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及名校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及名校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及名校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及名校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及名校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重点内容归纳一、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这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这也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二、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货币演变的过程,货币币材和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像最初的牛、羊、贝壳等普通商品,以及后来的金、银、铜等金属商品都曾充当过商品货币的具体形态。而从实质上来讲,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是纸制的凭证以换取实物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就实质特征而论,它的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不但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也和代用货币不同,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从历史的观点看,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直接后果。一般说来,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货币的主要职能有:(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2)购买和支付手段(3)积累和价值储存的手段四、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般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范围。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为“货币性”,它取决于买卖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为变现力。各国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各不相同,但各国都承认只有狭义货币(通货和活期存款)才算是真正的货币,以外的短期金融资产只能成为准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0年11月的银行概览,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五、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可将其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也称之为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1.2名校考研真题与解析1.2.1概念题1.准货币(金融联考2003研)答: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2.信用货币(吉林大学2002研)答:信用货币指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的价值符号,传统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和纸币,现代信用货币则是由这两种形式发展而来。信用货币的特点是:(1)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的数量成反比;(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投放出去,通过收回贷款可缩减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供给量随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而伸缩;(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这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银行可能通过发行过多的货币来强制向全社会提供信用,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法律都规定由中央银行来统一行使货币发行权,这就大大减少了过多发行货币的可能性。3.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答:广义货币即M2。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可将货币划分的三个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相关试题:①M1和M2(复旦大学1997研)4.货币替代(北师大2004研)答:货币替代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货币替代一般伴有资本外流的现象。货币替代是在货币可兑换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在某种情况下,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同时持有本币和外币。而另一种情况则不存在外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过度需求而只有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前者可以称之为对称性的货币替代,这种货币替代一般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后者可以视为不对称的货币替代,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不足值货币(南京大学2004研)答:不足值货币又称劣质货币,指铸造质量轻,成色低的铸币,它的实际价值要小于面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造成:(1)正常的磨损(随着铸币的连续使用,它必然会不断地磨损);(2)有些人常从铸币的边上削刮下一点金属,然后再使其进入流通;(3)政府蓄意制造不足值的货币,以此来搜刮财富。虽然政治稳定时,统制者大多重视整顿币值,但短暂的足值铸币稳定流通状况往往很快被不足值铸币流通的不稳定状况所代替。当劣币出现于流通领域时,人们则会把足值的货币收藏起来,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6.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金融联考2004研)答: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根据国家法令规定,同一面值的金属铸币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不管其实际重量和成色。由此,在流通过程中人们都愿意支付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而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则逐渐退出流通,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最先对这种现象加以理论概括的是英国人托马斯·格雷欣(ThomasGresham,1519~1579)。他是一个大商人、银行家和财政家,1551年任英国王室财政顾问和在安特卫普的金融代理人。1559年他上书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建议收回成色不足的铸币加以重铸,以阻止良币流出国外。在奏书中他使用了“劣币驱逐良币”提法。后来英国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在他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最先称之为“格雷欣定律”,后为其他经济学家所沿用。7.金本位(人大2004研)答: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通常仅指金币本位制,即法律确定金币为本位币。金本位的特点是:(1)黄金充当世界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2)各国货币的汇率以货币的含金量之比为基础。市场汇率波动不超过黄金输送点,汇率相对稳定。(3)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供应减少——物价和成本下跌——出口增加——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4)国际金本位制度松散的组织:国际金本位制度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来规范和协调各国的行为,也没有各国货币会议宣告成立金本位制度。8.无限法偿(北师大2003研)答:无限法偿是指国家赋予本位币的一种无限制清偿的能力。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法律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在使用上,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如使用非本位支付时,对方可以要求改用其他货币,如要求将银行支票改为银行券等,而本位货币则具有最后的支付能力。1.2.2简答题1.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有几个层次,请给出它们的定义。(人行2004研)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0年11月的银行概览,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是准货币。2.