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_第1页
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_第2页
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_第3页
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_第4页
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1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第四章2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3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第一节4一、城市系统构成概念(一)城市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及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3、系统的动态性4、环境的联系性一、城市系统构成概念5城市系统构成指: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其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二)城市系统的构成城市系统构成指: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二)6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1、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2、城市人口系统构成

3、城市文化系统构成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7

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政治团体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8人口系统构成

涉及到人群分类、文化背景、收入、民族、宗教信仰、性别、受教育水平、年龄、交往等人口系统构成9

城市的文化系统构成

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产品的传播精神产品的使用、精神产品的储存城市的文化系统构成10三、城市产业构成(一)按国民经济结构分类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3、第三产业三、城市产业构成111、第一产业指城市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其保证城市的副食品。它占比重的大小与城市郊区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是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1、第一产业122、第二产业主要指城市的制造业及加工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是现代城市中最活跃的发展因素。2、第二产业133、第三产业是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他在某些城市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3、第三产业14美国的社会科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美国的社会科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历史15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城市的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第二产业在城镇中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衰败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16(二)城市产业分为:

1、主导产业:为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

2、配套产业:围绕城市主导产业而产生的产业

3、一般服务性产业:提供一般服务的产业

(二)城市产业17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他包括了城市平面和高度的三维空间。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18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如:基础设施系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行政管理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19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第二节20一、城市用地概述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三、城市用地选择

一、城市用地概述21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的土地的总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

已列入城市建设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一、城市用地概述22(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法律属性(二)城市用地的属性23(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三)城市用地的价值24(四)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划2、用途区划

3、房地产权属区划

4、地价区划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25(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1、城市用地归属

2、城市用地的管理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26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1、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自然条件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2、生态失衡的反应(1)城市无节制发展

(2)城市高强度开发,形成“城市热岛”

(3)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城市地面下沉(4)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质恶化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27(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

4、地形条件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281、地质条件(1)建筑地基(2)滑坡与崩塌(3)冲沟(4)地震(5)矿藏1、地质条件29(1)建筑地基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地下水地下为可溶性岩石

(1)建筑地基30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别承载力(t/m2)类

别承载力(t/m2)碎石(中密)40~70

细砂(很湿、中密)12~16

角砾(中密)30~50

大孔土

15~25

粘土(固态)25~50

沿海地区淤泥

4~10

粗砂、中砂(中密)

24~34

泥炭

1~5

细砂(稍湿、中密)

16~22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类别承载力(t/m2)类31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固体或岩体)在风化作用、地下水、人为原因,特别是受重力的作用,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于山区或丘陵地带。(2)滑坡与崩塌

滑坡(2)滑坡与崩塌32崩塌——成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失去稳定而塌落

崩塌33(3)冲沟

——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所形成的沟槽。分活动性冲沟及稳定性冲沟。活动性冲沟——即冲沟还在继续发展。稳定性冲沟——冲沟已经稳定了,不再发展。(3)冲沟34(4)地震

——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防震措施: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设防标准

避免在强烈地震区建城市(地震烈度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措施

(4)地震35(5)矿藏

矿藏的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5)矿藏36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利:

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稀释污水、排除雨水及美化环境

弊:洪水;冲刷岸边;泥沙淤积

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37[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38(2)水文地质条件

指地下水的情况。包括:地下水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硬度地下水水温地下水水质及流动状态(2)水文地质条件39[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40[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41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

(2)风象

(3)温度

(4)降雨与湿度

3、气候条件42风玫瑰图风玫瑰图43工业与居住用地布置关系示意工业与居住用地布置关系示意444、地形条件

地形对城市规划的影响:A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B影响城市竖向设计及制高点选择、处理C影响城市小气候形成D影响通讯、电波E坡度的影响4、地形条件45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目坡

度项

目坡

度工

业0.5%~2%铁

场0%~0.5%居

筑0.3%~10%对外主要公路0.4%~3%城市主要道路0.3%~6%机

地0.5%~1%次

路0.3%~8%绿

地可大可小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项目坡度项目坡度工46[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47[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48[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49城市风海陆风城市风海陆风50我国地形的分类

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

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极高山>5000>1000高丘陵200~500>200高

