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_第1页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_第2页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_第3页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_第4页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孙雨薇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批评他,他也无所谓。把他父母找来,父母也对他的学习漠不关心,真的让我感到很无奈,真的想放弃了。偶然的一次下课我去教室,看见他拿着黑板擦在认真地擦黑板,几位班干部倒是在一边聊天。我开始关注他的劳动情况,我发现,每次大扫除,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找最脏的活干,倒垃圾啊,擦窗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在一次大扫除后,我开了一次班级小会。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号召几位班干部像他学习。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会后,我找他谈了话,我问他为什么经常不做作业呢他终于开口了,原来他以前是在村小上学的,以前做作业都是坐在老师的腿上做的。现在到了中心小学换了老师他有点不习惯。我和他讲了,你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应该独立了,你劳动那么好,不需要老师,为什么做作业也要老师帮你呢你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好吗不懂就来问,老师欢迎你。从此,我的身边多了一个爱问问题的小机灵鬼,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得到了提高,作业也不再是问题了。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到,接受表扬,得到赞美决不仅仅是好学生的专利,对于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要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喜欢你,进而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你最好的礼物是给他多一些的期待,而不只是要求与责备。然而,学会期待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我们的心灵里多有一些爱,还要多有一些智慧。期待是一种特别的关注。被期待者会从对方的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特别的关心与爱意,是不必与别人分享的,他会全身心地感到愉悦、激动,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期待者自己也难以预料。所谓教育,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师生交往是时时刻刻的心灵接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帮助。我们面对是个性鲜明,性格不同,心态各异的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走出误区。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然,也并非要求我们违心的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或视而不见,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转化。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道理就在于此吧,注意学生的优点,放大它,激活他的自尊和自信。姓名:家乐年级:一年级年龄:8岁基本情况是家庭的宝贝疙瘩。孩子从小由其外公和外婆抚养,享尽了隔代的宠爱。其父亲是司机,经常在外面奔波,少与孩子见面。母亲经常上夜班,对其学业的要求是:“跟得上”。父母认为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孩子的关爱太少,于是设法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该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养成了随意、任性的思想观念。没有纪律的约束,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讲空话,喜欢做一些希奇古怪的动作和表情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课堂及周围同学的影响。问题表现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来对待和处理他周围的同学及人际关系。在老师第一次对其进行家访时就已表现出来,父亲告诉他老师来家访,他可以毫不客气地对他的父亲说:“我要看电视”。平时对他人相当热情,也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的度,尤其是在家中或学校来了客人时,他更是热闹非凡。好表现,跟所有的人说话,做过分热情的动作,情绪异常高涨。平时他还好争功,只要他做了一件好事,他定会想方设法让老师知道,让家长知道。课堂上,孩子又变得非常好动,摆弄他的一些小玩意儿,如铅笔、橡皮等,他可以滚动他们,可以用绳子绑住它们,可以把它们捣鼓到地上,可以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钻到桌子底下把它们捡起来,可以完全不顾上课的内容和上课的纪律。课外,常喜欢动手打人。无论个儿高还是个儿矮,他常可以不假思索地伸出他的手。可由于他个儿太矮小,常会无法抵挡他人恼怒后的还手一击。常会委屈地向老师告状。对于他所犯的错误常可以为自己找到解脱的理由,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采取措施经过:为了使孩子能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自学生人学后,我对该学生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孩子报到后,我就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的面前。平时,也常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爱。我拉拉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头,使他感受到我对他的重视和喜欢。由于他特别善交际,不一会儿就跟我混熟了,主动同我讲了许多有关他的好事、优点。我都及时给予称赞“你好棒”“你真行”“我这下放心了,你肯定能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加油”等。使他认为已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心态开始变得平静。给予他做自己的事情的时间。知道他特别好动,我就不时地给予他活动时间,使他有了充分的自己支配的时间,能做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在不该活动时,孩子就会动得特别少。二、孩子常常用各种行为来获得别人对他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他的行为就产生了反感。针对这一点,我常这样做:只要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我尽量对其进行表扬,而且常常是大张旗鼓。如有一次,我尽量对其扫除中表现特别突出,提水时把裤子弄湿了;洗抹布时把袖子浸湿了;擦墙壁又把脸搞脏了,一身的脏,一脸的灰。劳动结束后,我让他站在讲台前,让全班学生好好地找了他脏的原因,学生们在受教育。我又在全班学生面前列数了他的种种优点,又当即让他担任了班级的劳动委员,亲自为他挂上标志,事后,我又找他交流看法和心情,孩子也深受感动。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约束。假如他提出的要求不是时候,我也会直接了当地对他说“不”,真正使教育成为自省过程。三、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是相当聪明的,只是一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已。这样的孩子也不愿受人约束,但他可以自我约束。所以,在干部的选举中,我又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纪律委员。他欣喜不已,他感觉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受到了老师的重用,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干劲十足,行为也比以前有了收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我又毫不客气地撤去了他的职务。为了给自己挣回而子,他又进行了不断地努力,终于在一学期后的现在,获得班内多数选票,又一次当上了班干部。比以前又有了更大的进步。四、改变孩子的认识。通过与他谈话,再让他同个儿相同的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比他高大的同学还有很多,不是别人不去打他,而是他人知道打人是错误的行为。让他意识到打人的错误性。要得到认可也是可以的,但不需要象现在这样做,否则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他试着改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很好,同学渐渐要他做朋友了,他又一次获得了快乐。行为也有很大改变。五、同该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了解与接触。要想了解他的思想,必先对其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与接触,掌握每一丝一毫的变化—进步、动摇、退步、要强等等。我除了对他进行家访以外,还经常找他谈话,聊聊学习,谈谈生活,说说工作。既有犯了错误后的教育,又有事前的预防。但更多的是平常的学习生活的了解。除了找他谈话以外,我还常常找周围的学生来了解,发现进步给予表扬,发现不足,及时给予指正教育。除此以外,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也是侧面了解的一种方法。六、紧紧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我常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同时又指出他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特别乐于接受。在他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我常对他所做的事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所在,使他快速走出困境,且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在他有重大过失时,常在指出严重后果的同时,给予他充分的自省时间。