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_第1页
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_第2页
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_第3页
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_第4页
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股策略报告:应时而动,厚植于“源”,深耕于“制”一、2021

A股市场回顾2021

年全年

A股市场整体呈震荡态势,有行业轮动加快,结构性分化加剧,中小盘股表

现突出等特征。截至

2021

12

17

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

300

涨幅分别为

4.6%、

15.8%和-4.9%,小盘股指数表现较好,上涨

22%,跑赢大盘股指数。行业来看,新能源产业链

受益于政策支持,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

需紧缺,全年景气度持续较高,电气设备板块领涨,涨幅

54%,汽车板块涨幅靠前,上涨

20%。上游资源品板块前三季度受益于能源紧平衡带来的上游产品提价,整体年涨幅表现突出,有色

金属、采掘、化工、钢铁等板块分别上涨

43%、38%、37%和

36%,在行业涨跌幅排名中靠前。

下游消费品板块整体表现不佳,家用电器下跌

23%为全行业跌幅最大,去年表现较好的食品饮

料、医药生物全年整体下跌,中间有阶段性机会。整体来看,2021

年全

A行业与风格分化均

加剧,行业轮动加快,阶段性结构性机会较多。

A股市场的表现特征主要受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加剧资金博弈以及投

资者学习效应等影响。2019

年以来,居民资金通过基金加速向股票市场配置,A股投资者结

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入场提速,股票型基金规模不断提升,外资持续流入,拥抱

A股优

质资产,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更具有配置价值的优质个股估值抬升迅速,成长性较好的

优质赛道被集中配置,市场风格不断强化。同时,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快速推升板块估值,但交

易过热的赛道又有向下调整的需要,资金在行业间切换加快,加剧市场波动。机构投资者有较

强的学习效应,历史上板块的轮动顺序可以给投资者一定提示,再次参与配置赛道时,投资者

会提前配置轮涨赛道,也加剧了市场风格轮动。二、大势研判:“N”型震荡(一)宏观:经济前低后高,政策面以稳为主宏观经济方面,全球各国经济已逐步复苏,随通胀不断升温,2022

年各国宽松政策大多

将延续逐步退出的态势,但各国宽松政策退出节奏不一,同时受疫情影响及各国疫情防控能力

不同,全球各国后续经济恢复具有不确定性。国内来看,从今年三季度以来,受上游能源供给

紧平衡、房地产政策调控、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动能弱化,逐步进入下行区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1.

疫情下我国出口韧性已充分显现,再次提升出口

份额难度较大,我国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2.

国内消费目前看虽有回稳,但疫情和居民收入

增速缓慢仍影响消费。3.

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快速走低和基建行业的持续低迷也将增加经济下

行压力。

2022

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呈前低后高的态势,出口端来看,预计

2022

年出口同比增速将回

落,但整体将保持平稳,疫情反复叠加中国企业市占率提升,中国出口韧性对制造业投资有一

定支撑。消费端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或将边际减弱,明年或有更多支持中消费企业政策、

缓解中下游企业压力的政策出台。投资端来看,目前地产政策开始逐步纠偏,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指出,要适度超前基建,明年基建可能有所回升,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回暖仍需时间。2022

国内外环境无法共同引导

A股估值继续大幅抬升,预计

2022

A股大概率呈震荡态势。政策面,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仍以“稳”为主,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显示宽松预期。2021

12

6

日央行宣布于

2021

12

15

日下调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降准表明了政府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

决心,也是货币政策的一次常规操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体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同时,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口径较为一致,

2022

年经济面临困难,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财政政策向着超前开支、加大强度、减税

降费、适度增加杠杆方面进行。货币政策方面也显得较为积极。货币政策则通过加大社会融资

投放力度和提升

M2

水平保证货币总量略有宽松,同时引导资金价格下行。基于此,2022

上半年降准仍然可以期待,降息可能性上行。

根据历史上的大级别牛熊规律,目前的货币-信用周期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比

2018

年的

紧信用状态好很多,因此基于当下的政策信号,年中股市出现系统性大级别牛或熊的概率不大。(二)资金:增量资金或环比趋近,整体维持净流入态势资金面上,2022

年股市增量资金或环比趋紧,但整体维持净流入态势。在资金供给方面

总体供给预计较为平稳,环比或回落:1)居民资产配置通过基金向权益倾斜,2021

年公募基

金贡献万亿增量资金,2022

年新发基金预计依然活跃但或将低于去年水平,更多取决于股市

的走势,波动性较大,今年

3

月上旬大跌后,居民购买基金的热情一度骤降;明年市场风格再

均衡,赚钱效应下降,私募资金的扩张或将放缓。2)北向资金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明

