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安全防护一般知识_第1页
安全生产与安全防护一般知识_第2页
安全生产与安全防护一般知识_第3页
安全生产与安全防护一般知识_第4页
安全生产与安全防护一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9/NUMPAGES39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的相关概念及法律法规一、安全生产的差不多概念1、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损害,物不受损失。2、事故:造成死亡、疾病、损害和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的分类:依照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不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3、伤亡事故:指职员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和急性中毒事故。4、工伤:也称职业损害,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损害或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5、工伤和视同工伤的十种情形:1)、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缘故受到事故损害的2)、工作时刻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损害的3)、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损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缘故受到损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损害的7)、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8)、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损害的9)、职工原在部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病复发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6、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自杀或自残的2)斗殴的3)酗酒的4)蓄意违章5)其它情形7、工伤保险:又称职业损害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缘故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意外损害或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资关心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的原则:无责任赔偿(无过失赔偿);强制性实施;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和职业病康复相结合;个人不交费。8、《工伤保险条例》于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9、危害:即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区不于损害)10、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资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草场、美废场、木浆库、液氯、火碱、锅炉、压力容器、油库、机械设备等的特点)重大危险源:指工业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资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区不:(1)重大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施、设备中存在固有能量的多少(2)重大安全隐患能够认定为存在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不安全状态或治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11、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阻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12、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治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缘故。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项项目物质名称生产场所(吨)储存场所(吨)硝酸铵25250乙醇220汽油220乙炔110氧1025二氧化碳40100一氧化碳25二、相关法律法规1、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安全生产治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五条、六条、十三条、十七条、十九条、二十一条、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八条、三十六条、三十七条、三十九条、四十四——五十二条、七十条、七十五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本条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本条例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3月30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1日实施。2、职员安全生产职责的要紧内容是什么?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2)、遵守有关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3)、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工具,正确佩戴和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4)、关怀安全生产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体主合理化建议5)、发觉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6)发生工伤事故,要及时抢救伤员,爱护现场,报告领导,同时配合调查工作7)、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8)、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3、职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是什么?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2)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安全治理的批判、检举、控告权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6)、同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12、职员在安全生产中的义务是什么?1)、遵章守规,服从治理的义务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3)、同意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4)、发觉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第二部分企业危险区域、设备及安全防护一般知识一、企业危险区域及危险特性1、危险化学品(液氯储存、使用场所及其他危险品)2、原料场、美废场(火灾危险性)3、锅炉房、空压站、汽包房、行车等(爆炸危险性)3、高、低压室、电缆沟、电气设备5、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二、液氯1、理化性质氯气的分子式是CL2,属于剧毒气体,是一种黄绿色刺激性的助燃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2.48(水=1)1.4;氯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微溶于水和碱溶液;由于氯气的相对密度较大,泄漏时要紧集中于地面,会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或密闭空间聚拢。2、危险特性氯气属于剧毒危险品,有剧毒;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够助燃。大多数可燃物能在氯气中燃烧,易燃气体和金属粉末等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应急处理泄漏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刻长,涉及面广,泄漏或中毒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撤离污染区人员到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如是钢瓶泄漏应立立即钢瓶推入碱池)并应遵循“线操纵(操纵有毒区域和染毒人员)”“后处置(操纵的同时实施侦检、检测,疏散救人、处置毒源)”和救人第一的原则,具体隔离距离为:小量泄漏初始圆周距离(半径)80米,下风防护距离(白天)500米,(晚上)1100米;大量泄漏初始圆周距离(半径)300米,下风防护距离(白天)2700米,(晚上)6000米。处理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喷雾状石灰水水稀释、溶解。三、硫化氢:1、硫化氢的理化性质硫化氢(H2S)要紧来自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气。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分子式为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一种弱酸)。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及爆炸。硫化氢对铁等金属有强腐蚀性,也易吸附于各种织物。