减轻了他的负罪感和畏惧感,起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他受到委屈时,与他一起分析情况,客观公正地对待他和他周围的同学。在他人取得成绩时,我常拿他来作榜样,鼓励他,促进他。在新阶段开始时,常及时向他提出适当的更高的要求,增强他从头开始的愿望和决心。如学期一开始,我们就一起讨论出这学期的目标:在各方面再有一定的进步,争取当一名令人信服的干部。经过他的努力,现他已当上了小干部,“令人信服”正在努力过程中。七、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访、通信和把家长请进学校对其进了解,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在家情况,汇报在校情况,以便更有利于他进行教育。对他在校期间表现较好的地方发给“喜报”,让家长也获得快乐,让他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教育效果体会孩子进校一学期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习上,上课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在行为习惯上,渐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打人的现象减少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了。在生活中,懂事不少。同他妈妈进行交流,家长反映在家很听话,能主动干家务,家长欣喜不已。孩子虽然仍常有反复现象出现,但我认为“冰冻三日,绝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转变仍需要我付出更大的努力,如今,孩子的确已开始转变了,正如学生家长所说:“我们的孩子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案例:我班里包干区是教学楼与厕所之间的一条弄堂,看似狭窄的一条小弄,但要把它打扫干净也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那里边都是杂草丛生,碎砖块、大石头、小石子到处都是。于是每周一,我都让学生带一把小镰刀下去锄草,刚开始学生还挺好奇,拿着镰刀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所以,每周一早上来到学校,经过班级包干区的时候,火气莫名其妙得就上来了,理由很简单,因为包干区里都是垃圾,他们还没有打扫。走到班里,习惯性地看看值日安排表,大声地喊道组长的名字,“A,包干区是轮到你这一组吧”他听后,点点头。“哦,知道是你们扫包干区,还不赶快下去扫!”我命令式地,以高八度的音调说道,“每次扫地都要老师提醒才要去扫……”说完,见他们拿着扫把、镰刀、畚箕走出了教室,我也转身走了。问题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我班包干区“杂草丛生,碎砖块、大石头、小石子”有多难扫,而在于学生一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养成,一种惰性在他们身上滋长,他们已失去了劳动的积极性,这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教师在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助长方面,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像案例中提到的那种语气是我们老师惯用的语气,这对说者,听者其实都不悦耳,况且一个星期的第一天,以这样的情绪开始,是很糟糕的。所以,在于教师,则应该力争维持学生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一周之计便在于星期一。”问题二、征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千万不能火气冲天,想一想:换一种口气,或许我可以冷冷地问他们:“A,今天轮到你们扫包干区,知道吧”本能的反应,他会点头。而后,我来一句:“那扫了没有呢”可能不用我动火气地高声命令,他便会拿着扫把去扫包干区了。但这仍停留在教师不间断得提醒与督促,完全不是主动、自觉地完成值日工作。一次、两次,让老师牵着走可以,但长久下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问题三、如何从长计宜,从而在本质上解决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教师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明白劳动的意义。征对我班里这种情况,我在早上带头下去拔草,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每天,当我们扫完地,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回到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打扫包干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包干区,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我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为而治”。师德案例与分析每一位教师除了外面的形象美,更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每天与童心稚嫩的学生在一起,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灿烂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要有理性。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都有着这样的孩子:他们由于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招致自尊心受损,造成自卑心里,产生无能感,从而形成孤僻、冷漠等畸形性格。但是在班级体中,他们又渴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有价值,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信任与尊重,但是他们又不懂得如何获得大家的注目与信任。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信任他们、而且还要使他们学会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仰,使他们逐渐懂得自尊与尊人的关系。在我教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叫王棋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希望被关注、被重视的情感过于强烈,因此经常以扰乱课堂、和同学吵架、与老师顶嘴、撒泼打滚等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针对这一特点,每当他违反纪律时,我就采用冷处理法,当他冷静下来后,再询问其违纪的原因、心中的想法,分析对错,因势利导。由于保全了他的面子,顾全了他的自尊,使他能很快地消除戒备心理,并且对老师的批评也易于接受。有一次上数学课,他为了一点小事与同桌的同学闹了起来,还说是同学把他绊倒,摔得坐在地上起不来了,无论别的同学怎么拽,都不动窝,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而别的同学都证明是他自己摔的。我知道后,把他带到办公室,先让他坐在椅子上静一会儿,然后再问他事情的原委。由于他已从当时愤怒的状态中冷静下来,悔意已经弥漫在他的心头,就低着头,愧疚地将事情的起末告诉了我。我静静地聆听着这个特殊孩子的心声。我用和缓的语气问他:“在这件事中你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吗你与同桌哪个错得较多想一想你这样做,同学们心里会怎样想呢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你应该怎样做呢”他用恍然的眼神望着我,一时间没有任何言语。于是我和他聊了一些历史上的小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真实的故事,使他明白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欢,首先必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为了让他有多一些的机会与同学接触,为大家服务,我问他是否愿意为同学们做好事:每天收数学作业本。话音刚落,我看到了孩子眼中熠熠生辉的光芒。我想那应该是得到信任后的欢欣吧。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平日里的“捣蛋鬼”,有着一颗非常热情的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认真负责的精神绝不亚于那些中队小干部。而他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认真和细心,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好评。渐渐地他有了好朋友,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眼中那个性情急躁、爱吵架、学习差的孩子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工作认真负责,有自尊心和上进心,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后进生为了满足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等心理需要,而做出违反纪律的行为。作为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宽容地处理,以谈心为主,在宽松的气氛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又使学生在不对抗、不抵触的情况下,接受老师的教诲,学会自尊与尊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就是品读这些书的人。读书不难,然而读懂这些书却要我们好好花些心思。尊重学生个性,转化后进学生——师德教育案例做为教师,面对的学生难免各种各样,尤其是后进生,更是每位教师所必须要面对的,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是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要正确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做到因材施教,以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如何做到处理不同的学生呢在本人所教的是体育课年级中有一名同学,比较调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遵守纪律,而且喜欢和别人讲话、影响别的同学,在第一次分组跑步比赛中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本队的成绩正因为他这组也因毫厘之差成为第二名。全组的同学都对他产生了看法,看到自己组屈居第二,他也很懊恼,面对这一情况,我并没有多说,也没有批评他,只是策略的提示了他,让他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过了两周,又一次跑步比赛中,我将这名同学选出。