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民生实事类素材---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目录:01民生综合体让社区生活更美好02搭起连心桥调解促和谐03建设美丽城镇创造美好生活04让农村娃从“有书读”到“读好书”05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正文:01民生综合体让社区生活更美好方敏戴谦《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7日
第
19版)人声鼎沸,笑声不断。12月1日一大早,走进浙江杭州西湖区古荡街道嘉绿苑社区食堂,被热闹的场景所吸引。食堂里,社区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边吃早饭边聊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社区食堂不仅价格实惠,菜品的营养和口感也适合我们老年人。”居民童大爷一边排队一边说。橱窗里,玉米、拌面、馄饨……大大小小十几种早点,十分丰盛。实际上,食堂只是社区民生综合体的一部分功能,楼内还有卫生服务站、西湖书房、影视厅、健身房等。“以前,咱们社区老人多,搞集体活动没有像样的场地,就餐、看病、运动康养等都不太方便,我给社区提了意见。没成想,还真听进去了。”刘大爷说。“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西湖区委书记带队,通过“民意小圆桌”“民生圆桌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先后召开56次民意征集会,收集群众意见860余条,最终确定了建设助老、健康、教育等“7+X”服务空间和“幸福荟”的民生综合体。童大爷还补充:“这里还有适合低年龄段孩子的宝宝天地、儿童乐园,还有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美学坊、科教社、曲艺苑、国学馆……”“全是免费的!”童大爷说,“在这里服务的人员基本都是志愿者。不仅热情,还很专业呢!”“自从建了民生综合体,居民们的生活品质高了,素质也随之提高了。过去,经常有乱扔垃圾、吵架的现象。现在,邻里之间认识不认识,见面都会微笑点头。”社区工作人员说。嘉绿苑社区民生综合体只是今年西湖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西湖区建成并启用18个民生综合体,覆盖11个镇街,各民生综合体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00余场,服务覆盖居民91万余人次。未来3年内,还将计划建成56个民生综合体,实现村社全覆盖。02搭起连心桥调解促和谐《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6日
第
11版)本报南昌12月5日电
(记者杨颜菲)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谁家发生夫妻吵架、邻里纠纷,都会脱口而出:“找老张评理去!”街坊们口中的老张叫张伯林,今年68岁,是一名“模范人民调解员”。他组建的“老张信访矛盾调解工作室”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无论是继承权争议,还是抚养权纠纷,在老张的耐心调解下,总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安源区,像老张这样的家事调解员共有402名,他们运用“法官+专职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的模式,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为群众解决继承、抚养等家事纠纷。近年来,安源区信访局联合司法、妇联等单位建立起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让情、理、法融合协调,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据介绍,去年该区共发生家事纠纷5763件,通过调解化解5386件,诉讼率仅为6.54%;诉讼中调解撤诉的有315件,调撤率达83.55%,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让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03建设美丽城镇创造美好生活(一线探民生)本报记者刘成友王梅《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7日
第
13版)核心阅读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进高原美丽城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地域特色,助力城镇转型升级;抓好典型示范,探索高原城镇发展新路。建设美丽城镇,显著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质量,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地方小、人口少,只有三条街,两边土坯房”,这句顺口溜说的是多年前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的景象。这座因石油而兴的小镇,一度沉寂。可如今,借着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东风,这座小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阔的马路、错落的楼房、精致的绿化、完善的设施……2019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青海省政府签署协议,全面启动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以西宁为中心,海东、格尔木为副中心城市,德令哈、玉树、茫崖小城市和39个区县为骨干,143个小城镇为基础的协调发展城镇体系已形成,城镇化率达55.52%。纳入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试点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为青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坚持以人为本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天蓝水绿、环境宜人,冬季的西宁市北山美丽园引人向往。市民王永浩和老伴牵着手散步:“原本打算退休后去外地养老,可现在改主意了。家门口有公园有绿地,小区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好,朋友和熟人都在这里,舍不得离开。”为了让居民“舍不得离开”,省会城市西宁提出,力争建成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西宁品质的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目前,西宁建设了508千米绿道,实现了三河六岸及五区两县的连接。“在最新的城市体检评估中,西宁城市绿道密度在全国36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三。”西宁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毅介绍。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青海地广人稀,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阶段性差异明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建设高原美丽城镇,就是要集中力量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白宗科说。在西宁,一大批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的新型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在格尔木,群众居住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在海东,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有力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一座城镇,就是创造一种生活。”在青海省委主要负责人看来,建设高原美丽城镇,要牢牢把握人这个核心。“美丽城镇要以人为本,人的城镇化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以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是最有质量和内涵的城镇化。”绿色是青海发展的底色,生态是青海立省的根本。白宗科说:“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工作中,青海始终绷紧生态优先这根弦,统筹做好城镇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突出绿色惠民、生态利民,努力把高原城镇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88平方米,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43%。突出地域特色助力城镇转型升级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瞿昙镇,是今年青海优先打造的16个美丽城镇之一。境内瞿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宫廷式建筑群。未来的瞿昙小镇,将被打造成集壁画展示、瞿昙“花儿”和乡镇风情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地。