轻盐渍区973.5hm2、中盐渍区469.7hm2、重盐渍区4536.7hm2。2005—2010年土壤盐渍化面积急剧增加,盐渍化程度逐步加重[6]。为了改良盐碱地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灌区陆续建设了少量的排水工程。如盐环定灌区在潘儿庄灌区、龚儿庄左岸灌区、苦水井灌区建设骨干排水沟;红寺堡灌区在沙泉乡等修建了少量的排水骨干沟道。已建设骨干排水沟的灌区,排水系统不完善,很多盐渍化较重的耕地尚不在排水沟系的有效控制范围内;部分沟道因塌坡、淤塞、排水效果较差,灌区排水不畅的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扬黄灌区由于缺乏排水设施,近年来也没有开展过规模化的土壤盐渍化治理,耕地土壤盐渍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3扬黄灌区盐渍化治理对策3.1土壤盐渍化共性治理措施3.1.1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实行总量和定额双控措施扬黄灌区多属高扬程远距离输水灌溉工程,水资源十分宝贵。由于灌区大面积的地面灌溉,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7]。此外,部分灌区土壤母质含盐量高,同时,大量的地面灌溉也是产生土壤盐渍化的诱因。因此,土壤盐渍化的改良,首先要从减少灌溉水的浪费入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通过在盐碱地周边高地实行高效节水灌溉,减少灌溉侧渗,从源头减少地下水的来源,降低低洼区域地下水位。要彻底治理与预防土壤盐渍化,也必须改变现有的灌溉与管理方式,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根据多年的灌溉试验研究,宽行作物玉米、枸杞、葡萄等,滴灌灌水定额控制在225-450m3/hm2,土壤湿润深度可达30~60cm、毛管地面湿润宽度可达到60cm,完全满足作物生长要求。②对近期还不能改变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应加强地面灌溉控制,大力推广激光平地、畦田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总量和定额管理实施节灌双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③大力提高节水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加大水价改革力度,以水价为杠杆,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3.1.2合理规划建设排水工程、防治土壤盐渍化建设排水措施,是治理盐渍化的关键措施。首先在查清灌区盐渍化及潜在盐渍化原因、范围的基础上,对已发生土壤盐渍化或有潜在盐渍化威胁的区域,调查区域排水条件、出路,对具备排水治理的区域,在充分考虑实施节水灌溉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排水设施,如明沟、暗管、机井或明沟暗管结合的工程措施,实现自流或集中提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渍化。对有潜在土壤盐渍化威胁的区域,首先考虑改变灌溉方式,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对已实施排水改良的盐渍化区域,开展防治效果评估,完善灌溉、排水改良措施,发挥已建排水工程作用。对于湖泊、湿地渗漏产生的盐渍化,挖挡浸沟或截渗暗管,切断侧渗通道改良盐碱地。扬黄灌区排水可实施回归利用。3.1.3推广农艺措施,合理利用盐碱地合理的农业耕作,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如苗期中耕、破板结,降雨或灌溉后耙地松土,夏收后应适时伏翻,秋收后立即秋翻等,有利于熟化土壤、改善物理性能、释放养分、抑制返盐[8]。深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盐分的淋洗,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有促进作用。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建议3年深耕1次,耕深40~60cm。结合滴灌高垄覆膜栽培蔬菜,可有效利用盐碱地,结合灌溉冲洗,排水改良盐碱地。连续3~5年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与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巴力、改善土壤结构。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盐牧草、枸杞等作物及沙枣、花棒、柠条等耐盐树种,合理利用盐碱地。农艺措施,如深耕、秸秆还田、覆盖、高垄种植、施用土壤改良剂等,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耐盐作物的种植、换填土壤、垫高台地等,都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土壤盐渍化,只能短时间缓解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为了消除土壤盐渍化,必须水利措施先行,辅助农业措施,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3.1.4化学措施改良盐碱地化学改良主要是改变土壤胶体吸附性离子的组成,调整土壤酸碱度,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加速土壤脱盐,防止碱害。改良措施主要有:生物有机碳改良、保水剂改良、腐殖酸类肥料改良、磷石膏改良、硫磺和黑矶改良、土壤增温抑制剂改良、炉渣改良等。3.1.5改变土地用途,合理利用盐碱地对于通体原生底盐型盐渍化土地、障碍土层浅埋或裸露的土地,现阶段技术难以改良或改良成本过高的盐渍化土地,建议改变土地用途,高地作为建设用地或设施农业用地,局部低洼地建设生态水景观,发展旅游观光业。3.2不同盐渍化成因的针对性治理措施3.2.1底盐型土壤盐渍化改良土壤中含有高含盐层,也称原生性盐土。底盐层可能裸露地表,也可能位于耕作层,也可能深埋在土壤的下层。底盐型耕地,受灌溉、蒸发影响,土壤盐分会发生重新分布。底盐层埋设部位不同,治理措施不同。(1)底盐层裸露地表或底盐层埋深<1.0m、高含盐层土壤厚度〉0.5m。还没有开发利用的,禁止开发;已开发还没有出现盐渍化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种植牧草、枸杞等耐盐作物,同时改变灌溉方式,必须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已开发且出现盐渍化的,根据排水条件,建设排水设施进行冲洗改良,冲洗改良达到土壤盐渍化改善目标后,改变灌溉方式,配套节水灌溉,防治盐渍化,无排水改良条件的弃耕,变为荒草地。(2)底盐层埋深<1.0m、高含盐层土壤较薄、厚度<0.3m。还没有开发利用的,禁止开发;已开发还没有出现盐渍化的,改变作物种植方式,推荐种植牧草等,同时改变灌溉方式,必须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已开发且出现盐渍化的,建议前期建设浅密型暗管或适当的排水措施,地面灌溉冲洗改良盐碱地,待土壤盐分降低、相对稳定后,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位,种植耐盐作物。(3)底盐层埋深>1.0m且<2.0m。如还没有开发,禁止开发;如已经开发,还没有出现盐渍化问题的,改变种植方式,种植耐盐植物或牧草,同时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如已开发且出现盐渍化的,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同时,建设暗管排水工程,制定冲洗改良计划,1~3年冲洗1次,减轻表层土壤盐分的积累。(4)底盐层埋深〉2.0m。还没有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区域,改变灌溉方式,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已经发生土壤盐渍化问题的,改变目前地面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壤表层盐分集聚,同时建设骨干排水系统,1~3年进行1次盐分冲洗。