年增量将受海外宽松政策收紧限制,美联储

Taper的实施将加大外资流出压力,通胀问题凸显

也将提升加息预期,外资流入的不确定性增大。3)中长期资金,只要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稳

定,非标高收益产品继续被打压,和股市争夺资金的两大长期“劲敌”的吸金能力将继续弱化,

从而利好股市。

资金需求方面,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深入将推动

IPO继续较高速扩容,北交所的成立也将

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上市,但对市场资金的整体影响相对有限。明年解禁股也为资金

需求带来一定压力,需求端整体将保持相对平稳或稍有提升的水平。(三)盈利和估值:全

A盈利进入下行区间,估值泡沫有所消化盈利面,全

A盈利逐步进入下行区间,2022

年下半年盈利面有望边际改善。受今年疫情

反复,极端天气影响企业生产,同时因上游产品涨价叠加下游需求疲软,部分中下游企业较难

转移成本,导致业绩受损,不同行业的利润开始出现分化,全

A三季度盈利边际走弱。一是

目前虽上游原材料供需紧平衡有所缓解,但

PPI下行仍需时间,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续

出口对经济支撑或有下降,三是受需求端持续走弱影响,目前部分行业主动去库存苗头初现,

预计

2022

年上半年全

A盈利或继续承压。2022

年下半年全

A盈利增速或进入企稳回升阶段:货币-信用周期的边际宽松有望缓解中

小企业成本压力、需求端的逐步复苏有望使企业订单得到改善,同时名义

GDP增速与盈利增

速相关性较高,经济面的改善也将带动企业盈利回暖,2022

年年中全

A盈利将进入磨底区间,

之后将缓步回升,在三季报和年报逐步反映。估值面,截至

12

17

日,全部

A股市盈率为

20

倍,较

2021

年初有所下降,接近均值一个标准差的水平,A股整体泡沫有所挤压,估值持续消化,在

2022

年充裕的流动性以及业

绩回升的带动下,A股整体估值仍有上升空间。相对估值来看,创业板相对上证指数市盈率较

年初抬升较多,由年初的

4.15

上升至

4.7,目前已在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2022

年创业板指

或相对上证指数估值有所收敛。(四)股市周期复盘股市的周期波动并非与基本面同步,经常会出现背离。道氏理论应用到股票市场认为市场

的波动有三种趋势:主要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主要趋势主要是牛市或熊市,一般都有

政策、基本面的强烈动力,持续

9

个月到

2

年不等,大部分股票将随市场上升或下跌,幅度一

般超过

20%,值得重点把握,如

2018

年的去杠杆熊市、2019-2020

年的创业板牛市;中期趋

势为多头行情期间出现的反周期趋势,一般持续

6

周-9

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幅度为基本趋

势的

1/3-2/3,多数是事件型驱动,有一定可预测性;短期趋势通常受偶然性新闻事件影响,只

反映股票价格短期变化,通常持续不超过

1

天到

2

周,对于投资的参考意义较弱。短期趋势对

于投资者较为次要,是投机者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我们在这里重点对主要周期趋势的级别和

幅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对目前的市场进行定位。

历史上牛市复盘:我们复盘了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的几次牛市的时长和幅度。时间上来看,

