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课件_第1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课件_第2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课件_第3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课件_第4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准确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权理论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提高促进生产发展的自觉性。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教学要求:1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2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2、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3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的内容)消费(消费关系)决定分配(分配关系)相互决定社会生产四环节反作用生产(生产关系)交换(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的内容)消费(消费关系)4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从产品的消费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生产也是同一的。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5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6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是否为商品交换)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市场调节)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7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中的地位决定分配中的地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8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效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9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10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相关)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11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消费直接属于生产过程;生活消费体现人们的相互关系。消费从其主体分,有个人消费、社会消费、和集团消费。人们在各种消费方式中所占份额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也体现着人们在其中的地位。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12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13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14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所有制与所有权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所有制与所有权15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16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17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18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1、什么是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19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20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21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称为权能结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22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23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24注意生产力的其他构成因素科学技术组织制度信息注意生产力的其他构成因素科学技术组织制度信息25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26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生产力的作用27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是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也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1、分工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2)劳动职能的分工;(脑力/体力、劳动/管理)(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目前的社会分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28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分工的作用以劳动为基础的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并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使生产的工具专门化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分工的作用29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产品是否为商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买卖/结合劳动力)(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生产资料的分散/积聚)(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偶然任意/有计划按比例)(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30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协作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协作31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发生社会接触,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负效应:集体成员偷懒?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32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第二,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第三,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33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发展。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34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2)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3)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4)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5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新的科技革命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新的科技革命。显著特征是依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先进科技,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新的科技革命36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比较,这次革命将会带来以下一系列新变化:(1)机器大工业,以自然力代替人力;新科技革命,电脑代替人脑;(2)机器大工业以技术为基础;新科技革命以知识为基础;(3)互联网是新的生产方式中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4)机器大生产下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机器制造业;新科技革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的高新科技产业。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与机器大工业时37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1、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2)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3)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38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39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40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41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42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43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44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阶段性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存在着阶段性、层次性。如果超越了现有生产力的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45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4、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4、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46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47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在本质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一方面,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改革经济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48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多数情况下,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是同义语,但两者也存在区别。体制改革强调的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而制度创新是制度上的一种新发明。任何社会制度发展过程都将是一个从制度创新,到制度均衡,再到制度创新的连续不断的过程。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49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2、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1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19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2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50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准确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权理论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提高促进生产发展的自觉性。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教学要求:51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52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2、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53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的内容)消费(消费关系)决定分配(分配关系)相互决定社会生产四环节反作用生产(生产关系)交换(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的内容)消费(消费关系)54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从产品的消费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生产也是同一的。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55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56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是否为商品交换)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市场调节)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57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中的地位决定分配中的地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58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效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59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60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相关)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61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消费直接属于生产过程;生活消费体现人们的相互关系。消费从其主体分,有个人消费、社会消费、和集团消费。人们在各种消费方式中所占份额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也体现着人们在其中的地位。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62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63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64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所有制与所有权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所有制与所有权65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66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67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68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1、什么是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69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70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71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称为权能结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72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73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74注意生产力的其他构成因素科学技术组织制度信息注意生产力的其他构成因素科学技术组织制度信息75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76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生产力的作用77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是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也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1、分工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2)劳动职能的分工;(脑力/体力、劳动/管理)(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目前的社会分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78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分工的作用以劳动为基础的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并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使生产的工具专门化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分工的作用79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产品是否为商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买卖/结合劳动力)(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生产资料的分散/积聚)(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偶然任意/有计划按比例)(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80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协作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协作81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发生社会接触,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负效应:集体成员偷懒?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82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第二,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第三,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83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发展。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84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2)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3)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4)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5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新的科技革命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新的科技革命。显著特征是依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先进科技,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3、新的科技革命86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比较,这次革命将会带来以下一系列新变化:(1)机器大工业,以自然力代替人力;新科技革命,电脑代替人脑;(2)机器大工业以技术为基础;新科技革命以知识为基础;(3)互联网是新的生产方式中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4)机器大生产下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机器制造业;新科技革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的高新科技产业。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与机器大工业时87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1、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2)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3)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88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89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90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91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92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93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94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阶段性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存在着阶段性、层次性。如果超越了现有生产力的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3、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95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