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课件_第1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课件_第2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课件_第3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课件_第4页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1本部分主要讨论: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本部分主要讨论:2目的要求目的要求3目的:

掌握常见的自然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研究的方法。

掌握植物界的分门;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命名、科及科以下分类等级检索表的利用和使用方法。

熟悉植物分类的目的、任务。

了解植物分类简史,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新方法。

了解检索表的编排方法。

目的:

掌握常见的自然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研究的方法。

掌握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全世界已知的高等和低等植物种类约有50万种,我国约有5万种,如不加准确分类和统一命名,将难以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一门对植物进行准确描述,命名,分群归类,并探索各类群之间亲缘关系远近和趋向的基础学科。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全世界已知的高等和低等植物种类约有50万种,我国约有5万种6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的安全性。2、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紧缺药材的代用品。3、为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4、有助于国际交流。每一种植物,均有一个国际上基本统一的拉丁学名(scientificname)和拉丁文记述,这对国际间植物研究资料的交流带来方便。植物分类学是发掘研究祖国医药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认真学好。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7一、仅根据植物的形态、习性、用途进行分类,未考察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人为分类系统。如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公元前370~285)记载植物480种,并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和草本。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Linnaeus)(1707~1778)的三部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Naturea,1735),《植物志属》(GeneraPlantarum,1737),《植物种志》(SpeciesPlantarum,1753),记述了很多植物种的主要特征。但林奈及仅根据雄蕊的数目、长短、连合与否、着生位置、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等情况将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第24纲为隐花植物。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9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所编的《本草纲目》,将千余种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毒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又分为乔木、灌木、香木等6类。清代吴其浚(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湿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12类。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0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的《物种起源》发表以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和自然选择,推动了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不少植物学家提出了各自建立的较为科学的植物自然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而公认的分类系统。当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的11(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把植物界分为13门,而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把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计45目,280科。恩格勒系统以假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等为原始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花等为进化特征。把具有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看作是较进化的类型。这种观点已被今日许多分类学家所否定。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一)、恩格勒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2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立为门,列为第17门。在此版中把原来的分类系统中置于双子叶植物前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双子叶植物纲仍分为原始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及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被子植物共有62目,344科。尽管恩格勒系统一些观点已不能为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但因这一系统范围较广,包括了全世界植物的纲、目、科、属,而且各国沿用历史已久,为许多植物学家所熟悉,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较广泛使用。如《中国植物志》及我国部分地区植物志仍基本按该系统编排。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13(二)、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哈钦松系统以真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被子植物的单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的;并认为花的各部为多数、分离、螺旋排列等均为原始现象。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哈钦松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4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的科会分得很远。例如将草本的伞形科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草本的唇形科同木本的马鞭科分开等等。我国华南、西南、华中的一些植物研究所和大学的出版物及标本馆多采用该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15(三)、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L.Takhtajan)于1954年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公布。主张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群,但他首次打破了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传统分类方法,并在分类等级上设立“超目”这一分类单元。塔赫他间系统经过数次修订(2019,1968,1980年),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其中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超目,71目,333科;百合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总计92目,410科。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三)、塔赫他间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6(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中发表。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称为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科的数目也有了压缩。在1981年修订的克朗奎斯特系统中,木兰纲包括6个亚纲,64目,318科;百合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总计83目,383科。克朗奎斯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系统更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其分类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我国有的教科书及植物园已采用此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7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均可应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使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数量分类学(NumericalTaxonomy)、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DNA分类学(DNATaxonomy)等。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均可应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使分类学出现18目前出版了大量植物分类工具书,如编写了令国际植物学界瞩目的《中国植物志》(共125卷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高等植物》和许多地方植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国本草图录》、《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重要中草药工具书。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目前出版了大量植物分类工具书,如编写了令国际植物学界瞩目的《19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植物分类等级由大至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门是植物界最大的分类单位。有时因各等级之间范围过大,再分别加入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有的在亚科下再分有族(Tribus)和亚族,亚属下再分组(Section)和系(Series)。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20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词尾门division,Phylumdivisio-phyta;-mycota(菌类)亚门subdivision,subphylumsubdivisio-phytina;-ae纲classclassis-opisida;-phyceae(藻类)亚纲subclasssubclassis-idae目orderordo-ales亚目subordersubordo-inales科familyfamilia-aceae亚科subfamilysubfamilia-oideae属genusgenus-a,-um,-us亚属subgenussubgenus

种speciesspecies(sp.)