历史上上证指数牛市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1992

11

月至

1993

2

月牛市仅持续

3

个月,

2008

11

月至

2009

8

月大反弹牛市持续约

9

个月,几次大牛市均持续约

24-27

个月左右,

1999

5

月至

2001

6

月、2005

7

月至

2007

10

月、2016

1

月至

2018

1

月的

牛市。其中从

2005

7

月开始的上证指数牛市时间持续时间较长,有

27

个月之久。持续时间

最长的牛市是从

2012

12

月开始的创业板牛市,持续时间为

30

个月。从上涨幅度看,大牛

市如

2005

7

月至

2007

10

月的上证指数牛市及

2012

12

月至

2015

6

月的创业板指

牛市涨幅较大,分别达

5

倍、5.7

倍。(五)市场定位及上涨时间、空间测算上涨时间来看,本轮牛市起步于

2018

年底和

2019

年初的大底部,创业板提前见底,至今

运行时间约

38

个月。2018

年底和

2019

年初,中国股市触底。之后创业板指从

1200

点上涨到

2021

7

月的

3576

点附近,最高涨幅高达

198%,上证指数两年半时间的最高涨幅也超

50%。

主赛道行业从一开始的消费、医药和科技,到后来的新旧能源板块。按照时间周期规律,目前

来看,若

2021

7

月的

3576

点不是这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则本轮牛市已持续

38

个月,超

过历史历次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牛市时长,目前尚无大的系统性风险或确定性指标指示牛市

结束,慢牛的市场结构特征逐渐形成——投资者结构改善、行业结构更接近美股、充裕的流动

性支撑等。牛市最终的运行时间和空间与全球整体经济走势、疫情与欧美货币政策、居民大类

资产配置等因素都有关系,其中,海外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受到抑制及居民资金等加速配置

A股都为

A股带来流动性,有助于延长牛市时间。牛市运行时间再创记录是有可能的。上涨空间上来看,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呈“N”型走势,赚钱效应与

2021

年相差不大,

2022

年的市场风格将更为均衡。2022

年一季度,市场大概率走出缓步上行的行情。一季度宏

观经济下行及部分赛道交易拥挤是制约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但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用

周期仍处相对宽松状态对市场起到支撑,一季度上行概率较大我们认为有几个原因:(1)政

策面偏乐观,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

央行降准也释放较强稳增长信号,在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较为一致的情况下,前期跌幅较大

的板块如医药生物、食品饮料、计算机等已积累一定动能,稳增长信号或将为板块

2022

年一

季度继续反弹提供动力,景气度较高的军工、新能源产业链等在流动性预期改善背景下也将继

续占优。(2)部分行业逻辑短期较难验证。一季度部分宏观和经济指标参考意义不大,且

1

月份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有限,一些行业的上涨逻辑是否有效较难判断。(3)人民币保持强势、

外资加快配置中国优质资产,有利于核心资产反弹。二、三季度市场或有一定风险:(1)海外货币政策收紧或影响投资者情绪,2021

年底美

联储开启

Taper,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明年年中美联储完成

Taper后,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对

A股走势影响偏负面。(2)

