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_第1页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_第2页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_第3页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_第4页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在言文一致的近代文学思潮以及西洋语言的影响下,近代文学作品从文言文向以白话文为主要书面形式过渡,集中体现为该时期文学作品语言上呈现文白并存的现象。汉语体系中,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有各自的人称代词,其相互渗透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在“言文一致”的近代文学思潮以及西洋语言的影响下,近代文学作品从文言文向以白话文为主要书面形式过渡,集中体现为该时期文学作品语言上呈现文白并存的现象。汉语体系中,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有各自的人称代词,其相互渗透和交替折射了汉语文白过渡发展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突破点,利用人称代词与文体及语言演变的关系进行论证。

对近代文学作品中语言变迁和文白过渡的研究,多位学者均有过探讨和总结①,他们多从创作的社会背景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进行论证,尚未深入到对具体作品语言特征的详细考证上。对近代人称代词的研究,目前也只停留在对某些文本作品的封闭式考察,仅对其中人称代词的性质进行整体归纳,未论及对文体及语言变革的层面上。本文选取小说《孽海花(真美善版)》(以下简称《孽》),一方面是其文言与白话、各地方言相间的语言特色能充分反映近代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根据小说复杂的成书过程,其修改和继续创作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文体融会了新旧语言的因素,对语言演变的深入认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孽》人称代词的深入研究,力图以一斑而窥全豹,在验证前人分析成果的同时,从文本语料上进一步展现并说明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的进程及特点。<

17)支那全权大使殿,汝记得小山清之介乎?(第二十七回)

18)虎者谁?汝黄祖。(第三十四回)

“尔”共12例,有作定语、主语或宾语,表单复数概念较为模糊,需结合语境,如:

19)看范孟博立朝有声,尔母曰教子若斯,我暝目矣!(第五回)

20)事平之后,送尔归国。(第二十五回)

21)咄,尔速答我,能实行一千八百八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民意党上书要求之大赦国事犯、召集国会两大条件否?不应则炸尔!(第十七回)

“你”在文本中共1091个用例,可做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如:

(1)主语:

22)陈皓东是谁,你认得吗?(第三十四回)

(2)宾语:

23)这笔款子你不愿出,算我的帐,将来划还你!(第三十五回)

(3)定语:

24)死以后的事,是你的事,你的事是复仇。(第二十八回)

(4)兼语:

25)没眼珠的王八,谁叫你来?(第五回)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2)<

(3)定语:

34)俄皇又派他儿子做了宪兵中佐,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第十六回)

35)我是他的妾,只好算半个伦。(第三回)

(4)兼语:

36)没有法儿,只好请您耐心等一会儿,我去支使他走了,我们才好走。(第三十一回)

“她”在文本中有318个用例,专指女性或阴性事物,其语法功能与人称代词“他”基本一致。如:

37)闻得有一位杭州来的姓褚的,叫什么爱林,就叫了她吧。(第二回)

38)你们不要谈考据,打断她的话头呢!(第四回)

在近代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他”可写作“它”或“佗”,且不存在形式上性的差别,直到现代汉语书面语,非人称用法的“他”、“佗”和“它”都统一为“它”[6][p49-51]。本文中,“它”有11例,如:

39)我看大人得了此图,大可重新把它好好的翻印。(第十二回)

40)我正要问老爷,这几张破烂纸,画得糊糊涂涂的,有什么好看,值得化多少银子去买它!(第十三回)

文段中“它”的语义与现代汉语相同,指代中性事物。

1.4几个人称代词复数

“辈”和“们”都是汉语中重要的人称代词词尾,“们”更是作为固定词尾表复数。

本文中使用词尾“辈”有“我辈”(7例)及“吾辈”(1例),如:

41)真不愧白衣名士,我辈愧死了!(第九回)

42)吾辈一生,总跳不出情关情海,真个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第七回)

在代词后加词尾“们”表复数的形式,经考察有“我们”(310例)、“你们”(158例)、“他们”(133例)、“她们”(2例)、“咱们”(18例),如:

43)来招揽这买卖的可不少,我们都没答应呢!(第二十二回)

44)你们来看仑樵这一付,口气好阔大呀!(第五回)

45)只为他们所抱的是古《鲁史》,并没抱着孔子的遗经。(第三十四回)

