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_第1页
《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_第2页
《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_第3页
《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_第4页
《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

一、分子营养学概述(一)分子营养学定义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基因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和对机体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一、分子营养学概述和膳食指南,或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为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分子营养学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的科学。它主要从分子水平和人群水平研究膳食营养与基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膳食指南,或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为促进健康,预防和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2.利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对健康有害基因的表达。3.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5.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二)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人们对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初认识,应始于对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研究。1908年,Dr.ArchibaldE.Garrod在推测尿黑酸尿症(alcaptonuria)的病因时,首先使用了“先天代谢性缺陷”(inbornerrorsofmetabolism)这个名词术语,并由此第一个提出了基因-酶的概念(理论),即一个基因负责调节一个特异酶的合成。(二)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948年,Gibson发现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recessivemethemoglobinemia)是由于依赖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所致;1952年,Cori提供证据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可导致冯奇尔克症(VonGierke'sdisease);1953年,Jervis的研究表明苯丙酮酸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发生是由于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所致。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00多种先天代谢性缺陷。1948年,Gibson发现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种酶缺乏从而使营养素代谢和利用发生障碍;反过来讲,可针对代谢缺陷的特征,利用营养素来弥补或纠正这种缺陷。以典型的PKU为例,由于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代谢为酪氨酸,从而导致苯丙氨酸堆积和酪氨酸减少,因此可在膳食配方中限制苯丙氨酸的含量,增加酪氨酸的含量。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治疗就是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种酶相互作用的一个早期例子,虽然营养素没有对基因产生直接作用,但营养素可弥补基因的缺陷。由于在先天代谢性缺陷研究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了突出成就。从1988年开始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相继提出了环境基因组计划和食物基因组计划。食物基因组计划主要是找出那些能对膳食成分(营养素和非营养素)做出应答反应的基因及其多态性,和那些相互作用的一个早期例子,虽然营养素没有对基因产生直接作与营养素代谢有关的突变基因。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营养素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决定了个体之间对营养素需要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关于特异营养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及特异基因或基因型如何决定营养素的需要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层出不穷,就象知道人体的血型一样,每个人也可以知道其营养素需要与营养素代谢有关的突变基因。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营养

类型。可设计出一种遗传筛选实验,将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营养素需要和耐受程度的不同,针对每一种基因型制订相应的RNI。这种RNI与过去的RDA不同,不仅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且更主要是考虑了基因型,即个体在营养素需要量上的特殊性。随着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我们最终会制订出这样一个RNI。类型。可设计出一种遗传筛选实验,将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营养素它将能促进那些对健康有利基因的表达,而对退行性疾病和死亡有关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二、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人生命过程中,无一不是受基因表达有条不紊调控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或营养素对基因表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从而对上述生命现象产生重要影响。它将能促进那些对健康有利基因的表达,而对退行性疾病和死基因功能染色体位点突变频率结果apoB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2p23-241/106无β-脂蛋白血症或β-脂蛋白血症LPL作用于乳糜微粒的脂酶8P221/106乳糜微粒清除缺陷apoCⅡ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191/106乳糜微粒清除缺陷HTGL作用于肝脏中IDL的脂酶减少HDL2的大小成为HDL3apoE乳糜微粒清除所需191/5000高脂蛋白血症ⅢLDL受体结合LDL的细胞表面蛋白质191/500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poB-100脂质转运蛋白21/500-1/1000家族性apoB-100缺陷LCAT从外周到肝的胆固醇翻转运16q22.1罕见家族性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缺陷apoA1HDL和乳糜微粒的转运111/106罕见HDL的产生缺陷,HDL-Ch和apoA1水平降低。脂蛋白的基因突变及后果基因功能染色体位点突变频率结果apoB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

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营养素修饰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这些遗传学命运出现的时间进程。(一)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1.基因表达的概念:所谓基因表达,是指按基因组中特定的结构基因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指导合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而发挥特定生物功能的过程。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

每一种细胞中都携带相同的表达人体所有特征的各种基因,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同时表达,而必须根据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的组织细胞及不同的功能状态,选择性、程序性地在特定细胞中表达特定数量的特定基因。由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细胞存在着基因表达的不同调控机制,才决定哪种基因表达或不表达,从而决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同一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即基因表达存在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细胞特异性。由此可见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性。每一种细胞中都携带相同的表达人体所有特征的各种基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段水平来实现的,即大致可分为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5个水平。