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答:(1)货币划分层次的定义所谓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随着货币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浪潮,创造出大量新的金融工具,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货币性”,有的能够直接作为货币发挥作用,有的略加转化就能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职能,从而使流通中信用货币形式和金融工具更趋多样化。但不同形式的货币或具有某种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其“货币性”是有差别的。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了使货币供给的计量和调控有较为科学的口径,对货币供给量的管理和调控更有效,就需要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2)货币划分层次的依据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就越强。而现实购买力强弱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例如现金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影响程度就最强;需要进行一定转化才能发挥货币职能的定期存款则影响较弱。因此,按照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3)我国货币的划分层次参见简答题第1题。3.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与西方国家的层次划分有什么区别?(南京大学2004研)答:(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前者创造基础货币,后者创造存款货币。其中,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许多新的金融工具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货币性。这就给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计量带来新的问题,即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的口径问题。在各国对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中,普遍都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即是资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作为划分的依据。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①M0(现钞):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②M1(狭义货币):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③M2(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①M0=流通中的现金②M1=M0+活期存款③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美国现行货币供给各层次的定义为:M1包括:①处于国库、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通货;②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③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包括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④其他各种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性质相近的存款。M2等于M1加以下各项:①存款机构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和美国银行在世界上的分支机构向美国居民发行的隔夜欧洲美元;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③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④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金额。M3等于M2加:①大额定期存款;②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4.请简要回答信用货币的特征。(厦门大学1998研)答:(1)信用货币的定义信用货币是指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一种货币形式,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等形式存在。(2)信用货币的特点信用货币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也就是平时人们使用的货币。信用货币主要有以下的特点:①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货币在其产生之初,是以金银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金银的方式存在的货币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它的要求了,此时就出现了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持有者并不是因为货币本身而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背后代表者一种购买力,所以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持有者也不会为了持有货币而持有货币。②信用货币是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对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来说,它代表者中央银行的一种负债,持有者对中央银行拥有债权,对于可兑现的信用货币而言,持有者可以拿信用货币到央行换取等量的金银。后来虽然取消了这样的规定,但是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发行仍然归于它的负债。③信用货币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对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来说,之所以大家都接受这种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甚至是贮藏手段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相信中央银行的信誉。如果人们对政府以及中央银行失去了信心,即意味着一国货币危机的产生。5.简述货币的职能。(武大2004研)答:货币的本质,充分表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不同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相应出现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比如用货币给商品标价。(2)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分裂为买与卖两次行为,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因此也就可能出现买卖脱节,从而使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不宜作为贮藏手段。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因而不会产生流通中货币过多的现象,不会出现通货膨胀。(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等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许多商品生产经营者结成了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用黄金、白银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其中,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主要的。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它们都反映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货币一经产生,就同时具有这两个职能,货币的其他几个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2.3论述题1.分析: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南京大学2003研)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财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些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2.将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运用于目前中国的实际有哪些难点?(中南财大2004研)答:(1)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迄今为止,人们在货币职能方面的共识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充当交换媒介,使交换更为便利;二是作为价值的贮藏手段,使财富得以保存,增殖或转移。马克思以典型的货币——黄金为对象提出了著名的货币职能理论。他认为黄金作为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它们依次是:①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即可。②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③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④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这时原有现金交易基础上产生了商品的让渡与价值的实现相脱节,买卖变成债权债务关系,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使流通过程结束。