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_第1页
青年教师成长_第2页
青年教师成长_第3页
青年教师成长_第4页
青年教师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教师成长之路初探韩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旗世纪中学电子邮件:hanying201314@163.com【摘要】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本文就青年教师该如何迅速成长谈谈本人的几点认识,与广大同仁商榷。【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研究引言:青年教师成长是教育业永恒的主题,这方面的论述论著也是众说纷纭,汗牛充栋。究竟什么方法和途径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呢?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要找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青年教师成长之路:首先,认识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其次,端正自我的教学理念;第三,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第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博采众长。一、认识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一)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致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适应期(1-2年)从师范院校学生到职业教师,角色转换的突变,也使得他们既有初为人师的愉悦感,又有一种因接触新环境而产生的拘束感;既有大展宏图的抱负,也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困难;种种矛盾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方能进入适宜的状态。2.稳定期(3-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新教师逐步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节奏,对学生逐渐产生了感情,钻研教学业务的兴趣逐渐稳定,开始胜任教学工作,能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或参加相关的业务进修,表现出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的一种心态。这一阶段,是其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阶段,也是其有可能成为骨干教师的苗子而初露端倪的阶段。3.发展期(6-10年)这一时期,大部分教师已熟练掌握了教学基本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始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渴求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对教育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教育教学论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逐渐被同行和学校领导认可,但仍有可塑性。有了较好的认知结构,教学功底较为深厚,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具备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取得了—定的科研成果。多数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二)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规律反映了事物的规定性和内外予盾运动的必然趋势。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我们把其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中发现,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主观因素,二是环境因素,三是社会因素。主观因素同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的关系最为密切,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通过主观因素影响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过程。2.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位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对其成长有重大影响。3.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成长的基本要素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是错误的。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目前广大教师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应特别予以重视的。教育理论知识是一个教师取得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4.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进行的自我控制。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5.环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要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青年教师的成长,内因固然很重要,但对外因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也就是说,青年教师的成长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这个环境是指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文化,民主的政治,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为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包括规章制度、领导风格、师资整体水平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等等,尤其是民主、宽松的学校气氛,教研、科研和教师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二、素质教育下的新的教学理念秉承“明志”——明确志向、“笃行”——坚定执行教学目标、“重情”——用激情感染学生、“移位”——切实与学生换位思考的姿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持续的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下新的教学理念。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载体,所以课堂教学的如何设计,教材的如何利用,对是否能很好落实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本人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持续的学习方法。不断地研究教法、学法,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动态”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发现法进行原理教学我们目前的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教师给予学生的只是知识的本身——教师只讲知识结论,很少讲人们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产生的背景,很少涉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少给学生“发现”知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若教学不以死记已建立的体系为目的而是组织学习讨论,使他们能够重新发现这个体系的命题内容的事实,然后从逻辑上把他们整理成系统,这会更快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真正理解学习材料。获取间接经验已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创造性地获取直接经验受到空前的重视。在教学中反对“证明现成命题”的教学。而提倡发现法。这正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渠道和载体。提倡发现法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当作探索者,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认识、去推理和概括,使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无疑对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契机。(二)、用题组或变式的形式进行例题教学例题具有典型性、实用性、拓展性,它除了发挥落实双基,训练思维等功能外,还可以适当地引申。如改变例题的条件,探索结论的变化,或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是否存在更多或更一般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发散、灵活、广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动态观念改编习题教材里的习题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编写而成的,许多习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演变原题,不仅可以得到适用范围更广,结论更一般的命题系列,而且还能起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题的作用。对原题加以引申、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变式训练,横向发展,纵向引申,让学生用动态意识去观察、联想,类比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创新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应该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来获得,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实教材的内容,培养创新能力。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为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地位,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疑、敢动手操作、敢问、敢讨论,使得课堂出现“情意共鸣”、信息传递与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氛围。然后进一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论证。这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体验到创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今社会里,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尽可能的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育工作者聪明的选择。