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课件_第1页
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课件_第2页
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课件_第3页
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课件_第4页
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侯艳龙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侯1[教学内容]⑴MIS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⑵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⑶开发MIS的策略和MIS开发方法,如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重点难点]⑴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⑵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23.1

MIS战略规划的概念1、战略规划的概念2、MIS战略规划的概念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6、MIS战略规划的组织7、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8、MIS战略规划的特点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3.1MIS战略规划的概念1、战略规划的概念31、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战略规划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而不是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而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是一个过程,即为了取得未来的成就现在该做什么。1、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4战略规划通常指对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重大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的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涉及以下内容:①目标规范②范围确定③竞争优势④资源分配战略规划通常指对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52、MIS战略规划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既可以看成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专门性规划。以整个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战略上把握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的框架。要强调MIS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整体协调、保持一致,是MIS战略规划工作的核心问题。2、MIS战略规划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既可以看成是6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⑴

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⑵组织的状况⑶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重组⑷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⑸近期计划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①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②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③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④预测未来发展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⑴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7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2)找出问题,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3)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6、

MIS战略规划的组织⑴领导小组⑵人员培训⑶规定进度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687、

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

MIS战略规划的原则8、

MIS战略规划的特点7、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8、93.2

MIS战略规划模型3.2MIS战略规划模型103.2.1诺兰阶段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3.2.1.3增长要素3.2.1诺兰阶段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11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装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R.L.)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把计算机应12该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系统的各种与系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起来,从而成为规划工作的框架。基本思想: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能够转入下阶段之前,必须先经过系统生长的前几个阶段。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的成长阶段,就能对它的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和作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模型,只要一个信息系统存在某些特性,便可以知道它处在哪个阶段。该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系统的各13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14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数据冗余、不一致性。(1)初装阶段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15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4)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3)控制阶段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16(5)数据管理阶段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Nolan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6)成熟阶段“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5)数据管理阶段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17(1)计算机硬件资源(2)应用方式(3)计划控制(4)MIS在组织中的地位(5)领导模式(6)用户意识3.2.1.3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件资源3.2.1.3增长要素18(1)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过某个或某几个阶段是不大可能的,但可压缩某些阶段的时间。(2)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MIS的建设。诺兰模型的启示(1)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是一种波浪式19(3)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还很紧缺,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的MIS现状是不现实的,应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避免盲从,少走弯路,根据自己国家、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3)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203.2.2三阶段模型3.2.2三阶段模型21二、关键成功因素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3.3

MIS战略规划方法三、战略目标集转移法二、关键成功因素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3.3MIS战略规划22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由IBM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基本思想:信息支持企业运行。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3.3.1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23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24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25

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BSP方法的优点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系统具26BSP方法的基本原则(1)MIS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MIS战略应表达出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MIS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4)MIS应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5)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BSP方法的基本原则(1)MIS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7(1)定义企业目标(2)定义企业过程(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3.3.1.1BSP方法的步骤(1)定义企业目标3.3.1.1BSP方法的步骤283.3.1.2定义企业目标3.3.1.2定义企业目标293.3.1.3定义企业过程或叫业务过程: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功能。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由一系列企业过程组成,定义企业过程可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可以有效地支持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独立于组织机构。定义企业过程首先要识别企业过程的三类主要来源,即计划/控制过程、关键资源过程和支持资源过程,任何企业活动都与这三方面有关并由这三方面导出。完成过程识别后,还要进行过程分组,应合并同类过程并减少过程在层次上的不一致。然后画出过程组合表,进而画出组织过程矩阵。3.3.1.3定义企业过程或叫业务过程:一303.3.1.4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定义数据类的方法:(1)实体法以企业实体为线索,通过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的数据类型识别出数据类。(2)过程法确定各个过程使用或产生了哪些数据类。一般用实体法和过程法分别进行,然后互相参照,归纳出数据类。过程和数据类都定义好后,可得到过程/数据类矩阵(U/C矩阵)。3.3.1.4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支持企业所313.3.1.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结构实际上就是划分子系统。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尽量将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信息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同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子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