亚种subspeciessubspecies(ssp.)

变种varietyvarietas(var.)

变型formforma(f.)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21科名习称学名规范学名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藤黄科(金丝桃科、山竹子科)GuttiferaeHyperc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棕榈科PalmaeArecaceae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科名习称学名规范学名十字花22“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种”的定义:指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彼此可以受精交配,并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难以杂交,或杂交不育。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第三节23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ety,缩写为var.)、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ubsp.)、变型(formar,缩写为f.)。亚种:形态上有稳定的变异,并在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生长季节上有隔离的种内变异类群。变种:种内有一定的变异,变异较稳定,但分布范围比亚种小得多的类群。变型:无一定分布区,具有细小变异的种内类群。有时将栽培植物中的品种也视为变型。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24品种:指人工栽培植物的种内变异类群。通常是基于在形态上或经济价值上的差异,如色、香、味及大小等,有时称其为栽培变种或栽培变型。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品种: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25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名称。每一种生物制定世界各国可以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十分必要,这种世界公认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name)。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简称ICBN),《国际植物栽培命名法规》(The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ofcultivatedplant,简称ICNCP)等生物命名法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26一、植物种名的组成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名必须用拉丁文或其他文字加以拉丁化来书写,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双名法”。学名主要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加词(习称种名)后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完整学名实际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植物种名的组成第四节植物的命名27(一)属名属名常用拉丁名词单数主格(第1格),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常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地方名、经济用途或纪念人名来命名。如甘草的属名“Glycyrrhiza”,是由“甜”和“根”两字所组成。属名的性别一般可从其词尾判断:-us为阳性,-a、-o、-es、-e、-is为阴性,-um、-er、-on、-x为中性。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属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28(二)种加词常使用形容词,有时用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种加词全部字母用小写。用形容词时,其性、数、格要与属名一致,如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inn.,土当归AraliacordataThunb.等的种加词均与属名的性、数和格一致;用同位名词时,要求与属名的数格一致,而性别不必一致。用人名的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人名的姓氏作词干,其词尾以元音结尾者,一般加anus(阳性),ana(阴性),anum(中性)如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的种加词bungeana是纪念俄国植物采集家AlexanderBunge的;如以辅音结尾,分别加ianus、iana、ianum,如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中的种加词是纪念苏格兰植物采集者FrancisMasson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加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29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氏悬钩子)RubuschigiiHu中的种加词是定名人胡先萧先生用于纪念蕨类专家秦仁昌先生的;姓氏末了为元音,一般加i,如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iHook.f.的种加词是纪念英国植物采集家RobertFortune.。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30(三)命名人名字的缩写词,每个词的首写字母必需大写。我国人名姓氏,除过去已按威氏或其它外来拼写法拼写的外,应统一用汉语拼音拼写。命名者的姓氏较长者,可用缩写。如: Thunberg→Thunb.,Maximowicz→Maxim.著名作者用习惯缩写,如Linnaeus→L.,Decandolle→DC.,我国学者的姓多为单音节,一般不缩写,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如W.T.Wang(王文采)。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三)命名人第四节植物的命名31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rhizonSieb.etZucc.。在植物学名的种加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名已经重新组合而成。如紫金牛Ardisiajaponica(Hornst.)Blume,这是由于紫金牛的植物学名,由C.F.Hornstedt命名为BladhiajaponicaHornst,以后经KarlLudwigvonBlume研究应列入紫金牛属Ardisia,经重新组合而成现名。重新组合包括属名的更动,由变种升为种等。重新组合时,应保留原来的种加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则加括号以示区别。第四节植物的命名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32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种以下的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其缩写分别为subsp.(或ssp.〕、var.和f.。如山里红Crataey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是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变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第四节植物的命名33从化学分类角度命名的化学变种(chemovar.)、化学变型(chemotype或chemoforma)等,其学名是在原种名的后面加上化学变种或化学变型的缩写chvar.、chf.以及该等级的缩写附加词。如蛔蒿的一个化学变型:ArtemisiacinaBerg.chf.β-santonin。栽培变种,过去常用cv.(cultivarietas的缩写)来表示,如白花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cv.Paihua。现根据1975年第十二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通过的《国际植物命法规》规定,栽培种名称是在种加词后加栽培种加词(cultivarepithet),起首字母大写,外加单引号,后不加定名人。如中国药典中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栽培变种茶枝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等。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从化学分类角度命名的化学变种(chemovar.)