后来这一职能广泛地运用于大宗交易,清偿债务,支付工资劳动报酬和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⑤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以及财富转移的手段。马克思认为在贵金属流通条件下,作为世界货币要求货币本身以金银原始的条块形式并按实际重量发挥职能。(2)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就人民币而言,目前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国际货币地位,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这是因为:①人民币虽然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可以用于对外贸易的计价结算,但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持有人民币在转化币种时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它被广泛接受。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很低,用它购买商品进行支付不够便利。③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日渐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尚不能被广泛接受尤其难以被西方国家接受作为普遍的流通手段。④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存在分歧,国际关系存在着波动的隐患,处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部分西方国家也不可能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1.3重点习题与解析1.3.1概念题1.货币的定义(definitionofmoney)答:现代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现实中多种信用工具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因此关于准确的货币定义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西方经济学者的难题。西方学者定义货币是沿两条思路进行的:一是先验法,以货币概念内涵着眼,以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为基础,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人主张狭义的货币定义,以M1表示:M1=银行体系外通货+银行体系内活期存款;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贮藏职能的人则主张广义货币定义,以M2表示:M2=M1+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此外还有更加广义的货币定义,如M3,M4等。二是实证法,这是由于货币定义在理论上长期无法形成共识,许多人主张从实际政策用途或实验方法角度来加以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提出根据不同的政策用途拟定不同货币定义,并为大多金融当局接受,各国实践上均从本国货币政策出发同时定义多种货币。该派学者另一典型的观点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测定,弗里德曼为其代表人物之一。概而言之,货币定义在理论上目前尚无定论,但M1作为基本货币定义已为绝大多数学者认可。2.铸币(coin)答: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具有一定重量、成色,并铸成一定形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从条、块流通的形式逐渐发展到铸币形式,是由于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生产和流通的地域逐渐扩大,从而要求突破私人信誉的制约,使得货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接受。国家以自己权威为基础,统一铸造货币,这就突破了相对狭小的流通范围,广为人们所接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铸币币材逐渐集中于黄金、白银这两种贵金属。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实行了金币本位制,而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亦先后实行金币本位制。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实行了信用货币制度,铸币主要为各国用作辅币,一般均以贱金属铸造。利用铸造劣质铸币,国家可获得铸币收入,当然也不排除等值的铸币,如本位币。3.纸币(papermoney)答:纸币是国家发行与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符号。从历史来看,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伴随着铸币的“金属存在”与“职能存在”的分离而出现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可代表足值货币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发行权通常为政府或国家金融机构所垄断,以政府自身的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并由发行机构视国家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控制纸币发行数量,此时的纸币通常称作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单指国家以政治权力为依据而强制发行的,不能兑换为金银的纸质货币符号,与银行券的信用基础有本质的区别。纸币流通规律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当其数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需要量时,不会自动退出流通而会导致出现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现象。4.法币(1awfulmoney)答:法币是国家以法律赋予在商品交易中具有购买与支付能力的货币,如中国的人民币即为法偿货币。法偿货币又分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一国货币制度中的本位币一般都是无限法偿货币,是充当一国计价结算的惟一合法货币和基本通货。所谓无限法偿是指国家规定其在一次商品交易中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卖方或债权方都不得拒绝接受,由此本位币又称无限法币。有限法偿则是国家在法律上赋予货币有限支付能力。一些国家规定辅币只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在支付行为中使用有限法偿的货币,意味着超过一定交易金额的交易中对方可以拒绝接受辅币,如美国的有关法规规定,10美分以上的银辅币每次支付限度为10美元。5.信用卡(creditcard)答:信用卡是非现金结算的一种支付工具。由银行发行,专供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支付费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最初由美国银行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50年代后期流行全州,60年代中期流行全美国,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广为盛行。目前国际上流行最广泛的信用卡是美国四大国际信用卡发行公司发行的通用信用卡、万事达信用卡、运用信用卡和大来信用卡。信用卡一般用塑料制成,卡上印有持卡人姓名、签名样式和编号。持卡人外出时不必携带现钞和支票,可以凭卡到指定商店、宾馆、饭店购买商品和支付费用,还可以在特约银行兑换一定金额的现钞。持卡人须在发行银行开立账户,每次凭卡购物或取得服务应支付的金额都记在该账户内。银行向持卡人收款,一般是一月一次。持卡人接到通知后,应按约定的要求一次付清或分次付清,在使用信用卡时,持卡人还可以根据协议从发卡银行取得贷款。由于银行具有联系面广的特点,一种信用卡可以由多家银行、各种商业和服务业实行联营,以满足持卡人多方面的支付需要,因此,银行信用卡广受消费者欢迎。6.银行卡(bankcard)答: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近年来,银行卡业务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发展迅速,使用的范围和地域十分广阔。取得银行卡的人,携带一张银行卡就可以代替现金支付购买商品、旅游、乘飞机、住宿等各种费用。7.电子货币(electronicmoney)答: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符号,它是伴随着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高速发展,银行转账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不断进化的表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设备日益改进,不仅同城,而且异地乃至国际间的资金传送均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这种传送方式不仅快捷,而且可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构成已发生显著变化,即存款货币在整个货币供应量中的数量越来越大,而现钞的比重越来越小。电子货币虽较存款货币无本质的差别,但却代表着现代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方向。正像随着商品和信用经济的发展,作为支付手段主要形式的通货要让位于支票存款一样,随着信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这类形式目前还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但电子货币这类新的支付手段形式终将代替支票存款。8.货币制度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也称之为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9.