只有拥有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主地踏上学习和创造的征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金子”,而应该是“点金术”。只有这样,当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课堂,踏入社会,忘记课堂学习的知识时,他们也具有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国际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可指出知识是不应该靠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论述: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三、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一)教学反思的意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二经验十反思。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成长起来的。北京教育学院王能智老师告诉我们: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专家,需要三年时间就够了。反思能缩短教师成长周期,驱使教师职业成熟。(二)教学反思的误区1、思想不重视,应付了事。2、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课堂上每一个教学行为的背后往往会有教师教育理念的支撑。反思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下工夫?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3、重现象描述,缺深入思考。看过很多老师写的反思,很多停留在对现象对问题的描述上,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今后如何改进教学等方面的思考却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深。(三)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1、反思的重点——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1)教学设计的问题课前教师一般都尽力会将教学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课堂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中哪些地方是本节课比较精彩的片段?课堂设计中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到?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如何调整效果会更好?问题设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等等。有时我们常常感到困惑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事前构思,却没有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效果,反思的起点是回顾“事件”,反思的目的是“寻找另外的方法”,在下一节课教学时(另一个班或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及时改进,上得比前一节课精彩有效,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2)教学动态生成的问题新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3)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师的反思需要载体。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的容量、课堂的节奏、时间的把握、各种资源如媒体使用的效果,尤其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气氛、教师上课的激情等都是反思的问题,尤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上完课后,及时地进行深度反思恰恰是教师获得有效提升的好时机。说课稿、教后思、再设计等。2、反思的焦点——作业练习作业和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批改作业时有意识的做上记号,反思课堂教学时知识点遗漏了什么,哪些难点没有讲透,典型性错误是什么。既要反思作业的质和量,还要反思作业的形式和答题的规范性。3、反思的亮点——个别辅导学生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家庭关系、体质状况、先天禀赋等方面都是如此。作为教师善于真诚地关心、关爱他们,而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怎样的成绩,一个人的思想往往决定着他的行为,利用课堂上的关注及课间、中午时间找这些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行为上的引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有益他们健康成长。4、反思的难点——自我情绪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具备平和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而我们青年教师有着独有的优势,活力和激情。但当最初的激情逐渐被日常的平淡冲淡之后,或者当自己的努力却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时,可能会表现出急躁、缺乏耐心甚至泄气。育人是一项工程,所以做到忙而不乱,静下心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同时尽量不要和其他工作单位的同事比,各行各业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与其比较让自己不开心那样只会使自己过不去。既然我们没有机会或能力从事别人的工作,那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论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既然从事了就应当为之奋斗,做一个平凡而绝不平庸的教师!(四)、教学反思的形式1、课后小结(教案)、阶段性小结(单元反思、月小结等)2、听课笔记3、教育随笔4、教学案例(教案加反思)5、教学叙事(故事)。6、论文7、课题反思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第二,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第三,联系既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思考。第四,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五)、如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1、系统的理论学习。我们可以读一些经典的教育论著来提高理论素养,也只有理论素养宽厚扎实,在分析教育现象和解决问题时居高临下,才能使我们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滋生底气与灵气,撰写教学反思时也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2、加强听课观摩、重视集体备课。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一个有利的平台,集体备课首先建立在教师自我研究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组内教师尤其是有经验教师的点拨,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做到畅所欲言,该问则问,该说则说,同事之间犹如兄弟姐妹,唯有“双赢”、“共赢”才是真正的“赢”,团结就是力量!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有差距很正常,努力做到高水平上的差距。3、坚持及时记载反思情况并认真梳理剖析。撰写的教学反思要及时“发表”,可以拿到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进行口头发表,听取同事的意见,有时能在他人的启发下重新开始不同的思考。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博采众长(一)、如何听课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高效率最忌盲目性,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是大不一样的,那么,教师听课前应准备那些工作呢?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领悟课标或大纲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听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了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才好对所听的课有一个大致的定性。大致了解所听课的班级的类型(文、理科;物化、政史班等)或学生的成绩水平的情况。(2)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3)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整理。比如翻翻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写一篇“听课一得”,或者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1)、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A、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B、 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C、 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D、 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E、 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F、 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G、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H、 渗透哪些教学思想?I、 课堂教学氛围如何。(2)、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A、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B、 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C、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D、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3、 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4、 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二)、教师如何评课1、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1)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2)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2、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