U/C矩阵,即过程/数据类矩阵:描述组织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业务过程,矩阵元素的值为U或C,U(Use)表示业务过程使用数据类,C(Create)表示业务过程产生数据类。3.3.1.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32使用U/C矩阵确定系统子系统的步骤:

a.列出企业的管理功能(业务过程)和数据类,建立二维表。b.分析管理功能和数据类的关系,在表中填入U或C。

c.调整功能和数据类的位置,使矩阵中的C最靠近对角线,U相对集中。

d.将表中U和C密集的地方框在一起,并命名为子系统。框外的U说明子系统间的数据流。使用U/C矩阵确定系统子系统的步骤:33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34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35对BSP方法的三点说明:(1)BSP方法适合较大型系统的规划(2)建立系统蓝图,不进行详细设计(3)目前存在许多其变形方法,都已取得一定应用效果对BSP方法的三点说明:363.3.2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由哈佛大学的WilliamZani和MIT的JohnRockart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认真的和不断的度量,并时刻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3.3.2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37企业目标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具体步骤:(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具38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工具——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一个企业有一个目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市场服务加工质量检验精简人员降低原材料价格商业渠道改善售后服务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工具——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一个企业有一个目393.3.3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环境约束)等组成。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3.3.3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40组织的战略集MIS的战略集使命目标战略其他战略性组织属性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开发战略MIS战略规划过程组织的战略集MIS的战略集使命系统目标MIS战略规划过程41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成文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①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如卖主、经理、雇员、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及竞争者等。②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③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42

BSP与CSF的比较分析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CSF法的优点:CSF的目标是开发数据库,因此,输出是一个数据字典。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CSF法的关键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BSP与CSF的比较分析43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3.4

MIS的开发方法三、面向对象方法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3.4MIS的开发方法三4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维护、评价的全过程。现行系统可能是一个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以前投入运行的、但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45开发的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完整地获得用户的需求,而大多数系统的开发者不可能是一个业务专家,对相关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有一个认知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有信息技术支撑、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数据处理的可运行计算机模型。现实世界:问题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开发的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46现实世界:问题观念世界逻辑模型数据世界物理模型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根据问题进行抽象根据系统平台进行设计利用实用软件进行描述现实世界:问题观念世界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根据问题根据系统平台47认知模型问题域逻辑模型:识别用户需求,确定开发系统的功能(“做什么?”)物理模型:在一定信息技术、系统平台约束下,设计系统实现方式(“如何做?”)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利用计算机语言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认知模型48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Oriented,简称PO)

PO就是指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在于搞清系统要进行怎样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功能,由企业的职能出发;一种是面向过程。由企业运营流程出发,划分成一些过程进行处理分析。

面向数据方法(DataOriented,简称DO)

DO首先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的信息模型,然后建立全企业共享的数据库。

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Oriented,简称OO)