货币流通答: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及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这些收支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比如家庭、个人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的货币支出是经营单位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发放工资、奖金的货币支出则是个人和家庭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缴纳税款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收入;财政拨付建设资金和经费的支出则是国营企业和机关闭体等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公司、企业、个人向银行贷款,公司、企业、个人是货币收入方,银行是货币支出方;归还贷款,则公司、企业、个人是货币支出方,银行是货币收入方。个人纳税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货币收入;财政拨付经费中的工薪货币支出则是个人的货币收入。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是银行出卖外汇的货币收入;银行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则又是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之为货币流通,是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总和。10.货币购买力答:货币的购买力是价格的倒数。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反之,货币购买力高。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所以它不是某一商品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数。把各国不同货币的购买力加以比较,即可比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1.3.2简答题1.货币与普通商品有何共性与区别?答:(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货币起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2.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分析居民储蓄是闲置货币资金的看法。答:当具备给出价格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积累价值、保存价值、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职能。贮藏金银是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古典形态。金银本身有价值,因而这种贮藏不论是对贮藏者本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价值或财富在货币形态上的实际积累。不管是以金币、银币的形式储存,是以金锭、银锭的形式储存,还是以金银饰物的形式储存,其作用都是一样的。当前,虽然世界各国的货币已割断了与黄金的任何直接的法定联系,但不只是私人,而且各国政府也仍然把黄金作为贮藏的对象。随着现代货币流通的发展,人们除了以金银积累和保存价值外,主要还是采取在银行存款和储蓄的方式;直接储存纸货币符号的也不少。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这些方式也同样有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意义。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则并不意味着有对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而静静地不动。因为与贵金属不同,纸印制的货币不过是一张纸片,银行的存款和储蓄只不过是账簿上观念的数码,它们本身都没有实在的价值。纸货币符号和各种存款表明持有者具有从社会中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权利;持有者推迟了他们对这种权利的利用,目的是以待来日之用,这正是储存货币对个人、对企业的意义所在。至于储存者并未享有的商品和服务,却通过种种方式被用于生产、流通和投资等过程之中。从这一角度看,将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看成对整个社会的闲置货币资金,是没有认识到货币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财富的职能在新的货币形态下所发生的变化。3.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是什么?答:在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先后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了种种法令。这些法令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一般说来,有秩序的、稳定的,从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客观条件的货币制度,是各个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地操纵货币制度,也包括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但没落的王朝在非常时期,操纵货币制度,则往往是为了搜刮国民财富,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到了最近半个多世纪,控制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也称之为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4.为什么说纸币本位取代金本位是历史的进步?答: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形式是不断发展的,由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币、银币)到足值的货币的代表(如纸币)到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这个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金本位制为纸币本位制取代,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1)黄金的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2)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是相对的。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是相对的。(3)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同时,纸币本位制能够取代金本位制,也是有其自身的深刻原因的:(1)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铸币的名义价值会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而这并不影响它执行货币职能,于是产生了以不足值的价值符号取代金属货币来执行货币职能的可能性。(2)在货币形式发展过程中,货币是商品这一要求逐渐被淡忘,纸币可以继续发挥货币的主要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纸币本位取代金本位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历史的进步。1.3.4论述题1.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答: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这样,金币数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并保证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第二,金币与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同时流通并可自由兑换,既节约了大量黄金,又保证了价值符号的稳定,从而稳定了货币流通;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黄金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并起着世界货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外汇汇率的稳定。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816~1914年间,是历史上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在金币本位制下,币值相对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也促进了信用制度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黄金的存量相对不足,而黄金在各国之间分配的不均更加剧了这个矛盾。20世纪初,一些国家因黄金短缺,开始限制黄金的自由兑换与输出,从而削弱了金币本位制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家开始实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国家为纸币或银行券规定含金量,对黄金的兑换也做出了限制,规定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达到一定限度后才可向银行兑换黄金。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的黄金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都取消了金币的流通,而代之以价值符号,这样就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货币流通不如金币本位制时稳定。在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各种金本位制相继为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从以上可以看出,由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它们最终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过程,是一个货币制度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以及解决的辩证过程。