让他负责计分,实施比赛的犯规情况监督,目的是让他体会一下讲台前教师的感受。面对全体同学,必须秉公计分,即使是自己组也不能有丝毫偏袒,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的积极性。抓住这个机会。向他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做到知错就改,以求全面提高。今后如何在差生中找闪光点呢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这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的小毛病也都一一改掉,做到认真听讲、认真练习,并在以后的各项比赛中,积极主动、顽强拼搏、为本组也得了不少分。在同学中逐渐被认可,还能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带动了一些差生都来主动的学习。在期末的考试中,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由原来的良左右提高到考核优秀,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在班级中及时的表扬了他,因此以后、他不仅自己建立了自信,也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面对这一案例,使尊重其个性我充分的认识到,对待学生尤其是差生,一定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尊重其个性,让他们有所提高,发挥他们的特长。班级墙角的矿泉水瓶少了“现在的学生这是怎么了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听见学校班主任在感叹。是啊,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在子女生活费用的控制上是没有节制的,有的甚至是宁愿自己苦点,也要让自己的小孩在学校过的体面点,所以除基本的生活需要外,零花钱动不动就是五十,上百的。这不免让我们很担忧,学生的节俭意识,吃苦精神,理财观念,对长辈的体谅之心等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并且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相互攀比。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当班主任过程中碰到很多。案例一:刚接手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学生叫小丰,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没有稳定的工作。每个礼拜连吃饭,父母给他大概六七十块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小丰基本上每个礼拜前两三天过得很潇洒,整天就是往小店跑,后面两三天就辛苦了,费用花完,怎么办,借钱。写上纸条:借我5元,下礼拜还你,再买东西你吃。最后,这张纸条竟然传到了我的手里。现象二:在食堂边上学校向全校学生免费提供开水,但发现去打水的学生很少,很多都是跑到小店买矿泉水、饮料,特别是夏天有的同学会每天买上三五瓶。作为班主任,碰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很沉重的,像小丰同学身上的情况基本每个礼拜都会发生,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就明显感受到同学间的相互攀比之风,他认为不去小店会很没面子。也明显感受到作为初中生理财观念,体谅之心的缺失,问他有没有想过家里的父母,说:想过,但他们就应该给我钱,甚至还可以多给点。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思索良多,最后决定在班级墙角设立一个矿泉水瓶收集点,专人负责,到一定数目后卖掉,可以作为班费,收支情况作统计。学生很兴奋,时不时会过来向我汇报战绩,时不时有同学会跟我说老师:今天我向班里贡献了三个矿泉水瓶。一节思想品德课——树立节约意识环节一:(1)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我们身边资源环境的现状。(2)我做家庭小主人,算算家庭收支情况。(3)想想我们的父母现在在做什么。环节二:就地取材——墙角的矿泉水瓶。(实物展示)收集里面不同类型的饮料瓶,一元,一元五角的矿泉水瓶,3元的可乐瓶等不同价码的饮料瓶一字排开,最后拿了一个学生自备的军用瓶。(现身说法)(1)谈谈你一天喝什么饮料,喝多少饮料,一个礼拜开销多少。(2)请带自备军用瓶的同学说说一天的饮水量,相比可节省多少。(3)请矿泉水瓶收集站负责人汇报每个礼拜最多收入。环节三:思考,谈感受。经过上述的几个环节,在后面阶段,我发现时不时过来向我汇报战绩的同学明显少了,班级墙角的饮料瓶也越来越少,代之更多的是班里很多同学都带上自备的喝水用具。小丰同学向别人借钱也不再那么普遍,实在有特殊情况会过来向班主任借,并说明情况。看到他们的转变,感觉真好!反思:一、正视现象,分析里面暴露的问题。学生的工作必须要做细做实,特别是里面涉及到的一些道德品质的问题。就像案例中的问题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学生的节俭意识,吃苦精神,理财观念,对长辈的体谅之心缺失,也反映了当代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必须要正视这些现象,并采用各种方法加以矫正解决。二、避免说教,现身说法。(1)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在做工作时必须要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其触动,这样才有效果。方式可以很多,但应该更多选择学生身边或自己经历过的事。(2)也可以在不同场合进行教育,可以是课外,也可以是课堂。(3)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素材的选择上也可以是灵活多边的,比如,在上述案例中矿泉水瓶和学生自备军用瓶的选择。只有方式多边,避免说教,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同身受。三、教书育人,德育首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依然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更关注学生的品质。谢谢,如有不当之出,请多指导!师德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果说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就是从不经常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这样才能使师德真正体现。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记广西优秀班主任莫彬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需要我们用理想去支撑,用信念去把握,用爱与奉献来维护。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莫彬莫彬老师经常说:“我是个幸福的班主任。因为,我栽种的是快乐树,收获的是幸福果。”不信您看莫老师的学生是怎么说的。“永远怀念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永远铭记莫老师的辛勤栽培!您那宽容的眼神、信任的鼓励、耐心的开导,永远伴随着我……在我心中,您是一位学识渊博、教学严谨、待人真诚、最宽容和最能理解人的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的善良、温柔与严格对我人生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初中三年,我可算是‘捣蛋部队’里最牛的了,数不清您为我操了多少心。在此,对您说声:‘对不起,让您费心了,谢谢您!’”……这些是教师节时学生在送给莫彬老师的一张张贺卡上留下的真诚话语。对于一位班主任来说,还有什么比收获这样的果实更甜美莫彬,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高级教师,自1988年7月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由于莫老师工作成绩显著,1999年被评为“南宁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南宁市先进工作者”,2003年荣获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并获“李国伟、荣慕蕴教育园丁奖”,2007年被南宁市政府授予“南宁市2006年度劳动模范”“南宁市2006年度先进工作者”……用关爱和真诚打造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有人曾问莫彬老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她毫不迟疑地回答:“真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出生在怎样的家庭,不管他品学兼优还是调皮捣蛋、学习后进,莫老师都一视同仁,从身心、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莫老师认为:天下孩子千千万,这千千万中的几十个孩子能走进自己的课堂,成为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缘分、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她珍惜缘分,享受幸福,承担责任。孩子一旦成为莫老师的学生,莫老师温暖的关爱便像长江水一样永不断流。去年教初一时,一位叫小熹的学生在莫老师的班上只呆了一个月,就因数学成绩优秀,被市教科所选送去外地一所特色学校读书,但学籍仍保留在班上。照理说,对这样一名已调出的学生,莫老师不需要再为他操心了。但莫老师认为,既然小熹的学籍仍留在班上,就得做好随时迎接他回来学习的准备。假如不闻不问,万一将来有一天他继续回来读书,就很难融入集体了,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于是,莫老师始终把小熹当成班上的一员来对待:与他的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把班上各科考试试卷转给小熹,让他自测,收回后请各科老师批改;还利用寒、暑假与小喜见面,并安排他与班上的同学交流和沟通,以加深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年过去,莫老师与小熹一直保持着这种特殊的联系。“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莫老师非常欣赏这句话,经常和同事们提起这句话,并且在工作中实践着这句话。在她的班里,让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温暖。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是莫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一点点拉近的。班上有一位叫小若的男孩,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管他。因为缺乏约束,小若经常上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莫老师对此十分担忧,好几次不辞辛劳地一家一家网吧去寻找,直到把他找回来。