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音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字音频平台的增长引擎是什么?1、数字音频行业稳步发展,长音频成第二增长曲线1.1、发展历程:技术进步下传播载体变革推动数字音频发展1)商品化时代(2003年以前)CD唱片+收音机为音频主要传播媒介,数字形态初具萌芽。a)音乐储存多使用黑胶、磁带、唱片等固体形态,80年代初期第一张音乐CD出现,2000年CD销量达到顶峰,销售额峰值达374亿美元。此阶段音乐资源盗版猖獗,阻碍CD产业发展,部分音乐网站开始搭建。b)音频处于收音机引领下的传统广播时期,初步探索电台节目在线化。1993年,一台名叫“InternetTalkRadio”的互联网脱口秀节目出现在美国,随后各种网络电台纷纷出现在世界各地;1996年12月,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率先在网络上进行实时广播,成为我国首个在网络平台播出的广播节目。2)移动时代(2003-2013年)3)流媒体时代(2014-2018年)4G发展叠加正版化下用户付费意识觉醒,音乐音频快速发展。一方面,自2013年年底4G发牌以来,我国4G市场发展迅速,4G终端的出货量明显增长,2016年1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最高点6036万部。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打击盗版和侵权政策频出,利好数字音频产业发展。a)在线音乐平台加速整合,行业出现多次收购、并购事件。2016年7月,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合并,更名为腾讯音乐,中国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由此诞生。b)随着UGC的日益活跃以及PGC版权价格的大幅上涨,各大音频平台转而采取内容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喜马拉雅主打PGC专业音频节目,通过一系列知识付费节目打开市场。声音价值被逐渐挖掘,音频市场蓝海蔚然显现,寡头竞争格局形成。4)全场景时代(2019年至今)IoT设备拓展音频收听场景,短视频冲击下音频增长受到阻力。2018年短视频行业市场格局初定,头部平台逐渐开启商业化变现道路。音乐音频平台正在受到短视频等多种娱乐形式的冲击,在线音乐APP月人均使用次数和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此阶段,音乐音频融合发展,除了5G智能手机外,以车载音频、智能音箱为代表的IoT设备推动数字音频步入全场景时代。1.2、市场规模:四年增长六倍,数字音频增长空间仍存1.2.1、中国在线音乐行业规模16-20年CAGR为57.9%流媒体音乐平台规范发展驱动全球音乐产业V形复苏。1)根据IFPI《2021全球音乐产业报告》,受益于正版化环境的形成以及流媒体付费模式崛起,流媒体收入实现强劲增长,2015年起全球音乐产业结束了由于盗版音乐泛滥以及实体唱片销售萎缩导致的衰退期,全球录制音乐市场逐渐复苏,2020年收入规模达到215亿美元,16-20年复合增长率为7.8%。2)20年全球流媒体收入约134亿美元,占据录制音乐市场比例达62%,流媒体收入16-20年复合增长率为30.6%;以会员订阅制和免费用户广告变现为主要收入模式。中国音乐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流媒体音乐,但增速呈现边际下降趋势。1)根据灼识咨询,若考虑音乐流量变现带来的收入规模,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由16年的67亿元增加至20年的413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为57.9%。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流媒体和广告)的市场规模由16年的28亿元增加至20年的128亿元(CAGR为46.3%),音乐衍生的社交娱乐服务(线上K歌和音乐直播)市场规模从16年的39亿元增至20年的285亿元(CAGR为64.9%)。2)行业增速边际下降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方面,音乐收入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与海外流媒体音乐平台营收以订阅为主的收入结构不同,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营收主要来源于衍生的社交娱乐服务,就2020年来看,音乐衍生的社交娱乐服务规模是音乐服务规模的2.2倍。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16-20年中国音乐市场用户复合增速仅为7%,用户增长或已经处于平台期。我们认为,行业发展将从依赖用户拓展转向精细化运营以提升单用户价值量。1.2.2、中国在线音频行业规模16-21年CAGR为66.9%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正在高速扩张阶段,业增速呈现“倒V”式。