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_第1页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_第2页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_第3页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_第4页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而目前高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与这一任务相违背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些弊端,论证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其特点和优势,推进研究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创新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接受传统教育的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各大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研究性教学模式。一、现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感”一直是我国各级教师奉行的教师准则。学生是以被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作为自己全部的学习任务。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一学生主体难体现我们极力倡导教育领域的“以生为本”,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高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并不鲜见。面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很多学生选择了沉歇,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二教学、科研两分开教学和科研同为大学的两大功能,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的棋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把科研活动转变成一种学习的模式。在现今我国的非研究大学中,尤其是在本科教育阶段,科研和教学脱离现象普遏存在,高校教学出现了所谓的“科研漂移”。(三教学知识满堂灌现今的大部分高校的老师采取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只需要记得老师课堂内容,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课件的演示活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重结果而轻过程大学里学分的获得以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以成绩为准,只要最终考试过关,教学过程如何,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显得无足轻重。这导致了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针对高校里的教学的弊端,国际上众多高校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来改变这些不良症状。近年来,研究型教学也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积极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二、研究性教学的的内涵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由于研究性教学更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所以它是一种现代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师生组合。研究性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乃是一种师生合作性的教学。师生之间彼此信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问题情景的创设、解答、再创设的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不仅要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不只是教学活动的被动受体,还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在高等院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首先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研究性教学体系架构中最关键、核心的环节。通过对这三个核心环节进行充分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解决思路,可以为各高等院校建立独具特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为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落实研究性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指导思想。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不仅要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使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理念是教育思想、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集合体,其理论基石是建构主义(建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外塑的结果。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提出:认知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高等学校教学的核心必须从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逐步转变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上来。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一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效果。研究性教学这一理念的出现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在关注本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应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展。其次是教师角色的改变。研究性教学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应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占完全主导的权威地位。因此,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三是师生关系的更新。应改变传统的“唯师是从”的师生观,提倡唯创新、唯事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二善用教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现代社会最大特点是变化,知识进步日新月异。作为指导导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人才提出的新挑战,导师除了教给研究生必要知识外,更应培养研究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兴趣,使其将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自行继续吸收新知识,不断自我充实。在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开始学生很可能会由于不熟悉新的教学模式而不知如何参加到活动中来,或者有些学生由于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师设置的课堂活动,表现出焦虑、烦躁、逆反甚至拒绝参加课堂活动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帮助学生。实践表明学生愿意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进而参与到研究中来。教师也应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电影、歌曲与某些主题或话题相关的图片等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在选择学习素材的时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周围的社区生活。从始至终,指导教师似乎都象一个“局外人”在欣赏着自己学生的成长,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其中,更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而已。(三校企联合,创设真实的科研情境研究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处理学习内容,而是提倡把学习置于真实、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使学习者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因此,为了有效地在教育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提高研究生质量,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资源共享、产学结合、校企双赢的运行机制,创设真实的科研情境。(四以研究为基础展开教学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发达国家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科研本身是一个效率很高和非常有力的教学形式,如果科研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模式,它就能成为密切融合教学和学习的整合工具。教师一方面通过科研实践,扩大知识面,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增强研究性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将最新科研成果引人教学,促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的发生过程,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的轨道进行。为此,高校的教学重点应从过去的传授知识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墓础的教学上来。教师需将研究的理念贯彻到高校的教学中,促使学生运用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总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怎样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四、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一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必然需要相应的人、财、物的支持。学校需在工作量计算、教师的岗位与任务考核等方面为支持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为保证研究型教学的有效进行,学校应建立易于获取的多样开放的资源系统,包括图书馆、网络、文献、国际期刊、学术会议等形式。此外,加强对学生科研的训练、指导,提供广泛的研究机会,也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条件。(二改变评价、考试制度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容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等多重功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大致可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虽然这三种评价各有优劣,但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人们日益重视评价的改进与调节功能,他们认为教学评价应由原来单一性的知识、技能能力侧评转向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性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侧评,应突出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加工、组合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评价,从而致力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或“形成”。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只重分数和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将教师和学生从唯成绩论的怪圈中拉出来。另一方面还要革新评价的尺度和考试方法,以有没有创新作为标准,给学生创设自由驰骋的空间,特别要抛弃那些不能有点滴挪移的所谓“标准”答案,细心观察学生在研究性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闪光点”,对学生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并通过组织鉴定、交流和评价,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研究探讨过程中,都有成功的愉悦和继续探索的信心。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教学过程的评价。就研究性教学和学习而言,更倾向于运用形成性评价。(三加强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研究型教学打破了开发课程的常识,用研究的理念、研究的方式开发课程、生成课程,充分挖掘显在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间的网状联系。在课程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以问题组织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讨论、练习、实践等方式,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前人的工作加以改进或创新。四、结束语随着社会向学习型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大学学习目标构建与创新的重点内容。研究性教学就更加彰显出其生命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对未来领域的探索。研究性教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研究性教学究竟是作为一种指导高校教学的教学理念.还是一种介乎理论和实践之中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研究性教学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实行教学、科研和学习的有机结合的理念,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必将有利于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五、参考文献[1]张丽.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研究型教学实施探讨[J].科技信息.2009(29[2]白福臣,尹萌.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推广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6[3]崔新霞.浅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