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_第1页
社会工作案例_第2页
社会工作案例_第3页
社会工作案例_第4页
社会工作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案例一社会工作案例背景小唐,女,12岁,家住望麓园街道富雅萍社区。案主家境较好,父亲为私营业主,母亲经营一家旅馆,一家住在母亲开的旅馆内。父亲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出差,母亲爱好打麻将。另,旅馆周边社会环境不是很好。问题诊断1、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行为处事方式很老成,并常常带有很重的社会气息;2、部分行为举止男性化,同辈女生有给她起绰号“母老虎”;3、对学习缺乏兴趣,数学成绩一般在三四十分左右,很多问题不是不会做,是不想做。理论基础每个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自我”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连贯的关于自己的观感,如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己能力的认识等。服务目标具体目标:家庭关系支持、社会支持、环境支持与塑造;总目标:使案主成为一个与一般女生相同的爱学习的小女孩。服务计划1、家庭关系支持,联系案主父母,劝其父亲在出差至于多与女儿电话联系或尽量增加在家时间,劝其母亲少打麻将,在空闲之时多关注女儿的学习和生活;2、社会支持,要求案主在其母亲要其看店时,坚定的拒绝,并在必要时发动舆论的压力;3、环境支持与塑造,引导案主周边同学及机构内工作人员给予其关心,利用四点半的学习氛围促使其爱上学习。服务过程2011年10月25日,与案主进行面谈,对案主的大致情况进行了解;2011年10月27日,对案主进行学业辅导的同时,发现其厌学情绪很重,对其进行了引导;2011年10月29日,与案主进行视频谈话,对其周边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发现其身边环境很恶劣;2011年11月1日,案主与另一名同学犯了错误,别同学排挤,为其分析其中对错;2011年11月3日,案主生日,为其做了一个简单的庆生活动;2011年11月10日,为案主系统的分析了其自身的优缺点,帮助其发掘自身的价值;2011年11月16日,下雨,护送案主回家,与其叔叔就案主的情况做了交流(肯定为主);服务评估因服务计划尚未完成,该社会工作个案并未结案,就目前对案主的服务,对案主的生活已起到了很大的好的作用,包括:案主的学习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同辈的女生建立的较好的人际关系;父母不在总是要求案主留在家里看店,空余时间多了很多。社会工作个案反思与总结从与小唐的接触中,能够深刻的看到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周边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周边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孩子的成长是令人担忧的。在工作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平等、尊重、接纳的原则,,以真情换案主的真心。作为专业工作关系,社会工作者也必须保持客观、理性。一个好的工作关系,通过案主与社会工作者的交互反应,将有利地推动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案例二一、案例简述服务对象喜欢校园生活,凡事从母亲的角度出发,有感恩的心,愿意回报他人,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的她在家庭经济困难、母亲精神状况不佳、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自强不息,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很独立。但由于服务对象过了最佳学习时期,学起知识来有些吃力,尤其是在数学和英语方面存在困难。渐渐地,服务对象在学习上变得不自信。接案工作员以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为指导,梳理服务对象学习上不自信的情绪,辅导服务对象的课业,让服务对象重拾自信。二、接案服务对象是一名15岁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曾带着精神病妈妈流浪六个省区市,受到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回到珠海后,由义工介绍给婆石妈咪家庭综合服务社的工作员。从班主任黄老师了解到,服务对象与同学相处和睦,刚到班级时,因为想念原来班级的同学,课间时还会跑回去看他们,现在没有这现象发生了。服务对象上课很认真,也很懂事,由于过了最佳学习时期,思维接受能力稍微差点,在数学、英语方面的学习稍有困难。服务对象在陈述校园生活时很开心,但她表示从二年级上跳跃了二年级下与三年级上,直接学习三年级下的知识,学习上有些吃力。帮助她的义工希望工作员能够给服务对象提供学习辅导,同时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心。三、案情评估(一)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1、服务对象的生理情况服务对象是个女生,今年15岁,与她同龄的孩子大多已上初三。由于家庭原因,在一小学内上三年级。在班级中,她的外形比较出众,身高比同班同学都要高。2、服务对象的心理情况她有些不自信,在学习上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说是自己笨,做题时会显得稍微有点急躁,在做错题目后就更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了。她的内心还是比较像小孩子,遇到好玩的事情,就容易分心,不太能静下心来。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比较怕学习时有吵闹。