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所防雷设计_第1页
110kv变电所防雷设计_第2页
110kv变电所防雷设计_第3页
110kv变电所防雷设计_第4页
110kv变电所防雷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为llOkV变电所的防雷设计,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变电所的电气部分要装设合理的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对象。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重大不便,还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大经济损失,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变电所的防雷设计应做到设备先进、保护动作灵敏、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在此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的原则。本次设计,主要对变电所的主要设备进行选择,重点设计变电所的防雷部分,通过包括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防直击雷、防感应雷以及变电所二次设备的防雷。通过对各种避雷器的性能对比,结合变电所实际情况,确定变电所的避雷器的选择,并考虑变电所控制系统的防雷,提出防雷方案。氧化锌避雷器以其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电力行业的关注。本次设计,将结合氧化锌避雷器性能的优点,并结合变电所设计的情况,讨论氧化锌避雷器在变电所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变电所避雷器防雷保护44引言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系统设计方案的研究 2.1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 2.1」雷的直击和绕击危害 2.1.2雷电反击危害 2.1.3感应雷危害 2.1.4雷电侵入波危害 2.2变电所简介 221变电所概述 222变电所主要任务 223变电所主接线 2.3变电所防雷措施 2.3.1变电所遭受雷击的来源 2.3.2变电所防雷具体措施 2.3.3变电所对直击雷防护 2.3.4变电所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2.3.5变电站的进线防护 2.3.6变压器的防护 23.7变电所的防雷接地 防雷保护装置 3.1避雷针 3.1」避雷针原理 3.1.2避雷针设置原则 3.1.3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3.2避雷器 32勺避雷器作用原理 3.2.2氧化锌避雷器的研究与应用 323氧化锌避雷器的特性 324氧化锌避雷器的优势 325氧化锌避雷器在变电所中的发展前景3.2.6氧化锌避雷器的安装要求 3.3主控室及屋内配电装置对直击雷的防雷措施3.4防雷接地 本设计的防雷方案 4.1电工装置的防雷设计 1..6.1..67.1..01.71..71..81.81.92..0.2..12..14.1.1进线段保护 4.1.2直击雷的保护 4.1.3雷电入侵波的保护 4.1.4变电所二次设备防雷保护4.2接地装置 4.2.1接地网 4.2.2接地线 423防雷接地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2・62..12・・62.7.2..12・・8 2・・9・错误!未定义书签。3.O2・・32.41引言1.1课题背景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电器设备及配电网络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构成,它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通过其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然后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输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随着电力技术高新化、复杂化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在从发电到供电的所有领域中,通过新技术的使用,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也同样在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为电能传输与控制的枢纽,变电所的防雷保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次设计为110kV牵引变电所防雷设计,牵引变电所是指主要向牵引系统供市郊电的变电所。牵引变电所主要应用于工矿企业电气化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电气化铁路、煤矿井下平巷运输和地面工业广场运输,为运输机车提供可靠的供电电源。市郊1-2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行官一电力工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力需求的大大增加,促使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进一步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的方向发展。110kV变电所是电力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变电所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雷电放电落于电气设备上时,如没有特殊保护,雷云放电能产生数百万伏的过电压电波,这种过电压足以使任何额定电压的设备发生绝缘闪络或击穿。从而会使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电力设备的造价普遍较高,而且建造工期较长,电力设备的损坏,不但会造成发电厂或变电所的巨大损失,更会影响到对用户的供电,造成更大面积、更严重的后果。雷电一直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般接地不小于4mmX20rnm扁钢或直径不应小于6mm的圆钢。423防雷接地变电所需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满足工作安全和防雷保护接地要求。一

般的做法是根据安全和工作接地的要求,设置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再在避雷针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接地的要求。总结这次的毕业设计,时间长、内容多,几乎涵盖了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我经过了从收集资料、设计、绘图、审核的整个过程。三个月的时间既充实又紧张。设计过程中,我获得了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大部分课程进行设计的基本能力。 本次设计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介绍了各种雷击的危害(2)各种防雷装置的使用与计算(3)讨论了氧化锌避雷器的应用前景。(4)解决了变电所防直击雷、雷电入侵波的问题。(5)对于变电所的二次系统防雷提出了方案。(6)分析了变电所的防雷接地的可行性。(7)对变电所防雷设计(2)各种防雷装置的使用与计算(3)讨论了氧化锌避雷器的应用前景。(4)解决了变电所防直击雷、雷电入侵波的问题。(5)对于变电所的二次系统防雷提出了方案。(6)分析了变电所的防雷接地的可行性。(7)对变电所防雷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学以致用,使设计思维在设计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相关资料的帮助下,能结合自己的思路去设计。有许多地方是不懂的,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得以解决。在设计期间,自己动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充分地检验自己的设计能力,丰富了自己在电气设计特别是变电所设计方面的知识, 为自己将来从事该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使我体会到搞设计或科研需要具备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次的设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变电所的设计步骤与方法,还有学会了如何使用资料。[1]江日洪、张兵、罗晓宇•发、参考文献变电所防雷保护及应用实例[呵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4-58.[2]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67.[31周泽存、沈其工•高电压技术阿・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200.【4】钱银其[2]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67.[31周泽存、沈其工•高电压技术阿・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200.【4】钱银其40KV变电所典型设计[J]・江苏电机工程,2007,26(5):59-62.[51姚春球.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45-54.文远芳•高电压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8-99.[7]李先彬.电力系统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大学出版社,2007:77-98.[81[9]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32-43.[81[9]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32-43.罗应立等.电机学[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57.[10]郭秀勇•雷击变电所暂态干扰及其防护措施[DI•长沙:长沙理工大学,[10]1999:58-90.[11]弋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11]弋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33-44.[12]弋东方.电力工程电器设备手册(电气二次部分)[M].[12]弋东方.电力工程电器设备手册(电气二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0-231.[13]谢芳.1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132-133.[14]李艳"10kV变电所防雷保护研究•现代企业文化[此2009, 33:149-150.[15]王兴贵、李庆珍•氧化锌避雷器应用研究•高压电气[J],2008,44⑵:仃5/77.[16]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97[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1999: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