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xxx公司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之一)如何听课、评课“听”有听的方法,“评”有评的内容,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怎样听课1、听课准备(1)学识准备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按课程标准应做到4个弄清:①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先进教改信息等,借助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现象。积累听课评课材料。听课评课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这方面材料还不是很多,这就需要听课者注意积累。具体方法,一方面要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听课边总结。(2)心理准备态度上的准备:听课要做到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情绪上的准备: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3)情况准备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4)物质准备听课者不能徒手洗耳恭听,要带好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等。2、听课要领(1)全身心投入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2)掌握观察要领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听什么呢?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教师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课后学生的反馈。看什么呢?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想什么呢?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现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3、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课堂实录包括:①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③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④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⑤学生活动情况;⑥教学效果。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课堂评点是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实验等。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二、怎样评课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一)评课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坦率诚恳,要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2、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罗列太多,只要一两三点到位就够了。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3、激励性原则要兼顾整体、讲究方法,就课论课,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评课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二)评课标准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一样。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下面列举的只是许多评价标准中的一种。一节课的评价标准1、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2、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3、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4、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2)重视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5、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5)调控课堂能力强。6、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7、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三)综合评析所谓综合评析就是指评课者对1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评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处理教材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既不就事论事也不空谈理论);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作出综合性评析意见。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都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2、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看课堂结构安排(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少,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占用时间多少,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的、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①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②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目,上课甩题目,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③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指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④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是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要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是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看教法。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程度。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或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进行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四)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时,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1、具体表现(1)重听轻评。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二是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2)敷衍了事。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3)平淡肤浅。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4)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5)参评面窄。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6)以偏概全。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7)评“新”弃“旧”。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认识不足,评议不到位。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身上,他们认为对自己课提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2)评议方法不当,效率低。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3)缺乏严密组织,随心所欲。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听课评课,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4)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之二)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指导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听课评课的指标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若滥,则流于形式走过场,听课评课名存实亡。若无计划,无准备的盲目听课,缺乏特色,平淡无奇,则唤不起听课评课的激情灵感,达不到课堂教学研究的艺术境界。克服形式化、盲目性的对策,就是听课评课须有规范化、针对性。课的类型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课都是一个听法,一个评法,必须因课而异,有所侧重,听到实处,评到深处。