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硫化氢用于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元素硫等。2、接触机会在工业生产中,要紧见于硫化反应(如有机磷农药生产)或合成硫化物怕口硫化染料、磺胺药物等);石油和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硫,加热分解过程中可有硫化氢产生。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在开采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即可大量喷出;人造丝生产中,以及矿石:台炼、硫化法提取某些金属时,可有大量硫化氢产生精制盐酸或硫酸时需通入硫化氢气体以沉淀重金属;制革工业用硫化钠脱毛,遇酸即可产生硫化氢。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机会,如处理变质的鱼、肉、蛋制品,咸菜淹渍,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3、硫化氢对人体危害硫化氢具有刺激作用和细胞窒息作用,但由于全身毒性作用剧烈而发病迅速,故在吸入硫化氢浓度较低时,可见到较明显的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较高时,嗅神经末梢麻痹,可使硫化氢臭味“消逝”,继而发生昏迷,甚至死亡。①、轻度中毒:接触较低浓度(70~150mg/m3)硫化氢时,表现为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羞明、眼睑痉挛、视力模糊或有彩环出现,流涕、呛咳、胸痛、胸闷、恶心等;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甚至发生晕厥。现在如将患者移至空气新奇处,可自行缓解,但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要连续数日方渐消逝。②、中度中毒:在接触较高浓度(300~600mg/m3)硫化氢时,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肺水肿,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头痛、头晕、恶心等明显加重,并专门快由意识模糊陷入昏迷:吠态。查体可见患者面色灰白或发绀,皮肤湿冷,意识丧失,呼吸浅快,脉搏频弱,心音低钝,肺内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血压初可正常或偏高,继则下降;瞳孔常散大,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逝;体温升高。③、重度中毒:因吸入高浓度的(700mg/m3以上)硫化氢引起.重者可在吸入后数秒钟内昏迷倒地,似电击样,甚至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人常表现为深度昏迷,全身痉挛或僵直,大小便失禁,皮肤湿冷发绀。瞳孔散大或缩小,生理反射全部消逝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肺内可闻及散在的湿罗音心音低钝,心律快而不齐;肌张力多增高。此期病人往往有多种合并症存在,如肺炎、肺水肿、脑水肿、酸中毒、休克、心肌损伤、肝肾损害等。治疗难度大,愈后可留后遗症,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4、硫化氢的急救措施①.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奇处。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奇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②.维持生命体征。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幸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病人昏迷及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如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胸外按压、静脉注入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③.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压氧治疗对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有重要作用,凡昏迷患者,不论是否已复苏,均应尽快给予吸氧,如有条件尽快施行高压氧治疗,但需配合综合治疗。对中毒症状明者需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和心肌损害。操纵抽搐及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和<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较重患者需进行心电监护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及时发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有眼刺激症状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④.加强抗休克措施,以减轻硫化氢的损伤作用,如应用激素、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状况、低温冬眠疗法等。⑤.支持疗法.可给予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维生素C、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药物。⑥.预防肺水肿发生,可早期投用糖皮质激素,适当利尿脱水,注意防治感染等5、预防措施①.工程操纵:严加密闭.加强局部充分排风和全面通风。②.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污染区的人员至上风侧。处理人员戴好空气呼吸器,穿防毒衣.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切断火源,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将毒气用排风机送入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③.储运注意事项:硫化氢属易燃有毒的压缩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内。仓温不宜超过30℃④.个体防护:配备防毒面具、防化学眼镜、防化学品手套,岗位有空气呼吸器。⑤.定期检测: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卫生标准为10mg/m3。预防硫化氢中毒浆池清理作业步骤及要点1、断电。切断相关设备电源并悬挂“禁止合闸”标志;切断各进料管道阀门。2、排空物料。将池内物料排空。3、置换。用水冲洗,并用风机强制通风置换。4、检测。用硫化氢气体检测仪检测池内浓度,确认其在同意浓度范围内。5、监护。安排足够的人员在池外监护,随时观看池内情况,以便于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将池内作业人员拉出池外,幸免中毒或进行急救。6、联系。下池作业人员系安全带,同时用足够强度、长度的绳索系在安全带上,另一端与监护人员联系。7、填票。以上预备工作完成后,填写工作票,并经同意。8、下池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保持联系,监护人员不得离岗,保持警惕。9、销票。作业完后总结本次作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销工作票。四、危险物质的分类、危险物质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刻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人、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阻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损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5)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阻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7)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它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汲取氧气(如二氧比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8)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脑功能下降;(9)氧化剂:在与其它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GBl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第三部分差不多安全知识在所有事故类型中,排在前四位的是:物体打击、车辆损害、机械损害和起重损害。一、机械设备差不多安全知识(一)、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应结合本公司及相关案例)1、机械的危害(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做相对运动时可能引起的危险。