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阶段测试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罗布泊东北部,是在以灰白色沙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高10~20米,长200~500米以上,弯曲延伸,远望就如蜷伏在大漠上的白色巨龙。下图示意白龙堆雅丹地貌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延伸方向为()A.西北—东南方向 B.东北—西南方向C.南北方向 D.东西方向2.关于白龙堆雅丹地貌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A.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流水侵蚀—湖水干涸—地面龟裂D.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地壳下沉—风力、流水侵蚀—岩层沉积3.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耳轮”最可能是()A.湖水因蒸发退缩的盐壳痕迹 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C.地壳上升形成的阶地 D.古代人类活动改造的梯田读我国某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地貌属于()A.河流地貌 B.冰川地貌 C.海蚀地貌 D.风成地貌5.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6.下图是全球沙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判断造成沙漠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7.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若③处景观中的地表物质常常会搬运到②处,其主要动力最可能是()A.流水 B.风力 C.重力 D.内力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9.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10.左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A.A B.BC.C D.D下左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若在左图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下列正确的是()A. B. C. D.12.罗布泊周围是我国雅丹(风蚀)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依据右图判断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①干旱地区②湿润地区③沿海地区④内陆地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内流河是指不能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称为内流区。无流区是指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地区,这类区域多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读某国家中部某一内流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示无流区地表最强烈的外力作用是()A.水蚀 B.风蚀 C.冰蚀 D.水积14.图中所示的时令河流程最长的时期,有可能出现在()A.2月 B.4月 C.7月 D.10月15.下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图一)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图二)。近年来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盐业资源,在流入两湖的河流上筑坝让河水流入鸭湖,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1)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析鸭湖部分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的原因。(3)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水上雅丹潜藏的衰亡危机。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海岸沙丘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区域,有雏形前丘、横向沙脊、新月形沙丘以及沙丘链、海岸沙丘等,沙丘类型多、形态典型、规模较大。其中尤其以海岸横向沙脊在国内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海岸横向沙脊移动与形态变化的季节性明显。(1)描述该沙脊的地貌特征。(2)说出该沙脊的形成过程。(3)简述沙脊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4)近年来受游客众多的影响,该沙脊形态和颗粒物分布出现变化,说出其变化有哪些。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着精美壁画和彩塑。莫高窟地处极端干旱的内陆戈壁沙漠地区,窟顶为一平坦戈壁,向西约700-1000米渐与鸣沙山相接。当地为东、西风过渡地带,东风略占优势。莫高窟长期受到风沙危害,窟区沙源主要来自西侧鸣沙山沙丘沙和部分戈壁就地起沙。研究表明,沙山及其前缘小沙丘在移动到戈壁带的过程中由于物源逐渐减少,风力会不断加大,加上部分沙粒遇到戈壁地表会反弹抬高,这使得戈壁风沙流成为莫高窟风沙危害的主要来源口,下图是科研工作者根据当地的风向变化规律在莫高窟顶部建起了以生物措施和“A"字形尼龙阻沙网(由栅栏和尼龙网组成)等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护体系,形成以固为主,固、限、导相结合的治沙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沙效果。(1)判断造成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害风风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分析莫高窟未被鸣沙山及其前缘小沙丘掩埋的主要原因?(3)说明风沙对莫高窟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4)“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组建取得了较好的治沙效果,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2.A3.A4.D5.A6.D7.D8.B9.B10.C11.D12.C13.B14.A15.A16.(1)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2)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河流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3)该地区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岩石易变软,加上水浪冲刷,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雅丹地层夹有盐层,湖水易溶蚀。该地常年受风力等侵蚀作用,导致雅丹裂隙扩大,直至消亡。17.(1)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坡较缓西坡较陡。(2)滦河携带泥沙入海,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海平面下降导致泥沙露出水面,经迎岸风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沙脊。(3)特征:从沙脊顶部到底部,沙粒颗粒逐渐增大。原因: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沙粒随着风速下降,颗粒物大的先沉积在底部,颗粒物小的后堆积在顶部。(4)高度降低;坡度变缓;颗粒物分选性变差。18.(1)(偏)西风。依据:窟区沙源主要来自西侧鸣沙山沙丘沙和部分就地起沙,(当地是东、西风过渡地带)可以判断(偏)西风是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要动力。(2)沙山及其前缘小沙丘在移动到戈壁带的过程中由于物源逐渐减少,风力会不断加大,风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沙丘逐渐转化为风沙流通过戈壁带;当地是东、西风过渡地带,东风略占优势,而东风则对崖顶沙物质具有反向搬运能力;(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的碰撞近似弹性碰撞)戈壁对沙子具有抬升作用,利于风力搬运。(3)风蚀:风沙流对露天壁画、洞窟围岩的吹蚀与磨蚀;积沙:风沙流运行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