她常怀感恩的心,对于帮助过她的人她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她对学习很重视,希望自己学习上能跟得上进度,希望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学习,另外,需要培养她的自信心。3、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服务对象是家里的独生女,其父亲为斗门人,在其出生后不久便去世,其与父亲那方的亲戚没有了联系;其母亲目前患有精神分裂症,曾尝试带其母亲去医院,但其母亲半路逃跑;外公已去世,外婆在世(也患有精神病)。她有三个舅舅,只有二舅会两三个月给300元,但不会见面。服务对象与母亲两人共同生活,关于吃饭的问题,要不就是其母亲做饭,若犯病的话就外出吃饭,她做的饭,其母亲不吃。其母亲没有发病时,生活可以自理;若发病了,便会与她争论一些琐事,如:家里漏电,要求搬家,这经常把服务对象气坏。服务对象也反映,其母亲会这样子说是因为以前曾经因为电器漏电被电过,所以现在就担心害怕,并说有漏电的情况出现。她母亲发病时,还会将她的书本都撕烂,所以她都无时无刻把书包背着。服务对象母亲对于陌生人有一种抗拒心理,当我们询问她能否进行家访时,她说,第一、第二次去她家的话,其母亲会欢迎,但是第三次去的话,其母亲就会发脾气了。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低保家庭的资金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还有放学后帮叔叔(无血缘关系但帮助她的好心人)卖气球所得。4、服务对象的学校情况服务对象现在在有关部门安排的某小学就读,入学后,校领导对她非常关心,早餐、中餐的费用全免。她在读完二年级上学期后,通过校方考试,跳级至三年级下学期,没有对二年级下以及三年级上的课程进行学习。目前,她在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外,还需完成二年级下与三年级上的自主学习课程,书包长时间装有二年级以及三年级的书本以及作业。学校方面无法安排专门老师为她进行单独辅导。她在一年级以及二年级中担任班长(只有一名班长),三年级也担任两位班长中的一位。据她反映,班主任对其很好,还在学校中特意腾出一柜子让其放置书籍。5、服务对象的朋辈交往服务对象与同学相处和睦,据班主任黄老师反映,她刚到班级时,因为想念原来班级的同学,课间时还会跑回去看他们,现在没有这现象发生了。曾经试过放学后去同学家学习,但她觉得同学家长讲解的内容讲了跟没讲似的,都听不明白。6、社会环境社会上有热心人士给予帮助,经济来源主要为低保家庭的资金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她说,现在使用的书包也是社会机构捐赠的,有一位阿姨为其送来一部学习机,她对那阿姨说过太贵了,不需要,那阿姨还是坚持要送过来,她十分感激。一位叔叔经常给予她帮助,周六日的时候,她会帮助这位曾经给予其帮助的叔叔卖气球,她说,她之前的手机被别人偷了,那叔叔知道后便为其购买了现在使用着的手机,她为了答谢叔叔便在空闲时间无偿地帮助他卖气球。居委会方面每月会补贴低保700元,有相关扶贫活动也会通知服务对象;她一、二年级的语文陈老师,曾就她刚上学时存在生活与学习压力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目前在放学后以及周六或周日辅导她数学;敬老爱幼协会负责人李奶奶,每年会支持她3400元;另外,她的爱心父母每年会支持帮扶金500元。(二)问题分析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她将来应对类似问题的能力,进而得以成长。任务中心模式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与社会的问题,即问题的存在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她本身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她的社会生活层面。在确定究竟何种问题需要治疗时,任务中心模式有一个选择的范围,而不是服务对象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在该模式的治疗范围内。该模式只关心:服务对象明确承认的问题;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的问题;工作员可以采取行动予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来源于她自身未满足的需要,而不是来源于其他人的界定;服务对象希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基于任务中心模式的分析,在问题的界定上,着眼于“可处理的问题”,工作员多次与服务对象会谈,两者共识的问题如下:1、人际关系的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年龄比班上同学大,与班上同学之间的共同话题较少,平日也没有较多的交流,所以服务对象与班上同学会有明显的疏远感,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班级活动中。从跟服务对象深层次的交流中,发现服务对象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同班上同学交往。2、学习的能力问题由于服务对象在读完二年级上学期后,跳级至三年级下学期,没有对二年级下以及三年级上的课程进行学习,需自主学习课程。服务对象在学习数学以及英语方面存在困难,一些需要逆向思维与涉及几何图形周长计算的数学题,服务对象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从跟服务对象的交谈中,发现服务对象内心十分重视学习,希望能跟上学习进度,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学好数学和英语。服务对象在会谈中表示希望能够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习能力。但由于外在环境的不支持,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需要工作员同服务对象、教师等沟通,以获得明确的行动目标。