她常与小若谈心,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未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利用课外时间为小若补习功课,设法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她还多次上门家访,与孩子的母亲交流教育方法,指导她如何与孩子沟通相处。正是莫老师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小若振作精神、专心学习,后来顺利考上了高中。小若的父母动情地说:“没有莫老师的教育,就没有孩子的今天!”有了这份爱心,莫老师便感觉到平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她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既为师亦为友。她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进步,是幸福;听到孩子们的问候,感受到孩子们的亲近,是幸福;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也是幸福……把班集体建设成孩子成长的摇篮和学习的乐园莫老师非常重视班集体建设,她常说:“班集体像摇篮,我就是妈妈,让美丽的童谣,伴孩子健康成长;班集体就像一艘帆船,我要把帆挂得高高的,把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20年班主任生涯,学生来了,又走了,一届又一届,莫老师总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建设一个又一个新的班集体。她总是以班集体普通一员的身份,认真而执著地完成着肩负的教育使命。每当迎来一批初一新生,莫老师总能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记住他们的姓名、相貌和特征,思考着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学校、潜能各异、行为习惯不一的学生尽快走上中学的学习、生活轨道,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莫老师深知,每一个刚踏入新学校、进入新阶段的孩子,都渴望教自己的老师是个优秀的老师,班主任是个优秀的班主任,生活学习的集体是个优秀的班集体。于是,她便抓住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想法,在开学之初迅速将学生凝聚到这个班集体中。每接一个新班,莫老师都要先给学生开一个主题班会。会上,莫老师都要在黑板上画一颗大大的“心”,然后对学生们说:“我们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把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的班集体。现在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希望咱们班成为什么样的班集体’‘班集体的好坏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可以为班集体做些什么’。”几句话,把刚刚走到一起的陌生孩子的心拢在了一起。孩子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做班干部,为同学服务。”有的说:“我的画画得好,可以为班级出板报。”有的说:“我办事认真,让我当卫生委员吧,我会组织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的说:“我组织观念强,守纪律,我保证不给集体抹黑。”……最后,莫老师让每个学生在“心”中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告诉他们,只有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进步。就这样,一个班集体迈出了走向优秀的第一步。当学生们有了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意愿后,莫老师就引导学生做集体的主人,人人为班集体出力,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的荣誉,让自己与集体共同成长。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莫老师慢慢认识到,优秀班集体仅有想法是建不成的,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建不成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建设成真正优秀的班集体。于是,她和学生一起讨论班集体建设的策略,和学生一起研讨班规班纪……在莫老师的班里,一切规章制度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的。莫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实行多层次自选岗位管理的办法:值日班长、班委、中队委、科代表、组长(作业组长、学习小组长、劳动小组长)、志愿者等,学生自由选择岗位,以此强化学生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班级工作细化,班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到位,层层管理,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人人争当班干,人人争当志愿者,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莫老师注意抓好一日常规管理,要求学生当日事当日毕,并在下午放学前做好班级小结和个人小结。班级小结,由值日班长从出勤、作业、劳动、纪律等各方面作全面小结,反馈当日情况,提出批评和表扬。个人小结则由学生在每日家校联系本中自我总结一日情况: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哪些方面还需改进给老师的一点建议……这样,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把当天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把脚下每一步走好,既提高了自我反省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每日的班级小结中,莫老师还特别安排了一个表扬时间,让值日班长和学生们每天至少表扬一位同学,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小雅和小正主动扶起一排倒下的自行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表扬”“小夏对老师有礼貌”“小聪主动辅导同学”“小宁读书认真”“小欣刻苦练跳高,为班级争光”……得到表扬的孩子格外自豪,其他孩子则真诚地为他们鼓掌。就这样,每天放学时的表扬时间就成了孩子们的幸福时刻,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越来越融洽,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班级。莫老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一方面,利用节日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如国庆节的“爱国教育”,教师节的“尊师教育”,母亲节、父亲节的“感恩教育”,重阳节的“敬老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爱,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另一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开展“我爱我的班集体”活动,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同学、写老师、写班级中的故事,然后将全班学生写的故事汇集成册,互相传看。因为有了爱,整个班级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莫老师十分重视家校联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立了每日或每周家校联系本,还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征求家长意见,也送去一份对学生的关爱。为方便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她还将放学后的一段时间设为家长接待时间,这样既照顾了家长的上班时间,又不耽误孩子的功课,而她自己却常常很晚才能回到家。她还非常珍惜召开家长会的机会。会上,她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期特点,向家长传授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发掘家长资源,让家长走上讲台,进行经验交流。这些举措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了家长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正是由于莫老师的不懈努力,20年来,她所带的班级一直是市、校的优秀班级,在历年中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2003年,她所带的班的两位学生双双以627分并列南宁市中考第一名,单科满分的也有6人。2005年,在南宁市“十杰百优”中学生评选活动中,她所带的班中1人被评为市“十大杰出中学生”、3人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在2006年中考中,该班有3人获全A+,考上市重点高中的人数超过全班三分之一。分数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从中可以看出莫老师为孩子们付出的心血。以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是班主任应有的美德之一。班主任要做到以德服人,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我们嘴上说得很动听,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那换来的将是学生的轻蔑。”莫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不迟到,她决不会姗姗来迟;要求学生对老师有礼貌,她首先尊重学生;大扫除,她不会站在一边指手画脚,而是挽起袖子与大家一起干;下雨时,她会撑起伞,把困在教室的学生送回家,全然不顾雨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衫……20年如一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她每天总是提前到校,笑容可掬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放学了,她又总是送走了最后一位学生才离开学校,因为她要为每一个孩子的安全负责。20年来,她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从未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她希望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强的意志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一次,莫老师所带的班级面临中考,恰在此时,她的咽喉严重充血水肿,说话十分困难。