山3500~5000>1000低丘陵>200~50050~200高中山1000~3500>1000高

原>1500<200中

山1000~3500500~1000高平原200~150020~50低中山1000~3500200~500低平原<200<20低

山500~1000200~500我国地形的分类名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称绝对51(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置提供科学依据。(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是对土52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评定内容及深度要根据规划阶段的需要拟定(2)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3)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抓主导环境条件(4)综合地鉴定用地的利弊

2、用地评定的分类

(1)—类用地

(2)二类用地

(3)三类用地

1、用地评定的要求53(1)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l

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l

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l

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l

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l

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l

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1)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54(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l

土质较差,在修建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l

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l

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l

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l

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l

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55(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l

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l

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l

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以上l

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要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l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它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56[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57三、城市用地选择

(一)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

2、基础现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生态环境

5、文化遗存

6、社会问题(二)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的规定。2、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3、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三、城市用地选择(二)用地选择的原则58[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59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1)中、小城市

(2)大城市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60城市用地分类表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C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它M工业用地分一类、二类、三类W仓储用地普通仓库、危险品仓库、堆场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机场S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库U市政工程设施用地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G绿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P特殊用地军事、保安、监狱等用地E水域和其它用地水域、村落、矿区、废弃地等城市用地分类表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61[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62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第四节63一、居住用地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仓储用地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

一、居住用地64一、居住用地

(一)概述

(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三)居住用地的指标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用地651、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广场用地(4)绿地1、用地组成66用地分类

别说

明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用地分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市政公用设施67(三)居住用地的指标

1、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2)城市性质(3)自然条件(4)城市用地标准

2、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比重

(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三)居住用地的指标68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比重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居住用地指标为18.0~28.0m2/人,并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0m2/人。用地指标69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

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

多层16~2116~2216~25多层、中高层14~1815~2015~20多、、中高、高层12.5~1713~1713~17多层、高层12.5~1613~1613~16居住小区

低层20~2520~2520~30多层15~1915~2015~20多层、中高层14~1814~2014~20中高层13~1413~1513~15多层、高层11~1412.5~15

高层10~1210~13

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规模层数大城市中70(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理论发展

2、居住用地的选择

3、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

(2)居住用地分布(3)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成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71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遵循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72居住用地分布

影响因素

A自然条件

B交通运输条件

C工业性质居住用地分布73居住用地布局形式

A集中式——布局紧凑,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

B分散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C轴向布置——以中心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伍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74[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75不同性质的工业,出现不同的布置形式工业占地面积居住区所需面积卫生防护要求不一样工人密集程度上、下班、在厂内耗费的时间不同性质的工业,出现不同的布置形式76[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77二、工业用地

(一)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二)工业区(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二、工业用地78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4、工业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79工业用地的综合要求:(1)用地形状及规模(2)地形(3)水源要求(4)能源要求(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6)特殊要求(7)其它要求工业用地的综合要求:80交通运输的要求

——适应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可采用运输形式:

铁路:运量大、效率高、运费低,但建设投资高、用地面积大、要求用地平坦。

公路:机动灵活、建设快、投资少

水运

:运费低廉交通运输的要求81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2)防止废水污染(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4)防止燥声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8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8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84(二)工业区

1、工业协作2、工业区的组织

3、工业区的组成

4、工业区规模

(二)工业区85工业区协作表现在:产品——原料;副产品及废料的回收、利用;生产技术协作;动力设备的有效利用;集中建立厂前区等工业区协作表现在:86工业区的组成

生产厂房仓库

动力及市政设施

维修及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产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工业区的组成87(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的分类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3、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881、工业的分类(1)按性质分

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2)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工业1、工业的分类89工业用地比重: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5%中、小城市中有大、中工业企业时,比重可提高(﹥25%,但≯30%)人均工业用地一般为10—25平方米/人最高≯30平方米/人(特大城市﹤18%)工业用地比重:90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运输量及用地规模分类(1)布置在远离城市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运输量及用地规模分类91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A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

B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C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合布置

(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A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均匀的、合理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B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C组团式布置D群体组合式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A工业地带B组合城市

C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9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9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94[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95(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96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大(4)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5)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6)有的厂房不符合生产要求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97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1)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2)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3)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4)街道工厂调整地点,便于居民上班;外迁工业妥善安排配套居住区及服务设施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98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

(2)改

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3)并(4)迁

主要包括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运输量很大的工业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99旧城工业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1)适当扩大用地