四、介入(一)辅导策略及目标1、辅导策略本案的辅导策略是以任务中心模式为主,即同服务对象进行深入会谈,揭示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其存在的核心问题,然后拟定工作协议,制定工作任务。在本案中,服务介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核心问题。通过同服务对象的深入会谈,工作员对于她陈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达成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问题的初步意见后,消除某些非理性的问题,接着协助她明确核心问题及问题的优先处理顺序。(2)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尝试让她参与工作员站举行的青少年活动,通过增加与同龄人的互动提升她同他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安排她参与工作员站的志愿者活动,增加其同他人互动的机会及实践交往能力。(3)培养乐观自信的情绪。同服务对象约定每次会谈的时间,在会谈过程中主要给她做个案辅导,引导她如何与他人交往,同时培养她的自信心。(4)提升学习能力。工作员及工作员站的志愿者会辅导她课业,同时工作员定期与学习教师交流,希望能够改善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网络。2、辅导目标(1)短期目标。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2)长期目标。提升学习能力,争取能够在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外,完成好二年级下与三年级上的自主学习课程。同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人际圈,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信心。(二)辅导过程第一阶段,问题确定。1、阶段目标(1)与服务对象建立工作关系。(2)明确核心问题,制定工作协议。2、介入过程会谈共分为八次进行,第一次同服务对象单独见面,第二次同服务对象班主任进行电话访谈,第三次到第八次同服务对象单独见面。(1)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提高服务对象对工作员的信任程度。(2)引导服务对象澄清辅导的期望及角色,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困扰的种种问题,工作员在此期间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核心问题的存在。(3)同服务对象班主任进行电话访谈。向班主任咨询服务对象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交友情况,更进一步地明确服务对象存在的核心问题。(4)引导服务对象制定工作协议,明确后续辅导的任务。第二阶段,工作协议的开展。1、阶段目标(1)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信心。(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提升课业。2、介入过程(1)安排服务对象参与工作员站举行的青少年活动,通过增加与同龄人的互动提升她同他人交往的能力。(2)邀请服务对象同志愿者见面,建立两者的信任关系,并明确课业辅导的计划。同时邀请外在系统(教师、义工)给予服务对象学习上的支持。(3)工作员定期回访服务对象的外在系统,了解情况。同时安排对服务对象的辅导,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引导服务对象继续进步的动力。第三阶段,总结辅导成效。1、阶段目标评估辅导的效果,提出辅导的后续安排。2、介入过程(1)与服务对象及其外在系统一起回顾辅导过程,总结辅导的成效。(2)根据辅导结果的评估,给予服务对象及其外在系统跟进的建议,同时提高支持网络力度。五、活动评估工作员开展个案辅导的经验还不多,在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辅导刻板化的现象,如按部就班地按固有的模式进行辅导。幸运的是得到督导的专业指导,让工作员及时意识到的存在问题。总体来讲,本次辅导的效果较为明显。服务对象的外在系统中重要他人的回馈信息均很正面,证明服务对象有获得外在系统的认可。同时在辅导中,工作员也直接能够观察到服务对象自信心上的改变,同他人交往能力的提升。社会工作案例三一.基本资料小张,女,1982年12月22日生,职校文化程度,未婚,无业。从职校毕业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目前与父母同住。二.背景资料案主2003年从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专业是形象设计,在考试时,由于心里太紧张,考试没有通过。后来学校推荐案主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三个月后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一个月服装专卖店营业员,就一直失业在家了。案主一向比较听从母亲的话,由于母亲经常催促案主出门找工作,造成她对母亲渐渐反感,与父母的交谈也逐渐减少,家庭气氛紧张。案主本身性格内向,且在工作方面屡屡受挫,造成其内心失调,不自信,自卑感很强。案主目前整天在家无所事事,而且几乎不出门,自己也感到很苦恼。三.主要问题思想观念:案主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使她非常灰心,再加上自己刚参加的营业员上岗证考试没有通过,使她更感自卑。性格问题:案主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社工在与案主多次交流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母亲代其陈述,案主本人只是低头默认,很少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眼神中流露出迷茫。