(一)从开课本身的目的来看,听课评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指导性的听课评课;二是试验性的听课评课;三是示范观摩性听课评课;四是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五是竞赛评比性的听课评课。1、指导性的听课评课,应该突出一个“导”字这种听课多是对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或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有薄弱环节,通过实际听课,找出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之改进教学工作。要求指导者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修养,这种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时要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指导试讲,听后应及时交换意见,有时要连续听一段时间,直到该教师有了明显的进步,放心地上了路。这类课一般是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同志执教,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走上讲台,会上课,上好课,同时发现他们的各自课堂教学特色,以便今后“量才录用”。一般应该分为这样几步进行:第一步听在他人事先帮助下备好的课;第二步听由他们自己确定的内容且自己独立备课的课;第三步听他人规定的讲课内容由他们自己独立备课的课;第四步听课人事先不作什么通知,进行随堂听课。这样由扶到放,循序渐近地进行引导,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每进行一步,都应该有个过程。不是听一两堂课就算了事,应该连听几节。这样新教师才会有足够的锻炼机会,听课人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情况才会心中有数,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指导计划、方法和措施。评新教师的课,要做到循循善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那怕是一点一滴也要给提出来。对这些老师来说,点滴成绩往往就是推动力。这些老师的课往往问题比较多,不宜和盘托出,倾盆大雨,以免他们接受不了,也不知从何改起。因此,每次必须抓住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的分析、比较、总结,然后善意地提出来,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课某些方面确实需要改进而乐意主动地逐步地去改。2、试验性的听课评课,应该突出一个“研”字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可由领导和教师共同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切磋讨论,然后由教师实验,最后共同总结。由于是实验研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结论要经过反复实验后得出。这里所指的试验课是指对教材处理的尝试,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教学改革的实验课,等等。因此,听课前首先要搞清楚试验的专题是什么,试图通过这堂课教学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等等。如果某堂试验课是研究“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在听课时就要注意这位老师是采用哪些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边听边想边对照边分析边综合归纳。以形成自己对这堂试验课的独到见解。评这种课,无须求全责备,能总结出一两条新鲜经验加以推广就好。扶持教师勇于、善于教学创新。允许失败,反复实验,不断完善。评课时,一要发表各自的见解,同时还应展开争论。正确的观点,完美的方法才会逐步明朗,执教者、听课人都会有较大的收获。切忌当面“好好好”什么建议都不提,而在背后大抒不同见解,一方面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听课的人也收获不大。3、示范观摩性听课评课,应该突出一个“学”字任何一种听课,都是向教师学习的过程。这种听课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听某一位老师的课,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管理水平。这类课往往是一个单位或个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由集体或个人精心设计的课。一般来说这类课是较成功的课。因此执教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控制,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方面都值得认真学习。听过以后应该再回忆回忆课堂教学的实况,组织讨论,看这堂课好在哪里,最好像集体备课那样,对这堂课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写听后的体会,使自己真正有所得。当然这样的课也难免有问题,发现问题也应善意地提出来。4、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应突出一个“帮”字这主要是指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目的是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执教者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实际问题,邀请一二个或三五个同事进自己的课堂听课。听这样的课听课的老师要针对执教者提出的问题去听,听后也要围绕执教者提出的问题去帮助,使执教者有所得。二是老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深入到有经验的老师课堂听课,希望在别人的课堂上得到启发。听课者应该事先和执教者打个招呼,征得同意,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听他的课,这样执教者可以按照听课者的意图做些准备。课后,听课者的问题解决了,同时要与执教者说明自己是怎样在他的课堂上解决问题的并表示谢意。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是提高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这种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他们的教学经验。听课时,要善于观察和鉴别,帮助教师将其经验上升为理性,进而推广。典型引路,既是提高整体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打造名师,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手段。5、竞赛评比性的听课评课,应该突出一个“比”字有时为了评定或评选,要对教师的课进行评议或推选。这样的听课,首先要确定一个统一的评比标准,便于评判的老师有一个统一的尺子,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讲授内容是否正确,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体现教者自身的教学特色,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提问是否有启发性、思考性,教学语言是否规范,板书设计是否简洁明了。听课时应该先认真做好课堂记录,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分项记分。这是就一堂课的本身进行纵向的比较;同一个层次的课全部听完以后再把所有的课集中起来做一次平衡,进行横的比较,最后得出名次。当然无论听什么课,评什么课,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师有没有把知识讲正确,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的精神是否饱满,学生的思维是否紧张、活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处理得是否妥善、巧妙,是否因材施教,教学任务是否真正完成等等。(二)从听课与被听课的对象来看,听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被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的课;二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听课;三是教师之间的听课;四是领导对教师的听课;五是教研员对本学科教师的听课。1、被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的课被指导的教师必须经常随班听指导教师的讲课,熟悉相关的教学环节,积累教学经验。(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作为被指导的教师,听课前应该问问指导教师教什么内容,把教材找来看一下,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一内容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只有做到听、看、想、记结合,耳、眼、脑、手并用,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或干脆将指导教师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2、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听课指导教师必须随班听新教师上的课,了解新年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非是简单地看看教案、听听课、评评课的问题,而是一项必须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复杂工作。新教师刚上岗的课堂教学可称为实习课,指导教师在听课中给授课者以赞许、鼓励的目光,给予授课者一定的支持、激励。评课时放松交谈气氛,以热诚、商量、启发的语言为主;对不足、弱点、失误视初教者的承受能力,中肯、策略地指明,使其坚定进取信心。评课的过程中,多些指导、建议,少些其它的语言。在听实习课之前,可让授课人先试讲或“说课”。针对课前的“实弹演习”,提出指导意见或建议,授课人可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重新审理、设计、编排课时,可能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效果。