乐都区是海东市中心,为构筑河湟生态文明典范,乐都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不断强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乐都区副区长时盛利说:“要想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高原美丽城镇,必须融入传统文化基因、挖掘高原自然特色,突出地域文化元素、延续高原文化脉络,才能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智慧”不可缺。在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的显示屏上,市区所有的路政设施、城市照明、卫生环保、安全保障等情况实时监控,哪些民情案件正在受理,哪些已办结,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识,一目了然。不久前,玉树市长江东路一家产业园的水质有些浑浊。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接到网格员报告后,马上把案件批转给水务部门,水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智慧城镇,让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覆盖市、县、镇街、乡村社区四级整体联动的政务服务网络,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信、办事、电子商务等,便利多了。在大通县城关镇一些偏远乡村,“智慧医疗”的开通,让村民足不出村,在村医务室就能享受到视频另一端来自西宁高水平医疗专家的远程诊疗。“通过城市体检、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等服务,我们助力城镇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城镇,使青海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运营的智能化水平走上新台阶。”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总经理朱常波说。抓好示范机遇走出城镇发展新路青海湖旅游热度持续不减,到共和县黑马河看日出成为环湖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整个黑马河镇在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中,做了统一规划,青海湖南岸、国道北侧划为湿地,既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政策,也为黑马河镇带来了发展机遇。文巴村先行先试,借助青海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资金923万元,修建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园,两年来累计收入达95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黑马河镇党委副书记金光红说:“文巴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了旅游带动城镇发展的红利。钱袋子一鼓,当地居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更高了。”“按照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规划,环湖地区城镇带重点是探索生态保护前提下的城镇发展和旅游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环湖城镇建设水平。”共和县副县长韩福龙介绍,共和县已形成了“一心五镇”的发展格局,将在生产、生活、生态上下功夫,“把城镇建设得更像城镇,把农村塑造得更像农村,让城镇和农村都回归本原、各展其长。”青海省选择5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高原美丽城镇及环湖地区城镇带开展试点工作。其中,西宁市重点是加快交通建设,引领绿色出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格尔木市重点是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同仁市重点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村落保护;祁连县重点是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美丽城镇;玉树市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为新青海建设带来了难得机遇。“青海将探索建立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城镇发展新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贡献。”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发昌说。04让农村娃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7日
02版)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首个“希望阅读室”揭牌仪式在灵山县丰塘镇平岭小学举行。今年全区获得“希望阅读”立项学校15所、“广西青空间”19个,平岭小学是钦州市唯一一所立项学校。该项目通过配备硬件和图书,设立阅读室、阅读长廊、阅读角等,开展阅读公益服务,将阅读资源下沉至乡村小学,畅通乡村小学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部署,聚焦希望工程为党育人根本任务,2021年4月,团广西区委、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希望阅读”公益项目,通过加大阅读内容引领、创新“希望阅读”方式、建立阅读服务体系,突出希望工程的育人功能,已为全区8万多名农村青少年提供阅读服务,有效赋能基层团组织,延展共青团工作手臂,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加大阅读内容引领
创新多元阅读方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希望阅读”以“书香飘八桂·阅读颂党恩”为主题,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点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和中共党史主题出版物。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和青少年阅读特点,向广大青少年推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红色传奇》《红色家书》《湘江1934·向死而生》等图书,勉励广大青少年在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让学生们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阅读”公益项目通过推出“阅读伙伴”“‘书’送希望”“悦读分享”“乐读之旅”“智慧阅读”等方式,广泛吸引青少年参与到阅读中来。面向全区百所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开展“希望学子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宣传教育,打造“阅读希望云”微信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参与渠道,通过云走长征路(广西段)、云观红色纪念馆、云诵红色经典、云唱红色歌曲、云讲红色故事、云悟红色精神等“希望阅读云”系列活动,丰富党史学习形式,提升阅读体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青少年埋下理想与信念的种子,吸引近2.6万名学生参与。发挥团组织优势
构建“希望阅读”服务体系深刻把握农村青少年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需求变化,今年4月项目一启动,广西青基会即动员优秀青年企业家向希望工程捐款,设立1000万元“燕子希望基金”,为农村青少年开展“希望阅读”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组织化动员方式,鼓励团员、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扩大捐资额和项目覆盖面,提升“希望阅读”影响力。“希望阅读”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重点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广西青空间”,开展红色教育、实施心理课堂、实现微心愿、科普阅读、趣味体育、困难帮扶等常态化关爱项目,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提供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结合12355平台,面向农村少数民族青少年、留守儿童和孤儿提供心理健康阅读服务和教育,及时预防、发现、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二是面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开展以科普阅读、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重点的科技活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提高青少年科技创造能力,拓展青少年科学视野。三是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通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知识讲座及技能训练,增加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帮助农村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凝聚力量帮扶困难青少年。整合社会资源筹集助学金,减轻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经济负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县级共青团组织通过集中发放、入户走访等形式,将“微心愿”物品送到青少年手中,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爱心和温暖。打造学校阅读阵地