就业技能:案主学历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确很难找到工作。家庭关系:案主长期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对其有埋怨情绪,家庭气氛紧张。四.问题分析1、就业观念:针对案主由于就业屡屡受挫,产生自卑情绪,社工从改善就业观念入手,为她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她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2、性格问题:针对案主性格内向,缺少与同辈群体的接触,生活迷茫,社工认为可以让其参加社区活动,增强她社会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性格开朗起来,更快地融入社会。3、就业技能:针对案主学历较低,无一技之长,社工认为如能解决就业问题,其许多问题可得到缓解。提高案主的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是社工的目标。4、家庭关系:针对案主长期闲散在家,家庭气氛较紧张,社工认为应与案主及其父母共同交流和分析案主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母亲认识到自己事事替女儿包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改善与女儿的交流方式。五、服务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家庭疗法相结合。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案主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的,因此在这一模式的运用中充分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案主的主要问题都可以明确界定,依靠案主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采用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的治疗过程提供一个框架,以便更加高效地为案主提供服务。案主与母亲的关系紧张,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运用家庭疗法,以改善母女的交流,使母女俩正确地对待案主的问题,共同朝着为案主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此外,本案例还可以邀请案主参加团体活动,以增强案主对社工的信任,增加案主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加速案主自身的改变。五、服务计划总体目标:协助案主改变就业观念,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善母女关系,改善案主内向封闭的性格,促进其更快融入社会。(一)收集并研究资料,了解案主的生活状态、主要问题,建立专业关系。表1:案主自身主要的优势与不足(二)与案主进行交谈,改变其就业观念,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树立新的人生目标。(三)挖掘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家庭环境。与案主的母亲进行沟通,缓解家庭气氛,让其认识到事事替女儿包办,对女儿一味地埋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社会支持和人际沟通上,社会资源少,社会支持度低。需要她重新建立起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同辈群体、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四)提供案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五)邀请案主参加小组活动,增强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使其性格逐渐开朗。(六)根据案主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强其自立能力。(七)如果就业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就帮助案主做好就业前的准备,鼓励她走出家门,寻找工作机会,结交一些同辈群体,使她能够独立地走向社会,而不是一味依靠社工的服务。(八)回顾整个过程,巩固几次服务的成果,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努力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做好跟踪服务。第一节:首次面谈时,案主单独在家,社工发现案主由于长期呆在家中,眼神已略显呆滞,对社工的到来表现得非常拘谨,说话吞吞吐吐。社工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社工聊到她的兴趣爱好时,她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社工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案主告诉社工,她喜欢艺术方面,比如画画、手工等。2003年从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专业是形象设计,在考试时,由于心里太紧张,动作缓慢了些,考试没有通过。后来学校推荐她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三个月后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一个月服装专卖店营业员后,就一直失业在家了。案主表示,其母亲现在一直催促她出去找工作,使她感到很苦恼。半小时后,案主母亲回来了,对社工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主动对社工讲述了一些女儿的情况,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工作屡屡碰壁,心情不好,与父母的关系渐渐紧张等情况。