3、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是教研组的重要工作职能,是进行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之间互听课评课,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完善和推广教学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听课者要对号想想“假如我教这一课”,真听、乐听、会听、听会。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集他人教学的闪光点,充实丰富自我教学。评课多采用分散的自由漫谈式,以心换心,互帮互学。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等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时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研究课一类的公开课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4、学校领导对本校教师的听课领导的听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仅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常规的检查管理手段,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着导向作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深入课堂跟踪听课,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听课后,要认真针对课堂教学设计、执教过程及学生能力、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进行评析,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给以评点。领导的听课评课,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学习,尽可能熟悉各学科教学要求,甚至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听课、评课才能从一定的高度去考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导向性的意见。(2)深刻理解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选择实施的主要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熟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掌握各学科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验研究情况。这样在听课评课时,就可做到上下一致,前后一贯,避免评课的随意性使教师无所适从,或给学科组、课题组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3)与教师平等地交流与沟通。教师对教学都有自己的计划;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课堂教学也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而且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对教材和学生也更为熟悉。评课者在听课前后,评课前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武断,易于为教师接受。对自己陌生的学科,评课时不妨以请教的口吻与教师进行交流。(4)深入学生,掌握学情。教学以生为本,听课评课也应以生为本,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听课评课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领导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5、教研员的听课评课教研员必须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本学科每位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把握群体教学水平。(1)要选择好听课的时机。从教学工作特点上选择好听课的时机:一是从计划上选择,每学期听多少课,听那些课,怎样安排,大致上心中要有个谱;二是从新旧上选择,如新上岗的教师的课、新改换课程的教师的课;三是从协调上选择,比如“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帮带指导式听课,或对教学有实际困难的老师连续听几节课,然后交流意见,以利改进;四是从教师心理状态上选择时机:听课应避开教师的不良情绪,避开教师的对立情绪,避开教师最忙乱的时候。(2)要注意听课的方式。听课的方式非常多样,有随机抽取式、突击检查式、重点反复式、集体备课试讲式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教学研究应有的四种意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以创新的勇气和科学的理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前进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去研究,才不会使我们成为处于被动地位、盲目状态和经验层面的教书匠。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当前,各级教研机构、学校和教师都在重视教学研究。我们在教学研究时,关键在于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创造性探索,更要有四种意识。一、生本意识我们进行教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文本、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我们要通过研究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摸索出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教育方式。不论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还是我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还是20世纪后权威的“做中学”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都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教学新理念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更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去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二、超前意识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既要适应现实,更要面向未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本质上就是一门未来学。我们正处在新课程改革与创新时期,我们的教学研究不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应不断回顾昨天、反思今天和科学地预测和迎接明天;不断地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的教研新成果,充实自己,为我所用。强烈的超前意识,会使我们既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又拓宽视野,认清教研教改新动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提倡的。因此,适应不是迎合,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三、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习惯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另外,我们的教育教学也碰到许多新课题。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如何进行学生评价,都需要我们从新的高度着眼,从新的方法入手,从新的角度着力,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讲究以变应变,推陈出新。我们应当通过艰辛实践和潜心研究,敢于和善于扬弃别人和超越自己,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努力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在学术上有新观点。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名校: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这些学校在进行教学研究上都很有创新意识,研究出了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真正体现了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研究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四、精品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学校教师都进行着教学研究与改革,但大部分学校教师只是粗放经营、工业化管理,并不像洋思、东庐、杜郎口中学那样去努力打造精品。精神产品尤其应是精品,不可是次品,更不能是废品。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必须精益求精,大到教学方式的改革优化,小到教学常规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炼字炼句,一定要坚持严肃、认真、审慎的态度。力争每一环节都精致、精巧、精细、精美,最后整个教学研究的成果才可能是精品。我们在教学研究中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每件事,实施好全过程,真正树立“教研精品”的质量观,达到以精致创精品、以精品求发展的境界。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样才会使教学质量精品化,教育水平精英化。这四种意识,生本意识是根本点,超前意识是着眼点,创新意识是切入点,精品意识是落脚点。将四点紧密结合,才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整体意识。我们在教学研究中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追求人文情怀、科学理性与高质高效的和谐统一。