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情绪,她每天强忍病痛,用嘶哑的声音坚持上课近两个月,直到考试结束。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向她汇报成绩时,她已经发不出声音,但却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自己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有一年,莫老师脖子上长出个小肿块,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需立即手术,否则可能发生病变。可做手术要耽误学生上课,怎么办想来想去,她把手术时间推迟到“五一”长假的前一天,利用假期养伤。长假一过,伤口还没痊愈她就立即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功课一天也没耽误。莫老师认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除了自身在行为品质方面要做学生的表率外,还特别应该是一名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能用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因此她十分注重学科教学,常给他们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们从中既能吸取文学的精华,也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同时她还跟学生一起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她就能帮助学生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她还经常根据从值日班长处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地指导学生学习,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如,当她了解到小浩做数学作业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放学后,她便把小浩单独留下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小浩提高学习质量,巩固数学基础。20年来,在莫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她所教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而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许多的爱,学生们喜欢她、敬重她、爱戴她。每年教师节,她都会收到许许多多学生寄来的贺卡。那些感人肺腑的话语,让她激动不已。市里或学校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孩子们都会为她投上宝贵的一票,结果她年年都是以绝对优势登上领奖台。当她手捧鲜花接受孩子们真诚的祝贺时,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师。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莫老师很喜欢一句话:与学生一起成长。为此,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她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和论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并承担了多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她主动参加各种方式的外出学习,研修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新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007年暑假期间,她随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赴北京参加“北京大学教师专业高级研修班”学习,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本领。她的奋发和努力同样得到了回报:她所撰写的教案、论文、课例在全国得奖;她所指导的学生作文也多次获奖,她本人在南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一花独放不是春”,莫老师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参与新任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多次在市、校班主任培训中进行专题讲座。她凭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凭着自己长期的班主任实践探索,凭着自己不断提高的理论素养,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了老师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校“结对子”帮教活动中,莫老师一直承担着对年轻老师的指导任务,她带着年轻老师一起走进班级,让他们观摩自己的班会课,参加自己的家长会,还带着他们一起家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他们分享。基于她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效,她还被广西教育学院聘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研修基地语文学科指导老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年来,正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突出的教育教学成就,使莫彬老师成为一名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做有思想的班主任1992年9月,我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沙坪坝区一所小学当教师。16年来,我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份工作而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16年教育教学生活,我坚持在工作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获得了一些认可:2004年科研论文《教材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的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先后在《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今日教育》等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2006年起担任重庆市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荣誉:1999年,荣获沙坪坝区“十佳”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沙坪坝区“学科带头人”称号,2004年,荣获重庆市“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称号,等等。我时常问自己:这些荣誉和成绩是不是这十多年工作经历带给我的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不是。荣誉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渐渐淡去,而真正留在心灵深处并时刻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的,是这十多年工作积淀下来的思考。我的思考来源于我的教育实践,来源于我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创造。我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并因此而不断进步着。在失败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激情+蛮干=失败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和干劲,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想: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干好工作。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充满激情地在“干”。清晨七点钟准时到校,守着孩子们晨读、晨练、扫除;中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放学后把成绩差或不守纪律的孩子留下来,单独辅导、教育,时常忙到很晚……我干得很执着、很辛苦。应该说,我的付出有一定收获。同事都说我带的班进步不小,家长们也觉得我虽然缺乏工作经验,但很负责任,把孩子交给我还算放心。然而,尽管我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我慢慢体会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有时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让我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的;不按时交作业、无论怎样教育引导都不见起色的;成绩优异却人缘不好的……有时是班级问题让我垂头丧气:自己守在班里的时候学生似乎都循规蹈矩,一旦暂离学校外出,班里简直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自以为经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后,攀比浪费现象已经杜绝时,它却又不知不觉地死灰复燃,只不过更隐蔽而已……而当我无意间听到班上两个孩子的对话,抱怨老师管得太严、学习太苦太累的时候,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大的悲哀。原来,我的付出,孩子们并不领情,而我自己也已经干得身心俱疲。残酷的现实让我逐渐认识到,只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亲身的实践经历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学生也能因教师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的时候,教师的工作才算是干好了。反思自己以前的“干”,是在苦干、蛮干、不讲效率地干,看到一个问题,就急切地想找出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一旦这个办法行不通,又慌忙去想第二种办法、第三种办法……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最为痛心的是学生从我的“干”中得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明白了这些,我万分汗颜。