46)等到吴、林两人渡过太甲溪,忽不见了郑姑姑,番女们都四处奔驰的寻觅她们的贤师。(第三十三回)

47)好妹妹,咱们拉个手儿!(第十六回)

其中“咱们”在明清后除了活用,已基本不用元代时所指的第一人称单数[6][p387],在文本中已固定使用为第一人称复数。“他们”和“她们”是上文提到的受英语欧化影响而产生的用于区分性的形式,这种复数形式实际上比英语分得更细,是由汉语构词法决定并发展起来的[1][p272]。“他们”的用法淡化了性别差异而具有泛指义,这一点与现代汉语相同。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3)2.人物形象个性化及典型性塑造中充分运用雅言和俗言。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创作情节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人物语言的选择和设计,充满特色的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身份,而且可以揣摩出人物出身、教养乃至性格,社

2.人物形象个性化及典型性塑造中充分运用雅言和俗言。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创作情节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人物语言的选择和设计,充满特色的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身份,而且可以揣摩出人物出身、教养乃至性格,社交场合的变化又会使用不同的用语,这一些均使得小说真实生动。

《孽》所描写的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上层社会的达官、名士和一般士大夫为主,如金雯青、米筱亭等,文人之间的对话夹有文言腔调,好用典故,也会讲求语句工整和韵律。经考察,文言性的人称代词多出现在此类对话中。例如全文14例“吾”有11例出现在文人对话语境中,如1)~3);12例“彼”有8例出现在此类对话,如30)、31);7例“我辈”有6例出现在文言味道较浓的会话中,如41)等。

另一类人物是包括妓女、侍人或镖客等在内的下层平民百姓,其多用纯白话俗语,市井气浓,有些会采用方言。如作为方言人称代词,“侬”在全文3个用例,其中有2例同时出现在文中一个江苏口音的家人的话中,如12)。

3.叙述语言通俗化、大众化,但不乏文言色彩。

作者在《孽》中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文本的描述性语言彰显了作者自己的语言特色。小说除对话和各种信笺词曲,作者的描述性语言贯穿始终,虽然大部分以通俗的白话叙述,但同样作为一名文人,其议论性的文段里也不乏文言色彩,有少许夹杂方言。这些均在文本人称代词上体现出来,如“俺”唯一一例来自作者叙述过程中的转折语,即14);“吾”全文有14个用例,除出现在文人会话有11个用例外,其余3例均在作者的议论文段中,如4)、5)等。<

53)无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视他为断烂朝报,要束诸高阁了。(第三十四回)

54)其时成功年老,晓得后世子孙也不能保住这一寸山河,不如下了一粒民族的种子,使他数百年后慢慢膨胀起来。(第二十九回)

53)中“他”指代《春秋》,54)中“他”指代喻体“种子”,均为中性事物。

II.在所有人称代词“他”中,有10例称代女性,约占人称代词“他”数量的0.94%,与“她”的语义重叠。如:

55)珠儿也哭着,向他妈千求万求。(第七回)

56)彩云慌忙走出去,只见贵儿走来,给他低低道:“又来了一个客,说姓金,要见太太。”(第三十一回)

57)做个把戏子的大老母,就骗得动他的心吗?况金雯青也是风流班首,难道不会对她陪小心、说矮话吗?她还是馋嘴猫儿似的东偷西摸。现在看着,好象她很迷恋我,老实说,也不过像公子哥儿嫖姑娘一样,吃着碗里,瞧着碟里,把我当做家常例饭的消闲果子吧咧!”(第三十回)

58)你难道忘了上半年你引了你们姑爷来这里一趟,给你那姑太太知道了,特为拣你生日那一天宾客盈门时候,她驾着大鞍车赶上你们来,把牲口卸了,停在你门口儿,多少人请她可不下来,端坐在车厢里,对着门,当着进进出出的客人,口口声声骂你,直骂到日落西山。他老人家乏了,套上骡儿转头就走。你缩在里边哼也没有哼一声儿,这才算势派哩!只怕你的红顶儿,真在她牙缝里打磨盘呢!(第二十二回)<

55)、56)中,“他”均指代珠儿和傅彩云。另见57)中加点的人称代词均指傅彩云,有用“她”或“他”,这种指代同一个人的代词在同一文段中使用不同的字亦出现在58)中,这种现象在《孽资》中未找到作者修改所致的依据。