、化学变34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生物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以及五界、六界等学说。根据两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通常将植物界分成下列16门。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35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合子不形成胚,统称它们为低等植物或无胚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是多细胞,合子在体内发育成胚,因此合称为高等植物或有胚植物。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36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onium)的形式出现,裸子植物中也有颈卵器退化的痕迹,因此这三类植物又合称为颈卵器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均用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实,故又名隐花植物(Cryptogamia)。而种子植物能开花结实,所以又称其为显花植物(Phanerogams)。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37植物分类检索表(Key)鉴定植物类群的一种工具。按法国人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归类法编制的。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必须熟悉植物形态或其他特性的术语,仔细识别被查植物的特征或特性(尤其是繁殖器官的构造特征)。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检索表(Key)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38一、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互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排列。二、平行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区别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排列不退格,项末注明应查的下项号或以查到的分类等级。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号,以表示它们是相对应的项目,其项号编列则按1,2,3,…的顺序排列。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一、定距式检索表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39重点难点重点难点40(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把植物界分为13门,而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把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计45目,280科。恩格勒系统以假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等为原始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花等为进化特征。把具有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看作是较进化的类型。这种观点已被今日许多分类学家所否定。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一)、恩格勒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41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立为门,列为第17门。在此版中把原来的分类系统中置于双子叶植物前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双子叶植物纲仍分为原始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及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被子植物共有62目,344科。尽管恩格勒系统一些观点已不能为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但因这一系统范围较广,包括了全世界植物的纲、目、科、属,而且各国沿用历史已久,为许多植物学家所熟悉,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较广泛使用。如《中国植物志》及我国部分地区植物志仍基本按该系统编排。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42(二)、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哈钦松系统以真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被子植物的单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的;并认为花的各部为多数、分离、螺旋排列等均为原始现象。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哈钦松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43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的科会分得很远。例如将草本的伞形科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草本的唇形科同木本的马鞭科分开等等。我国华南、西南、华中的一些植物研究所和大学的出版物及标本馆多采用该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44(三)、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L.Takhtajan)于1954年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公布。主张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群,但他首次打破了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传统分类方法,并在分类等级上设立“超目”这一分类单元。塔赫他间系统经过数次修订(2019,1968,1980年),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其中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超目,71目,333科;百合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总计92目,410科。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三)、塔赫他间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45(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中发表。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称为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科的数目也有了压缩。在1981年修订的克朗奎斯特系统中,木兰纲包括6个亚纲,64目,318科;百合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总计83目,383科。克朗奎斯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系统更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其分类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我国有的教科书及植物园已采用此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46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植物分类等级由大至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门是植物界最大的分类单位。有时因各等级之间范围过大,再分别加入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有的在亚科下再分有族(Tribus)和亚族,亚属下再分组(Section)和系(Series)。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47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词尾门division,Phylumdivisio-phyta;-mycota(菌类)亚门subdivision,subphylumsubdivisio-phytina;-ae纲classclassis-opisida;-phyceae(藻类)亚纲subclasssubclassis-idae目orderordo-ales亚目subordersubordo-inales科familyfamilia-aceae亚科subfamilysubfamilia-oideae属genusgenus-a,-um,-us亚属subgenussubgenus