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只想着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干好工作,但是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干好工作学习+思考=成长是名师的指引把我从焦头烂额中拯救了出来。那个炎热的暑假,我有幸听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被李老师的讲座震撼了:原来教师这个职业也可以如此活色生香。最令我兴奋的是,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也会遇到让人头疼的孩子,尝试着换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把每一个“难教儿童”、每一个教育困惑都当作一个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就从容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着李老师的话,换一种眼光,是什么样的眼光在不断思索中我渐渐领悟,这种眼光,应该是一种“科研”的眼光,我应该是一名“研究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我研究的对象。以前我遇事缺乏调查、分析,仅凭一时冲动,主观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搞不好工作。李老师的讲座使我开始跳出充满激情的“蛮干”,尝到了“学习”和“思考”的甜头,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思考。实践证明,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学习必学其“神”而不能只学“形”。记得一次我向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请教关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方法,她给我介绍了自己班上推行的“小博士制”,也就是谁在某方面有特长,谁就能获得“班级小博士”称号。我如获至宝,立刻把“小博士制”克隆到自己班上,却发现学生只是在获得“小博士”称号时热情洋溢,过一阵子热情便烟消云散。克隆“小博士制”失败后,我再一次细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古训,寻找问题的根源。原来,“小博士制”的终级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激励功能,而不是评“小博士”本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热情,并让这种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化为一种健全的人格力量,评选“小博士”仅仅只是第一步。像我只注重具体做法,盲目照抄照搬,没有考虑到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然收不到效果。这件事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应该更注重领会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即学其“神”而非“形”——这才是学习的真谛。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外,我也常常和青年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多问几个“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他们的青春、活力、闯劲、率真时常感染着我。此外,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了学生,以聊天的方式,巧妙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听他们的建议,会让老师的心与学生贴得更近,工作的效率更高。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是学习的必要途径。读杰出教育家的专著,作者的教育思想、智慧、技巧、情感会透过文字走入心灵;读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最新观点,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读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种读物,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我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再只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学,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尝试着用科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琐碎,反思以往,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陪着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除,像个保姆一样任劳任怨,然而学生并不喜欢;像个勤杂工一样什么都干,却并没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在不断学习、领悟中,我开始尝试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班级当作教育科研基地,思考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实现“自我解放”,把自己从体力型的勤杂工还原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科研的心态面对工作之后,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难题,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渐渐地,用科研的眼光来面对班主任工作成了我的一种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让我摆脱了以往的困惑与迷惘,并使我得以享受工作中无尽的乐趣。在追求中转变在转变中收获从监督型的管理者到服务型的教育者不少教师都觉得班主任工作太累,宁愿多上些课,也不肯当班主任。其实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并不是怕累——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来说,只要有兴趣、有价值,工作再累也不觉得苦。问题在于,班主任工作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具体的模式,费心劳神地做了许多努力,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使我们觉得累得冤枉!如何才能让自己在思想、行动上轻装上阵,把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科学的层次呢阅读大量专业理论书籍、分析一系列客观现象后,我又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经过反复求证,我得出明确的答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教育”这个词语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解释:它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师的一些行为却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太习惯于“管”人了,甚至把“管”人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请家长、写检查、跟学生发火、指责学生……这种过于情绪化的教育加重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学生因畏惧而暂时收敛错误行为,但“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又令教师困惑:为什么满怀激情地投入和心甘情愿地付出之后,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接受批评教育长此以往,教师必然身心俱疲。我开始努力从监督型的管理者向服务型的教育者转变,提醒自己以服务者的身份面对学生。于是,不再简单地把工作低效或无效的责任归咎于学生,更多地从学生角度思考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管理方法的转变,我在班上施行了一系列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1)“抓阄制”班干部担任制度:每半学期大家一起来抓阄,抓到什么就当什么,可以自行调换,担任班干部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上岗要有就职宣言,没抓到阄的学生组成考评组,每个考评组根据履行就职宣言的情况负责对一名小干部的工作进行考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和管理与监督并举的干部任免责任制,与此同时,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2)“一日小班主任”:每天由一名学生担任“小班主任”,和班主任一起开展日常工作,进行角色换位体验。通过担任“小班主任”,孩子们各有收获。有的孩子发出感叹:“我当一天班主任都觉得好累呀,我们董老师天天做班主任就更累了。”这样的孩子收获的是对教师的理解;有的孩子兴奋地说:“我给同学提意见,他接受了,感觉好极了。”这样的孩子收获的是尽责后的成就感;也有孩子很沮丧:“那天他当‘小班主任’,朝会时我讲话,他批评我,说下次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他也要让我尝尝滋味。”让孩子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也具有重要意义吗(3)“课前精彩两分钟”轮流演讲:每天的每节课前都有一名学生上台演讲,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口才。以一个班50名学生计算,每天6节课,便有6个孩子有了当众演讲的机会,一学期按20周计算,每个孩子就有12次这样的锻炼机会,小学共12学期,每个孩子就有144次机会。这144次当众演讲经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所能概括的。除此之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班级明星榜”,以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建立宜于竞赛的小组结构,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项制度在建立之初都只是一个雏形,在实践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完善,使得制度建设的过程变成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双方满足与愉悦的过程。