让书香浸润校园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是培养人的地方。“希望阅读”公益项目在希望小学搭建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建设、统筹组织构建、建立阅读制度,打好“书香校园”建设的“组合拳”。完善项目学校图书室设施设备,打造“希望阅读室”、班级图书角、校园阅读长廊,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搭建阅读展示平台,张贴师生读书摘录、阅读心得、好书推荐等。项目成立由乡(镇)团委书记、学校校长、少工委主任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设计、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师生阅读活动,明确师生阅读任务,每天安排20分钟诵读、每周安排1节阅读课,确保师生阅读正常开展。项目还建立图书借阅、阅览室开放、阅读讲演等制度;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及时更新书籍、订阅师生需要的报刊;建立师生阅读评价制度,设立阅读记录单、阅读实践活动、阅读专项测试等。组建阅读导师队伍
助力乡村青少年阅读教育“希望阅读”公益项目的建立学校以教师为主力;“广西青空间”吸引西部计划志愿者、研支团成员广泛参与,邀请名人名家、优秀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热情支持的导师队伍,定期为青少年提供阅读辅导志愿服务。通过科学指导让孩子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滋养青少年阅读的生命力,用阅读的力量助力乡村教育,点亮教育之光。与此同时,扩大社会参与面,动员和组织公务员、新闻出版工作者、大学生等加入“希望阅读”推广人队伍,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推广、提供阅读指导。阅读是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在创新进取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公益效能,力争把“希望阅读”公益项目打造为主题鲜明、参与广泛、影响深远、极具广西特色的公益品牌,为农村青少年带来全新的阅读认知和体验,实现农村青少年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深刻转变,让更多农村青少年受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7日02版“智慧农业”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知)徐之《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8日
第
05版)【现象】借助北斗卫星提前对田块打点定位,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利用摄像头实时监控作业情况,画面同步回传后台;通过无人值守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如今,不少地方推进无人农场建设,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为农业生产注入澎湃科技动力。比如在上海嘉定区外冈镇周泾村的无人化农场试验基地,通过对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和拖拉机等一批现有农用作业机械进行无人化改造,初步实现了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点评】无人农场,顾名思义,就是在人工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如今,随着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无人农场的兴起,本质上是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方面,种管收全过程的少人化和无人化,不仅有助于节约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培育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作物管护提供数据支持,能够指导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其更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与此同时,全流程机械化也能起到提高生产、作业效率,促进增收减损的效果。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现代农业装备和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是重要路径。无论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应该看到,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少短板,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制约着农业科技的应用。以无人农场建设为例,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专家总结了无人农场大范围推广的两大条件,一是基础设施要好,农田的水网、路网、电网、通信信号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二是地块要大,面积小、零散分布的土地需要有效整合。加快无人农场的布局应用,离不开良好基础设施的支撑,也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关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办法(修订)》,明确指出鼓励、引导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创新。面向未来,农业现代化空间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无人农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就一定能持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让更多农民富起来,让粮食安全更稳固。本版邮箱:rmrbpl@163.com
(来稿请注明栏目名)05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2021年中国经济观察⑦)本报记者《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0日
第
01版)心脏支架降价了,看病更省心!养老金又涨了,养老更安心!老旧小区改造了,居住更舒心!一个个民生故事,透着欣喜与温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民受益,全面推开,民生保障水平提升“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关键词。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财政强力支持,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水平日益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61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2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8659亿元。——饭碗端得稳,民生之本根基牢。今年,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王家嘴村村民邓小兰,在当地一家校服工厂找到了工作。既有计件工资,又有奖励补助,邓小兰不再为孩子读研究生的学费发愁了。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303万人,同比增长2%,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8月下降0.2个百分点,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经济持续恢复、就业稳中向好,为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保障水平升,政策给力实惠增。不久前,山东省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供给,预计2021年度筹建3.66万套(间),2022年度筹建4万套(间)。“这么多房源,估计我很快能排到,以后不用再搬来搬去的,就能在这里扎根了。”从山东费县到济南工作的赵林强充满期待。安居才能乐业。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新发展阶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国40个城市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3.6万套,1至10月已开工77万套,占全年计划的82.2%。