广大教育者应立足学生,从本地区、本学校以及教育者本人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和选择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扎实开展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还应努力克服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不良学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营造健康、创新、高质、高效的教研文化,“十年磨一剑”,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教育现代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名师荐书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荐书:《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著四川教育出版社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教育批判与建设,几乎都没有超出陶行知当年的思考。《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散文般的文笔,夹叙夹议地诉说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阿莫纳什维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教育实验的全程追踪,打开本书,我们不但可以走进他的教育生活,而且可以感悟到教育的真谛与智慧。《灯下漫笔》鲁迅著海南出版社一本鲁迅杂文的精选集子,一笔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遗产。《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冯建辉著华文出版社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状况、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立志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者以平实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着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如何说课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由过去听上课,评上课发展到今天听说课,评说课,这是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系列教研活动,应该把说课和评课纳入听课和评课的研究活动之中。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说课和评说课的方法。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授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对某一章或某一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其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之所以能受到青睐,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易性与操作性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又不牵涉学生,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2.理论性与科学性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作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和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材料,这就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是迫使教师要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3.交流性与示范性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尤其是对说课者是最实际最贴切的指导。当然,说课也有局限性。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置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者教得好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1.相同点(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3)主要做法相同,都是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2.不同点(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2)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它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3)目的不同。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特点就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说课与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1.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2.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另外,我们从下面还可以看出,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目的不同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式不同执教者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执教者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内容不同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运用教材评价不同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综上分析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三、说课的内容(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分担的教学任务。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及依据。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定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法设计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情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的一顿,所有的毛就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起点能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三)说方法——介绍选择那些方法与手段说出课堂教学模式及模式实施的实践意义、理论依托;说出为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说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会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及依据;说出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含电化教学)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并分析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中的作用。(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那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5.说明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以上所列各方面,在说课中并非孤立存在,也非位置平等,它需要说课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予以详略取舍,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更倡导能体现个性特点和有创新意识的内容的发挥。培训者需要重视的两个自身问题为配合新课程改革,各级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和进修学校尽了很大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员培训任务。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中小学教师迫切希望通过高效的教师培训快速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教师继续教育的质效难以适应广大教师学习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什么培训效果不理想如果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培训者,不少人会列出许多原因:有培训机构办学条件方面的,如培训资源不丰富,经费不足等;有培训教材方面的,如教材脱离新课程实际,理论性强不适用等;有参训者的学习动机方面的,如仅为了评职称需要一定的学时被动参加培训,等等。不少培训者习惯于从客观条件和参训者身上找原因,很少(也不情愿)从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然,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确实有很多,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他因,也有自因。