二季度部分赛道可能存在交易拥挤,市场情绪过热,指数有调

整需要。目前市场证券化率(总市值/GDP)为

94.1%,较年初的

90%提升了

4

个百分点。作

为对比,2015

6月牛市顶部的证券化率是

113%,2007年

10

月牛市顶部的证券化率是

131%。

因此,目前股票整体位置不低,股市整体温度在

70-80

度之间,若一季度市场证券化率继续提

升,则二季度部分赛道或存在过热风险,有向下调整的需要,今年主要市场指数的上涨幅度在

2022

年不太容易超过

15%。(3)产业链主动去库存、盈利面下行或导致部分行业景气度下降。

目前已有部分产业链开始出现主动去库存迹象,供需两端持续收缩,库存周期可能在明年逐步

转向,同时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价格走弱也将加剧主动去库存的趋势,

盈利面下行或加快,导致部分行业景气度下降。

2022

年下半年市场仍存机会。虽

2022

年年中市场存在一些风险点,但资金持续向资本市

场配置的趋势不变,市场流动性充裕,整体货币和财政政策偏宽松,同时经济下半年有望回暖,

配合盈利面回升,待年中市场整体风险消化后市场仍有向上空间。三、市场风格:大小风格更加均衡,更加注重确定性(一)大中小盘指数长期趋同,阶段性会有轮动立足于过去

10

年或

20

年,大中小盘指数三足鼎立,没有哪种风格可以持续性保持,每隔

两三年,就会出现“市值风格轮动或回归”的现象。从投资底层逻辑看,“买大还是买小”押

注,只能是阶段性的辅助策略,不能成为长期主要策略。然而在某个阶段,时间可能长达

2

年,

市场的大小风格会显著影响阶段性收益率,如

2017

年、2019-2020

年的核心资产风格往往是

大盘股占优时,简单地自下而上挖掘股票,尤其是小盘股,投资小盘股的工作量和难度显著加

大,可能会带来显著的负超额收益。历史上小盘股明显占优的时期,如

1999

12

月至

2001

6

月、2009

7

月至

2010

9

月、2013

1

月至

2014

6

月及

2015

1

月至

2015

6

月、2015

9

月到

12

月、2019

11

月到

2020

3

月,复盘这几次小盘股占优行情不难发现,基本发生在小盘股相对业绩占

优、发展新兴产业的预期较强、且资金流动性相对较为宽松的时期。但流动性偏紧时,小盘股

指数也可能占优,比如

2013

年钱荒到

2014

年上半年。2022

年大中小盘股的风格会大致均衡,一方面中小盘股机会仍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

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2021

7

30

日,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自主自强、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

15

日,北交所正式开市,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主阵地,近日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强化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

企业。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而“专精特新”作为

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时代机遇叠加政策扶持,是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另一方面,大

盘股有抬升动力。2021

年大盘股板块相关个股风险有所释放,泡沫有所挤压,其估值有所下

降,明年有抬升空间。资金面,外资偏好明显且越来越多的长线资金流入

A股,大市值龙头

公司更具有吸引力。盈利面上,目前盈利进入下行周期,很多行业龙头公司坐拥行业资源,在

盈利下行阶段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相对中小企业优势明显。

除了上述风格,还存在其他的风格,如题材风格。2013

年、2015

年就是题材股风格的大

年。2022

年的事件驱动型机会,将比

2021

年多,可关注相关题材机会。(二)市场风格淡化,更强调确定性2022

年市场风格淡化,更强调确定性。在市场整体震荡或连续下行阶段,股价与盈利的

相关性明显增强。此时投资者风险偏好往往下行,投机需求弱化,对基本面的关注度上升,具

有业绩确定性、增长势态良好的优质个股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我们选取

2000

年至

2020

A市场数据完整的个股作为样本,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排名、归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

排名和

ROE等作为个股盈利能力的判断指标,从时间维度观察全样本盈利能力与股价涨跌相

关性的变动,可以发现近年来相关系数正逐步抬升,去年全年的相关系数达到

0.46,为近

10

年高点。明年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行情,并且年中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在市场下行阶段,我们

认为可以选择盈利确定性更强的个股进行配置。明年市场更加均衡,可关注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个股。从历史来看,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

力与股价的正相关性较为显著,尤其盈利能力突出(前

10%)的个股更容易取得超额收益。我

们选取样本及指标与上文一致,依据盈利能力排名将样本等分成

10

组,以年度频率观察

1

10

组个股的涨跌情况。虽

2005

年之前偶有异常值出现,但整体来看,盈利能力前

10%的个股

具有显著的相对超额收益,年涨跌幅水平为

10

组中最高。我们认为明年市场风格更加均衡,

可以关注盈利能力较好、基本面无瑕疵的优质个股。四、行业比较:“鱼多”的行业+相对优势明显资源: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行业受益于城镇化和重工业化,在

2002-

2011

年发展迅速,是当时的高成长行业。2012

年进入了去产能阶段,行业表现长期低迷,2021

年这些行业经过八九年的低资本支出阶段,加之全球疫情使能源材料开采、运输受到影响,双

碳政策催生产业链又一次深层调整,需求旺盛但供给端受限,相关板块进入了十年来的最强供

需友好阶段,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抬升,但后续保供政策的出台阶段性缓解了供需紧张的问

题,限价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行业的走势。2022

年资源品板块供给端有所缓解,碳

达峰碳中和极端性约束减小,资源品板块的表现在供需紧张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情况下

