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_第1页
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_第2页
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_第3页
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_第4页
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间质瘤胃肠间质瘤1优选胃肠间质瘤Ppt优选胃肠间质瘤Ppt2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发现这组肿瘤既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首先提出GIST概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3临床特征GIST发病年龄为17~84岁,高峰年龄55~65岁,中位年龄57岁,40岁以下少见,<10%,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发生在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男女发病比例约1.2﹕1。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2%~1%。临床特征4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小(<2cm)时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以及便血。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20%30%)穿孔、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包块(50%70%)等;发生于腹膜、肠系膜、网膜者常可发现腹部包块。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5小肠GIST可表现为疼痛、便血或肠梗阻。GIST转移部位依次为腹膜、肝脏、肺、骨。腹水不常见。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9%~17%。国内报道为25.8%~29%。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因此多认为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小肠GIST可表现为疼痛、便血或肠梗阻。GIST转移部位依次6GIST的特殊类型1.胃肠道外的间质瘤(EGIST)是与GIST相比较而言,指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与GIST相似,但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腔的软组织,且与肠壁或内脏浆膜面无关的一类肿瘤。其发病率比GIST低得多,国外文献报道EGIST在GIST中占6.7%,发病年龄31~82岁,平均58岁,80%位于网膜和肠系膜,20%位于腹膜后腔,多见中老年人。EGIST多为恶性。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和腹胀等不适。CT扫描和B超检查较有意义。GIST的特殊类型7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性率,81%~100%(敏感性);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GIST的处理原则是对局限性的可切除病变尽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尤其是潜在恶性及恶性的GIST更应首选手术切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2.胃肠道自主神经肿瘤(GANT)是一类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与GIST相似的肿瘤。部位分布在小肠、胃、肠系膜、腹膜和后腹膜,少数在大网膜和食管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8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2)神经纤维瘤病型。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3)上皮性肿瘤型。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9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部分区域伴出血、囊性变、坏死。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Ⅰ、平滑肌分化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病理学特征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大多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为境界清楚的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无明显包膜。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韧或松脆;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部分区域伴出血、囊性变、坏死。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10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11粘膜下粘膜下12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恶性GIST总的10年生存率为48%,其中胃的恶性GIST10年生存率为74%,而小肠的恶性GIST仅为17%。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⑶穿刺活检的标本,一般组织学检查不能确诊,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Erlandson等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GIST概括4个亚型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20%30%)穿孔、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包块(50%70%)等;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2)神经纤维瘤病型。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其中良性组CD11712例(12/12)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7例(7/8)阳性,恶性组30例(30/30)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肌壁间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肌壁间13浆膜外肠管浆膜外肠管14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15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16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17核端空泡印戒样核端空泡印戒样18GIST的分型Erlandson等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GIST概括4个亚型Ⅰ、平滑肌分化Ⅱ、神经分化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Ⅳ、未分化。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GIST的分型19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⑶穿刺活检的标本,一般组织学检查不能确诊,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⑴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⑵雪旺细胞瘤⑶其它软组织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20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CD34,desmin和S100)分析以往诊断的胃肠道间质性肿瘤,GIST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actin(肌动蛋白)有时阳性(20%40%,13%25%);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S100蛋白(神经突细胞抗原)阴性。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CD34,desmin和S121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主要为CD117,CD34,SMA,S100,desmin。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其中良性组CD11712例(12/12)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7例(7/8)阳性,恶性组30例(30/30)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主22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性率,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证实诊断。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23Lewin分级标准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浸润至邻近器官;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GIST的良恶性判断①良性无任何恶性指标;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③恶性具有一项肯定恶性指标。Lewin分级标准24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恶性核分裂>5/50HPF,肿瘤大小不限,或浸润周围器官。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交界性25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2)瘤组织核分裂数,胃间质瘤≥5/高倍视野,肠间质瘤≥4/高倍视野;(3)肿瘤直径,胃间质瘤≥5cm,肠间质瘤≥4cm;(4)肿瘤坏死;(5)细胞密集且核异型明显;(6)非整倍体DNA含量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记)表达增高;(7)侵犯血管;(8)围绕血管呈簇状排列;(9)间质瘤生长于小肠者,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及结直肠。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26内镜检查经常见道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中不少属于间质瘤,因难于取道活检,不易判断其良、恶性。内镜超声引导下吸引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GIST且可判断其良、恶性,准确率85.7%。内镜检查经常见道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中不少属于间质瘤,因难于取27治疗GIST的处理原则是对局限性的可切除病变尽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尤其是潜在恶性及恶性的GIST更应首选手术切除。1.手术切除对间质瘤的治疗尤其强调首次、完整切除,切除过程中尽量先切断静脉回流通路,预防肝转移和血行播散。良性GIST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界2~3cm;临界性GIST扩大范围切除,不常规清除淋巴结;恶性GIST需要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282.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3.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于80%~85%的存在kit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性突变这一发现,开始应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间质瘤。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不能进行手术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Kit(CD117)受体阳性的GIST。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2.