满足储、产对用地的有求必应(2)改善运输条件

(3)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

旧城工业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100三、公共设施用地

(一)概述(二)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类

2、按服务范围分类3、其它分类三、公共设施用地101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分为8类(1)行政办公类——有市属及非市属(2)商业金融类(3)文化娱乐类——文化设施及娱乐设施(4)体育类——各种体育设施(5)医疗卫生类——各种医院、急救站、防疫站(6)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7)文物古迹类(8)其它——宗教活动场所;福利院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分为8类102按服务范围分类(1)市级——全市性公共建筑(2)区级、居住区级(3)小区级其它分类——按所属机构的性质及其服务范围(1)地方性公共设施(2)非地方性公共设施按服务范围分类103(三)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1、公共设施指标的内容

2、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

(1)城市性质及规模(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布局结构

(4)社区建设与发展

3、指标确定的方法

(1)按照人口增长情况,通过计算确定(2)根据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

(3)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确定

(三)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104(四)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规划要求: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

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服务半径小学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注意建设顺序(四)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105(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分布

1、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全市性主要公建的特点

(2)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选择

A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B符合城市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2、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分布

(1)城市公共中心系列

(2)全市性公共中心

(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分布106全市性公共中心布置时应考虑: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

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慎重对待城市城市传统商业中心

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全市性公共中心布置时应考虑:107[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08[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09四、仓储用地(一)仓库的分类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三)仓库用地规模

四、仓储用地110(一)仓库的分类

1、按卫生、安全性分类:

(1)一般性仓库

(2)特种仓库2、按使用性质分类:

(1)储备仓库

(2)中转仓库

(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一)仓库的分类111(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置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121、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2)运输方便(3)有利建设、经营、管理(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5)沿河布置时,必须留出岸线(6)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1、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113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置(1)储备仓库——布于郊区,以至远郊

(2)中转仓库——布于城市边缘,有方便的对外交通与之联系

(3)收购仓库——布于郊区入城干道口处等(4)城市供应仓库——在城市内相应地点布置(5)特种仓库:A危险品仓库——布于距城市较远的地方B冷冻仓库——与屠宰场、加工厂等结合考虑C蔬菜仓库——设于城市市区的边缘向四郊的干道入口处D木材仓库——布于城市郊区、对外交通线或河边E燃料、易燃材料仓库——独立设置,要求防火,置于下风方向。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置114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

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2、城市储藏货物的特点、性质

3、国家经济力量及人民生活水平

4、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

5、其它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115五、城市绿地

(一)城市绿地的涵义(二)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三)城市绿地分类及用地指标

(四)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五)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五、城市绿地116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1)防止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2)改善城市气候环境(3)减弱燥声强度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6、有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17(三)城市绿地分类及用地指标

1、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

(2)专用性绿地

(3)私有性绿地

(三)城市绿地分类及用地指标118公共性绿地含:市(区)公园各专业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街心花园;广场花园

特点:群众性:全部市民均可享用

,为休息而设要有相应的设施公共性绿地含:1192、城市绿地的指标

(1)人均公园面积(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2、城市绿地的指标120(四)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1、城市绿地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本底系统

2、构筑城乡一体,联结区域的关联环境

3、以人为本

4、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

5、充分利用成的山水林木等自然基础

(四)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121(五)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

2、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城市绿地系统构成

4、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五)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12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2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24[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25六、城市郊区用地(一)城市的郊区——已经建成为市区用地范围周围的地区

1、市区与郊区的关系

2、郊区的功能

(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郊区是城市的延伸地(3)郊区是城市的供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憇基地(5)郊区是城市的发展用地(6)协同市区发展经济(二)城市郊区规划

六、城市郊区用地(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126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127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第四章128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129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第一节130一、城市系统构成概念(一)城市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及综合性2、层次性、结构性3、系统的动态性4、环境的联系性一、城市系统构成概念131城市系统构成指: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其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二)城市系统的构成城市系统构成指: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二)132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1、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2、城市人口系统构成

3、城市文化系统构成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133

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政治团体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134人口系统构成