⑴转录前调控:是指发生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调控方式较稳定持久,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主要由机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分化来决定。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甲基化修饰及染色体结构改变等。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

⑵转录水平调控:是指以DNA上的特定基因为模板,合成初级转录产物这一过程的调节。主要涉及以下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1)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RNAPol),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种,即RNA聚合酶Ⅰ、Ⅱ、Ⅲ。其中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为mRNA。基因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的,转录水平的调控实质就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调节。凡是影响RNA聚合酶活性的内外因素,均可对基因转录进行调节。⑵转录水平调控:是指以DNA上的特定基因为模板,合成初

2)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为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的DNA序列,它们对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活性调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式调控元件一般含有蛋白结合位点。顺式调控元件又包括:

①启动子(promoter):启动子是与基因启动有关的核酸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端,只能在近距离起作用(一般在100bp之间),有方向性,空间位置较恒定。启动子又分2)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为以下几种:a.Goldberg—Hogness盒(Hogness盒,TATA盒。b.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promoterelement):主要包括CAAT盒和GC盒。c.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每一种组织细胞都有自身独有的启动子,调控细胞特异性功能蛋白的表达。d.诱导性启动子:如cAMP反应元件等,介导对cAMP、生长因子等信号的反应。②增强子(enhancer):为以下几种:a.Goldberg—Hogness盒(H增强子是一类能促进转录活性的顺式调控元件,其特点是无方向性;远距离作用,距靶基因可近可远,甚至远至几十个Kb也同样能发挥作用,可位于基因的上游、下游或内部;无基因特异性,对各种基因启动子均有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有相位性,它的作用虽然与距离无关,但只有当它位于DNA双螺旋的某一相位时,才具有较强活性。增强子是一类能促进转录活性的顺式调控元件,其特点是无方③沉寂子(silencer)或衰减子:其作用是抑制基因的转录,作用方式与增强子相似;④加尾信号及转录终止信号:在加PolyA尾位点的上游10~20bp处,常见一保守的AATAA序列,为加尾信号;而具有PolyA尾基因的终止信号是G/T簇,其通式为:YGTGTTYY。③沉寂子(silencer)或衰减子:其作用是抑制基因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又称为反式作用转录因子,是由位于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上相距较远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含有两个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该结构域能与DNA的特定序列结合,因此习惯上反式作用因子也被称为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protein);转录活化结构域,即可调节转录活性。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调节元件相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表达。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

根据其作用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普通转录因子,这是在多数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的基础表达。②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只在特定细胞存在,并诱导特定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③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这些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可被特异的诱导因子所诱导。这种活性的诱导可以是新蛋白质的合成,也可是已存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根据其作用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可分为以下三类:①

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主要包括:磷酸化-磷酸化,糖基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⑶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后,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对此过程的调节,称为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戴“帽”,加“尾”,拼接(splicing)等。

⑷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过程主要涉及mRNA、tRNA、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白因子四大类物质。其中可溶性蛋白因子可分为肽链起始因子、肽链延长因子和肽链终止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主要包括:磷酸化-磷酸化,

1)对mRNA从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过程的调节。2)对mRNA稳定性调节。许多因素可影响mRNA稳定性,从而影响作为翻译模板mRNA的数量,最终影响蛋白质表达的数量。3)对可溶性蛋白质因子的修饰。主要是通过磷酸化作用对肽链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和终止子进行修饰,从而影响翻译效率。4)对特异tRNA结合特异氨基酸运输至mRNA过程的调节。1)对mRNA从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过程的调节。

⑸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蛋白质合成后,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功能蛋白质,包括切除信号肽、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等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质切割后的连接等。(二)营养素对基因素达的调控机制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对基因的表达都有调节作用。其作用特点是:一种营养素可调节多⑸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蛋白质合成后,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不仅可对其本身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还可影响其它营养素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与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而且还可对致病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所有水平(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共5个水平)上对其进行调节,虽然不同营养素各有其重点或专一调节水平,但绝大多数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上。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所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从而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活基因表达。主要途径有:①cAMP或cGMP蛋白激酶途径;②酪氨酸激酶系统,以上两个途径主要是通过对一些转录因子和/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辅助因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影响这些因子的激活基因转录的活性;③离子通道;④和/或磷酸肌苷酸介导的途径;⑤细胞内受体途径,细胞内受体可以是催化反应的酶,也可以是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或辅助因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影响这些因子的激《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三)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1.碳水化合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碳水化合物对许多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消化成葡萄糖及吸收人血以后,葡萄糖能够刺激脂肪组织、肝脏和胰岛β细胞中脂肪合成酶系和糖酵解酶基因的转录。(三)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葡萄糖对肝细胞中L丙酮酸激酶(L-pyruvatekinase,L-PK)基因和S14基因的调控机制:L-PK基因编码的蛋白为L-丙酮酸激酶,是葡萄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S14基因编码一种含硫蛋白,甲状腺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对其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与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它在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葡萄糖对肝细胞中L丙酮酸激酶(L-pyruvat