第2章信用与金融2.1重点内容归纳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借贷行为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过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一定利息作为补偿。所以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信用的本质在于:(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具有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的特点。信用依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二、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充分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形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基金。因而,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4)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用于满足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支付劳务费用和购买(或建筑)住宅等方面的需要。(5)租赁信用租赁信用是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其租赁物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并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租赁物的一种信用形式。现代租赁主要有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6)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在国际信用中,授信国往往通过借贷资本的输出来推动商品输出,从而实现利润;而受信国则希望利用外资,购买所需商品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信用主要包括:出口信贷、银行信贷、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信贷等。三、金融工具(信用工具)的种类和特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信用工具的分类:按照发行者性质不同,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以接受程度为标准,可将其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按照偿还期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金融(信用)工具具有如下特征:(1)偿还期。除股票和永续债券外,大多数信用工具必须在到期时由债务人履行偿付债务的义务。(2)流动性或变现力。衡量或判断某种信用工具流动性的强弱,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不能随时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价格的损失程度及所耗费的交易成本大小。(3)本金的安全性。各种信用工具大都是以本金的安全性作为前提条件的,债权人有权在信用到期后安全收回自己的投资。信用工具的风险主要有两种:违约风险和市场利率风险。(4)收益性。收益包括利息(或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与损失两部分。信用工具的收益性通过收益率表现,收益率是净收益与本金的比率,与信用工具价格成反向变动,与市场利率成同方向变动。四、股份股份是指通过发行等额股票募集资金,股东以其所认购股票的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一种公司形式,是建立在信用关系普遍发展基础上的。特点:(1)公司股本通过发行面值相等的股票筹集。(2)股东以其投入股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3)不能退股,但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转让流通。(4)股东根据其持有的股票数量拥有相应的投票权。(5)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五、金融范畴的形成与界定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大体包括两方面:(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金融商品国际化以及金融交易更加独立化的趋势极为强劲,不断创新的金融实践活动使得经济学家们不得不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考察这一范畴。因此,金融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运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2.2名校考研真题与解析2.2.1概念题1.商业汇票(北理工2004研)答:商业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商业汇票一律记名,允许背书转让,同城或异地均可采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汇票。收款人或背书人对将要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应送交银行办理收款手续,付款人应于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前将票款足额交存银行,银行待到期凭票将款项划转给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或贴现银行。而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持汇票和购销合同向其开户银行申请承兑,经银行审查同意,双方签订承兑协议,银行按照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向承兑申请人收取承兑手续费,压印汇票金额并盖章后,将银行承兑汇票连同解讫通知联交给承兑申请人转交收款人。承兑申请人应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将票款足额交存其开户银行,承兑银行待到期日凭票将款项付给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或贴现银行。2.单纯融资性商业票据(中南财大2004研)答:单纯融资性商业票据即金融票据,亦称“融通票据”、“空票”,是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票据。它由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后产生,一方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一方作为债务人表示承兑,出票人则于票据到期前把款项归还付款人,以备清偿。融通票据有商人签发商人承兑、商人签发银行承兑和银行签发银行承兑几种形式。此种票据不反映真实的物资周转,只为获取资金而签发;拟获得资金融通的公司或商号,须事先向承兑公司申请承兑信用额度,在其额度内开立以承兑公司为付款人的融通票据。3.直接金融(北师大2002研)答:直接金融是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债券等凭证融通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此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无需金融机构充当中介,因此被称为直接金融。其优势在于可以节约中介成本,获得长期稳定资金,同时在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但是,这种融资方式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适合小企业和个人运用,同时资金供给方承担了较多风险。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4.间接融资(南开大学2000研)答: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其优势在于:①可以动员零星存款。②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③实现期限转化。④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其劣势在于割断资金供需双方联系,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5.虚拟资本(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信用制度相关。虚拟资本包括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各种有价证券或债权债务凭证是否是虚拟资本,关键是要看它们是否进行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资本化的收入。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虚拟资本之所以是虚拟的,首先是因为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入派生出来的,即它的价值是虚拟的;其次是因为它的运动不仅与生产资本的运动相脱离,而且还与其所代表的资金的运动相脱离。2.2.2简答题1.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南开大学2000研)答:(1)金融工具也叫信用工具,指以书面形式标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和价格,通过法律效力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凭证。