包括:①、切削刀具的刀刃②、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机械部分,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③、毛胚、工具、设备边缘锐利的飞边和粗糙的表面,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④、引起滑跌、坐落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2)、直线运动的危险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为接近式的危险和通过式的危险;①、接近式的危险指人处于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②、通过式的危险指人体通过运动部件时引起的危险,如:A、单纯作直线运动的部位;如运转中的带链、冲模等;B、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C、运动部位和静止部位的组合;如工作台与机座的组合、压力机的滑块与模具;D、作直线运动的刀具;如刨床的刨刀、带锯床的带锯等;(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指人体或衣服卷进旋转机械部位的危险A、卷进单独旋转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主轴、卡盘、丝杠等单独旋转部件及砂轮、旋转刀具等(李长春)B、卷进旋转运动中的两个部件间的危险,如反向旋转的轧辊间(抄五张峰)、相互啮合的齿轮间:C、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支架间,有辐条的轮与机身间,旋转的轴与护罩间(南尚彬)D、卷进旋转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卷扬机绳与绞盘间等:E、旋转部件打击或绞轧的危险,如伸出的细长轴;F、旋转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破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G、旋转部件的孔洞部分;如风扇、叶片、带辐条的滑轮、齿轮、飞轮等:H、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如连杆和曲轴,凸轮传动机构等。(4)、机械飞出物击伤的危险A、飞出的刀具或机械部分,如未加紧的刀片、紧固不牢的接头等;B、飞出的切屑或工件。2、非机械的危害(1)、触电危险指采纳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因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接地或误操作等缘故造成的触电损害事故;(2)、高低温的危害作业时被高低温金属体和加工面灼烫、冻伤或与设备的高低温表面接触被灼烫、冻伤的危险——我公司要紧是高温(管道、蒸汽等)也有低温(液氯操作过程,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过程)。(3)、震动的危害(4)、噪声的危害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等(5)、电离辐射的危害放射性物资、射线装置等(6)、非电离辐射的危害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及射频辐射等。(7)、化学物危害(8)、粉尘危害(9)、生产环境指异常的生产环境,包括:①、照明②、气温③、气流④、温度等。(二)、机械事故的发生缘故1、直接缘故①、机械的不安全状态②、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其中,事故和损害80%以上与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关。2、间接缘故①、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②、治理的缺陷包括无规程或规程不健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劳动制度不合理;缺乏检查和指导;缺乏监督……③、教育培训不够,安全知识、技能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态度不负责,情绪波动,不遵守操作规程……④、防事故措施不力,组织结构不健全等3、机械的不安全状态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A、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报警装置;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B、防护不当护罩未在适当的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带电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A、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B、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良,设备失灵,未润滑等C、强度不够机械强度、绝缘强度不够,起重伸缩不合要求等D、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制动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等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A、所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B、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④、生产场所环境不良A、通风不良B、照明光线不良C、作业场地杂乱,工具、材料、成品堆放不安全D、作业场所狭窄⑤、操作工序不安全,交叉作业过多⑥、地面滑地面有水、油或易于滚动的东西⑦、交通线路不安全⑧、物资储存方法不安全,堆放过高或不稳4、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包括A、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B、造成安全装置失效C、使用不安全设备D、手代替工具操作E、物品存放不当F、冒险进入危险场所G、攀、坐不安全位置H、在吊物下作业、停留I、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J、有分散注意力行为K、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L、不安全装束M、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治理规定有: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因此,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因其种类不同而内容各异,但其差不多安全守则为:①、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②、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③、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不是对紧固的对象看看是否由于振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④、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⑤、机械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绝不能将其拆掉不使用。⑥、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⑦、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⑧、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时无人处置。⑨、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二、电气安全差不多知识(一)、保证安全用电的差不多要素1、电气绝缘电气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等参数来衡量;2、安全距离。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与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距离。3、安全载流量。指同意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4、标志。指各种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及型号标志等。(二)、对电气设备的差不多安全要求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易于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爱护间隙等过电压爱护装置;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爱护装置;5、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6、依照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7、对高、低压用电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高、低压电器爱护措施进行爱护。(三)、安全电压1、什么是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确实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采纳的电压系列,这一电压系列的上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意超过交流有效值50伏。2、安全电压的数值:我国将安全电压分五级:42、36、24、12、6伏;分不适用:42V用于手持电动工具36V和24V用于一般场所的安全灯或手提灯12V用于特不潮湿场所及在金属容器内使用的照明灯6V用于水下工作的照明灯3、安全电压电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除采纳独立电源外,其他安全电压供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气上的隔离;②、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他电气系统和无关的任何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③、当采纳24伏以上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爱护措施,不同意有人体能够接触的裸露带电体;④、电路采纳的部件和导线绝缘等级至为250伏。4、出现以下情况应该立即切断电机电源:①、电机起火或冒烟;②、电机温升超过同意值,转数明显下降;③、轴承温度超过同意值;④、电机机身、机座出现剧烈震动,威胁安全运行;⑤、电动机断相而呈单相运行状态;⑥、电机内部出现碰擦或扫膛现象;⑦、起动设备冒烟或产生严峻火花;⑧、电机所传动的设备出现故障;⑨、电机出现碰壳、接地、短路事故或触电(包括直接和间接触电)事故;⑩、传动装置出现失灵、卡锁或损坏。5、电气设备事故①、分类:按灾难形式,可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分为短路事故、断路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按事故的差不多缘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电和静电事故、电路故障等。②、电气人身事故——触电事故触电包括电伤和电击。