涉及到人群分类、文化背景、收入、民族、宗教信仰、性别、受教育水平、年龄、交往等人口系统构成135

城市的文化系统构成

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产品的传播精神产品的使用、精神产品的储存城市的文化系统构成136三、城市产业构成(一)按国民经济结构分类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3、第三产业三、城市产业构成1371、第一产业指城市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其保证城市的副食品。它占比重的大小与城市郊区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是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1、第一产业1382、第二产业主要指城市的制造业及加工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是现代城市中最活跃的发展因素。2、第二产业1393、第三产业是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他在某些城市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3、第三产业140美国的社会科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美国的社会科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历史141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城市的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第二产业在城镇中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衰败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142(二)城市产业分为:

1、主导产业:为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

2、配套产业:围绕城市主导产业而产生的产业

3、一般服务性产业:提供一般服务的产业

(二)城市产业143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他包括了城市平面和高度的三维空间。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144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如:基础设施系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行政管理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145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第二节146一、城市用地概述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三、城市用地选择

一、城市用地概述147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的土地的总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

已列入城市建设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一、城市用地概述148(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法律属性(二)城市用地的属性149(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三)城市用地的价值150(四)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划2、用途区划

3、房地产权属区划

4、地价区划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151(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1、城市用地归属

2、城市用地的管理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152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1、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自然条件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2、生态失衡的反应(1)城市无节制发展

(2)城市高强度开发,形成“城市热岛”

(3)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城市地面下沉(4)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质恶化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153(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

4、地形条件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541、地质条件(1)建筑地基(2)滑坡与崩塌(3)冲沟(4)地震(5)矿藏1、地质条件155(1)建筑地基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地下水地下为可溶性岩石

(1)建筑地基156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别承载力(t/m2)类

别承载力(t/m2)碎石(中密)40~70

细砂(很湿、中密)12~16

角砾(中密)30~50

大孔土

15~25

粘土(固态)25~50

沿海地区淤泥

4~10

粗砂、中砂(中密)

24~34

泥炭

1~5

细砂(稍湿、中密)

16~22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类别承载力(t/m2)类157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固体或岩体)在风化作用、地下水、人为原因,特别是受重力的作用,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于山区或丘陵地带。(2)滑坡与崩塌

滑坡(2)滑坡与崩塌158崩塌——成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失去稳定而塌落

崩塌159(3)冲沟

——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所形成的沟槽。分活动性冲沟及稳定性冲沟。活动性冲沟——即冲沟还在继续发展。稳定性冲沟——冲沟已经稳定了,不再发展。(3)冲沟160(4)地震

——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防震措施: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设防标准

避免在强烈地震区建城市(地震烈度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措施

(4)地震161(5)矿藏

矿藏的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5)矿藏162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利:

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稀释污水、排除雨水及美化环境

弊:洪水;冲刷岸边;泥沙淤积

2、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16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64(2)水文地质条件

指地下水的情况。包括:地下水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硬度地下水水温地下水水质及流动状态(2)水文地质条件165[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66[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67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

(2)风象

(3)温度

(4)降雨与湿度

3、气候条件168风玫瑰图风玫瑰图169工业与居住用地布置关系示意工业与居住用地布置关系示意1704、地形条件

地形对城市规划的影响:A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B影响城市竖向设计及制高点选择、处理C影响城市小气候形成D影响通讯、电波E坡度的影响4、地形条件171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目坡

度项

目坡

度工

业0.5%~2%铁

场0%~0.5%居

筑0.3%~10%对外主要公路0.4%~3%城市主要道路0.3%~6%机

地0.5%~1%次

路0.3%~8%绿

地可大可小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项目坡度项目坡度工17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73[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74[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75城市风海陆风城市风海陆风176我国地形的分类

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

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极高山>5000>1000高丘陵200~500>200高

山3500~5000>1000低丘陵>200~50050~200高中山1000~3500>1000高

原>1500<200中

山1000~3500500~1000高平原200~150020~50低中山1000~3500200~500低平原<200<20低

山500~1000200~500我国地形的分类名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称绝对177(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置提供科学依据。(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是对土178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评定内容及深度要根据规划阶段的需要拟定(2)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3)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抓主导环境条件(4)综合地鉴定用地的利弊

2、用地评定的分类

(1)—类用地

(2)二类用地

(3)三类用地

1、用地评定的要求179(1)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l

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l

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l

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l

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l

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l

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1)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180(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l

土质较差,在修建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l

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l

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l

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l

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l

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181(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l

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l

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l

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以上l

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要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l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它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18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83三、城市用地选择

(一)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

2、基础现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生态环境

5、文化遗存

6、社会问题(二)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的规定。2、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3、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三、城市用地选择(二)用地选择的原则184[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85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1)中、小城市