它作为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媒介,一般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同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短期公债、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后者主要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及中长期公债等。(2)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偿还期限、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几个基本特征,具体来说:①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所记载的应偿付债务之前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在金融工具上注明。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可以有零和无限期这两个极端。如活期存款的偿还期可以看作是零,而股票或永久性债券的偿还期则是无限的。但对持有人来说,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从持有之日起到到期日止的时间。②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可能遭受损失。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跌,投资者金融资产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尤其是某些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市价是经常变化的。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归还本金的风险。这类风险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投资者都存在,但因债务人的信誉、经营状况和金融工具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在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是非常必要的。③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随时自由变现的便利性,二是变现过程中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价值损失的程度。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变现便利、交易成本低;反之,则难以变现。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受若干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发行者资信程度的高低,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如国家发行的债券,信誉卓著的公司所签发的商业票据,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流动性就较强。其次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大,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小。由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工具相当于货币,因此,这类金融工具往往分别被列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数量的范围之内,并成为中央银行监控的目标。④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具有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收入的性质。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收益率是净收益对本金的比率。收益率一般有三种计算方法: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名义收益率是金融工具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即期收益率是年收益额对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平均收益率是将即期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投资者的收益情况,是金融投资者考虑的基本参数。2.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有何区别?(上海交大2003研)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是目前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2)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债权债务人不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是商品的提供者,债务人是购买者,其客体是商品资本,一般只适应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并且一般都是在信用能力较强、经常往来、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银行信用的载体是货币形态的资金,债权人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和个人,它所体现的是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第二,商业信用建立在商品买卖中,在方向上严格单向,由上游企业向下游提供;与商业资本相联系,受单个企业规模限制;信用链条不够稳定,当单个或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信用链断裂,容易引起信用危机。而银行信用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一种间接信用。它独立于商业资本,不受个别企业资金限制;克服了前者方向上的局限性,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存款沉淀,续短为长,进行期限转化;可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进行信息生产,降低成本。第三,商业信用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而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任何经济实体只有在先获得货币资本或商品资本的前提下才能提供信用,并且对外提供信用的规模大小要受自身资本量的制约。只有银行可以突破这两个限制,它不仅可以根据其资金来源安排资金运用,还可以通过其资金运用创造出资金来源,通过提高贷款创造出货币。3.为什么说股票是虚拟资本?(吉林大学2002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信用制度相关,虚拟资本包括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各种有价证券或债权债务凭证是否是虚拟资本,关键是要看它们是否进行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资本化的收入。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股票之所以是虚拟资本,首先是因为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入派生出来的,即它的价值是虚拟的;其次是因为它的运动不仅与生产资本的运动相脱离,而且还与其所代表的资金的运动相脱离。4.简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南京大学2004研)答: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此外还有不动产抵押证券和商业票据等。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等,信用双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和贷款,并支付利息。两者的关系表现如下:(1)信用制度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①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货币的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贵金属黄金与白银成为货币材料被固定下来以后,商品世界就被区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代表要实现价值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以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材料的使用价值来代表商品的价值。随着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基础上,产生了代替金银及其铸币的流通的信用流通工具。最初的替代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商业信用工具——支票与汇票的流通。在此基础上,银行家开始发行银行券来替代商业票据。银行券成为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并且是用来替代商业票据的。“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最初的银行券曾经是可以兑换黄金的,其发行量亦主要取决于商业票据流通的需要。但这种由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逐渐与黄金脱钩,也不再仅仅取决于商业票据流通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渗透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意图。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银行券也不再承诺可以兑换黄金,银行券事实上变成了纸币——纯粹的货币符号,其价值已经不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的保障,而只是一纸信用凭证。联系不同国家之间汇率的变动,货币符号表明的价值也是不断变动的,有自己的独立运动规律。这表明货币本身也在逐渐虚拟化。货币的虚拟化表明,社会经济是靠庞大的信用体系来支撑的,连一般等价物都可以虚拟化,还有什么不可以虚拟化?