种speciesspecies(sp.)

亚种subspeciessubspecies(ssp.)

变种varietyvarietas(var.)

变型formforma(f.)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48“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种”的定义:指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彼此可以受精交配,并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难以杂交,或杂交不育。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第三节49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ety,缩写为var.)、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ubsp.)、变型(formar,缩写为f.)。亚种:形态上有稳定的变异,并在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生长季节上有隔离的种内变异类群。变种:种内有一定的变异,变异较稳定,但分布范围比亚种小得多的类群。变型:无一定分布区,具有细小变异的种内类群。有时将栽培植物中的品种也视为变型。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50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名称。每一种生物制定世界各国可以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十分必要,这种世界公认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name)。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简称ICBN),《国际植物栽培命名法规》(The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ofcultivatedplant,简称ICNCP)等生物命名法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51一、植物种名的组成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名必须用拉丁文或其他文字加以拉丁化来书写,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双名法”。学名主要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加词(习称种名)后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完整学名实际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植物种名的组成第四节植物的命名52(一)属名属名常用拉丁名词单数主格(第1格),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常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地方名、经济用途或纪念人名来命名。如甘草的属名“Glycyrrhiza”,是由“甜”和“根”两字所组成。属名的性别一般可从其词尾判断:-us为阳性,-a、-o、-es、-e、-is为阴性,-um、-er、-on、-x为中性。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属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53(二)种加词常使用形容词,有时用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种加词全部字母用小写。用形容词时,其性、数、格要与属名一致,如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inn.,土当归AraliacordataThunb.等的种加词均与属名的性、数和格一致;用同位名词时,要求与属名的数格一致,而性别不必一致。用人名的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人名的姓氏作词干,其词尾以元音结尾者,一般加anus(阳性),ana(阴性),anum(中性)如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的种加词bungeana是纪念俄国植物采集家AlexanderBunge的;如以辅音结尾,分别加ianus、iana、ianum,如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中的种加词是纪念苏格兰植物采集者FrancisMasson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加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54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氏悬钩子)RubuschigiiHu中的种加词是定名人胡先萧先生用于纪念蕨类专家秦仁昌先生的;姓氏末了为元音,一般加i,如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iHook.f.的种加词是纪念英国植物采集家RobertFortune.。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55(三)命名人名字的缩写词,每个词的首写字母必需大写。我国人名姓氏,除过去已按威氏或其它外来拼写法拼写的外,应统一用汉语拼音拼写。命名者的姓氏较长者,可用缩写。如: Thunberg→Thunb.,Maximowicz→Maxim.著名作者用习惯缩写,如Linnaeus→L.,Decandolle→DC.,我国学者的姓多为单音节,一般不缩写,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如W.T.Wang(王文采)。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三)命名人第四节植物的命名56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rhizonSieb.etZucc.。在植物学名的种加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名已经重新组合而成。如紫金牛Ardisiajaponica(Hornst.)Blume,这是由于紫金牛的植物学名,由C.F.Hornstedt命名为BladhiajaponicaHornst,以后经KarlLudwigvonBlume研究应列入紫金牛属Ardisia,经重新组合而成现名。重新组合包括属名的更动,由变种升为种等。重新组合时,应保留原来的种加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则加括号以示区别。第四节植物的命名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57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种以下的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其缩写分别为subsp.(或ssp.〕、var.和f.。如山里红Crataey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是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变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第四节植物的命名58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生物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以及五界、六界等学说。根据两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通常将植物界分成下列16门。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59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合子不形成胚,统称它们为低等植物或无胚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是多细胞,合子在体内发育成胚,因此合称为高等植物或有胚植物。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60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onium)的形式出现,裸子植物中也有颈卵器退化的痕迹,因此这三类植物又合称为颈卵器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均用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实,故又名隐花植物(Cryptogamia)。而种子植物能开花结实,所以又称其为显花植物(Phanerogams)。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61植物分类检索表(Key)鉴定植物类群的一种工具。按法国人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归类法编制的。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必须熟悉植物形态或其他特性的术语,仔细识别被查植物的特征或特性(尤其是繁殖器官的构造特征)。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检索表(Key)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62一、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互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排列。二、平行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区别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排列不退格,项末注明应查的下项号或以查到的分类等级。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号,以表示它们是相对应的项目,其项号编列则按1,2,3,…的顺序排列。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一、定距式检索表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63自测习题自测习题64名词解释

1、植物分类学2、种3、孢子植物4、颈卵器植物5、有胚植物6、无胚植物7、显花植物名词解释1、植物分类学65简答题1、试用检索表区分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包括哪些级别?亚种、变种、变型又指什么?3、植物界包括哪些基本植物类群?简答题66论述题1、比较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分类要点是什么?论述题67课外阅读课外阅读68关键词汇关键词汇69植物分类学学名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门纲目科属种变种PlanttaxonomyscientificnameCytotaxonomyChemotaxonomydivisionclassorderfamilygenusspeciesvariety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70变型颈卵器formarArchegonium变型formar71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72本部分主要讨论: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本部分主要讨论:73目的要求目的要求74目的:

掌握常见的自然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研究的方法。

掌握植物界的分门;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命名、科及科以下分类等级检索表的利用和使用方法。

熟悉植物分类的目的、任务。

了解植物分类简史,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新方法。

了解检索表的编排方法。

目的:

掌握常见的自然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研究的方法。

掌握7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76全世界已知的高等和低等植物种类约有50万种,我国约有5万种,如不加准确分类和统一命名,将难以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一门对植物进行准确描述,命名,分群归类,并探索各类群之间亲缘关系远近和趋向的基础学科。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全世界已知的高等和低等植物种类约有50万种,我国约有5万种77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的安全性。2、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紧缺药材的代用品。3、为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4、有助于国际交流。每一种植物,均有一个国际上基本统一的拉丁学名(scientificname)和拉丁文记述,这对国际间植物研究资料的交流带来方便。植物分类学是发掘研究祖国医药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认真学好。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78一、仅根据植物的形态、习性、用途进行分类,未考察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人为分类系统。如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公元前370~285)记载植物480种,并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和草本。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79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Linnaeus)(1707~1778)的三部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Naturea,1735),《植物志属》(GeneraPlantarum,1737),《植物种志》(SpeciesPlantarum,1753),记述了很多植物种的主要特征。但林奈及仅根据雄蕊的数目、长短、连合与否、着生位置、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等情况将植物分为24纲,其中1~23纲为显花植物,第24纲为隐花植物。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0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所编的《本草纲目》,将千余种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毒草、湿草、青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又分为乔木、灌木、香木等6类。清代吴其浚(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湿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12类。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1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的《物种起源》发表以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和自然选择,推动了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不少植物学家提出了各自建立的较为科学的植物自然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而公认的分类系统。当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的82(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把植物界分为13门,而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把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计45目,280科。恩格勒系统以假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等为原始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花等为进化特征。把具有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看作是较进化的类型。这种观点已被今日许多分类学家所否定。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一)、恩格勒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3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立为门,列为第17门。在此版中把原来的分类系统中置于双子叶植物前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双子叶植物纲仍分为原始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及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被子植物共有62目,344科。尽管恩格勒系统一些观点已不能为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但因这一系统范围较广,包括了全世界植物的纲、目、科、属,而且各国沿用历史已久,为许多植物学家所熟悉,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较广泛使用。如《中国植物志》及我国部分地区植物志仍基本按该系统编排。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84(二)、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哈钦松系统以真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被子植物的单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的;并认为花的各部为多数、分离、螺旋排列等均为原始现象。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哈钦松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5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的科会分得很远。例如将草本的伞形科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草本的唇形科同木本的马鞭科分开等等。我国华南、西南、华中的一些植物研究所和大学的出版物及标本馆多采用该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86(三)、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L.Takhtajan)于1954年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公布。主张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群,但他首次打破了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传统分类方法,并在分类等级上设立“超目”这一分类单元。塔赫他间系统经过数次修订(2019,1968,1980年),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其中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超目,71目,333科;百合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总计92目,410科。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三)、塔赫他间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7(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中发表。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称为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科的数目也有了压缩。在1981年修订的克朗奎斯特系统中,木兰纲包括6个亚纲,64目,318科;百合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总计83目,383科。克朗奎斯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系统更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其分类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我国有的教科书及植物园已采用此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88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均可应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使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数量分类学(NumericalTaxonomy)、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DNA分类学(DNATaxonomy)等。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均可应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使分类学出现89目前出版了大量植物分类工具书,如编写了令国际植物学界瞩目的《中国植物志》(共125卷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高等植物》和许多地方植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国本草图录》、《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重要中草药工具书。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目前出版了大量植物分类工具书,如编写了令国际植物学界瞩目的《90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植物分类等级由大至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门是植物界最大的分类单位。有时因各等级之间范围过大,再分别加入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有的在亚科下再分有族(Tribus)和亚族,亚属下再分组(Section)和系(Series)。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91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词尾门division,Phylumdivisio-phyta;-mycota(菌类)亚门subdivision,subphylumsubdivisio-phytina;-ae纲classclassis-opisida;-phyceae(藻类)亚纲subclasssubclassis-idae目orderordo-ales亚目subordersubordo-inales科familyfamilia-aceae亚科subfamilysubfamilia-oideae属genusgenus-a,-um,-us亚属subgenussubgenus

种speciesspecies(sp.)

