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考情分析: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2、使用的材料——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史传到各种文体并存)3、考查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考情分析: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2、使用的材文言实词1、通假字3、偏义复词2、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知识网络】4、一词多义文言实词1、通假字3、偏义复词2、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知识

积累和推断

积累

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实词量。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中学课本里出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含义,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

推断就是运用技巧推测和判断文言实词的词义。积累和推断推断就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1、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2、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后序》)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辞》)

4、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渔父》)5、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1、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1998年高考第1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拜见D、我为国死,职耳职分

链接高考1998年高考第16题链接高考1998年高考第1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ìn)链接高考辶见到,去拜见1998年高考第16题链接高考辶见到,去拜见链接高考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划线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

划线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借助字形分析,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

链接高考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划线词“窀穸”极生形旁举例:“禾”与关;“贝”与关;“皿”与关;“自”与关“目”与关“月”与关“页”与关五谷金钱器具鼻眼躯体脑袋形旁举例:五谷金钱器具鼻眼躯体脑袋“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

“马、牛、羊、犭、鸟、虫”等;“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词义与五行有关;——词义与兵器有关;——与动物类有关——与行为有关,——词义与五行有关;——词义与兵器有关;——与动物类有关——“颠”、“颜”、“顾”、“顿”、“颔”

“赃”“赈”“赎”“贽”“赍”“邳”、“邗”、“邯”、“邺”、“郸”“殉”、“殇”、“殍”、“殓”、“殄”“版”、“牒”、“牌”、“牍”(地名)(金钱)(头)(死)(文书、文件)“颠”、“颜”、“顾”、“顿”、“颔”“赃”“赈”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6、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当堂巩固斜眼看田地洁白的样子访问,拜访美味佳肴瞎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当堂巩固斜眼看田地洁白的样子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例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屈平既绌()(《屈原列传》)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娶黜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词义相反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链接高考2001年全国卷第11题(3分)D.齐人追亡逐北。“亡”与“北”对应——败逃者。链接高考2001年全国卷第11题(3分)“亡”与“北”对应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当堂巩固谨慎重用,任用险固的地方多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当堂巩固谨慎重用,任用险固的地方多当堂巩固“党同伐异”、“革故鼎新”、“前倨后恭”。伐:讨伐→党:袒护;革:革除→鼎:建立;恭:恭敬→倨:不敬、傲慢。当堂巩固“党同伐异”、“革故鼎新”、“前倨后恭”。伐:讨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2、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

台阶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庭除甚芜:废弃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通五经,贯六艺。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用眼睛示意

抬高眼力,视力主语宾语动词宾语主语动词动词用眼睛示意抬高眼力,视力主语宾语动词宾语主语动词动词(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

例1(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注:爨,灶)樵:打柴

链接高考动词宾语名词,木柴例1(2000年全国卷第11题)链接高考动词宾语例22003年全国卷第16题(5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裴矩(人名)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折:辩驳)(遂:竟然)

译文:“廷”用在动词“折”前面,什么用法?“面”用在动词“从”前面,什么用法?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链接高考例22003年全国卷第16题(5分)“廷”用在动词“折”译例3、06年重庆卷B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袖:链接高考藏在袖里例3、06年重庆卷链接高考藏在袖里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促织》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共同讨论宾语动词,料想主语名词,神态宾语心意,意图名词,神态主语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共同讨论宾语动词①动词,停止②形容词,与世隔绝的③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④副词作状语,非常⑤动词,渡过1\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

C、烟涛微茫信难求2\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共同讨论A、动词,相信B、名词,信用C、副词,的确①动词,停止1\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共同A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将军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共同讨论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如“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期”的意思和成语“不期而遇”的“期”义是相同的,均为“约定”。如“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我们要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我们要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共同讨论(1)“日薄西山”——迫近、接近(2)“不速之客”——招致(3)“出类拔萃”——超出(4)“欲盖弥彰、相得益彰”—明显、显著

疾风知劲草”——“强”(5)“殚精竭虑”——竭尽(6)求全责备——寻求,寻找【要点提醒】联系成语,名言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共同讨论(1)“日薄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链接高考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

