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以贵州省瓮安县“6.28”为例

贵州瓮安事件简介

贵州省瓮安县2008年6月28日下午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据当地警方介绍,6月28日下午,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指示要求尽快妥善处置。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崔亚东迅速赶至事发现场,指导当地党委、政府处置和平息事件。至6月29日凌晨2时,围观人员缓慢散去,事态没有进一步扩大,瓮安县城秩序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贵州瓮安事件-事情起因

2008年6月22日凌晨0时27分,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县西门河大堰桥处有人跳河。雍阳镇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后,迅速派值班民警赶赴现场,并通知119人员赶赴现场。民警赶到现场立即开展救捞,因天黑施救条件有限,经持续紧张工作,于凌晨3时许将溺水女孩打捞上岸后,急救人员证实其已死亡。经向在场报警人刘某、陈某、王某询问得知,溺水女孩名叫李树芬,1991年7月生,系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6月22日7时40分许,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又派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尸检和调查工作。

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

贵州瓮安事件-现场回顾

6月28日下午4时左右,在县城广场一带,近万人聚集在一起,一些人准备了砖头、汽油、刀棒等物品,冲到县公安局大楼,将停放在大楼前的车辆全部砸烂、烧毁,并将汽油倒在公安大楼一楼点火焚烧。抢走、烧毁办公室资料以及电脑若干,并打伤数十名公安干警,一名公安干警被打成重伤,然后将公安大楼1-2楼全部砸烂。后因火势太大,肇事者从公安局退出后,趁乱攻击了瓮安县政府大楼,将所有车辆全部砸烂,又烧毁县委、县政府大楼及县政协大院,接着将民政局旁边地下停车场放的私人车辆全部砸烂,然后蜂拥至邮电大楼,故技重施,将通讯设施破坏。

被纵火烧毁的县公安局大楼被纵火烧毁的警车主要内容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四、关于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几个关键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群体性事件,一般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年制定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也将群体性事件界定为“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利益抗争行动谱系

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从1993年到2011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18.25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1000万人。2、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

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中国群体性事件保守数据统计表3、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

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雇佣工人要求发放足额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农民工要求发放欠发的工资,下岗工人要求工作,改制国企的工人要求保护国家财产不能流失等。4、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

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

5、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6、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置难度加大

*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的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与少数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1、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时群体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将群体性事件界定为治安性、刑事性甚至政治性事件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导和偏差。在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利益表达与利益博弈的形式之一。群体性事件往往起源于群体利益被侵害。一份公开的材料显示:在过去的土地征用中,一些地方政府占有土地资源利益分配的20%一30%

;开发商占40%一50%

;而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仅占5%一10%。

近年来群体事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起因都很小一基层反应迟钝一事态升级爆发一基层无法控制一震惊高层一迅速处置一事态平息。这种现象说明有关基层党委政府对于“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执政理念还没有入脑入心,一些干部见了矛盾绕着走,漠视群众疾苦已成为“顽疾”,这种状况十分危险。2、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由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长期忽视压制,导致人民群众的情绪由民意―民怨―民愤,最终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拖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一些基层干部中,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缺乏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特权意识严重,执政水平低,作风粗暴,伤害民众感情,也容易激怒群众的情绪,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面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视为小事,草率处理。面对复杂交织的种种社会矛盾,不敢管、不愿管,逃避矛盾,避重就轻。面对突发事件,反映迟钝,明哲保身,甚至落荒而逃,最终引发性质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地方在错误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干部的种种不良作风,正在使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演化为“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6.28”事件中的死者李树芬是玉华乡人。玉华乡有丰富的磷矿资源,玉华乡有丰富的磷矿资源,2007年全县磷矿开发生产能力230万吨,玉华乡就有190万吨,占82.3%,矿群矛盾和上访事件占整个瓮安县的40%。☆磷矿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严重破坏,有的地下水位下降近200余米,河流受到污染,浅层地下水枯竭,原投资修建的一些灌溉渠成为摆设。在玉华乡磷矿开采区,有关部门和采矿企业从未开展过植被恢复工作,全乡废弃采矿区15万余平方米,废石堆积,岩石裸露,不能复耕,风沙成患,严重影响矿区群众生产生活

2007年初,贵州爱思开老虎洞磷矿开发有限公司在玉华乡岩根河田坝组村征地,征用土每平方25元,田31元,征费太低,村民不同意,公司在社会上找了三个恶棍来村把人打伤。加之矿区水资源枯竭和地表沉陷等破坏,村民咽不下这口气,几百人就堵路、堵车,要求解决开矿挖断水源后的饮水和灌溉问题,要求每吨矿提5至10元,用于整治矿区生态环境。

2007年4月29日县政府通知派7个村民代表去解决问题,没想到一去就被公安机关抓了。消息传回田坝村,60多个村民赶去讨说法,被公安人员打伤13人,当场抓了20人,有的关了15天,有的关了20天。先去的7人被判6年至2年不等判刑。3、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导致一些人政治观念经济化、宗旨观念利己化、纪律观念自由化一些群众对政府、对干部产生了仇恨,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仇富、仇官、仇警的“三仇现象”。湖南张家界政府大楼爆炸事件,上海袭警事件就是三仇现象的体现。4、突发性群体事件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2008年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四、关于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几个关键1、主管者负责的原则

主要领导靠前指挥

2、应急处置的核心是控制——把事态控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第一时间响应极其重要第一,要控制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使参与和围观群体性事件的人数不再继续增加第二,要控制群体性事件的级别,防止事件的危害升级3、疏导为主,强制为辅说服教育和信息公开强制力(警力)的使用发挥信息发布的管理功能谣言=重要性x模糊性如实公布事实,不要低估社会公众的承受力信息发布工作的要点新闻发布与应急同步启动尽早及时发布信息互通、宣传稿(口径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