更新教育观念之后,我发现作为“服务者”的我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简单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学、更艺术地育人,真正体验到了智慧带来的幸福。作为教师的满足和愉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时刻萦绕在身边,而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美丽人生中的美好开端。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长期以来,我喜欢以促膝谈心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但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教育方法。因为班主任还有大量其他工作,不可能在个别谈心上花过多的精力。而且就同一个问题多次谈心容易引起某些学生的反感,使谈心失去效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倡导“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首先设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让孩子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因为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是一个人的荣誉感、自信心的源泉之一。其次,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集体舆论影响每一个学生,让集体中一部分学生影响、感化另一部分学生。记得班里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小男孩儿,爱用“小拳头”解决问题,三天两头和同学发生矛盾。和他交流谈心之后,能好几天,但过后又开始使用“拳头”。采用过很多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我决定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一次,在他连续四天没有向同学挥动拳头之后,我不再只是简单地表扬一番,而是想办法把我对他的赞扬转化为集体舆论,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全班的骄傲。那天,在我的鼓励下,每个孩子为他找一个优点,对他说一句表扬的话,而且一致把他作为我们班的“小小男子汉”。三个星期后的一天,他又和别的孩子打架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把他单独请进办公室,而是让他找了几个最信任的伙伴帮他出主意:怎样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然后又在晨会上表扬他:“虽然这次‘小小男子汉’又打架了,但这是三个星期以来唯一的一次,和以前相比,进步不小。”在鼓励他进步的舆论环境中,我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了他自己。再后来,在全班公认他是“小小男子汉”的氛围鼓励下,他开始从心灵深处萌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学期结束时,他的变化令所有老师惊叹。交流谈心的方式是把科学知识、真理、道德准则告诉学生,缺乏对学生自己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明确原则的引导;而只有当学生自己追求过、获得过、亲身体验过道德准则并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道德准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种让学生通过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孤军奋战到全员参与孤军奋战的苦与累,想必每一位班主任都体会过,但未必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意识到,这种苦与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把班级管理当作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凡事靠班主任一个人支撑造成的。其实,班主任完全可以让学生共同分担管理班级的重担,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50个学生就是50个班主任助手,50个副班主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给我启发,在我的班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学校要求星期一人人都得带桌套,以前为这事我伤透脑筋,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记不住,学校检查时这一项总是“良”。可现在我班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因为郭婷艳同学专门负责这事,她一到星期天晚上就给几个爱忘事的同学打电话。我也不用再担心课间检查卫生时我班出现桌椅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因为高小依同学一下课就以“桌长”的身分带着各个小组的分管组员盯着每排的桌椅,并做记录,每周二的晨会上小结,为做得好的小组挂小旗帜。路过的老师看到课下班里学生忙碌的场景,直夸他们责任心强,我则会自豪地说:“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干事,愿意做班级主人,我何乐而不为呢我干嘛大包大揽呀”既然学生更乐意以主人的姿态与班主任协力建设班集体,那么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全员参与代替孤军奋战,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摆脱繁多杂事的缠绕,放手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如此,我们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教育实验,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就这样,我依靠不断的学习、思考把自己从苦与累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从事务性的应付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心智、更饱满的激情、更充裕的时间;用科研的眼光面对班主任工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我相信,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可以为有事业心的教师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我愿意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学习、工作、思考、研究,真真切切地体验心灵的满足与愉悦。真情真爱真教育——记全国优秀班主任杨小平杨小平,自18岁高中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已31年。31年来,她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五师八十三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山东省莱阳市、山东省高密市任教。从祖国的西北边陲到东部黄海之滨,她走到哪里,都把温暖的阳光洒到那里;走到哪里,都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杨小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教书育人,为了学生终生幸福,认真搞好养成教育,培育了一批批明礼诚信、严谨细致、好学上进的优秀学子。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辛勤耕耘的无私奉献之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先后被评为高密市劳动模范、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潍坊市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双十佳”教师,并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最高荣誉称号——“人民教师”。2004年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潍坊电视台、《山东教育》《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几家媒体对她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在荣誉面前,杨小平却总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所做的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平凡小事。”然而,众人都说:杨小平超越了平凡。当老师就要爱孩子杨小平长期担任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她曾读到一句话——爱是最好的教育,并深有感触,“如果不爱孩子,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杨小平把爱孩子看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努力让自己教的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安全、自信、快乐。“妈妈老师”在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妈也亲,爸也亲,我们的杨老师更亲……”一个“亲”字,包含了深厚的师生情。杨小平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上班前,她总要在衣兜里塞满卫生纸,妈妈问她干什么用,她笑嘻嘻地说:“给学生擦鼻涕、擦屁股。”课间,年轻的杨小平,毫不在乎学生身上是不是有土有泥,把他们亲切地抱在腿上,揽在怀里,给他们擦鼻涕、剪指甲、掏耳朵、梳头、讲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围在她的身旁。每当看到学生不高兴,杨小平总是亲切地抚摸着他们的头耐心地询问原因,直到学生露出笑脸。若是学生身体不舒服,就带他们到卫生室去看看;若是没有吃饭,就买来饭,倒上热水,看着他们把饭吃完,还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一定要吃好早饭,以免影响学习和健康。放学时,杨小平又当起了“特殊交警”,手牵手送孩子过马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班里的学生跟杨老师比跟妈妈还亲,所以对杨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妈妈老师”。