电伤是对人体外表的损害,如皮肤烧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发生生理和病理反应,如肌肉痉挛,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呼吸困难和麻痹甚至停止呼吸,血压升高,心室纤维性抖动甚至心脏麻痹停止跳动。心室纤维性抖动是导致死亡的要紧反应。

通常所讲的触电要紧指电击。③、触电事故的特点A、事故缘故大多是由于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或不遵守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所致。B、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春、冬两季触电事故较少,夏秋两季,特不是六、七、八、九四个月中,触电事故特不多。其要紧缘故不外乎气候炎热,多雷雨,空气中湿度大,这些因素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也因炎热多汗,皮肤接触电阻变小,衣着单薄,躯体暴露部分较多,大大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一旦发生触电时,便有较大强度的电源通过人体,产生严峻后果。C、低压工频电源的触电事故较多。据统计,此类电源所引起的事故占总数90%以上。低压设备较高压设备应用广泛,人们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上220-380伏的交流电源适应称其为"低压",好多人不够重视,丧失警惕,因此容易引起触电事故。④、电流对人体的阻碍: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肌体遭受严峻的损害,特不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损害极为严峻。微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抖动,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刻、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A、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阻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一般将36伏以下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但在特不潮湿的环境中即便接触36伏的电源也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这种场所,要用12伏安全电压。B、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阻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专门的损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抖动,击导致死亡。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抖动,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阻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我们平常采纳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从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峻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电工作。C、电流持续时刻与损伤程度有紧密关系,通电时刻短,对肌体的阻碍小;通电时刻长,对肌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特不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刻超过人的心脏博动周期时对心脏的威胁专门大,极易产生心室纤维性抖动。D、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不同时,对人体的损害情况也不同。通过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电流强度越大,其后果也就越严峻。由于躯体的不同部位触及带电体,因此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均不相同,因此流经躯体各部位的电流强度也不同,对人体的损害程序也就不一样。因此通过人体的总电流,强度尽管相等,但电流途径不同,其后果也不相同。E、电流对心脏阻碍最大。致命电流:在较短时刻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要紧缘故是电流引起心室抖动造成的。因此,能够认为室颤电流是最小致命电流,一般认为室颤电流为50毫安左右。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I/mA作用的特征交变电流(50~60Hz)恒定直流电流0.6~1.5开始有感受,手轻微颤没有感受2~3手指强烈颤抖没有感受5~7手部痉挛有痒和热的感受8~10手部剧痛,牵强能够摆脱带电体热的感受增强20~35手剧痛、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热的感受更强,手部轻微痉挛50~80呼吸困难、麻痹,心室开始抖动手部痉挛,呼吸困难90~100呼吸麻痹,心室抖动,经3s即可使心脏麻痹而停止跳动呼吸麻痹,6、触电者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1)通过人体的电压;(2)通过人体的电流;(3)电流作用时刻的长短;(4)频率的高低;(5)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6)触电者的体质状况;(7)人体的电阻。三、压力容器的差不多安全知识(一)、概念及分类1、概念:广义的压力容器,包括所有承受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但通常所指的压力容器是指其中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同意国家专门机构安全监察,按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制造、使用的容器。具体指:①、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兆帕(不含液体静压力);②、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米,且容积大于等于0.025立方米;③、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2、分类:(能够按照工作压力、用途、容积及介质危险性分类)①、按设计压力(p)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低压(代号L)容器0.1MPa≤p<1.6MPa;