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②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借贷资本是通过资本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凭借债权来获取定期收入的。生息资本借贷给职能资本使用,参与职能资本创造的平均利润的分割获得利息这样一个事实,逐渐使“资本是一个自行增殖的自动机的观念就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借贷资本成为独立的收入来源,任何源于资本所有权的确定性收入,都可以视为利息,并且把收入资本化,即任何一笔收入都可以幻想成一定资本带来的利息。自然地,股票、债权等一切资本所有权证书,虽然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但可以借此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被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股票、债券等不仅依托于现实资本定期获得收入,还可以独立运动,在自由买卖中获益。③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股票、债券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存在风险的。但是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并从购买者手中获得现实的资本并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依托于庞大的信用体系,特别是离不开银行信用的参与。股票和债券作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工具的发现,使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一是投入生产经营过程发挥作用的实在资本,企业获得了其使用权或法人财产权;二是以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所有权证书。作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股票和债券本身并没有价值,但可以定期获得收入。但是,股票、债券特别是股票显然不同于信贷关系下的债权、债务关系。股票售出不退,股票持有人承担有限责任;债券是债务人为筹措资本而向债权人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债券虽然到期还本付息,但在到期之前不能直接变现。因此,股票、债券必须能够进行交易,赋予证券持有人做出调整的权利。于是,证券交易市场应运而生。股票、债券持有人不仅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定期获得收入,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规避风险,减少亏损以及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债券等基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又摆脱了这种关系而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甚至成为另一种独立收入的源泉。(2)虚拟资本对信用制度的影响。①虚拟资本进一步扩大了信用的范围。虚拟资本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随着股票、企业债券、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有价证券独立运动的发展以及有价证券高收益的性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逐渐同意债务人用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来担保获得贷款。19世纪中叶,在海外市场扩张刺激下英国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并且采取股份公司的办法来筹集资本,人们购买股票异常踊跃。“人们尽可能多地认股,这就是说,只要有钱足够应付第一次缴款,就把股份认下来;至于以后各期股款的缴付,总会有法可想!……人们不得不求助于信用”,即用股票抵押担保来获得贷款,再去购买更多的股票。这使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银行券);二是有价证券(一部分是汇票,另一部分是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债券、国库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股票等)。其结果是使“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银行资本的虚拟化不仅表现为发放贷款时作为担保手段吸纳的股票、债券等,还有相当部分是银行作为一项投资直接购入的企业股票、债券。这些都使得信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而信用在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制度。②虚拟资本同时也加剧了信用的风险。金融衍生品,也可称为金融衍生商品、金融衍生工具等,指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金融商品,如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等。这些金融衍生品具有双重的虚拟性:一方面是实物资产价值在传统金融工具上的虚拟,如股票、债券等;另一方面是已虚拟的传统金融工具对金融衍生证券的进一步虚拟。如果说传统的虚拟资本如股票持有者的收入除了证券市场交易收入,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于生产的利润分配的话,那么衍生证券的利润则已经与实业投资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源于衍生证券市场上的利润再分配。诸多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得市场上信用增加了风险性,使得市场操作的不确定性加强,再加上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信用作用的发挥就受到更大的阻碍。5.为什么说股份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是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人大2002研)答:(1)股份是指通过发行等额股票募集资金,股东以所认购股票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一种公司形式。其特点是:①公司股本通过发行面值相等的股票筹集,每股面值不大,便于一般公众认购。②股东以投入股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即当公司资不抵债时,如果已经交足认购金额,则无须额外承担责任,如果没有交足则只需补足即可。③不能退股,但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转让流通。④根据持有的股票数量拥有相应的投票权。⑤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由专门的经理人员管理经营。目前世界上大型企业多采用这一形式,以便在短时间积聚大量资金发展生产,同时使公司治理状况置于公众监督下,有利于提高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2)股份公司的资本聚集必须依靠广泛的信用关系。股份公司的资本是靠发行股票聚集的。只有存在巨大的货币资金市场才能顺利地将股票发行出去。如果没有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即使有大量公众持有货币,也可能只是把它简单的存放于银行甚至留在身边,不会投入到资本市场。当信用关系广泛发展,使得不仅大额资金也包括为数众多的小额短期资金进入市场,并利用股票面额小、方便转让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剂,充分动员经济中闲置的资金,聚集成大量资金,形成股份公司。(3)股份公司投资和经营原则融入了信用的基本原则。股票之所以能成为小额投资的对象,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只负有限责任。小额投资者无法了解到企业经营的详细状况,如果他们要以自己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就不可能参与投资。当信用普遍发展时,信用的原则融入到股份公司构建原则中,形成了既是投资又只负有限责任的股份制,从而克服了小额资金所有者投资的困难。(4)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信用发展的结果。股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建立在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上。公司资本不再是个人资本,而是依靠信用关系联系起来的社会资本。这种具有社会性的资本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必然会分离。资本的两方面本质属性分离开来,分别发挥作用。总之,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形式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6.结合政府、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分析。回答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吉林大学2003研)答:信用经济是指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中,并构成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结合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看,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其原因主要有:(1)信用关系无处不在。当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信用关系就覆盖着整个社会。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非常普遍,各个经济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无不存在于这些债权债务关系中。