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29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DeMatteo等报道200例恶性GIST总的5年生存率为35%,其中80例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54%,不能完整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2)神经纤维瘤病型。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①良性无任何恶性指标;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2)神经纤维瘤病型。预后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对预后影响最显著的临床参数为男性、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活性,其余预后差的参数包括部位(胃GIST良性病例多见,而小肠GIST恶性病例多见)GIST的预后,食管最好的,小肠最差;囊性变、细胞密度、肿瘤侵入性生长方式、细胞及核的不典型性、上皮样成分、P53表达、Ki及MIB1抗原标记指数大于10%、Bcl2过度表达、Caldesmon(钙调蛋白)阴性,S100阳性,表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预后30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以及便血。肿瘤较小(<2cm)时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临界性GIST扩大范围切除,不常规清除淋巴结;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发病年龄为17~84岁,高峰年龄55~65岁,中位年龄57岁,40岁以下少见,<10%,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发生在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因此多认为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⑴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⑵雪旺细胞瘤⑶其它软组织肿瘤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2)神经纤维瘤病型。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于80%~85%的存在kit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性突变这一发现,开始应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间质瘤。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actin(肌动蛋白)有时阳性(20%40%,13%25%);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以及便血。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⑴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⑵雪旺细胞瘤⑶其它软组织肿瘤囊性变、细胞密度、肿瘤侵入性生长方式、细胞及核的不典型性、上皮样成分、P53表达、Ki及MIB1抗原标记指数大于10%、Bcl2过度表达、Caldesmon(钙调蛋白)阴性,S100阳性,表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Ⅰ、平滑肌分化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2)神经纤维瘤病型。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DeMatteo等报道200例恶性GIST总的5年生存率为35%,其中80例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54%,不能完整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于80%~85%的存在kit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性突变这一发现,开始应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间质瘤。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Ⅱ、神经分化S100蛋白(神经突细胞抗原)阴性。DeMatteo等报道200例恶性GIST总的5年生存率为35%,其中80例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54%,不能完整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证实诊断。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大多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为境界清楚的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无明显包膜。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Ⅰ、平滑肌分化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记)表达增高;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恶性GIST总的10年生存率为48%,其中胃的恶性GIST10年生存率为74%,而小肠的恶性GIST仅为17%。DeMatteo等报道200例恶性GIST总的5年生存率为35%,其中80例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54%,不能完整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远处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9个月,术后局部复发者平均生存12个月。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31胃肠间质瘤胃肠间质瘤32优选胃肠间质瘤Ppt优选胃肠间质瘤Ppt33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发现这组肿瘤既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首先提出GIST概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34临床特征GIST发病年龄为17~84岁,高峰年龄55~65岁,中位年龄57岁,40岁以下少见,<10%,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发生在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男女发病比例约1.2﹕1。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2%~1%。临床特征35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小(<2cm)时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以及便血。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20%30%)穿孔、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包块(50%70%)等;发生于腹膜、肠系膜、网膜者常可发现腹部包块。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36小肠GIST可表现为疼痛、便血或肠梗阻。GIST转移部位依次为腹膜、肝脏、肺、骨。腹水不常见。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9%~17%。国内报道为25.8%~29%。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因此多认为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小肠GIST可表现为疼痛、便血或肠梗阻。GIST转移部位依次37GIST的特殊类型1.胃肠道外的间质瘤(EGIST)是与GIST相比较而言,指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与GIST相似,但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腔的软组织,且与肠壁或内脏浆膜面无关的一类肿瘤。其发病率比GIST低得多,国外文献报道EGIST在GIST中占6.7%,发病年龄31~82岁,平均58岁,80%位于网膜和肠系膜,20%位于腹膜后腔,多见中老年人。EGIST多为恶性。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和腹胀等不适。CT扫描和B超检查较有意义。GIST的特殊类型38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性率,81%~100%(敏感性);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GIST的处理原则是对局限性的可切除病变尽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尤其是潜在恶性及恶性的GIST更应首选手术切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2.胃肠道自主神经肿瘤(GANT)是一类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与GIST相似的肿瘤。部位分布在小肠、胃、肠系膜、腹膜和后腹膜,少数在大网膜和食管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39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2)神经纤维瘤病型。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3)上皮性肿瘤型。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40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部分区域伴出血、囊性变、坏死。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Ⅰ、平滑肌分化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小肠间质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在各原发部位中最高。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病理学特征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大多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为境界清楚的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无明显包膜。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韧或松脆;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部分区域伴出血、囊性变、坏死。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41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42粘膜下粘膜下43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恶性GIST总的10年生存率为48%,其中胃的恶性GIST10年生存率为74%,而小肠的恶性GIST仅为17%。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⑶穿刺活检的标本,一般组织学检查不能确诊,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Erlandson等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GIST概括4个亚型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20%30%)穿孔、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包块(50%70%)等;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2)神经纤维瘤病型。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其中良性组CD11712例(12/12)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7例(7/8)阳性,恶性组30例(30/30)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肌壁间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肌壁间44浆膜外肠管浆膜外肠管45胃肠间质瘤培训讲义课件46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47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48核端空泡印戒样核端空泡印戒样49GIST的分型Erlandson等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GIST概括4个亚型Ⅰ、平滑肌分化Ⅱ、神经分化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Ⅳ、未分化。