L-PK基因的启动子有两个因子结合位点,一个位点与上游刺激因子(upstreamstimulatingfactor,USF)结合,属于c-myc家族普遍表达的成员,起转录因子作用;另一个位点与肝增强因子(hepaticenrichedfactor,HNF-4)或肝核因子(hepaticnuclearfactor)结合,属于类固醇/甲状腺素受体家族的一种孤儿受体,起转录辅助因子作用。L-PK基因的启动子有两个因子结合位点,一个位点USF因子结合位点起主要作用(主要接收葡萄糖代谢产生的信号),HNF-4因子结合位点起辅助作用。S14基因的启动子也含有两个因子结合位点,一个是与L-PK基因相同的USF结合位点,另一个是辅助因子结合位点,但辅助因子目前还不明确。同样二者必须联合在一起才能使S14基因对葡萄糖浓度变化做出应答反应。USF结合位点又被称为葡萄糖/胰岛素反应元件USF因子结合位点起主要作用(主要接收葡萄糖代

(glucose/insulinresponseelement,GIRE)或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carbohydrateresponseelement)。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形成的葡萄糖-6-磷酸,是刺激基因表达的直接信号分子。后者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激活USF。一种方式是葡萄糖-6-磷酸可与USF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USF结合位点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转录;另一种方式是葡萄糖-6-磷酸激活一种蛋白激酶,使USF发生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从而影响USF与DNA特异序列的结合。(glucose/insulinresponseel葡萄糖激酶配体受体结合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辅助因子HNF-4USFDNA特异反应元件基因表达

2.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所有的哺乳动物都需要胆固醇来进行生物膜和某些激素的生物合成,适量摄入胆固醇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而过量摄入胆固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人体内的胆固醇,可来自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和胆固醇在体内生物合成。机体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摄入和代谢的几个关键基因,从而调控体内胆固醇的上述两个来源。LDL受体在细胞摄取胆固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成酶是胆固醇的从头生物合成的关键控制点。2.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所有的哺乳动物都需要胆固醇胆固醇抑制基因表达,既与胆固醇合成有关(细胞液中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又与外源胆固醇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有关(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在胆固醇缺乏时,一个叫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SREBP)的转录因子可激活这些基因。SREBP通常在与内质网,可被蛋白酶切开,然后,SREBP被转移到细胞核中,激活相应基因的转录。在胆固醇存在时,蛋白酶被抑制,SREBP不再进入细胞核和激活基因转录。胆固醇抑制基因表达,既与胆固醇合成有关(细胞液中基因转录的胆固醇依赖控制模型。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SREBP,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

)基因转录的胆固醇依赖控制模型。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SR思考题1.名词:分子营养学;2.简述分子营养学的主要内容;3.简答营养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途径。思考题1.名词:分子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