OO是先分析企业的一些对象,把描述对象的数据和对对象的操作放在一起,如果多个对象共享某些数据和操作,共享的数据和操作就构成了对象类。

开发方法的分类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Oriented,简称49开发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优点:避免了大系统运行不协调的风险缺点: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需作许多重大的修改,甚至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规划、设计。适应情况:适用于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开发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50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该方法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优点:系统整体性强。系统由许多小系统构成,各部分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点:开发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开发工作难度大。适应情况:“自上而下”的策略适用于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实践工作中,往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先自上而下进行MIS系统规划,再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51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首先用结构化分析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最后是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自顶向下,以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上而下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3.4.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首52开发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MIS生命周期:MIS从提出需求、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分析论证、系统开发、使用维护,直到被淘汰或被新的系统所取代的全过程。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顶向下地分析和设计系统,强调严格的规范管理,工作文档要成文、要标准。开发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系统53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详细设计提出要求可行性研究系统评价系统维护验收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详细调查初步调查逻辑设计开发方案选择审批审查审查总体设计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详细提出可行性系统系统验收编程系统详细初步逻54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活动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范围是列入开发计划的单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目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人运行。如用户手册等。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55提出要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批修改目标、追加资源、等待条件A停止研制否修改是具体的开发过程提出要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批修改目标、追加A56修改说明书A详细调查逻辑设计系统分析报告审批B停止研制否修改是修改说明书A详细调查逻辑设计系统分析报告审批B停止研制否修改57B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批停止研制修改设计方案C否修改是B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批停止研制修改设计方案C否58C系统实施调试测试试运行修改系统验收交付使用是修改C系统实施调试测试试运行修改系统验收交付使用是修改59优点(1)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2)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3)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4)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5)质量保证措施完备(6)整体思路清楚,能够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性和全局性(7)该法强调从整体来分析和设计整个系统,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优点(1)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60缺点(1)系统开发周期过长(2)过于理想化,预先定义需求不现实(3)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图表,工作量非常大(4)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5)系统的升级较困难缺点(1)系统开发周期过长61基本思想首先,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接着,由系统开发人员利用软件工具,快速开发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并运行之;然后,开发人员与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协商修改;最后,形成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晰,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是很大也不太复杂时采用该方法是比较好的。3.4.2原型法基本思想首先,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62开发过程(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2)构造初始原型(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4)确定最终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63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开发一个原型系统运行原型系统有修改意见?修改增加新功能否?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增加功能NNYY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开发一64产生原因①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是难以做到的。人们寻求一种能迅速发现需求错误的方法。②开发人员开发经验不断增多③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而且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预先定义,随着需求的变化,反复修改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前提⑴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能准确说明⑵有快速的系统开发工具⑶项目参加者之间存在通讯上的障碍⑷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⑸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产生原因①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是难65优点缺点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对问题的认识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风险能启发用户需求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不够成熟,不利于控制和管理缺乏对系统全面、细致的分析,可能导致系统质量不高开发工具要求高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优点缺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成66适用范围适合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适用范围适合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67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为认识事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办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方法。对象(Object)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或人们头脑中的各种概念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元素。客观世界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接口数据操作消息回送消息3.4.3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68客观世界由各种“对象”(Object)组成,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对象,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构成。对象可由相对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组成;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Attribute)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而方法(Method)则是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传递消息(Message)来实现的,而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模式(Messagepattern)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类有一定的结构,类上可以由超类(Superclass),类下可以有子类(Subclass)。对象或类之间的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Inheritance)维系的;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接受。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客观世界由各种“对象”(Object)组成,任何客观事物都是69a.封装性:对象作为一个实体,其操作由方法提供,其状态由对象的“属性”来描述。b.抽象性:从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中抽象出“类”。c.继承性:对象继承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d.动态链接性:对象间的联系是通过对象间的消息传递动态建立的。面向对象的特点a.封装性:对象作为一个实体,其操作由方法提供,其状态由对象70开发过程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b.面向对象的分析OOAc.面向对象的设计OODd.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开发过程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71①OO方法直接完成了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方法中可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利于软件的重用和维护。②面向对象方法描述的现实世界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因而用它开发的软件更易于理解,易于维护。③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④面向对象的继承性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优点①OO方法直接完成了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解72CASE是指用来支持MIS开发的由各种计算机辅助软件和工具组成的大型综合软件开发环境。它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一种开发方法,它必须结合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CASE只是为具体的开发方法提供了支持每一个过程的专门工具。因而,CASE方法工具实际上把原来手工完成的开发过程转变为以自动化工具和支撑环境支持的自动化过程。基本思想3.4.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是指用来支持MIS开发的由各种计算机辅73a.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计算机化。b.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c.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d.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e.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基本特点a.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74系统开发方法说明上述对开发方法的分类并不是严格的分类,因为实际上这些方法之间有不少交叉的内容。例如,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时,可能部分采用原型法,而用CASE方法开发时,首先要认真做好结构化的系统分析。系统开发方法说明上述对开发方法的分类并不是严格的75系统开发中常见的问题

系统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重编程、轻规划、轻分析当开发进度减缓时,采用增加人员的方式来加快进度过低估计系统投资而使开发工作夭折系统开发中常见的问题系统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76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规定明确的任务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研制工作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工作成果要成文,文献资料的格式要规范标准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面向用户的观点77开发阶段主要人员系统规划CIO、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员、终端用户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实施程序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终端用户系统维护与评价系统维护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开发阶段主要人员系统规划CIO、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78课堂练习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阶段

a.三个b.四个

c.五个d.六个d2.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信息系统b.数据类

c.管理功能d.系统规划a课堂练习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793.

()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a.管理流程b.业务过程

c.系统规划d.开发方法b4.U/C矩阵是用来进行()的方法。

a.系统开发b.系统分析

c.子系统划分d.系统规划c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

a.功能组b.开发方案

c.开发顺序d.数据类c3.()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806.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

、控制、

、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蔓延逻辑上相关7.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

。组织机构集成8.U/C矩阵中的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

的数据。6.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81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侯艳龙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侯82[教学内容]⑴MIS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⑵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⑶开发MIS的策略和MIS开发方法,如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重点难点]⑴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⑵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833.1

MIS战略规划的概念1、战略规划的概念2、MIS战略规划的概念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6、MIS战略规划的组织7、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8、MIS战略规划的特点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3.1MIS战略规划的概念1、战略规划的概念841、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战略规划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而不是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而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是一个过程,即为了取得未来的成就现在该做什么。1、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85战略规划通常指对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重大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的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涉及以下内容:①目标规范②范围确定③竞争优势④资源分配战略规划通常指对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862、MIS战略规划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既可以看成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专门性规划。以整个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战略上把握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的框架。要强调MIS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整体协调、保持一致,是MIS战略规划工作的核心问题。2、MIS战略规划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既可以看成是87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⑴