《孽》的改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出于迎合读者趣味和扩大销路的需要,女性形象非常突出,曾朴根据情节安排和增加叙述内容的需要,在原有前二十五回中增添了一些女性形象[8][p144]。出于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视,作者在第三阶段中必然有对前文的重大修改。经考察,在“真美善”版全文318例“她”字中有149例出现在前二十五回;有169例出现在后十回,“她”在文中的运用是广泛且具有一定普遍性。值得一提,在《孽资》所提供的“小说林”版材料中,笔者并未找到任何用“她”指称代女性的例证,而在“小说林”版第三回中,对褚爱林亦用“他”字称代[7][p30-31],而“真美善”版第二回则用“她”字,如37)、38),而此回目恰均是作者后期改动较大的部分。笔者由此推测,作者后期对前文的修改是直接导致“她”在文本广泛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对以上出现的使用混乱的现象,虽可能为疏漏所致,但也可看出在文本运用上是不成熟的。

(二)第三人称代词复数“她们”的出现及使用上存在过渡性。

在上文1.4节中已对文本出现的第三人称代词复数“他们”、“她们”作了简

从《孽海花》人称代词看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演变(4)59)不过我中国妇女素来守礼,不愿跟他们学。(第十回)60)花哥,就是他们的师父。(第十四回)61)买到后,立刻分了颜色毛片,替他们题上一个赤电、紫骝等名儿。(第三十五回)以上59)泛指公使夫人;60)指代黑

59)不过我中国妇女素来守礼,不愿跟他们学。(第十回)

60)花哥,就是他们的师父。(第十四回)

61)买到后,立刻分了颜色毛片,替他们题上一个赤电、紫骝等名儿。(第三十五回)

以上59)泛指公使夫人;60)指代黑旗军余部的两名云南倮姑;61)指代马匹,以上例子在《孽资》未找到后期修改的依据。文中少数“他们”的运用与“她们”重叠,且语义上尚未分化出现代汉语的“它们”,相比单数形式“她”和“它”在文中的出现,可看出“她们”和“它们”与各自单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并非趋于同步,二者正处于发展期,且尚未被广泛使用。

(三)现代汉语礼貌式“您”的出现和使用。

经考证,《孽》中32个礼貌式“您”的用例均出现在二十一回以后,即作者第二和第三阶段创作的内容,如51)、52),其用法非常接近现代汉语,在《孽资》中笔者也未找到作者改动的依据。结合礼貌式“您”是现代汉语北京话的观点,笔者认为其可能在近代汉语晚期书面语中就已经有所采用。

综上,通过对人称代词的考察发现,由于晚年作者的修改和再创作,使得如今流行的“真美善”版中语言同时兼有新旧两种语言因素的特征。“真美善”版正是因其成书过程的特殊性而保留了文本语言过渡发展的痕迹,对语言的现代化演变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四、结语

作为一部近代文学晚期的小说,《孽》具备了近代文学语言“文白结合”的基本特点,加上成书过程复杂,使得小说在以近代汉语为主体创作语言的基础上,夹杂了现代汉语这种新语言的因素,其语言特色影射了近代文学文体及语言变革的过渡性。通过对《孽》人称代词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它文体及语言的三个特点:

1.作为白话文小说,《孽》白话化程度已经相当高。无论作者(即叙述者)还是文中人物形象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都倾向于使用口语中现成的词语。三类人称代词中“我”、“你”、“他”在使用频率上具有绝对优势,一些口语性较强的人称代词的大量出现,也证实了文本语言的白话化程度之高。这顺应了“言文一致”白话文文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2.小说的文体语言形式多样,白话中间夹文言,俗言中不乏雅语,其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内容的记实性有密切的联系,信笺、诗词等书面文体所使用的语言也有意与主体叙述和人物会话的语言区别开来。

3.无论人称代词“他”和“他们”开始阴阳分化还是礼貌式“您”字的出现,都说明了《孽》文学语言中夹杂了新时期语言的因素和特点,但使用尚未成熟定型,个别新旧词语和用法在文本中同时出现,运用上有混乱的现象,这是旧语言向新语言过渡发展的体现。

注释:

①包括管林.《论中国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莫山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