根据灼识咨询,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6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66.9%;其中,物联网/车载端的规模已从2018年的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5亿元(CAGR为143.9%)。与在线音乐行业持续递减的市场规模增速相比(20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增速仅为23%),我国在线音频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55%以上,于2019年取得85%的增速顶峰。1.3、发展趋势:长音频赛道有望成为数字音频行业第二增长曲线1.3.1、我国在线音频普及率较低,未来存在较大发展潜力长音频是泛指用户收听时长超过音乐内容的有声读物及音频节目、知识付费类音频等,为在线音频平台的核心内容。1)我国在线音频普及率远低于美国。根据CIC的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的普及率(移动在线音频的MAU/移动互联网总MAU)为20.2%,相比之下,2021年美国在线音频的普及率为48.7%;此外,21年美国及中国的在线音乐用户与在线音频用户的比率分别为1.3及2.8。2)我国在线音频普及率低于其他音视频形式。2021年中国网络音乐、短视频和长视频在中国的普及率分别为56.8%、77.2%和76.2%。根据灼识咨询,传统AM/FM广播的用户群庞大,2021年度活跃听众数达4.72亿名,为在线音频提供具有前景的潜在用户基础。1.3.2、长音频持续抢占用户使用时长与其他内容形式相比,人们花费在音频的时长更长。1)月均使用时长:网络音频发展多元丰富的垂类内容,用户使用时长大幅增长。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12月,网络音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547.7分钟,较2019年同期增加23.3%,而在线音乐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仅222.3分钟,同比减少26.1%。2)日均使用时长:灼识咨询显示,2021年移动端用户花费于在线音频的日均时长为131.2分钟,高于长、短视频和在线音乐,较长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体现出用户对于音频形式的高忠实度,为音频的多元化变现奠定基础。1.3.3、巨头纷纷布局长音频赛道在线音乐平台逐步向长音频领域拓展,音频和音乐开启协同模式。1)海外:2019年2月,流媒体音乐巨头Spotify提出“AudioFirst”战略,率先进军长音频领域;将播客业务作为近年大力发展的方向,并且获得TheJoeRoganExperience这样头部播客的版权,兼并了Megaphone和TheRinger两大播客技术公司。2)国内:2019年12月,酷我音乐发布“百亿声机——主播全薪计划”,以“百亿资源+资金”扶持长音频内容创作,标志着腾讯音乐正式向长音频进军;2021年年初腾讯音乐完成了对懒人听书的100%的全资收购。TME的长音频渗透路径参考了Spotify的做法,用音乐反哺音频的发展,效果逐渐显现;21Q4,TME实现了超过1.5亿的长格式音频MAU,同比增长65%,音频MAU已经开始追赶行业头部平台喜马拉雅。我们认为,腾讯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进军长音频赛道主要有四点原因:1)在线音乐和长音频在内容方面存在协同效应,可以通过互补提升内容丰富度;2)长音频内容比音乐内容获取成本更低,可以直接向播客及其他长音频内容制作者获取版权;3)原创内容供应量的丰富在提升平台用户时长和粘性的同时,也拓展了更多的音乐使用场景,如智能音箱、车载等环境;4)基于商业化角度,成本较低的长音频可以提升组合会员价值,增加会员种类,并带来一定的广告收入增量空间。1.3.4、音频平台具备产业链话语权优势数字音频产业链主要集中了音频内容提供方、数字音频平台、服务支持方、数字音频渠道及用户四大角色,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信息流、服务流和现金流。数字音频平台作为内容的传播方,位于产业链中游。当前下游环节较为主流的数字音频应用渠道包括电子设备、智能家居、智能音箱、车载设备等,数字音频收听方为用户。与欧美相比,长期以来我国音乐版权分发模式较为混乱。1)没有公开完整的版权数据,上游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存在各自授权、交叉授权的现象,唱片公司可直接绕过监管机构与音乐平台达成协议;2)版权分发平台经常捆绑售卖;3)版权监督机构在监督版权分发与付费的同时,也参与版权分发获利。通过梳理该版权模式下的收益分配,我们总结出在线音乐产业链面临的2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唱片公司占据在线音乐产业链利益核心地位。和国外相比中国音乐版权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音乐平台议价能力依旧不足。