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意境的多层次结构分析_第1页
古代诗词意境的多层次结构分析_第2页
古代诗词意境的多层次结构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意境的多层次结构分析优秀的古代诗词的艺术意境是一种立体结构,意蕴浩渺幽深,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面性的空间美。据此认识,本文对意境赏析的教学方法提出一种新尝试。标签:诗词意境;结构;表层意境;深层意境;境外之境;教学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所描写的客观物境相交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那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作,都饱含独特而深邃的意境。意境不是意和境、情和景简单叠加的平面几何图,而是一个两者互相作用、互为条件的有机的深厚的立体结构,具有多面性和多层次性,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活情节和思想容量。它宛若一块宝玉,层层面面受照,闪耀着五光十色。因此,我们引导学生领悟意境的美学内涵,就不能不作层次结构分析。粗略而言,意境审美的构成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层意境”,即诗词中用语言文字直接描述的意象。所谓意象,即意中之象,是加上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社会事物。表层意境可以由一个意象表达,但更多的是由一组深层互有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可感知的画面来展现,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句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个意象组合交融而构成一幅画面(表层意境),展示塞外雄奇壮丽的风光。意象是意蕴的载体,是洞察意蕴的窗门。读诗应从语言分析入手,再从字面捕捉并感受意象,品味其感情内涵,然后再融合全诗意象,加以体悟,便可初步明确诗词的抒情或议论的指向,对进一步深入领悟全诗所蕴含的主旨是十分重要的。解读“表层意境”,要注意某些含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的“特定意象”,如“梅”常用来象征高洁和不畏严寒逆境,“桃花”隐喻美人,“梧桐”象征凄凉与悲伤,“鸿雁”象征信使与相思,“流水”常隐喻时光无法留住、凡事任其自逝,等等。第二层次是“深层意境”,即表层意境所隐含的主旨(境中之意),包含思想、感情、事理、意趣、风情等等。深层意境是由表层意境感发和诱导而被领悟到的,是对表层意境认知的深化和升华。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其主旨多是隐而不露,情附景上,志寓物内,意在象外。读诗要注重意象分析,要看到表层意境的背后所孕育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还要知人论世,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处境、人品个性、艺术风格、用典含意等因素去揣摩诗人在作品中注入的感情和意旨。第三层次是“境外之境”。这是读者在”表层意境”和“深层意境”领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实践,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联想和类比,再萌生出新的意境,即所谓“境外之境”、“境外之意”、“韵外之致”。这是读者对表层意境和深层意境的拓展和丰富,是一种联类不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艺术再创造。一般而言,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优秀诗词的意境,都可按上述三个层次逐层剖析,加以品味鉴赏。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前两句写依山西沉灿烂辉煌的白日,滚滚东流入海的黄河,这两组意象构成一幅夕阳西下壮丽的山河图,这是表层意境。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景寄情,审美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开阔壮丽的画面,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感悟,看到诗中隐含耐人寻味的深刻的人生哲理:登高方能望远,成事在于追求,勋业永无止境。至此审美活动已窥探到诗的深层意境。至于“更上一层楼”而“穷千里目”之后所见所感,这便是对“境外之境”“意外之意”的探寻了。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领悟,也许有人看到“境外之境”广袤浩茫、瑰丽多彩,萌生出对人生征途新的更加昂扬向上的追求。又如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在一个“月黑”暴风雪之夜,单于趁着雪夜遁逃,惊起鸿雁“飞高”哀鸣。歼敌战士在暴风雪之夜集结待发,天气奇寒,弓刀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沾满了。这是表层意境。诗人凭借表层意境,歌颂边塞将士昂扬的战斗意志和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这是深层意境。诗歌只写到将士准备出击的场景就搁笔了。这样处理,如箭在弦,引而不发,更能引逗读者对“境外之境”的想象和联想:戍边部队到底出击没有?追上逃敌没有?两军在雪野厮杀场面如何?胜败如何?……诗人把这些境外之境统统略去不表,让读者去联想和想象,更有无穷的意味和不尽的魅力。这种写法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并非无尾,那尾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无穷的意味和不尽的魅力。一首诗词可作意境层次结构分析,那么,一两句诗、一小片词所营造的“小意境”,是否也可作层次结构分析呢?也可。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最后两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表层意境是写狂风把“乱红”吹过那高大的秋千,不见踪影了。深层意境是以花喻人,表现古代少妇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这两句诗意蕴丰厚,可逐层深入剖析:第一层是写这位少妇被关在深深庭院里,无人可诉衷肠,只好“泪眼问花”;第二层写“花不语”,花也沉默感伤,无力去同情安慰这位少妇;第三层是写花不但不语,而且自身难保,也被狂风刮过秋千,飞得远远去了。这两句诗令人惊心动魄,人们禁不住去推测这位深闺怨妇昔日的辛酸生活,去预测她不幸的结局。这便是对境外之境的体悟了。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层意境写梅花遭受惨烈的摧残。深层意蕴是借写梅花不幸的命运,表达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孤芳不变的品格。意境的营造是按事物发展过程层层推进,多层次地深入展示梅花的品格。“零落”见梅花被凄风冷雨摧残,花朵纷纷凋落了。花朵委地仍不安然,又被践踏“成泥”。“成泥”后再被“碾作尘”,简直是粉身碎骨化为乌有了。梅花虽遭如此摧残,但仍然“香如故”,多么坚韧,多么自信,多么刚强高洁啊!读这两句诗,人们受梅花命运的触发,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历代众多仁人志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场面和惨烈结局。这便是联类不穷的境外之境了。“景略情在”之类的抒情诗,虽“隐蔽”了表层意象,但同样可以作意境的层次结构分析。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没有景色的点染,而是直抒胸臆,悲歌慷慨。这首诗写于武则天神功元年(六九七),当时陈子昂在武攸宜军中,因提出不同的作战策略,受到降职处分。他的雄才大略得不到赏识施展,远大抱负化为泡影,他愤然登蓟北楼(幽州台),想起战国时代燕昭王为国家宏图大业延揽贤才的故事,有感而发,便写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诗人登上幽州台不可能不看周围景色,但“景”却统统略去不表,而直接倾诉登台感触。诗人俯仰古今,前不见前贤,后難觅知音,心境慷慨悲凉而泪下,喊出了不满现状的呼声,抒发自己雄图壮志无法实现的苦闷。这是诗的深层意境。诗虽无表层意象,但读者不难领会幽州台氛围景色,甚至可觉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此诗无景胜有景,给读者多了一份想象。这首诗寓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读者从诗中能够感受到天地悠悠,自然永恒,而人生却很短暂、苦寂。那么,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该怎么过才不是虚度年华呢?读者受到诗的意境启发,以超脱的胸襟,理解了宇宙,也彻悟了人生。这些诗的境外之意,诗人未尝言传,但读者却能借助意境的启示联想而得之。综观上述可见,优秀的古代诗词意境,其内在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面性,意蕴浩渺幽深,境外有境,意外有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极其生动丰富的给人以无穷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