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培训者,首先应该拷问自己:参训教师对自己的培训教学满意吗自己应该做出哪些改变笔者以为,以下两个现实问题需要引起培训者的高度重视。一、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在各级培训中,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培训者教学技能不熟练,或不具备有关教学技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下面列举的几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者的教学技能实际状况。1.照本宣科。培训者对着讲稿宣读,或边看着某本书(或电脑屏幕)边讲,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缺乏风趣幽默的话语。至于培训者说不了普通话,说话不流畅等现象,也不鲜见。参训者昏昏欲睡者有之,交头接耳者有之,中途退场者有之。有时,课堂里只剩下几个人,组织者只得提前结束。2.乏于提问。讲座和报告是多数培训者喜欢采用的培训形式。这种培训形式,培训者讲得多,提问少甚至根本没有。难得一见的提问,也往往是培训者抛出问题,自问自答,参训者无机会提出问题。在有的培训课堂上,培训者也鼓励参训者提问,但因培训者引导不得法,“曲高”而“和寡”——问者甚少,问无质量。3.运用多媒体不当。多数的培训课上,培训者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是,能够充分利用者却不多见。大屏幕代替板书,呈现着标题、要点,甚至是讲话文本。极少有培训者穿插新课程教学视频的。有的培训者呈现的材料图、文、声并茂,参训者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到了鲜艳的图片色彩和“有趣”的背景音乐中,培训内容倒被忽略了。讲解、提问、运用多媒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所有教师都应首先具备。姑且不论导入、变化、强调和结束等培训课堂教学技能,仅以上三种现象就足以说明不少培训者的课堂教学技能现状堪忧,亟须通过训练,使其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调动参训者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培训活动,进行交往、对话。只有这样,才可能谈得上实现有效教学,增强培训效果。二、需要进行教师培训课堂研究培训者忽视对培训课堂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时候,培训者只是将培训理论书籍和报刊上介绍的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移植到培训课堂中,或是模仿国家级、省级培训课堂中专家、学者、教授们的教学,充当“模仿者”的角色。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内,某一课程的培训者只有一至两人,研究组织难以建立;二是培训者往往关注理论研究,热衷于培训模式等“大”的方面,而轻视实践研究,尤其是培训课堂的研究。培训课堂教学的研究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当然,这也与一些培训机构疏于教学管理有关。因此,应在培训机构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制度、课堂监控制度和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等,同时在加强对培训课堂管理的基础上,培训者应该自觉地开展培训课堂研究。如果培训者自己进行课堂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学员)的方法,是可行的。培训者可以在同事或学员(2—3人)的配合下,用纸笔记录课堂教学状况,并附上记录者的意见。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者也可以请技术人员拍摄培训课堂教学录像。培训者课后对课堂实录和意见、录像进行阅读、观察和分析,撰写教学反思,并形成教学案例。课前,培训者需要与同事、学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力求完整地反映培训者和学员双方的课堂行为状态,为自己设计问卷、访谈提供参考。对于问卷、访谈,培训者应精心设计好问题和可选项,引导观察者回忆课堂情境,并积极思考,参与对话。问卷最好采用无记名的方法,访谈不要由培训者自己组织,要做好记录或录音,这样做,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学员),培训者可以培养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合作意识,改变培训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培训教学的效果。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新课程改革,秉承着开放的理念、多元的文化兼容,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现在,课堂教学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其中也不乏低效课堂。有的课堂热闹有余而静思不足,有的课堂趣味盎然而精彩稍逊,有的课堂深度超前而适度不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需从以下几个“着力点”深挖细掘,以求提高其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王荣生教授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语文课程内容”有所研究,然后从教材中开发出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凡是能够适应学生知识水平的、可操作性强的内容,都可列入教材开发的范畴。优化或开发“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统筹安排,合理兼顾。如《孔乙己》这篇课文,笔者选择的教学内容如下:1.给孔乙己写“介绍信”;2.探究孔乙己的死因(生存空间、生存能力);3.“笑”的艺术意义。本来,这篇课文作为一篇小说,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三要素进行教学也无可厚非,或者从“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为切入口进行教学也合情合理。可笔者却选择从适合学生的“口味”出发,以生动、新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反之,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教学内容则容易引起学生“反胃”,学生不“适口”,教学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选择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力求有效。二、教学方式、手段的使用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以为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都要以此为主。于是,教师们上课不敢“讲”了,甚至有点“谈讲色变”。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教学方式的使用,还是要着眼于“有效”二字。不同类型、风格和特点的课文,其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课文需要以讲授为主,有的课文需要以探究为主,而有的课文则需要融讲授、探究为一体,这要因文制法、因文施教。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有的课文如果能运用多媒体素材,效果则不同凡响,而有的课文则只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同一篇课文,有的知识需要讲解,有的知识学生只要自学就能理解,那就没有“讲”的必要了。例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教师如果单纯采取某种教法,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全以教师讲授为主,则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单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文本解读深度不够,或者缺少与诗歌产生共鸣。学习这首诗时,笔者先调其情,抓住“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一“情感点”入手,以动情的讲解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很多学生情动于中,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而其他三节的内容,以及拓展环节中的“诗歌创作”则全部留给学生,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有效教学是建立在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之上的,教法的选择不必盲目跟着新理念,或人云亦去、鹦鹉学舌,而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而定。三、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反思、提升这里的教学反馈信息包括两方面:教师自身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反馈主要是教后的感受如何,能否从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出不足和缺点,课堂教学中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有精彩之处,等等,都可列入反馈信息的内容。学生的反馈信息至关重要,有时候,教师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反应却很平淡。这是为何?教师要深入学生去了解、收集教后的信息。并进一步把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自身以及学生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提升为一定的教学理论。如此循环往复,课堂教学一定会趋向成熟、有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能为教师下一节课的“补救”奠定基础。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课堂上对“课文为何设计‘遗男’‘跳往助之’”这一细节讲解失误,课后我一了解,学生纷纷表示不理解。下节课始,我便设计了“补救”的措施。信息反馈的分析与提升,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保证的作用。