根据艾瑞数据,2018年全球音乐曲目近90%来自三大唱片公司,而中国主流音乐平台播放有超过50%曲目的音乐版权分散在独立音乐人、工作室及其他唱片公司,播放曲目中有超80%来自三大唱片公司以外。但是从营收方面来看,中国音乐版权市场近60%的营收掌握在三大唱片公司手中。问题二:独立音乐人收入普遍较低。《2020年中国音乐人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有超五成的音乐人表示没有音乐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音乐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偏低。如今,数字音乐平台已经成为主要的音乐人作品发布渠道,随着入驻门槛逐渐降低,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加入数字音乐平台。在获得音乐收入的群体中,75%获得过数字音乐收益,但是低收入占比仍较高。我们认为,面对在线音乐产业链“收入转移”和“价值缺口”的两大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在线音乐平台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未来行业发展将有2条破局路径。1)路径一:向上整合。目前,在线音乐平台已经将业务延伸至上游的音乐发行制作与音乐人培养。音乐人绕过唱片公司和服务商直接与平台对接,将促使音乐人和平台的行业地位大大提升,产业话语权的重构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新分配。2)路径二:向下突破。头部在线音乐平台拥有丰富的音乐内容库,对音乐版权的管理与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音乐平台已经从C端消费场景入手,布局线上演绎、音乐社交,与IP、综艺、音乐节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产生了版权分发运作。未来,在线音乐平台有望成为整个音乐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在线音频上游参与者为音频内容的提供者,主要包括版权方以及内容制作方。1)内容制作方:主要分为UGC、PGC、PUGC三种模式。其中,UGC平台主要依靠用户自己进行创作内容,而PGC平台则依靠专业团队来创作内容,其内容来源包括出版集团等,二者生产内容的模式、效率、以及内容质量都有所不同,PUGC则结合了UGC广度和PGC深度,比起PGC,PUGC耗费资金更少,面临风险更小,而相比UGC,PUGC内容质量高,稳定性更强。2)版权方:主要为IP拥有方,既是在线音频平台的合作方,又是内容制作方的监管者。1)优质音频内容收入分配在线音频平台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内容成本和收入分成成本。内容成本主要为向IP合作方购买版权支付的费用,收入分成成本主要是按收入分成协议支付给专业内容产出方,更有利于平台方与内容方形成合作粘性,内容生产用户的生产内容占比通常能达到30%-70%,部分IP被平台阶段性买断进行播放。分成比例方面,根据搜狐网,以有声书为例,有声书按照收入模式可以分成时薪书、分成书和自购版权书。2)直播礼物/打赏收入分配不同于偏专业化的PGC/PUGC模式,UGC模式下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较低、且较为即兴,这样的特点使得直播成为UGC内容生产者的主流盈利模式。听众对主播的打赏以及刷的礼物,平台和公会都会进行抽成,以喜马拉雅为例,据久谦中台调研显示,喜马拉雅直播送礼物的收入公会抽成40%,平台抽成15-25%,主播分成35%,而用户打赏的分成比例接近50%。2、订阅付费率的提升为行业增长关键驱动力2.1、数字音频使用场景丰富,具备不可替代性数字音频全场景贯穿用户生活。1)数字音频具有“伴随性、碎片化”的特征:
音频内容能够无缝浸入用户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充分满足用户在知识学习、运动出行、休闲娱乐、居家办公、亲子陪伴等方面的需求。QuestMobile数据显示,网络音频、有声听书成为用户在上班路上、午餐休闲、晚间娱乐的首要选择。2)数字音频不与短视频抢占用户时间,具备不可替代性:音乐音频仅依赖耳朵,可以解放眼睛和手,开启多线程任务模式,深入短视频无法触及的开车通勤、睡眠辅助等场景。2.2、订阅付费为行业首要变现渠道2.3、版权环境持续优化,用户知识付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知识产权保护再升级,版权市场规范化发展。1)音频版权保护方面,早在2007年底,我国政府即颁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强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进行版权保护的必要性;此后,音频版权保护的流程不断规范化,2021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研究建立了视音频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标准体系,推动了版权标准化建设。