亚种subspeciessubspecies(ssp.)

变种varietyvarietas(var.)

变型formforma(f.)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92科名习称学名规范学名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藤黄科(金丝桃科、山竹子科)GuttiferaeHyperc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棕榈科PalmaeArecaceae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科名习称学名规范学名十字花93“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种”的定义:指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彼此可以受精交配,并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难以杂交,或杂交不育。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第三节94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ety,缩写为var.)、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ubsp.)、变型(formar,缩写为f.)。亚种:形态上有稳定的变异,并在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生长季节上有隔离的种内变异类群。变种:种内有一定的变异,变异较稳定,但分布范围比亚种小得多的类群。变型:无一定分布区,具有细小变异的种内类群。有时将栽培植物中的品种也视为变型。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如果变异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变种(vari95品种:指人工栽培植物的种内变异类群。通常是基于在形态上或经济价值上的差异,如色、香、味及大小等,有时称其为栽培变种或栽培变型。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品种: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96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名称。每一种生物制定世界各国可以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十分必要,这种世界公认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name)。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简称ICBN),《国际植物栽培命名法规》(The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ofcultivatedplant,简称ICNCP)等生物命名法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由于各国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97一、植物种名的组成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名必须用拉丁文或其他文字加以拉丁化来书写,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双名法”。学名主要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加词(习称种名)后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完整学名实际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植物种名的组成第四节植物的命名98(一)属名属名常用拉丁名词单数主格(第1格),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常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地方名、经济用途或纪念人名来命名。如甘草的属名“Glycyrrhiza”,是由“甜”和“根”两字所组成。属名的性别一般可从其词尾判断:-us为阳性,-a、-o、-es、-e、-is为阴性,-um、-er、-on、-x为中性。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一)属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99(二)种加词常使用形容词,有时用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种加词全部字母用小写。用形容词时,其性、数、格要与属名一致,如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inn.,土当归AraliacordataThunb.等的种加词均与属名的性、数和格一致;用同位名词时,要求与属名的数格一致,而性别不必一致。用人名的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人名的姓氏作词干,其词尾以元音结尾者,一般加anus(阳性),ana(阴性),anum(中性)如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的种加词bungeana是纪念俄国植物采集家AlexanderBunge的;如以辅音结尾,分别加ianus、iana、ianum,如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中的种加词是纪念苏格兰植物采集者FrancisMasson的。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加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100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氏悬钩子)RubuschigiiHu中的种加词是定名人胡先萧先生用于纪念蕨类专家秦仁昌先生的;姓氏末了为元音,一般加i,如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iHook.f.的种加词是纪念英国植物采集家RobertFortune.。第四节植物的命名用人名作名词,姓氏末了是辅音,一般加ii,如掌叶覆盆子(秦101(三)命名人名字的缩写词,每个词的首写字母必需大写。我国人名姓氏,除过去已按威氏或其它外来拼写法拼写的外,应统一用汉语拼音拼写。命名者的姓氏较长者,可用缩写。如: Thunberg→Thunb.,Maximowicz→Maxim.著名作者用习惯缩写,如Linnaeus→L.,Decandolle→DC.,我国学者的姓多为单音节,一般不缩写,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如W.T.Wang(王文采)。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三)命名人第四节植物的命名102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rhizonSieb.etZucc.。在植物学名的种加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名已经重新组合而成。如紫金牛Ardisiajaponica(Hornst.)Blume,这是由于紫金牛的植物学名,由C.F.Hornstedt命名为BladhiajaponicaHornst,以后经KarlLudwigvonBlume研究应列入紫金牛属Ardisia,经重新组合而成现名。重新组合包括属名的更动,由变种升为种等。重新组合时,应保留原来的种加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则加括号以示区别。第四节植物的命名如果一种植物是两个人共同命名,则用et连接两个人名,如紫草L103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种以下的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其缩写分别为subsp.(或ssp.〕、var.和f.。如山里红Crataey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是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变种。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第四节植物的命名104从化学分类角度命名的化学变种(chemovar.)、化学变型(chemotype或chemoforma)等,其学名是在原种名的后面加上化学变种或化学变型的缩写chvar.、chf.以及该等级的缩写附加词。如蛔蒿的一个化学变型:ArtemisiacinaBerg.chf.β-santonin。栽培变种,过去常用cv.(cultivarietas的缩写)来表示,如白花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cv.Paihua。现根据1975年第十二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通过的《国际植物命法规》规定,栽培种名称是在种加词后加栽培种加词(cultivarepithet),起首字母大写,外加单引号,后不加定名人。如中国药典中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栽培变种茶枝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等。第四节植物的命名从化学分类角度命名的化学变种(chemovar.)、化学变105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生物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以及五界、六界等学说。根据两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通常将植物界分成下列16门。