——社会关爱多,扶弱济困兜底线。寒潮来袭,针对务工不着、寻亲不遇、居无定所的生活困难人员,福建省南安市救助管理站提供临时避寒点,还为受助人员准备御寒“温暖包”和“防疫包”,热腾腾的水饺和暖暖的姜汤也端上桌。凡困必帮,有难必救。今年,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力度持续加大,救助供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投入增加,进一步推动低收入群体生活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两年平均名义增长8.4%,超过2019年同期增速。其中,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8%、20.1%。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民生改革举措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今年1月,72岁的高大爷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成为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集采中选单个支架的价格由原来的1.3万元降到700元左右,大批冠心病患者得到实惠。2021年,各地各部门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敢啃制约改善民生保障的硬骨头,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顺应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改革打通堵点,不断疏解群众烦心事。“在线提交完材料,电子执照很快就能办下来,不用跑腿了!”前不久,天津市民洪仁章在网上给自己正在装修的家居店申请了个体营业执照。随着“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上线运行,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业务省心省力。亿万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今年以来,各地不断推进证照电子化、网上快捷办理等“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准入、注销、办事都更加便捷。截至11月初,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承载了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仅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改革瞄准难点,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利益。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孩政策实施,配套措施落地。各地各部门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除群众后顾之忧。2021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下达各地,支持新增示范性婴幼儿托位6万个;国家医保局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多地探索设立育儿假或延长产假……——改革直击痛点,持续缓解群众揪心事。“县医院的治疗方法和用药与大医院差不多。”今年7月,患有血小板增多和贫血症的老蔡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住院治疗,身体逐渐康复。他说:“医保报销70%多,看病基本没压力。”今年6月,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制度,注重公平,民生保障质量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四川省成都市的刘婆婆因病失能,常年躺在床上,需要有人照顾。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她每月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基础照护待遇,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出台《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统一了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门槛,制度进一步规范。截至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覆盖1.4亿人。——民生制度更加公平。全民有基本医保。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70%。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功能互补衔接,有力确保“看病有制度保障”。老人能领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07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转移接续更加方便快捷。老年人有高龄补贴、服务补贴,初步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困难人群有特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有兜底保障制度、常态化救助帮扶措施,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了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孤儿、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有相应保障制度。——民生服务更加暖心。异地报销不用跑腿。城乡居民在全国各地5.29万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以直接结算。今年以来,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近400万人次,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800万人次。老人生活更加便利。很多医院开设了老人挂号专用绿色通道,医保报销有老人专用窗口;很多地方给老人开设助老用餐服务、“长者食堂”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传统模式与智能服务并存,一些老人不会用手机扫码,可以用线下方式代替。特殊人群有专门服务。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有基本生活保障,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支出慰问资金11.7亿元,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个案问题6.3万个。——民生保障更可持续。守护好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看护好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今年5月1日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老百姓的“保命钱”有了法治保障。今年1至10月份,全国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63.6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07亿元。同时,我国慈善法规制度日渐完善,慈善救助活力进一步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制度,构成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新的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新活牛销售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合作协议
- 2024年产品代理协议样本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聪明宝宝寻宝》
- 2024年保密协议与责任书
-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顶锅盖
-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秋天多么美》
- 变化的线教案
- 《大数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7的乘法口诀》-人教新课标
- 心肺复苏后疾病的病理生理和预后
- 《餐饮服务的特点》课件
- 少儿科学实验-直升飞机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多媒体课件
- 庭审结束后提交补充意见范本
- 古诗词中的数学
- 26 西门豹治邺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关于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的通知
- 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方案
- LMS测试系统操作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