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重点(1)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学习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1)特征:诸侯国扩张势力。(2)目的: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

(3)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2.战国七雄(1)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齐、楚、、韩、赵、魏、。

(3)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3.华夏认同(1)过程: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结果: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有何影响?2.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民族交融的方式除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还有哪些方式?知识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2)表现①农业:的使用和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

兴建。②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③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深化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3)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4)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社会变革与改革(1)目的:富国强兵。(2)结果: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典型:秦国的商鞅变法。①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②内容经济,奖励耕织,授田于百姓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特权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④影响:变法使秦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深化拓展]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富国强兵只是直接目的和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被称为“转型时期”?2.“学思之窗”(教材第11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3.商鞅变法的内容冲击了哪部分人的利益?有利于哪个阶级?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变法运动?知识点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简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2)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3)主张及贡献政治思想核心观念是“”,“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是“”,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整理六经晚年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4)思想经典:《论语》。[深化拓展]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规范。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遵守礼制的规范,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靠“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2.老子(1)简介: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2)主张核心思想“”(天地万物本原)

辩证思想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理想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

(3)思想经典:《老子》。1.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2.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应该予以摒弃,这种认识正确吗?知识点四百家争鸣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发展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体现。2.内涵: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3.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与影响儒家孟子、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

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代表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4.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思考点”(教材第13页)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社会大变革时期,这里的“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主题一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素材依托】史料1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史料2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思考探究】(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思维拓展】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变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商鞅变法符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2)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他们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3)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变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又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6)理论上受法家思想的影响。(7)变法措施已经深入人心。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背景都是在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都是在兼并战争的推动下进行的;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越来越深的背景下开始的目的都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性质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影响各国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本国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探究主题二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素材依托】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政治方面的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思考探究】结合史料,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思维拓展】诸子百家思想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变动的阶级关系(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社会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通过“仁爱”“德治”等手段,维护旧的社会秩序的愿望。(2)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社会动荡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社会安定,建立公平社会的愿望。(4)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统治者争取民心、维护统治的愿望。(5)韩非主张“法治”,要求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愿望。【典例展示】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顷田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试答]

[解题思路]审题干:(1)审题干,提炼主旨。结合“战国时期”“商鞅”等信息,可以判断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2)结合关键词“重新设置田界”“土地授给农民”等,可以判断此题考查商鞅变法中的经济措施。判选项:A项选项主旨与题干主旨相符,正确B项选项主旨与题干主旨不符,题干涉及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选项却涉及政治权力,排除C项选项主旨与题干主旨相悖,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并非推广,排除D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排除【评价试练】1.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反映出()A.诸侯变法 B.三家分晋C.王室衰微 D.华夏认同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迅速推广 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3.春秋后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思想的核心观念是()A.“仁” B.“尚贤”C.“道” D.“天理”4.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5.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参考答案【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一知识梳理1.霸主地位2.燕秦3.华夏学情调查1.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2.战争。知识点二知识梳理1.铁制农具和牛耕2.重农抑商贵族县制国富兵强学情调查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2.商鞅认为应结合实际进行改革,体现了法家反对保守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的精神。3.冲击了贵族阶层的利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它是一场彻底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知识点三知识梳理1.仁礼乐制度有教无类2.道家道无为而治学情调查1.孔子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老子更加侧重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2.不正确,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胡为的意思;通过有所不为来实现有所作为,其实质还是积极有为。知识点四知识梳理3.庄子下层平民法学情调查1.(1)原因:①经济根源: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这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因素: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③阶级因素:士阶层活跃并受到各诸侯的重用。④文化因素: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2)举例:如孔子的“仁”,老子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2.(1)经济上,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和生产技术(牛耕)的改进。(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出现。(3)社会形态上: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等。【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探究主题一[提示](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这是商鞅与政敌辩论时说的话,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这表达了商鞅敢于挑战陈旧观念的创新精神和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性。商鞅变法是当时最彻底、最全面的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探究主题二[提示]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改革,并对社会现实的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③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国君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因而特别注意礼贤下士;士阶层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④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解题突破·课堂评价】典例展示A评价试练1.D【解析】周边少数民族融入华夏族,说明其认同了华夏文化,增强了华夏认同感,故选D项。民族融合与诸侯变法无关,排除A项;三家分晋发生在中原地区,韩、赵、魏三家并非内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