整个交谈中,案主母亲表现出了焦急的心情,希望社工及时地给予帮助。通过这次上门走访,社工和案主及其母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母女对社工社工的信任度大大加强,并真诚、坦率地讲述了一些案主个人及其家庭情况。社工在交谈中,发现了服务对象身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认为应该建立专业关系,提供专业服务,给予帮助。第二节:社工与案主的母亲进行了交流,指出了她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女儿方式的不足之处。事事代其女儿包办,使女儿缺乏独立的空间,不利于案主的自主自立,过分依赖父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母亲对社工的建议表示接受,愿意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之后,社工又向案主的母亲传授了一些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母表示愿意有所改变。另外,根据案主的特点,社工与管劳动保障的同事联系,通知了案主有关的职业培训信息,案主表示愿意参加。社工感到,对于一个长期呆在家的青少年,能够独自来到社区办理培训报名登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社工也对案主给予了及时地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次服务,社工看到了案主的母亲愿意改善与女儿关系的积极态度,对社工教授的沟通技巧也能接受。案主表现出的求职心切的心情,让社工意识到求职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缓解案主身上的其它问题。第三节:案主来电话询问营业员培训班的开班日期,社工说会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通过与培训学校的联系,了解到由于培训的人数不满,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开班,但具体的开班日期目前还不能确定下来。社工认为,既然培训班一时还开不出来,那社工就利用这段时间,让案主去担任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不但能提供案主与社会接触和锻炼的机会,还能提高她的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社工把这个想法与案主进行了电话沟通,案主回答可以试试。这次服务,社工以“以人为本”的宗旨,提供了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并且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第四节:社工对小张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并告知其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重大意义,小张表示自己之前对于此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今后愿意从自己做起,把垃圾分好类,并乐于担任家住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一天中分早晚两个时段在垃圾投放点对前来倒垃圾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投放指导,起初小张比较羞涩,不敢开口,但在社工的鼓励下,居民的配合下,小张成功的迈出第一步,在经过一天的指导后,小张成功的劝导了十余户居民,并获得了极大地自我满足与自我认同。此后,小张每隔一天在社区进行志愿指导,虽然后面也碰到过居民不理睬的挫折,但在社工运用理性情绪分析法对小张进行辅导后,小张能够正视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问题,并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第五节:电话通知案主近期社工青少年社工要举办一个“垃圾分类大手牵小手”的联欢会,并告之这次联欢会将有16位左右的社区青少年参加,希望她能够加入。案主表示一定会来参加,并记下了具体的地址和时间。活动当天,案主提前了10分钟来到了活动举办地点。在活动中,社工设计了一些心理测试和互动的节目等,案主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了“三等奖”,上台发表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和新年愿望,她说:“我很高兴在今天的联欢会上结交了新朋友,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也祝大家万事如意。”这次活动,提供了案主与同辈群体交流的机会,她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有结交同辈朋友的愿望,也有改变自身的愿望。她的发言和表情,流露出了她的心声。案主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话,虽然还有点怯场,但社工感到案主的心扉正一步步敞开,为她性格的改善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六节:社工通过电话和案主取得了联系,询问她的近况,她告诉社工她已通过了某超市理货员和巧克力专柜促销员的面试,很开心,想找社工聊聊。社工看看窗外,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地上也积起了一层厚厚的冰雪,但想到案主如此主动的提出想与社工沟通,充分地体现了案主对社工的信任,社工立即赶往案主家。到了案主家后,社工与她进行了交谈,她先跟社工聊了上次参加活动感到很开心,结识的几个朋友至今保持着联系,希望以后有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