3.2.2不良土壤结构造成的盐渍化改良不良土壤结构指存在障碍土层,如黏性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影响灌溉水的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甚至形成地下水出漏点或出漏区。多数障碍土层盐分含量较高,如灌溉入渗、盐分的溶解、蒸发上移,都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薄层障碍土层(厚度v0.3m)裸露地表。未开发的不建议开发,作为天然草场;已开发、但没有出现盐渍化的,采用深耕,打破障碍土层,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已开发且出现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采用深耕,打破障碍土层,进行秸秆还田,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种植人工牧草。已开发且出现严重土壤盐渍化问题、出现地表水集聚、形成水面的,建议弃耕,转变利用方式,不再作为农地,可作为天然草场或湿地。(2)障碍土层浅埋(埋深<1.0m),但障碍土层深厚。未开发的不建议开发,作为天然草场;已开发、但没有出现盐渍化的,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种植耐盐作物。已开发且出现土壤盐渍化问题的,建议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人工牧草,或不再作为农地,改为天然草场。(3)障碍土层埋深>1.0m且<2.0m。拟规划开发的土地,必须规划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否则不宜开发;已开发且未发生盐渍化的农田,尽快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防止盐渍化的发生。已开发且发生盐渍化问题的,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骨干排水系统,3年进行1次冲洗灌溉。已开发且发生严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配套暗管排水工程,待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得到遏制或改善后,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1~3年地面冲洗灌溉1次。(4)障碍土层埋深>2.0m且<10.0m。拟规划开发的土地,易规划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已开发未发生盐渍化的农田,尽快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防止盐渍化的发生。已开发且发生盐渍化问题的,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骨干排水系统,3年进行1次冲洗灌溉。已开发且发生严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配套暗管排水工程,待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得到遏制或改善后,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1~3年地面冲洗灌溉1次。(5)障碍土层埋深>10.0m。拟规划开发的土地,易规划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已开发未发生盐渍化的农田,建议配套高效节水设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防止盐渍化的发生;已开发且发生盐渍化问题的,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骨干排水系统,3年进行1次冲洗灌溉。已开发且发生严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配套暗管排水工程,或建设农用浅机井,开展井渠结合灌溉,待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得到遏制或改善后,改变灌溉方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1~3年地面冲洗灌溉1次。3.2.3地形低洼、地下径流汇集弓I起的土壤盐渍化宁夏扬黄灌区多属高扬程长距离输水灌溉,灌溉区地下水深埋,地下水位较低,多没有配套排水工程。由于扬黄灌区多位于低矮丘陵、台地、河谷川道,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灌区内有较多的局部洼地、封闭洼地、槽型洼地,高差在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多向洼地汇集,造成局部洼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甚至出现湿地、湖泊。(1)大面积地形相对平缓、相对低洼区盐碱地治理。①沿等高线,分段建设截渗排水工程,减轻坡面大面积灌溉造成地下水向低洼区的汇集,在局部洼地建设集中排水工程,实施排水回归灌溉,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盐渍化。②整个区域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消除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消除大面积灌溉造成的地下径流汇集,在局部洼地建设集中排水工程,实施排水回归灌溉,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盐渍化,待土壤盐渍化得到遏制或改善后,洼地区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3年进行1次地面冲洗灌溉。局部洼地的土壤盐渍化治理。①大面积维持已有的地面灌溉方式,在局部洼地,建设适宜的排水工程(暗管、汇流排水沟),降低局部洼地的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②改变区域灌溉方式,大面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在局部洼地建设适宜的排水工程(暗管、汇流排水沟),降低局部洼地的地下水位,洼地区域种植耐盐作物,2~3年进行1次地面冲洗灌溉。槽型洼地的盐渍化治理。①在坡面沿等高线建设截渗管沟,减轻地下水向洼地的汇集,槽型洼地最低部位建设骨干排水沟,集中排除区域地下水,可实施排水异地再利用或回归灌溉。②坡面上中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沿槽型洼地建设集水排水管、沟,集中排除区域地下水(也可回归利用),待槽型洼地区域土壤盐渍化得到改善后,将坡面下部及槽型洼地的灌溉方式改造为高效节水灌溉,1~2年对槽型洼地进行1次冲洗灌溉。封闭洼地的盐渍化治理。在坡面的上中部改变灌溉方式,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洼地附近有排水条件的,在洼地底部建设暗管、机井等排水工程,抽水将地下水排出封闭区域,可实施异地利用。如封闭洼地附近无排水出路,建议弃耕,将洼地改造为湖泊湿地,营造水生态环境,建造休闲、旅游景观。3.2.4地形相对平坦、常年地面灌溉有灌无排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实行总量和定额双控措施或改变灌溉方式,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消除深层渗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的蒸发,逐步改良土壤盐渍化。3.2.5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的产生有可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