经常进行信息反馈,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更有把握。有效教学与教学理念的更新替换有一定联系,但没有直接关系,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自身,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处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一)关怀生命——生命教育兴起近几年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怀生命。以敬畏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为主旨的理论研究成为热点。近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启迪下,生命教育实践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如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目前全面实施了新基础教育的实验、探索,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的300多所中小学推广试验新基础教育,有30多万名学生在新基础教育的推广试验中受益。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效的沟通与融合。(二)加强反思——学科意识增强当前的教育研究者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教育理论的功能、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学派创生及创生途径等不同视角对教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以期唤醒教育学科及其研究者自己的反思意识、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实现教育学自身的不断超越和发展,充分显示了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学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思考,对教育学独立品格的渴望与期待。教育学要发展,教育理论研究要深化,教育实践要发展,必须全面反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摆脱教育学依附于其他学科的现状,从自在走向自为,从依附走向独立。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寻求教育学独立品格之时应具有六种意识,即宽容意识、批评意识、独立意识、整合意识、现实意识、学术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学走向独立,实现创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繁荣与发展。(三)注重整合——研究方法多元化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研究者打破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研究者开始注重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整合,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研究的现象学视角。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中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世界中去寻找,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和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同时,有学者还主张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2.研究的生态学视角。认为教育生态学强调联系。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应关注教育研究走出空泛教育,关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的后现代视角。认为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思想方式由二元对立转向多元纷争、研究视角由唯理性转向非理性、价值取向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本主义、话语结构由权威侄桔转向对话创新的四个基本趋势。4.研究的复杂性思维视角。认为把复杂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引人教育学研究之中,不仅是教育活动或系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也是新世纪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5.研究的混合的方法。用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综合调配或混合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混合方法研究程序设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资料、使数据合法化、得出结论并撰写最终报告等步骤。其突出优势是在研究中能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势,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6.研究的叙事的方法。侧重的是教育经验或意义的反思和理解。让教育回归到生活本身,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还有研究者把脑科学、元教育学等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理论研究,从跨学科、复杂科学、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的研究视角对教育理论进行全面、深人、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四)走向实践——实践理论勃兴1.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自身及其两者关系的探讨。这一视角的转变促使我们对教育理论自身进行反思,也促使我们对实践态度的转变。那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应接受理论的指导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实践由于受我们平时极容易忽视但确实很重要的时间、空间、人们的习性和意图等因素的影响,实践的发生和发展遵循着自己的逻辑,作为理论研究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应尊重实践发生发展的逻辑和实践工作者。2.重视教育中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的研究。主要有: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问题;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教师进修院校在校本研修中做点啥教师进修院校承担着中小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的任务,在校本教研修理念日益走进中小学校的今天,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工作重心下移,解决过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好、培训经费不足、教师工作和学习矛盾的困难等问题,有效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功能,为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修提供智力支撑,这是教师进修院校应该解决好的问题。为此,教师进修院校应该改变过去工作的传统理念,改变把中小学教师集中到教师进修院校集中统一培训的方式,引领中小学教师以校为本,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基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积极主动自我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与思考。一、建立区域教师学习发展中心,完善中小学教师学习发展资源库以教师进修院校为基地,筹措资金,建立区域教师学习发展中心,为基层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修提供学习资源。通过组织建立和完善区域教师图书室和阅览室,为教师学习提供文本学习资源;开发建立区域教师电子图书室,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整合有效资源,组织开发可供区域教师学习的电子图书;建立区域教师引领者队伍,组建区域校本研修指导组织。区域教师学习发展中心具备可供中小学教师学习的资源、辅导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应切实为中小学教师的研修提供营养和智力资源。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休息天、节假日来区域学习发展中心查找资料、购买图书、读书阅览,使教师进修院校成为中小学教师读书、购书的场所。二、开通区域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织就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网络利用网络组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程度的教师实现平等对话,方便教师的学习交流,达到不花培训费、不离工作岗位、不误教学工作就能学习提升的目的,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调动教师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三、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用好传统院校培训模式的充电场教师进修院校应该切实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学习与培训,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大信息量的集中专题培训,更新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专题培训的学习形式依旧很有必要,而且应该高质量。