大概率有所回落,但资源品长期供需紧张问题仍在,叠加部分板块估值已有所下降,下半年在

经济面回升的带动下或有反弹机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

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可关注煤化工等赛道。这类板块只有在性价比高、

基本面表现很强势的时候才有更好的配置机会,是“基本面强才能持有”逻辑,不符合长期持

有数年的基本面逻辑。消费:食品饮料、医疗医药等行业成长性好、盈利模式总体不错、行业格局总体较好,只

要其他行业相对消费板块没有明显的业绩或景气度优势,消费板块一般表现不错,是“只要相

对不弱”就可以持有的逻辑。2021

年消费板块整体有所下行,业绩优势下降,需求端疲软和

交易拥挤也是其板块下行的因素,目前来看消费板块估值已较今年

2

月高点有所下降,投资者

对需求疲软预期有所下行,但由于消费板块供给端和需求端在

2022

年仍有下行压力,相对优

势较弱,无系统性向上的动力。但其行业总体格局较好,基本面稳定,叠加目前估值泡沫已有

所挤压,新的向上逻辑建立之前,仍有反弹机会,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可适当布局。食品饮料(白酒)是中国过去二十几

年收益率最高、最稳定的行业,成长性、盈利能力和抗风险等综合条件最好,诞生了贵州茅台、

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众多优质的上市公司。医药生物是比较热门的一个

行业,诞生了一批像迈瑞医疗、泰格医药、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爱尔眼科等成长性较好的股

票,其行业盈利能力一直也比较平稳,处于靠前位置。科技、制造:2018

年科技行业到达产业周期低谷,之后呈上升趋势,2022

年可关注计算

机、传媒等板块,目前元宇宙仍处于布局扩张阶段,发展较为迅速,有望成为新的互联网投资

热点,可关注元宇宙等概念板块。军工行业是目前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且高景气度有望在

2022

年继续维持,通过对比美国相关行业,我国国防军工等行业前景广阔,是可以做大、也

可以做到更高的盈利能力,我国企业的成长空间大。新能源产业链行业政策支持较大,且行业

逻辑清晰,需求端强劲,是目前行业中较好的赛道,可进行战略性布局,但目前部分细分赛道

估值较高,2022

年供给端有所释放,大概率行业结构性分化更加明显,可关注光伏、绿电等

板块。轻工制造中规中矩,有一些成长性较好的细分品种,比如生活用纸、品牌家具和文具。结构性分化将更加明显,可选择优质细分赛道。五、2022

年配置主线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明年经济面仍有压力,政策面偏乐观,盈利面大概率在下半年企稳回

暖,创业板指和上证指数等主要指数将仍延续震荡态势,上涨幅度在

15%以内,振幅更大,值

得挖掘结构性机会,题材股投资机会将显著多于

2021

年。整体来看,2022

年仍将延续结构性

牛市,宏观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仍大于寻找优质个股投资价值,但寻找个股配置价值将有所提升,

大小盘风格逐渐淡化,资金更青睐确定性机会,相对优势较好的板块依旧放在优先配置的位置。主线一:高景气+政策持续受益的高端制造板块,如军工、新能源、绿电等。军工行业是

目前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且高景气度有望在

2022

年继续维持。新能源产业链行业受益于

能源革命,行业逻辑清晰,可进行战略性布局,但目前部分细分赛道估值较高,2022

年行业结构性分化将更加明显,可选择优质细分赛道。主线二:行业周期向上+反弹机会的消费板块,如白酒,医疗服务、农林牧渔等。白酒、

医药等板块我们认为行业周期长期处于向上趋势,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在较长的时间里都具有

配置价值。2021

年相关板块有所下跌,2022

年有反弹动力,适合逢跌买入。

主线三:行业周期向上+市场情绪影响较大的科技板块,如计算机、传媒、半导体等。这

些板块行业景气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长期成长性,但是行业的周期性不弱,需注意投资节奏。