(2)大城市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186城市用地分类表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C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它M工业用地分一类、二类、三类W仓储用地普通仓库、危险品仓库、堆场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机场S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库U市政工程设施用地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G绿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P特殊用地军事、保安、监狱等用地E水域和其它用地水域、村落、矿区、废弃地等城市用地分类表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187[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188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第四节189一、居住用地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仓储用地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

一、居住用地190一、居住用地

(一)概述

(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三)居住用地的指标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用地1911、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广场用地(4)绿地1、用地组成192用地分类

别说

明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用地分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市政公用设施193(三)居住用地的指标

1、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2)城市性质(3)自然条件(4)城市用地标准

2、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比重

(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三)居住用地的指标194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比重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居住用地指标为18.0~28.0m2/人,并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0m2/人。用地指标195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

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

多层16~2116~2216~25多层、中高层14~1815~2015~20多、、中高、高层12.5~1713~1713~17多层、高层12.5~1613~1613~16居住小区

低层20~2520~2520~30多层15~1915~2015~20多层、中高层14~1814~2014~20中高层13~1413~1513~15多层、高层11~1412.5~15

高层10~1210~13

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规模层数大城市中196(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理论发展

2、居住用地的选择

3、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

(2)居住用地分布(3)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成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97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遵循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的规划原则198居住用地分布

影响因素

A自然条件

B交通运输条件

C工业性质居住用地分布199居住用地布局形式

A集中式——布局紧凑,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

B分散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C轴向布置——以中心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伍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200[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01不同性质的工业,出现不同的布置形式工业占地面积居住区所需面积卫生防护要求不一样工人密集程度上、下班、在厂内耗费的时间不同性质的工业,出现不同的布置形式202[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03二、工业用地

(一)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二)工业区(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二、工业用地204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4、工业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205工业用地的综合要求:(1)用地形状及规模(2)地形(3)水源要求(4)能源要求(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6)特殊要求(7)其它要求工业用地的综合要求:206交通运输的要求

——适应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可采用运输形式:

铁路:运量大、效率高、运费低,但建设投资高、用地面积大、要求用地平坦。

公路:机动灵活、建设快、投资少

水运

:运费低廉交通运输的要求207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2)防止废水污染(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4)防止燥声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208[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09[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10(二)工业区

1、工业协作2、工业区的组织

3、工业区的组成

4、工业区规模

(二)工业区211工业区协作表现在:产品——原料;副产品及废料的回收、利用;生产技术协作;动力设备的有效利用;集中建立厂前区等工业区协作表现在:212工业区的组成

生产厂房仓库

动力及市政设施

维修及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产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工业区的组成213(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的分类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3、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2141、工业的分类(1)按性质分

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2)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工业1、工业的分类215工业用地比重: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5%中、小城市中有大、中工业企业时,比重可提高(﹥25%,但≯30%)人均工业用地一般为10—25平方米/人最高≯30平方米/人(特大城市﹤18%)工业用地比重:216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运输量及用地规模分类(1)布置在远离城市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运输量及用地规模分类217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A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

B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C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合布置

(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A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均匀的、合理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B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C组团式布置D群体组合式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A工业地带B组合城市

C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218[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19[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20[工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课件221(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四)旧城工业布局调整222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大(4)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5)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6)有的厂房不符合生产要求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23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1)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2)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3)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4)街道工厂调整地点,便于居民上班;外迁工业妥善安排配套居住区及服务设施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224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

(2)改

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3)并(4)迁

主要包括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运输量很大的工业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225旧城工业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1)适当扩大用地

满足储、产对用地的有求必应(2)改善运输条件

(3)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

旧城工业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226三、公共设施用地

(一)概述(二)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类

2、按服务范围分类3、其它分类三、公共设施用地227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分为8类(1)行政办公类——有市属及非市属(2)商业金融类(3)文化娱乐类——文化设施及娱乐设施(4)体育类——各种体育设施(5)医疗卫生类——各种医院、急救站、防疫站(6)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7)文物古迹类(8)其它——宗教活动场所;福利院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分为8类228按服务范围分类(1)市级——全市性公共建筑(2)区级、居住区级(3)小区级其它分类——按所属机构的性质及其服务范围(1)地方性公共设施(2)非地方性公共设施按服务范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