四、组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铺就展示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大舞台教师进修院校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高质量、大规模的教师教研活动,以各种活动带动推进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搭建展示教师研修成果的舞台,使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够得以展示。通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历练,提升技能和能力。五、引领中小学教师的研修,打造学科教师精英团队教师进修院校的教研员要做中小学教师学习发展和研修的导航者。教研员要积极学习教育新理论,研究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组织引领中小学教师学习研修,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带动教师进步成长;要能够深入基层,走进中小学校,走到教师中去,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习惯话语”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习惯话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学生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在教师本人看来,那是他人生经验或信条的浓缩,非传递给学生不可。《跟布朗先生对话②》一文中,布朗先生提到了自己的两位恩师,不难想象那两位先生“絮叨”的场景。詹姆斯·O·布莱恩神父,社会学与经济学教师,让学生反思他们接受的所有教育,“如果你们不去帮助那些不如你们幸运的人,你们所有的学识、智力、技能和天赋都毫无意义。”帕特里克·奥格老师对他们说:“你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一项使命只有你才能完成。你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使命。”如果不是这两位先生的“絮叨”,恐怕布郎先生还无法找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身为教师,优势也就在于此吧。真的,没有哪种职业能够比教师更能影响他人的了,而且是成长中的年轻一代,这是让人多么自豪的事情。大学毕业前,我的导师反复对我说:“你选择了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这句话迫使我去面对自己,去思考未来。我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那样渴望帮助、指导、影响他人,还有哪种职业像教师这样适合我,令我向往的呢?于是,在很多人不解的目光中,我走进学校,做了一名孩子王,至今无悔。工作之初,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建立怎样的“习惯话语”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们呢?渐渐地,答案开始明晰。在学生眼里,我是快乐且自信的。快乐和自信从哪里来?每当触及这个话题,我便开始了自己的“絮叨”。“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才会幸福,才会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这个世界也有一个最适合你的位置,用心找到它们,你的人生就会充实快乐。”最初,孩子们似懂非懂,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开始明白,除了书本、考试和分数,还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我是谁”“我的兴趣在哪里”“我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看重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希望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引导着他们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深处以及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当他们写下“我的未来我作主”的作文标题,当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付出行动朝目标迈进,当他们积极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我看到“习惯话语”的作用终于初步显现。“Dowhatyoulove,lovewhatyoudo。”帮助学生理解并遵循这句话,是我能够给予他们的最有价值的影响,也是我能够赠予他们的最大财富。教研员要促使教师主动思想通常情况下,教研员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是教研员提供思想,教师记录思想,看教研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但就笔者的实践看,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思想的转化和教师的转变,非得让教师把思想用做动词不可,教研员的核心工作在于促使教师思想,使教师都能自觉而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主动寻找更加幸福快乐的自我人生道路,更加积极地为学生光明而美好的前途承担责任,这是教研员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1.引导教师认识主动思想的意义。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笛卡尔则说:“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人的生存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寻规律和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主动思想使教师产生职业成就感,体验到职业生命的意义,是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想者。然而,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没有不说自己忙的。为什么忙?这之中当然有事情太多的因素,但不能否认,很多教师缺乏思想(动词),盲目地“忙”。教研员要让教师认识到:人因思而变,思想是获得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生活的唯一途径。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的关联,引导教师认识其中的关联,并使之成为提升教师的一种基本力量。2.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对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这个公式可以给我们如何思想以什么启示呢?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什么要反思经验?因为个人的经验可能错误和肤浅。反思是对经验的依据、过程、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反思的目的在于突破经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从而使反思的过程更有效益,使经验对未来的行动更加具有指导价值。要有效反思,首先需要对经验保持开放。其次,需要新经验和新信息的加入,可以说,是相异的信息刺激、促发和引起人们对原有经验的反思,真正能够实现对原有经验超越的同件互助提供对现有经验进行批判、改进和提升的相异信息。教研员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就需要引导教师对实践中的观念、行动、效果思想,以获得经验,同时又要不断对现有经验进行思想,以完善和提升经验。3.引导教师欣赏成长变化。教研员可以通过论文发表、优质课竞赛、骨干教师评选等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评价,但是,外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完全凭借教师个人主观努力所能达到;而且评优选模、论文发表等毕竟只有少数教师可能实现。这样,外在的评价很难让更多教师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要激发教师思想的积极性,需要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自我评价。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和思考的热情,这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谁能意识和感受这种变化——只能靠教师自己——“得失心自知”。因此教研员需要引导教师随时感受和审视这种变化,引导教师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获得发展和成长的审美体验,并由此感受思想的幸福和快乐。教研员怎样听评课听评课是教研员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自查安全工作总结范文(3篇)
- 个人工作计划6篇
- L-Ascorbic-acid-sodium-salt-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L-741742-生命科学试剂-MCE
- KUNG65-生命科学试剂-MCE
- Isoschaftos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路基注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幼儿园应急演练制度
- 农药化肥委托运输合同
- 装饰装修项目居间合同
- 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共18张)
- 谢公与人围棋文言文阅读答案
- 肝脏特殊部位肿瘤消融治疗的策略课件
- 旅游学 教学大纲、教案、课后习题答案(李天元)
- 土建工程招标文件范本
-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及措施
- 某公司生产材料采购单(doc2页)
- 阑尾炎-PPT课件
- SGM通用公司常用名称术语缩写
- 2022年中石化设备管理制度版检维修类修理费使用管理制度 2
- 牙合 学 课件 第三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