中压(代号M)容器1.6MPa≤p<10.0MPa;

高压(代号H)容器10MPa≤p<100MPa;

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

②、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③、上面所述的几种分类方法仅仅考虑了压力容器的某个设计参数或使用状况,还不能综合反映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

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还与介质危险性及其设计压力p和全容积V的乘积有关,pV值愈大,则容器破裂时爆炸能量愈大,危害性也愈大,对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治理的要求愈高。

按安全技术治理分类: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采纳既考虑容器压力与容积乘积大小,又考虑介质危险性以及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综合分类方法,以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治理。该方法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1、第三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10MPa·m3);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5Pa·m3);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不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2、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第一类压力容器,除上述规定以外的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可见,国内压力容器分类方法综合考虑了设计压力、几何容积、材料强度、应用场合和介质危害程度等阻碍因素。(二)、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技术1、如何做到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①、平稳操作,即缓慢的加载和卸载、缓慢的升温降温,在运行期间保持压力和温度的相对稳定;②、防止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③、加强运行期间的检查,及时发觉和消除隐患;④、当出现危及安全的故障时,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压力容器运行。2、运行期间的安全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及安全装置等。具体为:①、工艺条件方面,要紧检查操作条件,包括操作压力、温度、液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工作介质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②、设备状况方面,要紧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露、渗露现象,容器本身有无塑性变形、腐蚀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震动、磨损等;③、安全装置方面,要紧检查压力容器的安全卸压装置、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是否保持完好状态;3、压力容器运行的紧急停止压力容器只要出现下列异常情况之一,就应采取紧急措施停止运行:①、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采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操纵;②、压力容器的要紧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③、安全附件失效;④、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⑤、发生火灾直接阻碍到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⑥、过量充装;⑦、压力容器液位失去操纵,采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操纵;⑧、压力容器与管道严峻震动,危及安全运行;采取的措施包括卸放容器内的气体或其他物料,使压力容器内压力下降,并停止向容器内输入气体或其他物料。连续生产的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时必须与前后相关岗位联系,一并采取措施。四、防火常识与灭火设备的使用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一)、《消防法》相关规定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爱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针对本单位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居民住宅区的治理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好住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专门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阻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觉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二)、火灾及火灾分类:1、火灾定义: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称为燃烧。火灾:在时刻或空间上失去操纵的燃烧所造成的灾难。2、火灾分类:(1)依照燃烧物的性质,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E五类:A类火灾:指固体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麻、毛、纸张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乙炔、丙烷、氢气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等。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周密仪器等物质火灾。(2)按一次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三类:A、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以上;烧毁财物100万元以上。B、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以上;烧毁财物30万元以上。C、不具备以上两项的火灾,为一般火灾事故。3、火三角理论①、火三角理论:火三角是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的简称,也叫火灾三要素。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则火灾燃烧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三角是火灾燃烧的必要条件。依照火三角理论能够制定防火措施和灭火措施的依据和方法:操纵可燃物、隔绝助燃物(通常指空气)、清除着火源。4、灭火的差不多方法:灭火的差不多方法包括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四种。具体来讲:A、、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确实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终止。这是扑救火灾最常用的方法。冷却的方法要紧是采取喷水或喷射二氧化碳等其它灭火剂,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法。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物质,防止达到燃点而起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设备等,以防止它们受热结构变形,扩大灾难损失。B、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确实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这种方法适用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采取隔离灭火法的具体措施有: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内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设备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以及用水流封闭或用爆炸等等方法扑救油气井喷火灾;采纳泥土、黄沙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C、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确实是阻止空气流人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扑救一些封闭式的空间和生产设备装置的火灾。