《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

《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

《卫风·氓》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

《过秦论》C攻取归附登上败逃的人【要点提醒】联系课文,“以旧解新”,“以熟解生”。链接高考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廉颇蔺相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2006年福建省)C.我安适归矣适: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往,到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如: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养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如: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偏远地方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如:越国以鄙远4、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A不徒高谈虚论徒: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4、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日薄西山bó〖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接近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日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促织》

屡试不爽差错

〖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诸将乞贷淬宽恕、宽免严惩不贷yánchéngbùdài〖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五)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1、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求全责备

,化险为夷,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此兵家之胜,不可失传也。

4、秦师遂东左右欲刃相如驴不胜怒,蹄之

舍于其址乃使其从者衣褐

5、其一犬坐于前相如廷斥之良庖岁更刀

6、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7、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五)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1、陈胜、吴广乃谋曰“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宋史》惠卿辟为属辟:征召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需:等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

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翻译句子: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取代,替代通“娴”,熟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张说)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2004年,高考湖北卷)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张说)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六)、邻字帮助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六)、邻字帮助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

南面而王齐。(2001年全国高考题)

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

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2、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B政缓禁止禁止:制止,不许可禁令不颁发2、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

如:“鄙”字有许多义项:(1)边疆,边远的地方。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质朴,厚道。例:焚符破玺,而民朴鄙。(3)庸俗,知识少。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过分爱惜财物,鄙吝。例: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5)看不起,轻视。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八)、借助本义引申义推测法如:“鄙”字有许多义项:(八)、借助本义引申义推测法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2、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兵者,军之大事。兵军队

士兵武器战争兵:士兵武器军队战争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军队士兵武器战争兵:士兵武器小结:1、根据字形推断法2、利用结构相似推断法3、利用语法推断法4、联想推断法5、根据上下文推断法6、邻字帮助推断法7、古今对照推断法8、借助本义引申义推测法小结:1、根据字形推断法

“推断”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否则,将会进入“死胡同”。注意:

古文读记形成大语感,如果再加上有训练有素的“猜读”能力,辅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将不再是“雾里看花”。“推断”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实战演练薛潭学讴①实战演练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并列结构,同义穷:学尽尽:学完薛潭学讴①并列结构,同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认错,道歉《廉蔺》联系文言知识:反通“返”联想推断薛潭学讴①秦王恐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说文解字》:“行,道也。”衢,四通八达的大路薛潭学讴①《说文解字》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并列,近义声:歌声响:声响薛潭学讴①并列,近义声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

联想: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阻止,阻遏薛潭学讴①联

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唱歌译文: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潭学讴①译文:秦青没1.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2.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3.读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回答:4.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提示: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1.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精美版)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课考情分析: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2、使用的材料——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史传到各种文体并存)3、考查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考情分析: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2、使用的材文言实词1、通假字3、偏义复词2、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知识网络】4、一词多义文言实词1、通假字3、偏义复词2、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知识

积累和推断

积累

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实词量。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中学课本里出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含义,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

推断就是运用技巧推测和判断文言实词的词义。积累和推断推断就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1、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2、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后序》)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辞》)

4、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渔父》)5、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1、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1998年高考第1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拜见D、我为国死,职耳职分

链接高考1998年高考第16题链接高考1998年高考第1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ìn)链接高考辶见到,去拜见1998年高考第16题链接高考辶见到,去拜见链接高考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划线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

划线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借助字形分析,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

链接高考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划线词“窀穸”极生形旁举例:“禾”与关;“贝”与关;“皿”与关;“自”与关“目”与关“月”与关“页”与关五谷金钱器具鼻眼躯体脑袋形旁举例:五谷金钱器具鼻眼躯体脑袋“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

“马、牛、羊、犭、鸟、虫”等;“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词义与五行有关;——词义与兵器有关;——与动物类有关——与行为有关,——词义与五行有关;——词义与兵器有关;——与动物类有关——“颠”、“颜”、“顾”、“顿”、“颔”

