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终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拖鞋哥团队宇哥2017年9月9日网络与舆情、舆论网络抗争性话语网络空间的集体行动网络与舆论、舆情舆情与舆论舆情,,即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反映。舆论,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公众意见。舆论是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情在某一方面的集中表现。舆情不仅包括公开的舆论,也包含一些隐含的公众态度与情绪等。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所谓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网络舆论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网络传播包含了人类传播的主要形式,在互联网上,也有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如聊天室、QQ群等,因此,广义的网络舆论也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社会舆论形式。在流行的话语中,网络舆论更偏重于其狭义的含义,特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舆论。(邹军,2008)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可以用沉默的螺旋来解释网民的心理动机。这样,舆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意见气候,如果意见气候与个人意见相左,人们必然会因害怕孤立而保持沉默。
网络舆情的特点内容上:复杂性、突变性、对抗性等特点,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互动性特点,指向上:则表现出主观性、植染性、负面化
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形成原因1.直接性:网络舆情即时即地地被网民通过BBS论坛、新闻跟帖、微博客和QQ群等直接发表,并实时转发,这带来的好处是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多元性:由于年龄、地域、知识背景、利益诉求等的不同,网民对一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态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多元性。3.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4.破坏性:网络监督、网络维权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但很多时候网络舆论还会过度发展导致“绑架”媒体、煽动民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结果的“网络审判”,更可能诱发给当事人正常生活造成过度影响的“网络暴力”。5.隐匿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任何人都可以虚拟自己的身份资料,在网络中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异。6.无限扩散性: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到线下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而不受限制。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1998年“黄丝带运动”第二阶段是网络舆论监督的逐步发展。自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网络新闻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网络舆论监督也开始发展并完善起来。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类报道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报道手法也越来越完善第三阶段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监督,政府给予充分重视。
网络舆论的问题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能否真正代表民意。传统理论和媒体功能的失效。网络媒体自身的局限性。((1)网络舆论中的网络语言问题较为突出;(2)网络舆论监督失实导致真实性危机;(3)网络舆论监督力量出现“越位”。四,网络舆论监督与法治问题。)网络舆论监督与法治问题。
网络抗争性话语网络抗争性话语所涉及的话题环境与食品安全土地纠纷与维权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司法、执法公正涉腐以及反腐事件n网络言论监管网络文化事件或现象其他事件(民族主义、社会热点)涉及到的理论框架(曹洵)研究焦点文化抵抗社会抗争政治参与公共治理传播机制学术版图曼纽尔·卡斯特的主要思想理解网络社会卡斯特将20世纪末期正在浮现的新社会结构定义为网络社会,在这个新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化逻辑是这个社会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的关键特色。“新技术范式构造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其重新构造的能力,这在以不断变化与组织流动为特征的社会里是一种决定性的特性。”“流动的权力优先于权力的流动”曼纽尔·卡斯特的主要思想2.理解网络的概念网络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P570)。节点的范围可以无限拓展,只要共享相同的沟通符码,就能整合入新的节点,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曼纽尔·卡斯特的主要思想3.网络社会中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为这个沟通系统设置加入的障碍,以及为信息在整个系统里流通和传播制作密码,都是新社会的重大文化战役。”“政治逐渐在媒体空间表现,领袖权被人格化,创造形象就是创造权力”曼纽尔·卡斯特的主要思想3.网络社会中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为这个沟通系统设置加入的障碍,以及为信息在整个系统里流通和传播制作密码,都是新社会的重大文化战役。”“政治逐渐在媒体空间表现,领袖权被人格化,创造形象就是创造权力”认同的三种形式卡斯特将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定义为认同(P2),当指涉社会行动者的认同时,卡斯特认为这一意义的建构过程是基于一定的文化特质(P3)。根据认同的形式与起源,卡斯特将其分为三种:合法性认同、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合法性认同合法性认同基于社会已有的支配性制度,并拓展及合理化它们对社会行动者的支配(P4)。合法性认同的建构主要基于权力支配者所建立的一套组织和制度,在组织与制度的框架内产生一系列被结构化和被组织化的社会行动者(P5),这些行动者总是在合法的空间内诉诸请求。当社会行动者在合法性的组织与制度框架内无法获取话语空间,他们便可能转向抗拒性认同。抗拒性认同抗拒性认同是由那些在支配的逻辑下被贬抑或污名化的社会行动者所建构(P4),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认同建构。抗拒性认同是一种防卫性认同,封闭的“社区逻辑是他们生存的关键所在”(P411),他们明确地划分“内”与“外”的边界,对“内”形成一致的共同体,对“外”则相互排斥。因此,抗拒性认同可能造成新的社会无序,正如卡斯特所言,“围绕着抵制认同而形成的社区……它们的逻辑彼此互相排斥,它们不可能和平相处”(P412)规划性认同不过,如果抗拒性认同的社会行动者能打破共同体之间的边界,“以社会整体之转化为目标”(P413),则可能产生规划性认同。规划性认同是一种激进的认同建构方式,社会行动者旨在打破旧有的支配逻辑,重新界定他们的社会位置并寻求社会结构的全面改造(P4)。卡斯特认为,这三种认同建构的形式并非固定不变,从抗拒性出发的认同可能引起规划性认同,并在社会制度中取得支配性地位进而成为合法性认同网络空间的集体行动(以帝吧出征为例)网络集体行动涉及两种身份意识1.自我身份意识2.社会身份建构
集体行为的动力机制1.网络空间聚集与集体兴奋的产生2.群体象征性团结的生产3.情感能量的交换与道德想像
作为互动一时的集体行动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集体行动,群体团结的仪式性大于国族想象的观念内容,但如列斐伏尔所言,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所在地,那么它也已经成为巨大的对抗场所。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集体行动,群体团结的仪式性大于国族想象的观念内容,但如列斐伏尔所言,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所在地,那么它也已经成为巨大的对抗场所
真题浙大2014论述:结合近年来重要的新媒体事件,阐述网络民意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J].200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J].2001.刘国强.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行动[J].国际新闻界,2016,38(11):114-128.曹洵,崔璨.中国网络抗争性话语研究的学术图景(2005—2015)[J].国际新闻界,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冰蓄冷知识课件
- 冬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 宣传培训课件片头
-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亳州市黉学高级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北京海淀北理工附中物理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定制化厂房装修与设备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车辆运输居间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节能型厂房装修改造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房屋转让与装修监理服务协议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美术编辑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DB53∕T 1269-2024 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范
- 弱电工程招标文件样本
-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 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务手册
- 2024年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 2024-2034年中国油桐种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六君子汤的现代中药制剂研究
- 管理思维培训
- 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