在火场上运用窒息的方法扑灭火灾时,可采纳石棉布、浸湿的棉被、湿帆布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人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设备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奇空气进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它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同意的情况下,可采纳水或泡沫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采取窒息灭火的方法扑救火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燃烧的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时,才能采纳这种方法(2)、采取用水淹没(灌注)方法灭火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泡后能否产生不良后果。(3)、采取窒息方法灭火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地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的设备孔洞等,而使新奇空气流人,造成复燃或爆炸。(4)、采取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将大量的惰性气体充人燃烧区,以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火。D、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纳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囟代烷灭火剂及替代产品。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和阻断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止复燃。采纳哪种灭火方法实施灭火,应依照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术装备的性能进行选择。有些火灾,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这就要注意掌握灭火时机,搞好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5、燃烧的过程及初起火灾的扑救①、燃烧过程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进展、直至熄灭的过程。那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初起、进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时期。初起时期: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淌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是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期。进展时期:是火势由小到大进展的时期,这一时期通常满足时刻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刻的平方非线性进展。猛烈时期:由于燃烧面积扩大,大量的热释放出来,空间温度急剧上升,火势达到最大限度,不燃材料和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以至发生变形或倒塌,大火突破建筑物外壳,向周围扩大蔓延,是火灾最难扑救的时期,要相当多的力量和器材爱护周围建筑物和物质,以防火势蔓延。下降和熄灭时期:是火场火势被操纵以后,由于灭火剂的作用或因燃烧材料已燃烧完,火势逐步减弱直到熄灭这一过程。②、初起火灾的扑救初起火灾又称初期火灾,是火灾发生的初始时期,一般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内。在火灾的初起时期物质燃烧的速度比较缓慢,火焰不高,燃烧放出的辐射热能较低,燃烧面积不大。在场人员如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利用简易的灭火器材就能迅速将火扑灭;但假如采取措施不当,就会造成火势扩大,增大火灾损失。初起火灾的扑救,通常指的是发生火灾以后,专职消防队未到达火场往常对刚发生的火为事故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不管是义务消防队人员,依旧专职消防人员,或是一般居民群众,扑救初起火灾的差不多对策与原则是一对敌的。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操纵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1)先操纵后消灭是指关于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要首先操纵火势的接着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的扑救。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室内火灾,在未作好灭火预备之前,必须关闭门窗,以减缓火势蔓延。此外,还可采取断绝可燃物的方法操纵火势的蔓延和扩大。如将起火后附近的可燃物及时移至安全地点,不能搬动的,采纳不燃材料隔挡;对易燃、可燃气体,可采取关闭有关阀门,切断可燃物的供给;关于流淌的可燃液体,可用泥土、黄沙筑提等方法,阻止其流向易燃、可燃物存放处。(2)救人第一是指火场上假如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确实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是指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不重点与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资和人员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关于电气线路、电器设备发生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只有当确定电路无电时,才可用水扑救。在没有采取断电措施时,千万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剂灭火。6、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有:①、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②、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③、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可用水扑救。④、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⑤、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⑥、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7、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假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假如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接着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假如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刻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现在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若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8、火灾报警注意事项:发生火灾的单位与详细地址;燃烧物的性质与名称,火势情况;报警人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以便二次确认;并在显要位置迎接消防车。五、安全色、安全线及安全标志(一)、安全色安全色包括四种差不多颜色即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1、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意思。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如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的标记。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指令标志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具、交通知识标志等。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能够通行或安全情况涂以绿色标记.如表示通行、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等.2、对比色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而黑白两色互为对比色。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集合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

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红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

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黄色更为醒目,表示要特不注意。用于起重吊钩、剪板机压紧装置、冲床滑块等。

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蓝色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

(二)、安全线的使用

工矿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