2)音乐版权保护方面,2015年7月,“最严版权令”《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发布,要求7月31日前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必须全部下线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有效规范了中国音乐版权市场秩序。此后,监管层继续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为音乐产业未来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独家版权时代结束,在线音乐平台迈入新时代。2017年9月,国家版权局要求各音乐平台在购买音乐版权时避免独家签约的情况,同时版权的转授比例要达到曲库的99%。在互联网反垄断的背景下,音乐独家授权模式开始瓦解,2017年9月,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共同宣布达成合作,进行版权共享;2018年,网易
云音乐先后与腾讯和阿里达成版权互授合作。随着腾讯音乐对版权授权的开放,独家版权竞争时代正式结束。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腾讯音乐30天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的版权费用支付方式,恢复正常的市场竞争状态,在线音乐平台良性竞争时代开启。2.4、IoT设备打开数字音频消费场景智能设备打通音频全应用场景“最后一公里”。长音频产品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在于充分发挥“陪伴”属性,通过智能播放设备解放听众的双手,使得用户在驾驶、运动、做家务的同时收听长音频产品。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除了智能手机外,智能音箱和车载终端是用户较常使用的收听渠道,用户使用人数占比分别为49.2%和33.8%。1)车载终端:作为典型的伴随式场景,在线音频在车载端的不可替代性高。车联网技术相关配件叠加智能语音、大数据场景推送等技术使得网络音频的应用在车载端成为可能。2)其他非智能终端:物联网、AI技术发展使得音频用户对家居、穿戴等智能设备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车载音频的普及有望提升在线音频用户渗透率,培养用户付费习惯。供给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者市场,汽车保有量及新车销售量均巨大,为车载娱乐平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易观分析显示,中国智能车载音频普及率
(智能车机安装激活数量/车辆保有量)从2016年的11.7%猛增至2020年的31.5%,许多在线音乐、音频平台都推出了车载音乐服务。随着车载娱乐平台应用的不断增加,未来在线音频在车载端场景应用的发展潜力巨大。需求端:1)据易观分析调研,2020年有51.8%的用户在出行时选择使用车载系统收听音频。在满足用户驾驶时对娱乐的需求及用户付费意愿增强的共同驱动下,车载音频有望成为除移动端外的另一个在线音频的主流场景。2)音频内容陪伴性的典型特点在车载场景充分体现,根据QuestMobile数据,有车用户在网络音频、有声听书领域的渗透率分别为12.8%和3.6%,对比有车用户于在线音乐领域64.5%的渗透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智能音箱提升在线音频的便捷性,丰富音频使用场景,让音频“陪伴式”特性得以更好体现。供给端:1)中国智能音箱线上线下普及率较低,上升空间较大。据StrategyAnalytics的发布的《中国2019智能音箱用户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大约有3500万个家庭拥有智能音箱;根据eMarketer,2019年中国智能音箱用户规模排名全球第一,近0.86亿人,但市场普及率约为10%,而同年美国智能音箱普及率最高,达到26%。2)我国智能音箱产品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根据喜马拉雅招股说明书披露,国内智能音箱的年度销售量由2016年的不足10万台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4000万台,复合增长率超过250%。需求端:智能音箱等物联网设备的快速发展促使音频内容、语音交互方式的需求显著增加,声音人群对于智能音箱类APP偏好明显。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1年10月,智能家居行业与声音行业重合用户规模增长显著,已达1.3亿量级,同比增长了46.8%。我们认为,随着智能语音系统和音频播放智能硬件的逐步成熟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智能音箱将有效带动长音频全应用场景的发展。