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问题释疑_第1页
反射问题释疑_第2页
反射问题释疑_第3页
反射问题释疑_第4页
反射问题释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射问题释疑问题一人教版教材第16页,“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这个“通常”说明有特例,反射弧是不是一定要五个环节?NO.1

胃肠的反射-肠神经系统胃肠的反射完成需要什么样的调节结构和过程呢?胃肠道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CNS)、肠神经系统(ENS)双重支配,肠神经系统虽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它有独立的反射弧,具有整合功能,可直接接受胃肠道内的各种信息,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参与调控胃肠的功能。肠神经系统示意图

肠神经系统(ENS)是由位于胃肠道壁内的神经元、神经递质和蛋白质及其支持细胞所组成的网状结构系统。包含胃肠道的粘膜下神经丛(麦斯纳氏神经丛)和肠肌神经丛(奥尔巴克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中间连结纤维以及从神经丛发出供应胃肠道平滑肌、腺体和血管的神经纤维。肠神经系统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似,ENS神经节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独立的具有与脑和脊髓类似的整合和处理信息功能机制的神经系统,以就近控制和调节分布于数米长的胃肠道中的平滑肌、粘膜上皮和血管效应系统。消化道壁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这些神经控制都不必依赖中枢,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因此称作胃肠道的“微型脑”。同时,我也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肠神经系统相当于第二大脑,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神经中枢,但它是不是反射中枢?如果不是反射中枢的话,那就是一个特例说明反射弧不一定要有五个环节组成。肠神经系统已成为自主神经系统以外的新的分支学科。NO.2

反射中枢的组成和功能必修3教材第24页:“膝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那么,其他不是二元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又有什么组成呢?《普通生物学》中没有这个内容的表述。组成:反射中枢又称神经中枢,它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如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等。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分,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就叫做反射中枢。《基础生理学》(北大生物系编):反射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的神经元的总和。最简单的二元反射弧只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又称单突触反射)。个人觉得,这样的表述和教材中还是有点出入。功能:中枢神经中的某些功能区域的相互间建立了一定联系并协同完成一定神经信号的接收、分析、综合和最终处理结果的外传。NO.3

拓展:肠脑效应肠脑是指肠神经系统,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能独立活动的肠脑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格肖恩发现:“我们肚子里有个大脑”,又称“腹脑”。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够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典例解析试题: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析: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肌梭应该是感受器,不是效应器,A错误;膝反射的效应器就是伸肌肌群,膝反射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膝反射的结果是伸肌兴奋收缩,B错误;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伸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屈肌不是膝反射的效应器,并且膝反射发生时屈肌是舒张的,C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中,该细胞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到末梢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细胞抑制不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答案:D问题二嘉兴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的选择题得分率最低是一道有关听觉形成的试题(得分率只有29%),该试题是一道2020年山东高考试题改编。得分率低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晰,如中间神经元、神经纤维、反射和通道等,新的术语不够理解,如内淋巴等,更主要的可能是惯性思维造成,忽视了生物知识中还有许多特例,即听毛细胞内外的K+浓度高低和一般的细胞不一样。听觉的形成听觉的中期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是靠听毛细胞,那么,听毛细胞如何完成转换神经冲动的?试题解析

试题:(2020年山东高考题)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解析:根据题意,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通过通道蛋白,不消耗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答案为A。

听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听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根据听觉形成的途径来看,不符合反射的概念,因为反射的完成需要五个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2.关于听毛细胞听毛细胞为感受机械波刺激的感觉上皮细胞。听毛细胞是位于耳蜗内基底膜上一种用来感受淋巴液振动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出声音信号给蜗神经的细胞。因其表面有动纤毛和静纤毛两种纤毛得名。如果毛细胞有损伤或者死亡,那么我们的声音就无法传递到听中枢,无法形成听觉。且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死一个少一个。听毛细胞依据位置和功能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两者均生长在基底膜上,随着基底膜的共振振动,两者也会有相应的运动。毛细胞表面有被子一样的盖膜覆盖。外毛细胞的部分静纤毛与盖膜相连,内毛细胞的纤毛浸泡在淋巴液中,当基底膜因振动而运动时,盖膜和淋巴液相对静止,导致毛细胞的纤毛弯曲,引起毛细胞兴奋放电。也就是说毛细胞是一种机械-电能转换器,是一种把振动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基底膜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兴奋就产生了针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蜗神经兴奋,为不同频率的感知起到一个收集器的作用。内、外毛细胞的底端分别由内指和外指细胞承托着,并与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形成突触联系(如图)。3.听毛细胞转导过程正的蜗内电位和负的听毛细胞胞内静息电位共同构成跨过听毛细胞顶部膜的电压梯度,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