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⑵组织的状况⑶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重组⑷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⑸近期计划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①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②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③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④预测未来发展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⑴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88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2)找出问题,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3)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6、

MIS战略规划的组织⑴领导小组⑵人员培训⑶规定进度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6897、

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

MIS战略规划的原则8、

MIS战略规划的特点7、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8、903.2

MIS战略规划模型3.2MIS战略规划模型913.2.1诺兰阶段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3.2.1.3增长要素3.2.1诺兰阶段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92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装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R.L.)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把计算机应93该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系统的各种与系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起来,从而成为规划工作的框架。基本思想: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能够转入下阶段之前,必须先经过系统生长的前几个阶段。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的成长阶段,就能对它的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和作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模型,只要一个信息系统存在某些特性,便可以知道它处在哪个阶段。该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系统的各94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95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数据冗余、不一致性。(1)初装阶段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96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4)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3)控制阶段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97(5)数据管理阶段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Nolan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6)成熟阶段“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5)数据管理阶段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98(1)计算机硬件资源(2)应用方式(3)计划控制(4)MIS在组织中的地位(5)领导模式(6)用户意识3.2.1.3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件资源3.2.1.3增长要素99(1)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过某个或某几个阶段是不大可能的,但可压缩某些阶段的时间。(2)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MIS的建设。诺兰模型的启示(1)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是一种波浪式100(3)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还很紧缺,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的MIS现状是不现实的,应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避免盲从,少走弯路,根据自己国家、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3)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1013.2.2三阶段模型3.2.2三阶段模型102二、关键成功因素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3.3

MIS战略规划方法三、战略目标集转移法二、关键成功因素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3.3MIS战略规划103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由IBM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基本思想:信息支持企业运行。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3.3.1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104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105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106

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BSP方法的优点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系统具107BSP方法的基本原则(1)MIS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MIS战略应表达出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MIS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4)MIS应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5)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BSP方法的基本原则(1)MIS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108(1)定义企业目标(2)定义企业过程(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3.3.1.1BSP方法的步骤(1)定义企业目标3.3.1.1BSP方法的步骤1093.3.1.2定义企业目标3.3.1.2定义企业目标1103.3.1.3定义企业过程或叫业务过程: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功能。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由一系列企业过程组成,定义企业过程可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可以有效地支持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独立于组织机构。定义企业过程首先要识别企业过程的三类主要来源,即计划/控制过程、关键资源过程和支持资源过程,任何企业活动都与这三方面有关并由这三方面导出。完成过程识别后,还要进行过程分组,应合并同类过程并减少过程在层次上的不一致。然后画出过程组合表,进而画出组织过程矩阵。3.3.1.3定义企业过程或叫业务过程:一1113.3.1.4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定义数据类的方法:(1)实体法以企业实体为线索,通过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的数据类型识别出数据类。(2)过程法确定各个过程使用或产生了哪些数据类。一般用实体法和过程法分别进行,然后互相参照,归纳出数据类。过程和数据类都定义好后,可得到过程/数据类矩阵(U/C矩阵)。3.3.1.4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支持企业所1123.3.1.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结构实际上就是划分子系统。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尽量将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信息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同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子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

U/C矩阵,即过程/数据类矩阵:描述组织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业务过程,矩阵元素的值为U或C,U(Use)表示业务过程使用数据类,C(Create)表示业务过程产生数据类。3.3.1.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113使用U/C矩阵确定系统子系统的步骤:

a.列出企业的管理功能(业务过程)和数据类,建立二维表。b.分析管理功能和数据类的关系,在表中填入U或C。

c.调整功能和数据类的位置,使矩阵中的C最靠近对角线,U相对集中。

d.将表中U和C密集的地方框在一起,并命名为子系统。框外的U说明子系统间的数据流。使用U/C矩阵确定系统子系统的步骤:114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115MIS--第三章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116对BSP方法的三点说明:(1)BSP方法适合较大型系统的规划(2)建立系统蓝图,不进行详细设计(3)目前存在许多其变形方法,都已取得一定应用效果对BSP方法的三点说明:1173.3.2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由哈佛大学的WilliamZani和MIT的JohnRockart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认真的和不断的度量,并时刻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3.3.2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118企业目标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具体步骤:(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具119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工具——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一个企业有一个目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市场服务加工质量检验精简人员降低原材料价格商业渠道改善售后服务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工具——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一个企业有一个目1203.3.3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环境约束)等组成。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3.3.3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121组织的战略集MIS的战略集使命目标战略其他战略性组织属性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开发战略MIS战略规划过程组织的战略集MIS的战略集使命系统目标MIS战略规划过程122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成文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①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如卖主、经理、雇员、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及竞争者等。②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③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123