这是因为经济活动必然伴随资金收支,必然出现资金盈余和资金短缺,进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使不将盈余资金贷出而留在手中,仍形成了对国家的债务。在现实社会中,不仅企业会借债放债,调节资金余缺,使利润最大化,政府也会发行国债筹资。在国际经济联系中,各国政府间往往会既借债又放债。而个人一方面会存钱握有债权,另一方面在分期付款和贷款时又形成了债务。(2)现代经济中信用规模日趋扩张正是信用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当前经济生活中,资金流通更为迅速,信用规模日趋扩张。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建立在债务融资的基础上,并依靠着债务融资不断发展。同时信用方式扩大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加速资金集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张,使现代经济的发展无法离开信用的存在。而个人可以便利地利用信用方式合理安排其各阶段的收入。这都是信用经济发展的结果。(3)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形成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网络日益复杂,涉及广泛。任何的交易活动都可能是信用的重新变动,这种变动时刻都在发生。这些不断发生变化的信用关系成为了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并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4)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离不开信用的存在。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调控,而在调控过程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一般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有国债筹资作为基础,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无不利用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作为传导。总之,现代经济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而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依靠其对经济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生活各个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7.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答:(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定义直接融资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债券等凭证流通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此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因此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两种融资方式区别明显,各有优缺点。①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直接融资的优点主要有:a.供求双方直接见面,绕开中介机构,节约了中介成本,提高投资收益;b.在资本市场可以利用长期债券和股票融资,获得长期稳定资金,而银行贷款期限一般较短;c.由于直接融资中,资金供给方通过证券价格对经营者形成压力,在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d.优化配置资源。直接融资把资金的融通置于市场机制中,利用资本市场的压力,引导资金流动,优化配置;e.加强资金集中。直接融资利用股票债券动员了闲置资金,直接投入到生产使用中,加速资本形成。但是,这种融资方式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适合小企业和个人运用,同时资金供给方承担了较多风险。②间接融资的优缺点间接融资的优点是:a.利用中介机构融通资金,网点多,起点低,可以动员零星存款,积累小额存款用于投资;b.由于银行作为专业机构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和规模生产效益,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c.通过银行存贷业务,续短为长,实现期限转化;d.由于银行投资总资金规模较大,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割断资金供需双方联系,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2.2.3论述题1.试论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及防范化解的基本措施。(南开大学1999研)答:(1)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导致不能收回贷款本息或证券等银行持有的资产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主要有:①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比一般企业要大,这是由于银行主要经营资金,债务较大,债务人分布面极广。②由于银行是高负债经营的,一旦面临大规模违约会严重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性风险,使银行面临破产。③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较大,主要因为一般工商业都是顺周期的,在经济严重衰退时期,大部分借款人违约的概率迅速升高,难以分散风险。(2)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主要有定性与定量分析等基本方法。①传统的定性分析主要集中在6个主要方面,即所谓的“6C”原则:借款人品格(Character)、借款人能力(Capacity)、企业的资本(Capital)、贷款的担保(Collateral)、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Condition)、经营的持续性(Continuous)。通过这一方法对借款人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贷款条件。这是银行管理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方式。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贷款五级分类法来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将贷款按信用风险大小划分为五种,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正常类指借款人可以履行合同,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能力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和担保也肯定会造成部分损失。损失类指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措施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一部分。③传统的定量分析是指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通过分析报表掌握企业状况。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的量化分析,通过分析流动性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结构性比率和经营能力比率等财务比率,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债务负担、盈利能力,从而据此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金,因此贷款人最关心的也应当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所以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的信用分析中也有重要的地位。④VAR是近年来流行的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模型。VAR是ValueAtrisk的缩写,中文简称为风险价值,其含义就是在未来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如1天、14天、1月或1年),在给定的发生概率(如95%、99%)条件下,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价值。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角度讲,是指在1月或1年内,其资产组合(包括单一贷款、各种贷款组合或者贷款、授信、保函、信用证等多种业务组合)的VAR为某一数值(比如计算出6000万元贷款的VAR为500万元),就是该资产组合以给定概率(如95%),保证其潜在损失在VAR以内。在一般情况下,为计算一下投资组合的VAR,我们定义:WO为初始投资额,选择好一定参数,包括持有期限、观察期(指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和置信水平(指给定概率),确定最低投资回报率,就可以计算出VAR。(3)防范化解的基本措施一是正确把握贷款投向。按照“追求效益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谁的信誉程度高,谁能够赚钱,就给谁放贷;谁不讲信誉,没有效益,就不能给其放款,而不能一味强调所有制形式。二是切实盘活信贷资产存量。顺应国企改革、改制、改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落实好债权债务;帮助企业传信息,找市场,促其扭亏为盈。三是加大清收贷款力度。对偿债有望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实行跟踪服务,加强收益监控,达成还款共识;对偿还难度大的企业,要保持经常接触,设法清收;对赖债的企业,要诉诸法律解决。四是坚决抵制假破产、真逃债。应尽快出台银行国有资产保护法,防止国有银行资产在企业破产中流失。2.从虚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