主线四:低估值+攻守兼备的金融板块。目前金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防守性较

好,有估值修复动力,同时

2022

年社会财富不断向

A股配置,财富管理等业务迎来机会。(一)进入双碳时代:双碳进程中的投资策略所谓“双碳”,即是“碳达峰”、“碳中和”,我国最早于

2020

9

月的第七十五届联

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

现碳中和”。在此后的多次重要

国际、国内会议上,“双碳”概念屡被提及,同时我国对于

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划并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12

8

日至

12

10

日,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1.5℃”道阻且长2015

年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指出,各国把全球平均气

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

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1

11

13

日,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

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

为期近两周的会议主要议题共有四项:减排、适应气候变化、调动金融资源促进减排以及强化

减排合作。会中,197

个缔约方就多项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于

11

13

日“拖堂”达成了部分协议,并完成对《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明确和修改。

COP26

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会议,而《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是“相对

平衡的政治成果文件”,它为加快落实《巴黎协定》进程提供了具体路径,指明了在未来一段

时间内各缔约方的努力方向,是“双碳”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然而,与会科研人员认为,本次各缔约方的减排承诺“不足以实现将升温控制在

1.5℃的

图腾般的气候目标”,其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资金来源。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为他们提供资金以满足减碳所带来的成本、就业需求。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

家承诺

2020

年以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然而至

2019

年为止,

这一目标从未实现过。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由于无力支付减碳高昂的成本,“双碳”达成的预

期时间被迫一延再延,进而拖慢全球整体的减碳进程。

另一个共性问题是能源结构转变所面临的困难,《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进一步约束了火电

的使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火电仍然占据着相当的比重,以我国为例,

2020

年我国火电占比为

67.60%,即使长期来看火电占比有下降趋势,但短期内实现传统能源

向新能源快速转型的难度较大。2.“双碳”目标: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

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

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

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

制力度”。“双碳”目标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

和信心。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据发改委报告,“十一

五”以年均

6.7%的能耗增速支持了

GDP年均

11.3%的增长;“十二五”以年均

3.6%的能耗增

速支持了

GDP年均

7.9%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一五”时期的

0.59

下降到“十二

五”时期的

0.46;“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要求到

2020

年单位

GDP能耗比

2015

年降低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总体来看,

单位

GDP能耗有逐年下降趋势,而同时

GDP名义增速稳中有升,我国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格局

正在形成。正如前文所述,“双碳”目标所引领的是一次重大、广泛而深远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几

乎每一个行业,其目的是推动产业升级,从高耗能向高附加值低耗能高端产业转移。同时企业

在脱碳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以及绿色股权融资等绿色融资渠道在为

各行业脱碳融资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持续为传统碳排放量较大

的行业例如建筑、交通运输提供绿色信贷,同时也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绿色信贷

金额逐年提升,行业脱碳进程不断推进。3.“双碳”下的中美博弈:合作与竞争,转型与升级“双碳”目标为经济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各大经济体而言,既要完成减排承诺,又

要权衡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影响。中美两国通过能源贸易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

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资本双向流动更加顺畅、促进中美两国密切的产业互补关系。展望未来,

我国既要加强与美国能源合作,也要保持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积极推进能源进口的人民币定价,

不断创新、改进能源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目前,一场“清洁

能源”的革命正在全球上演,而我国应当成为这一革命的领导者和主要的推动者。

我国在清洁能源制造上具有领先于世界的优势。清洁能源可大致分为水力发电设备、风力

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2020

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

281,993.00

百万瓦

特,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占到世界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

38.46%。值得注意

的是,我国这一技术起步较晚,1997

年装机容量不到美国的

10%,而在

2011

年正式追平美国,

2020

年达到了美国的两倍有余。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且在国内普及较快,未来仍

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具有这一特点的还有光伏发电设备,近十年内我国陆续实现了对美国

和欧洲

28

国的反超,2020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

253GW,同比增长

23.41%,而同

期美国装机容量仅为

97GW。可见在清洁能源制造方面,中国具有领先于世界的发展速度和发

展空间。而在清洁能源的使用方面,我国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于下游市场的用

户端,例如新能源车的制造和使用。近年来“芯片荒”席卷全球,同时前期基数较高,国内车

市普遍低迷,然而新能源车发展势头不减。据乘联会数据,今年

10

月中国市场新能源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