“赃”“赈”“赎”“贽”“赍”“邳”、“邗”、“邯”、“邺”、“郸”“殉”、“殇”、“殍”、“殓”、“殄”“版”、“牒”、“牌”、“牍”(地名)(金钱)(头)(死)(文书、文件)“颠”、“颜”、“顾”、“顿”、“颔”“赃”“赈”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6、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当堂巩固斜眼看田地洁白的样子访问,拜访美味佳肴瞎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当堂巩固斜眼看田地洁白的样子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例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屈平既绌()(《屈原列传》)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娶黜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词义相反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链接高考2001年全国卷第11题(3分)D.齐人追亡逐北。“亡”与“北”对应——败逃者。链接高考2001年全国卷第11题(3分)“亡”与“北”对应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当堂巩固谨慎重用,任用险固的地方多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当堂巩固谨慎重用,任用险固的地方多当堂巩固“党同伐异”、“革故鼎新”、“前倨后恭”。伐:讨伐→党:袒护;革:革除→鼎:建立;恭:恭敬→倨:不敬、傲慢。当堂巩固“党同伐异”、“革故鼎新”、“前倨后恭”。伐:讨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2、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

台阶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庭除甚芜:废弃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通五经,贯六艺。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用眼睛示意

抬高眼力,视力主语宾语动词宾语主语动词动词用眼睛示意抬高眼力,视力主语宾语动词宾语主语动词动词(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

例1(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注:爨,灶)樵:打柴

链接高考动词宾语名词,木柴例1(2000年全国卷第11题)链接高考动词宾语例22003年全国卷第16题(5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裴矩(人名)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折:辩驳)(遂:竟然)

译文:“廷”用在动词“折”前面,什么用法?“面”用在动词“从”前面,什么用法?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链接高考例22003年全国卷第16题(5分)“廷”用在动词“折”译例3、06年重庆卷B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袖:链接高考藏在袖里例3、06年重庆卷链接高考藏在袖里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促织》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共同讨论宾语动词,料想主语名词,神态宾语心意,意图名词,神态主语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共同讨论宾语动词①动词,停止②形容词,与世隔绝的③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④副词作状语,非常⑤动词,渡过1\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

C、烟涛微茫信难求2\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共同讨论A、动词,相信B、名词,信用C、副词,的确①动词,停止1\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共同A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将军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共同讨论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如“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期”的意思和成语“不期而遇”的“期”义是相同的,均为“约定”。如“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我们要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我们要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共同讨论(1)“日薄西山”——迫近、接近(2)“不速之客”——招致(3)“出类拔萃”——超出(4)“欲盖弥彰、相得益彰”—明显、显著

疾风知劲草”——“强”(5)“殚精竭虑”——竭尽(6)求全责备——寻求,寻找【要点提醒】联系成语,名言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共同讨论(1)“日薄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链接高考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

《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

《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

《卫风·氓》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

《过秦论》C攻取归附登上败逃的人【要点提醒】联系课文,“以旧解新”,“以熟解生”。链接高考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廉颇蔺相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2006年福建省)C.我安适归矣适: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往,到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如: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养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如: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偏远地方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如:越国以鄙远4、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A不徒高谈虚论徒: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4、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日薄西山bó〖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接近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日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促织》

屡试不爽差错

〖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诸将乞贷淬宽恕、宽免严惩不贷yánchéngbùdài〖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五)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1、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求全责备

,化险为夷,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此兵家之胜,不可失传也。

4、秦师遂东左右欲刃相如驴不胜怒,蹄之

舍于其址乃使其从者衣褐

5、其一犬坐于前相如廷斥之良庖岁更刀

6、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7、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五)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1、陈胜、吴广乃谋曰“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宋史》惠卿辟为属辟:征召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需:等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

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翻译句子: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取代,替代通“娴”,熟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张说)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2004年,高考湖北卷)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张说)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六)、邻字帮助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六)、邻字帮助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

南面而王齐。(2001年全国高考题)

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

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2、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B政缓禁止禁止:制止,不许可禁令不颁发2、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