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对自然界的生物群划分,先后曾有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106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合子不形成胚,统称它们为低等植物或无胚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是多细胞,合子在体内发育成胚,因此合称为高等植物或有胚植物。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藻类、菌类以及藻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107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onium)的形式出现,裸子植物中也有颈卵器退化的痕迹,因此这三类植物又合称为颈卵器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均用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实,故又名隐花植物(Cryptogamia)。而种子植物能开花结实,所以又称其为显花植物(Phanerogams)。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Archeg108植物分类检索表(Key)鉴定植物类群的一种工具。按法国人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归类法编制的。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必须熟悉植物形态或其他特性的术语,仔细识别被查植物的特征或特性(尤其是繁殖器官的构造特征)。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检索表(Key)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109一、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互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排列。二、平行式检索表将每一对相区别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排列不退格,项末注明应查的下项号或以查到的分类等级。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号,以表示它们是相对应的项目,其项号编列则按1,2,3,…的顺序排列。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一、定距式检索表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110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11(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把植物界分为13门,而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把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计45目,280科。恩格勒系统以假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等为原始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花等为进化特征。把具有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看作是较进化的类型。这种观点已被今日许多分类学家所否定。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一)、恩格勒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12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立为门,列为第17门。在此版中把原来的分类系统中置于双子叶植物前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双子叶植物纲仍分为原始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及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被子植物共有62目,344科。尽管恩格勒系统一些观点已不能为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但因这一系统范围较广,包括了全世界植物的纲、目、科、属,而且各国沿用历史已久,为许多植物学家所熟悉,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较广泛使用。如《中国植物志》及我国部分地区植物志仍基本按该系统编排。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113(二)、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哈钦松系统以真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被子植物的单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的;并认为花的各部为多数、分离、螺旋排列等均为原始现象。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二)、哈钦松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14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的科会分得很远。例如将草本的伞形科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草本的唇形科同木本的马鞭科分开等等。我国华南、西南、华中的一些植物研究所和大学的出版物及标本馆多采用该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115(三)、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L.Takhtajan)于1954年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公布。主张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群,但他首次打破了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传统分类方法,并在分类等级上设立“超目”这一分类单元。塔赫他间系统经过数次修订(2019,1968,1980年),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其中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超目,71目,333科;百合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总计92目,410科。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三)、塔赫他间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16(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中发表。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称为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科的数目也有了压缩。在1981年修订的克朗奎斯特系统中,木兰纲包括6个亚纲,64目,318科;百合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总计83目,383科。克朗奎斯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系统更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其分类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我国有的教科书及植物园已采用此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四)、克朗奎斯特系统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17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植物分类等级由大至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门是植物界最大的分类单位。有时因各等级之间范围过大,再分别加入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有的在亚科下再分有族(Tribus)和亚族,亚属下再分组(Section)和系(Series)。第三节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植物的分类等级体现了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118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词尾门division,Phylumdivisio-phyta;-mycota(菌类)亚门subdivision,subphylumsubdivisio-phytina;-ae纲classclassis-opisida;-phyceae(藻类)亚纲subclasssubclassis-idae目orderordo-ales亚目subordersubordo-inales科familyfamilia-aceae亚科subfamilysubfamilia-oideae属genusgenus-a,-um,-us亚属subgenussubgenus

种speciesspecies(sp.)

亚种subspeciessubspecies(ssp.)

变种varietyvarietas(var.)

变型formforma(f.)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拉丁119“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种”的定义:指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彼此可以受精交配,并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