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GIST的分型50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⑶穿刺活检的标本,一般组织学检查不能确诊,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⑴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⑵雪旺细胞瘤⑶其它软组织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51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CD34,desmin和S100)分析以往诊断的胃肠道间质性肿瘤,GIST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actin(肌动蛋白)有时阳性(20%40%,13%25%);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S100蛋白(神经突细胞抗原)阴性。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CD34,desmin和S152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主要为CD117,CD34,SMA,S100,desmin。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其中良性组CD11712例(12/12)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7例(7/8)阳性,恶性组30例(30/30)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主53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性率,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证实诊断。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54Lewin分级标准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浸润至邻近器官;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GIST的良恶性判断①良性无任何恶性指标;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③恶性具有一项肯定恶性指标。Lewin分级标准55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恶性核分裂>5/50HPF,肿瘤大小不限,或浸润周围器官。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交界性56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2)瘤组织核分裂数,胃间质瘤≥5/高倍视野,肠间质瘤≥4/高倍视野;(3)肿瘤直径,胃间质瘤≥5cm,肠间质瘤≥4cm;(4)肿瘤坏死;(5)细胞密集且核异型明显;(6)非整倍体DNA含量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记)表达增高;(7)侵犯血管;(8)围绕血管呈簇状排列;(9)间质瘤生长于小肠者,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及结直肠。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膜固有层及肌层,57内镜检查经常见道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中不少属于间质瘤,因难于取道活检,不易判断其良、恶性。内镜超声引导下吸引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GIST且可判断其良、恶性,准确率85.7%。内镜检查经常见道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中不少属于间质瘤,因难于取58治疗GIST的处理原则是对局限性的可切除病变尽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尤其是潜在恶性及恶性的GIST更应首选手术切除。1.手术切除对间质瘤的治疗尤其强调首次、完整切除,切除过程中尽量先切断静脉回流通路,预防肝转移和血行播散。良性GIST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界2~3cm;临界性GIST扩大范围切除,不常规清除淋巴结;恶性GIST需要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592.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3.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于80%~85%的存在kit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性突变这一发现,开始应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间质瘤。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不能进行手术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Kit(CD117)受体阳性的GIST。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2.放疗由于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而受到限制。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60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nestin(中间丝蛋白)强阳性(100%);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DeMatteo等报道200例恶性GIST总的5年生存率为35%,其中80例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的5年生存率为54%,不能完整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2)神经纤维瘤病型。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①良性无任何恶性指标;收集50例GISTs病例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2)神经纤维瘤病型。预后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时难以预测。对预后影响最显著的临床参数为男性、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活性,其余预后差的参数包括部位(胃GIST良性病例多见,而小肠GIST恶性病例多见)GIST的预后,食管最好的,小肠最差;囊性变、细胞密度、肿瘤侵入性生长方式、细胞及核的不典型性、上皮样成分、P53表达、Ki及MIB1抗原标记指数大于10%、Bcl2过度表达、Caldesmon(钙调蛋白)阴性,S100阳性,表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esmin(结蛋白)几乎阴性(3%);预后61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2﹕67,8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①诊断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癌不易区别;1.大体形态肿瘤起源于胃肠壁固有肌层。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以及便血。肿瘤较小(<2cm)时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临界性GIST扩大范围切除,不常规清除淋巴结;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表现为GIST伴发肺软骨瘤和功能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GIST的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5cm;GIST发病年龄为17~84岁,高峰年龄55~65岁,中位年龄57岁,40岁以下少见,<10%,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发生在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因此多认为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⑴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⑵雪旺细胞瘤⑶其它软组织肿瘤伊马替尼的平均客观起效时间为13周,有报道,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GIST可获得无病生存。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①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国外报道肝转移发生率15.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表面可见溃疡形成。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GIST占胃部肿瘤的1%~3%,占小肠肿瘤的20%,占大肠肿瘤的0.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GIST在胃肠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结肠、直肠、阑尾(共计5%)、食管(2%~3%)。GIST伴发原发器官或邻近器官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免疫表型特征

CD117(酪氨酸激酶受体抗原)弥漫阳性(80%100%);3.GIST伴发其他肿瘤(1)Carney三联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既往病理学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经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其中许多属于间质瘤。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结果50例中49例(98%)CD117阳性,39例(78%)CD117阳性,4例(8%)SMA阳性,2例(4%)S100阳性。系统化疗也没有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案,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有效率仅为7%。神经纤维瘤病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咖啡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和色素性虹膜错构瘤。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2)神经纤维瘤病型。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GIST的临床行为难测,如12cm大小的肿瘤也可发生转移。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②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等手段。CD34(造血细胞前体抗原)常阳性(70%80%);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因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部分肿物呈灰红色,鱼肉样。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国内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引入GIST概念多在1995年以后,而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只是在近三、四年间。⑵CT扫描和内镜检查(EUS)有意义;GIST与神经纤维瘤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2.组织学形态GIST可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型细胞型最常见。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于80%~85%的存在kit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性突变这一发现,开始应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间质瘤。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actin(肌动蛋白)有时阳性(2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