3、数字音频行业增长空间几何?3.1、在线音乐市场空间测算3.1.1、音乐用户数接近饱和,预计2025年MAU达7.57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月活跃用户数为6.58亿人,2016年至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其中90后和00后用户占全部用户的近50%,四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4%/19.1%,80后/70后以及其余年龄段的用户四年CAGR分别为2.6%/8.7%/-8.4%。3.1.2、在线音乐市场20-25年CAGR为19.8%我们将收入来源分成两大类:在线音乐服务和音乐衍生的社交娱乐服务,分别测算收入空间。1、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测算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会员订阅收入+其他在线音乐服务收入a)会员订阅收入=订阅付费用户数*ARPPU*12=音乐MAU*订阅付费率*ARPPU*12音乐MAU:根据前文假设,我们预计到2025年在线音乐市场月活跃用户数为7.57亿,5年复合增长率为2.8%。订阅付费率:
根据灼识咨询,我国在线音乐会员付费率快速上升,由2016年的2%增长至2020年的8%,但是与2020年美国40%的会员付费比率相比,我国在线音乐市场付费率仍然较低。我们认为长期以来用户付费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1)平台端:
版权费高昂背景下音乐内容匮乏;平台界面混乱、吸引力不够;付费用户与免费用户体验差距较小;2)用户端:购买盗版或寻找免费资源。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完善,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大背景下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平台自身资源、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订阅付费率正在进入上行通道,未来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对标21年国内主流在线视频巨头爱奇艺近20%的付费率及海外音乐平台Spotify近50%的付费率,我们假设2025年在线音乐平台订阅付费率达27%。由于订阅付费用户数=音乐MAU*订阅付费率,可以计算得出25年订阅付费用户数达204.5百万人。ARPPU:
调查各大音乐平台会员价格发现,包月价格普遍在8-15元不等,包年价格在80-180元不等,部分还涉及流量附加服务。长期以来,音乐APP会员包月价格提价速度缓慢,且涨价幅度基本在5元及以内;此外,平台经常采取打折等方式吸引用户付费。我们认为,未来在线音乐产品订阅价格提升空间不大:一是因为平台音乐资源尚未具备明显吸引力,仍需时间不断完善;二是因为提费会面临非粘性用户/潜在付费用户流失的风险;三是音乐的付费性低于视频,相比视频平台15-25元/月的订阅费用,音乐平台价格可提升空间不大。根据灼识咨询,每名订阅用户的月均支付金额已由2016年的8元稳定增加至2020年的9元。我们预计20-25年,订阅价格至少提价1次,中性估计2025年ARPPU为10元/月。根据“会员订阅收入=订阅付费用户数*ARPPU*12”,我们估算得出会员订阅收入由16年的9.66亿元增长至20年的56.88亿元(4年CAGR为55.8%);根据以上对订阅付费用户数和ARPPU的假设,我们预计到2025年会员订阅收入为245.42亿元(20-25年CAGR为34.0%)。b)其他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数字专辑销售+广告服务+授权业务广告服务:
在线音乐平台上的广告产品主要包括当用户打开移动应用程序时自动出现的全屏展示广告和平台界面上各种尺寸和位置的行业标准横幅广告。我们认为短期内受到疫情影响广告收入贡献空间有限,不会成为主要变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1)监管趋严,广告内容质量普遍不高;2)音乐消费多以听为主,广告加载方式受限;3)强制播放音频广告则影响用户体验;4)短视频平台进入流媒体广告领域后,也会挤压在线音乐平台的潜在广告变现空间。目前腾讯音乐在内测“观看视频广告换会员体验”功能,比如看30秒广告解锁30分钟会员特权,预计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监管常态化后,广告服务有小幅的增长空间。数字专辑销售:
即对于特定内容,用户仍需要单次付费解决,而这为数字专辑/单曲销售提供了基础。我们认为,未来数字专辑销售量有一定的空间,但不宜过度期待:1)原先数字专辑销售最大的推动力是粉丝经济,购买偶像单曲和专辑是粉丝追星的典型方式,但随着“清朗行动”的开展,未来“饭圈文化”、“粉丝经济”或将受到限制;2)数字专辑销售与会员付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授权业务:
由于授权业务是整个在线音乐市场中不同音乐平台之间的“再分配”,叠加2018年以来版权互授已部分完成,预计未来该项收入对整体市场规模的影响十分有限。综上,根据“其他音乐服务收入=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会员订阅收入”,结合前文测算得出的会员订阅收入,可得16年其他音乐服务收入为18.34亿元,每音乐MAU收入为3.6元,20年其他音乐服务收入为71.12亿元,每音乐MAU收入为10.8元,由此得出每MAU其他音乐服务收入16-20年复合增速为31.2%。可以看到,19-20年每MAU其他音乐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2.2%和11.8%,受开屏广告监管、饭圈监管等影响,预计未来每音乐MAU其他音乐服务收入增速将逐年放缓,增长空间较为有限,假设20-25年复合增速为9.5%,即25年每音乐MAU其他音乐服务收入为17元,测算得出25年其他音乐服务收入为128.74亿元。2、音乐衍生的社交娱乐服务收入测算音乐衍生社交娱乐收入=社交娱乐MAU*社交娱乐付费率*社交娱乐付费ARPPU*12社交娱乐MAU:
1)对标国内主流音乐平台TME,由于2020年TME订阅MAU/行业订阅MAU=97.8%,根据TME音乐社交MAU同比例估计得出2020年在线音乐行业音乐社交MAU为245.33百万。2)根据艾媒咨询预测,20年我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为587百万人,预计22年可达660百万人,考虑到22年直播监管趋严,用户规模增长持续承压,我们预计23-25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增速分别为3%、2%、1%。3)假设音乐社交娱乐MAU增速与在线直播保持一致。ARPPU:
社交娱乐服务变现具备高ARPPU值的特点,ARPPU的提升速度将成为影响社娱收入增速的重要指标。根据灼识咨询的最新估计,2020年中国营运良好平台的音频直播服务的平均每月每付费用户收入一般介乎400元至600元,2020年中国营运良好平台的在线K歌服务的平均每月每付费用户收入介乎约100元至200元,中性假设2020年音乐衍生社交娱乐服务ARPPU值为225元/月。音频直播服务形式注重建立和加强用户之间的情感互动,并出现了歌房等其他新兴形式,已成为一种快速增长的新兴娱乐形式。基于以下考虑:1)根据艾媒咨询,2016-2021年中国国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复合增速为6.3%,20年因疫情影响支出整体偏少。2)假设音乐社交娱乐ARPPU占国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水平的比例不变,则两者增速趋于一致。3)22年5月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再次强调“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并提出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加强对“礼物”名称、外观的规范设计。考虑到相关法规的影响,我们假设ARPPU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放缓1个百分点,则20-25年社交付费ARPPU年均复合增速为5.3%,到25年ARPPU值为291.3元。社交付费率:
根据灼识咨询披露的20年音乐衍生社交娱乐收入,以及前文假设的20年ARPPU,我们可以估算出20年音乐衍生的社交娱乐付费用户数为10.56百万人,对应付费率为4.3%。音乐社交付费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合同履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2篇
- 中医学徒师承合同模板(2024年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生物制药技术合同认定与登记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摊位租赁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信息技术企业股权托管与产业协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停车设施运营管理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劳动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4手绘墙绘艺术作品展览与推广合同3篇
- 2024离婚彩礼退还与财产分割争议解决执行服务协议3篇
- EPC项目机电安装专业工程重难点分析及经验交流
- 大型活动联合承办协议
- 工程项目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 2024年吉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 副本
- 拆除电缆线施工方案
- 搭竹架合同范本
- Neo4j介绍及实现原理
- 焊接材料-DIN-8555-标准
- 工程索赔真实案例范本
- 重症医学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个人股权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