每天面对这些琐碎小事,搁着谁都会有心烦的时候,杨小平却乐此不疲。有的老师说做班主任太难了,被孩子们闹得头疼。可杨老师认为,学生有事找你,就是信任你,那是做老师的福气,学生见了你就躲得远远的,那才是做老师的悲哀。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杨小平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想出个办法后来成了习惯:把自家的钟表拨快20分钟,每天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学校。到校后,先做两件事:第一,打扫办公室卫生、提水,给老师们倒上一杯热水;第二件事就是提前到教室打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再把教室地面擦一遍。学生来到时,即使在冬天,也会看到杨老师的脸上总是汗津津的。做好准备后,杨老师便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跟学生互相问好,还不时为他们整整衣衫,或者轻轻抚摸一下孩子的头,微笑着把他们迎进教室。她说:“这叫精神鼓励法,因为在孩子眼里,老师是崇高与伟大的,老师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需要爱的滋润。”什么事她都想在前、做在前,被同事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特殊的大脑有人说,杨小平有一个“特殊的大脑”——学生的年龄、身体、生日、学习、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她都了如指掌,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变化,她都明察秋毫。说杨老师大脑特殊,不如说她工作认真仔细,每接一班,她都给学生建立一本成长小档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随时把学生的一些异常表现,记在小档案里。做到天天记录,月月汇总、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每当杨小平班里换新的任课老师,她总是主动把每个学生的情况详细介绍给新老师。这样,既可以让新老师了解学生,少走弯路,又不至于使学生因老师不了解情况而受到任何委屈。多么细心、周到的杨老师啊!跟孩子们谈起他们的杨老师,七八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几乎都是一句话:“我们觉得杨老师好,我们最亲杨老师!”几个升入高年级的孩子说:“妈妈能做到的杨老师能做到,杨老师能做到的妈妈不一定能做到。”有好习惯才会有好人生杨小平在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她三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践行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当老师就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尤其在小学阶段,育人最关键,习惯最重要。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杨老师注重从点滴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从“习”到“惯”的养成教育。特殊的一课杨小平每接一个新班,都先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课。课上,杨小平会突然宣布让学生把鞋和袜子脱下来。然后,她逐个拿起孩子的鞋袜用鼻子闻闻有没有怪味,用手摸摸鞋垫是否潮湿,好多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那些不太讲卫生的孩子,杨老师没有责怪,而是告诉他们讲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并要求孩子们每天早晚洗脸、刷牙,每天晚上洗脚。刚开始,杨小平亲自检查,让孩子们张开小嘴,逐个闻闻嘴里有没有怪味;让每个孩子伸出小手看看指甲是否剪好,敞开衣领看看脖子是否干净……老师检查一个月后,由小组长检查,半年下来,基本就不用检查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杨老师说:“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比较‘痛苦’,需要进行长时期枯燥单调的练习,每天坚持,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矫正就更需要坚强的毅力。”杨小平要求她的学生上学必须带三样东西:一块小手绢,整整齐齐叠成三层,最外面一层擦鼻涕,中间一层擦手,最里面一层擦眼睛,每天晚上洗净晾干;一块卫生纸,大便或其它急用;一块小抹布,用来擦自己的桌凳。杨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来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桌凳擦干净,从正面到背面再到侧面,擦完后把抹布洗净、叠好,放在窗台上指定的位置。杨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干干净净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身体洁净、衣装整洁,有利于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一个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慢慢影响周围的环境,让整个环境都干净起来。杨小平所带班级的教室门口总放着一块擦鞋垫,孩子们进教室前都会在鞋垫上擦擦鞋子。下雨天杨老师的学生会用方便袋另外带一双干净的鞋袜上学,以免穿着潮湿的鞋子上课着凉生病。如今杨小平的这些做法已在全校推广开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杨老师在班里经常组织叠被子模拟比赛。怎么比呢两块小手帕、一个文具盒、一块橡皮就能解决问题。杨老师一声令下,小选手们就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就会展现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文具盒“床”上,手绢“床单”铺得平平整整,另一块手绢“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橡皮“枕头”放得规规矩矩。为了改变孩子早上睡懒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杨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起床模拟训练和穿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把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具体做法是:杨老师拿一个小闹钟调好时间,放在讲桌上,学生先模仿熟睡的动作,闹铃响一下睁开眼睛,闹铃响2~3下定定神,闹铃响第四下,一骨碌爬起来。在杨老师的训练下,“一骨碌”成了学生起床的第一信号。考虑到有些学生起床可能有困难,杨小平告诉学生,当闹钟响了而你又想再睡一会儿时,你就想,老师也在起床呢,我要跟老师比赛,看谁穿衣服快。杨小平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整理书包比赛,杨老师班上学生的书包里,每本书、每个本子所放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要拿某一本书、某一个本子,不用扒书包,一伸手就能拿出来,完全改变了有些孩子书本、作业本乱作一团,到处找不到的现象。好多家长说,如今孩子不但会整理自己的床铺,还能帮我们整理床铺,看到孩子这么懂事,我们真高兴。从小事培养好习惯杨小平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是一些外显的东西,一个人仅具备这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她所教班级的各科成绩,也都十分出色,这也是让同行佩服的重要原因。上课了,随着一声清脆的“起立”,学生们刷地一下站了起来,个个挺胸抬头,精神饱满;坐下时,双脚放平,坐姿端正,专心聆听老师讲课;发言时,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站立读书时,一律用手拿课本中间的左右两边,以保持书的平衡;坐着读书时,双手放在两个书角上;读完了,将书轻轻地放在课桌上身体的正前方。学生练习写字前,老师提醒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并演示执笔姿势;写字时,杨小平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对书写美观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对经过努力也写不好的孩子,她俯下身子手把手地指导。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轻轻合起书,连同练习本一起放进桌洞,紧接着迅速摆好下一节课的课本、笔记本、随堂练习本等。杨小平所带班级学生的课本都整齐地包了书皮。杨小平说,要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习惯,让学生知道书籍是神圣的,所以发下新书的第一天,杨小平就教学生包书皮,然后由学生将课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来完成。杨老师班每月检查一次课本,看谁将书保护得最好。这样一学期下来,杨小平学生的书,几乎都像新的一样,杨小平用过的教科书也全都如此。杨小平说:“这些都是小事,但恰恰就是这些小事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及思想,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由于坚持通过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多年来,杨小平班里从来没有学习太差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她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美德培植到学生的心灵上杨老师认为,一个人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善待人、谦让人,都要讲文明、懂礼貌、有社会公德、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她把这些美德一一培植到学生的心灵上,转化成学生的信念,使之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遵守规则保持良好的课间秩序,走廊里、教室里不高声喧哗,上下楼梯右行礼让,这是每个学校经常抓而又最棘手的一项常规工作。而杨小平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好。从一年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起,杨小平就教育学生课间活动要有序,过走廊要轻声慢语,上下楼梯右行礼让,并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做人有修养的表现,否则会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