BSP与CSF的比较分析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CSF法的优点:CSF的目标是开发数据库,因此,输出是一个数据字典。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CSF法的关键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BSP与CSF的比较分析124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3.4

MIS的开发方法三、面向对象方法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3.4MIS的开发方法三12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维护、评价的全过程。现行系统可能是一个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以前投入运行的、但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126开发的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完整地获得用户的需求,而大多数系统的开发者不可能是一个业务专家,对相关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有一个认知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有信息技术支撑、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数据处理的可运行计算机模型。现实世界:问题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开发的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127现实世界:问题观念世界逻辑模型数据世界物理模型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根据问题进行抽象根据系统平台进行设计利用实用软件进行描述现实世界:问题观念世界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根据问题根据系统平台128认知模型问题域逻辑模型:识别用户需求,确定开发系统的功能(“做什么?”)物理模型:在一定信息技术、系统平台约束下,设计系统实现方式(“如何做?”)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利用计算机语言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认知模型129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Oriented,简称PO)

PO就是指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在于搞清系统要进行怎样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功能,由企业的职能出发;一种是面向过程。由企业运营流程出发,划分成一些过程进行处理分析。

面向数据方法(DataOriented,简称DO)

DO首先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的信息模型,然后建立全企业共享的数据库。

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Oriented,简称OO)

OO是先分析企业的一些对象,把描述对象的数据和对对象的操作放在一起,如果多个对象共享某些数据和操作,共享的数据和操作就构成了对象类。

开发方法的分类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Oriented,简称130开发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优点:避免了大系统运行不协调的风险缺点: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需作许多重大的修改,甚至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规划、设计。适应情况:适用于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开发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131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该方法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优点:系统整体性强。系统由许多小系统构成,各部分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点:开发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开发工作难度大。适应情况:“自上而下”的策略适用于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实践工作中,往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先自上而下进行MIS系统规划,再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132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首先用结构化分析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最后是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自顶向下,以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上而下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3.4.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首133开发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MIS生命周期:MIS从提出需求、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分析论证、系统开发、使用维护,直到被淘汰或被新的系统所取代的全过程。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顶向下地分析和设计系统,强调严格的规范管理,工作文档要成文、要标准。开发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系统134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详细设计提出要求可行性研究系统评价系统维护验收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详细调查初步调查逻辑设计开发方案选择审批审查审查总体设计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详细提出可行性系统系统验收编程系统详细初步逻135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活动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范围是列入开发计划的单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目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人运行。如用户手册等。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136提出要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批修改目标、追加资源、等待条件A停止研制否修改是具体的开发过程提出要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批修改目标、追加A137修改说明书A详细调查逻辑设计系统分析报告审批B停止研制否修改是修改说明书A详细调查逻辑设计系统分析报告审批B停止研制否修改138B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批停止研制修改设计方案C否修改是B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批停止研制修改设计方案C否139C系统实施调试测试试运行修改系统验收交付使用是修改C系统实施调试测试试运行修改系统验收交付使用是修改140优点(1)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2)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3)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4)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5)质量保证措施完备(6)整体思路清楚,能够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性和全局性(7)该法强调从整体来分析和设计整个系统,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优点(1)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141缺点(1)系统开发周期过长(2)过于理想化,预先定义需求不现实(3)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图表,工作量非常大(4)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5)系统的升级较困难缺点(1)系统开发周期过长142基本思想首先,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接着,由系统开发人员利用软件工具,快速开发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并运行之;然后,开发人员与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协商修改;最后,形成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晰,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是很大也不太复杂时采用该方法是比较好的。3.4.2原型法基本思想首先,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143开发过程(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2)构造初始原型(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4)确定最终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144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开发一个原型系统运行原型系统有修改意见?修改增加新功能否?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增加功能NNYY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开发一145产生原因①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是难以做到的。人们寻求一种能迅速发现需求错误的方法。②开发人员开发经验不断增多③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而且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预先定义,随着需求的变化,反复修改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前提⑴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能准确说明⑵有快速的系统开发工具⑶项目参加者之间存在通讯上的障碍⑷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⑸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产生原因①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是难146优点缺点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对问题的认识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风险能启发用户需求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不够成熟,不利于控制和管理缺乏对系统全面、细致的分析,可能导致系统质量不高开发工具要求高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优点缺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成147适用范围适合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适用范围适合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148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为认识事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办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方法。对象(Object)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或人们头脑中的各种概念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元素。客观世界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接口数据操作消息回送消息3.4.3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以对象为基础对系149客观世界由各种“对象”(Object)组成,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对象,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构成。对象可由相对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