一、分子营养学概述(一)分子营养学定义分子营养学(molecularnutrition)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基因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和对机体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一、分子营养学概述和膳食指南,或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为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分子营养学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的科学。它主要从分子水平和人群水平研究膳食营养与基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膳食指南,或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为促进健康,预防和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2.利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对健康有害基因的表达。3.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5.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二)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人们对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初认识,应始于对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研究。1908年,Dr.ArchibaldE.Garrod在推测尿黑酸尿症(alcaptonuria)的病因时,首先使用了“先天代谢性缺陷”(inbornerrorsofmetabolism)这个名词术语,并由此第一个提出了基因-酶的概念(理论),即一个基因负责调节一个特异酶的合成。(二)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948年,Gibson发现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recessivemethemoglobinemia)是由于依赖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所致;1952年,Cori提供证据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可导致冯奇尔克症(VonGierke'sdisease);1953年,Jervis的研究表明苯丙酮酸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发生是由于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所致。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00多种先天代谢性缺陷。1948年,Gibson发现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种酶缺乏从而使营养素代谢和利用发生障碍;反过来讲,可针对代谢缺陷的特征,利用营养素来弥补或纠正这种缺陷。以典型的PKU为例,由于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代谢为酪氨酸,从而导致苯丙氨酸堆积和酪氨酸减少,因此可在膳食配方中限制苯丙氨酸的含量,增加酪氨酸的含量。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治疗就是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先天代谢性缺陷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种酶相互作用的一个早期例子,虽然营养素没有对基因产生直接作用,但营养素可弥补基因的缺陷。由于在先天代谢性缺陷研究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了突出成就。从1988年开始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相继提出了环境基因组计划和食物基因组计划。食物基因组计划主要是找出那些能对膳食成分(营养素和非营养素)做出应答反应的基因及其多态性,和那些相互作用的一个早期例子,虽然营养素没有对基因产生直接作与营养素代谢有关的突变基因。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营养素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决定了个体之间对营养素需要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关于特异营养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及特异基因或基因型如何决定营养素的需要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层出不穷,就象知道人体的血型一样,每个人也可以知道其营养素需要与营养素代谢有关的突变基因。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营养

类型。可设计出一种遗传筛选实验,将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营养素需要和耐受程度的不同,针对每一种基因型制订相应的RNI。这种RNI与过去的RDA不同,不仅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且更主要是考虑了基因型,即个体在营养素需要量上的特殊性。随着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我们最终会制订出这样一个RNI。类型。可设计出一种遗传筛选实验,将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营养素它将能促进那些对健康有利基因的表达,而对退行性疾病和死亡有关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二、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人生命过程中,无一不是受基因表达有条不紊调控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或营养素对基因表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从而对上述生命现象产生重要影响。它将能促进那些对健康有利基因的表达,而对退行性疾病和死基因功能染色体位点突变频率结果apoB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2p23-241/106无β-脂蛋白血症或β-脂蛋白血症LPL作用于乳糜微粒的脂酶8P221/106乳糜微粒清除缺陷apoCⅡ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191/106乳糜微粒清除缺陷HTGL作用于肝脏中IDL的脂酶减少HDL2的大小成为HDL3apoE乳糜微粒清除所需191/5000高脂蛋白血症ⅢLDL受体结合LDL的细胞表面蛋白质191/500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apoB-100脂质转运蛋白21/500-1/1000家族性apoB-100缺陷LCAT从外周到肝的胆固醇翻转运16q22.1罕见家族性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缺陷apoA1HDL和乳糜微粒的转运111/106罕见HDL的产生缺陷,HDL-Ch和apoA1水平降低。脂蛋白的基因突变及后果基因功能染色体位点突变频率结果apoB乳糜微粒中的转运蛋白

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营养素修饰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这些遗传学命运出现的时间进程。(一)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1.基因表达的概念:所谓基因表达,是指按基因组中特定的结构基因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指导合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而发挥特定生物功能的过程。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

每一种细胞中都携带相同的表达人体所有特征的各种基因,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同时表达,而必须根据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的组织细胞及不同的功能状态,选择性、程序性地在特定细胞中表达特定数量的特定基因。由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细胞存在着基因表达的不同调控机制,才决定哪种基因表达或不表达,从而决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同一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即基因表达存在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细胞特异性。由此可见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性。每一种细胞中都携带相同的表达人体所有特征的各种基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段水平来实现的,即大致可分为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5个水平。

⑴转录前调控:是指发生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调控方式较稳定持久,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主要由机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分化来决定。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甲基化修饰及染色体结构改变等。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

⑵转录水平调控:是指以DNA上的特定基因为模板,合成初级转录产物这一过程的调节。主要涉及以下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1)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RNAPol),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种,即RNA聚合酶Ⅰ、Ⅱ、Ⅲ。其中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为mRNA。基因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的,转录水平的调控实质就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调节。凡是影响RNA聚合酶活性的内外因素,均可对基因转录进行调节。⑵转录水平调控:是指以DNA上的特定基因为模板,合成初

2)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为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的DNA序列,它们对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活性调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式调控元件一般含有蛋白结合位点。顺式调控元件又包括:

①启动子(promoter):启动子是与基因启动有关的核酸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端,只能在近距离起作用(一般在100bp之间),有方向性,空间位置较恒定。启动子又分2)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为以下几种:a.Goldberg—Hogness盒(Hogness盒,TATA盒。b.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promoterelement):主要包括CAAT盒和GC盒。c.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每一种组织细胞都有自身独有的启动子,调控细胞特异性功能蛋白的表达。d.诱导性启动子:如cAMP反应元件等,介导对cAMP、生长因子等信号的反应。②增强子(enhancer):为以下几种:a.Goldberg—Hogness盒(H增强子是一类能促进转录活性的顺式调控元件,其特点是无方向性;远距离作用,距靶基因可近可远,甚至远至几十个Kb也同样能发挥作用,可位于基因的上游、下游或内部;无基因特异性,对各种基因启动子均有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有相位性,它的作用虽然与距离无关,但只有当它位于DNA双螺旋的某一相位时,才具有较强活性。增强子是一类能促进转录活性的顺式调控元件,其特点是无方③沉寂子(silencer)或衰减子:其作用是抑制基因的转录,作用方式与增强子相似;④加尾信号及转录终止信号:在加PolyA尾位点的上游10~20bp处,常见一保守的AATAA序列,为加尾信号;而具有PolyA尾基因的终止信号是G/T簇,其通式为:YGTGTTYY。③沉寂子(silencer)或衰减子:其作用是抑制基因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又称为反式作用转录因子,是由位于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上相距较远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含有两个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该结构域能与DNA的特定序列结合,因此习惯上反式作用因子也被称为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protein);转录活化结构域,即可调节转录活性。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调节元件相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表达。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

根据其作用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普通转录因子,这是在多数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的基础表达。②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只在特定细胞存在,并诱导特定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③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这些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可被特异的诱导因子所诱导。这种活性的诱导可以是新蛋白质的合成,也可是已存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根据其作用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可分为以下三类:①

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主要包括:磷酸化-磷酸化,糖基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⑶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后,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对此过程的调节,称为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戴“帽”,加“尾”,拼接(splicing)等。

⑷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过程主要涉及mRNA、tRNA、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白因子四大类物质。其中可溶性蛋白因子可分为肽链起始因子、肽链延长因子和肽链终止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主要包括:磷酸化-磷酸化,

1)对mRNA从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过程的调节。2)对mRNA稳定性调节。许多因素可影响mRNA稳定性,从而影响作为翻译模板mRNA的数量,最终影响蛋白质表达的数量。3)对可溶性蛋白质因子的修饰。主要是通过磷酸化作用对肽链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和终止子进行修饰,从而影响翻译效率。4)对特异tRNA结合特异氨基酸运输至mRNA过程的调节。1)对mRNA从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过程的调节。

⑸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蛋白质合成后,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功能蛋白质,包括切除信号肽、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等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质切割后的连接等。(二)营养素对基因素达的调控机制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对基因的表达都有调节作用。其作用特点是:一种营养素可调节多⑸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蛋白质合成后,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不仅可对其本身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还可影响其它营养素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与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而且还可对致病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所有水平(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共5个水平)上对其进行调节,虽然不同营养素各有其重点或专一调节水平,但绝大多数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上。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所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从而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活基因表达。主要途径有:①cAMP或cGMP蛋白激酶途径;②酪氨酸激酶系统,以上两个途径主要是通过对一些转录因子和/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辅助因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影响这些因子的激活基因转录的活性;③离子通道;④和/或磷酸肌苷酸介导的途径;⑤细胞内受体途径,细胞内受体可以是催化反应的酶,也可以是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或辅助因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影响这些因子的激《营养学》第十九章--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Nutrition)课件(三)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1.碳水化合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碳水化合物对许多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消化成葡萄糖及吸收人血以后,葡萄糖能够刺激脂肪组织、肝脏和胰岛β细胞中脂肪合成酶系和糖酵解酶基因的转录。(三)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葡萄糖对肝细胞中L丙酮酸激酶(L-pyruvatekinase,L-PK)基因和S14基因的调控机制:L-PK基因编码的蛋白为L-丙酮酸激酶,是葡萄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S14基因编码一种含硫蛋白,甲状腺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对其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与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它在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葡萄糖对肝细胞中L丙酮酸激酶(L-pyruvat

L-PK基因的启动子有两个因子结合位点,一个位点与上游刺激因子(upstreamstimulatingfactor,USF)结合,属于c-myc家族普遍表达的成员,起转录因子作用;另一个位点与肝增强因子(hepatic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