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_第1页
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_第2页
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_第3页
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_第4页
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反思

民国是江苏中小学教导近(现)代化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江苏中小学无论是量还是质均处于全国进展的前列。利用多种资源推动根基教导进展、发挥民间气力促进地方教导进展、提防专家引领大胆举行教导教学试验,以及聘请真正有才学的教导家办有特色的学校,这些成为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导进展过程中为我们留下的名贵遗产。

论及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教导进展,首先需要厘清江苏区域范围的变迁。清代的江苏因两江督抚不同城,教导行政机构也分属两江学务处(江宁)和江苏学务处(苏州),故在清末教导统计数据时,江宁、江苏被分列二地。民国建立后,全省划分为60县,终止了江宁、江苏分割而治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作为更加市独立出江苏省,此后,江苏管辖区域无大变动。

一、利用多种资源,推动根基教导进展

自古以来江苏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教导事业较为兴隆,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江苏的官商士绅各界人士纷纷介入新学堂的开办,尤其是清末新政时期,中小学新式学堂剧增,以宣统元年(1909年)的统计看,江苏(合江宁、江苏)各级全日制小学堂2022所,在全国居第8位①。

民国初年,中国各地战乱频仍,兵戈纷起。然而,由于江浙一带士绅气力强大、人脉较广等因素,使得1924年前发生的国内战役根本上没有涉及江浙两省。故在这段时期,江苏根基教导总体处于增长时期,以初等教导为例,据统计,1913年7月底到1916年7月底,小学校数量分别为5283、5515、5920、6214所,学生在学人数分别为231,758、234,839、260,484、292,433人②。可见在民国初期,小学教导在学校数和入学数方面呈逐年增长之势,到1927年,小学校数量达成8780所,学生数522,780人。但是,在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这种增长表现为速度缓慢和进展的极不均衡,如县级及其以下的乡村小学校数和入学数量均较少,与浩瀚的学龄儿童人口相比,入学者照旧属于“小众”,在1927年亦仅为26%;③同时,学校进展受战役影响极大,尤其是1924年9月在较为富庶的苏南一带爆发的江浙战役,对江苏社会进展造成了极大损失,同时亦直接影响了江苏根基教导的进展,《第一次中国教导年鉴》称:江苏省民初四年间,因“政局较为安定……尚有相当进展,民十左右大致尚佳。十三年以后,战事屡作,已办事业,维持作对”。

与小学教导相比,仅从数量看,民国初期普遍中学的进展较为滞缓,1915年,全省有省立、私立普遍中学校仅27所,学生4016人,居全国第6位。这种情形的展现,与民初政府制定的中等学校以省立为原那么的政策有着紧密关系,如江苏省除1912年将前清府中学堂收归省有,另有几所私立学堂设立外,近10年间几乎没有中学堂的增加,更无县立中学堂的存在。1922年新学制公布,该学制将中学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年限各3年。新学制虽然对于中学堂设立手段照旧规定省办为主,但同时附带说明:“凡各县如经费充裕,设备完全并有相当之校舍师资亦得设初级中学。”于是,一些有条件的县纷纷苦求设立初级中学,到1924年,诸如江宁、盐城、南通、阜宁、上海、青浦、沛县、睢宁、宜兴、高淳等14个县获准设立县立中学,其后区域有所扩大,学校数量有所增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民国教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进展时期,而随着南京成为全国“首善之区”,江苏省的根基教导进入了进展的兴盛时期。据《第一次中国教导年鉴》统计,到1930年,江苏有初等教导学校数为8,346所,学生数为691,965人;1932年各类初等教导学校学生数为744,404人。《其次次中国教导年鉴》统计,1935年各类小学10,223所,入学人数973,034人;1936年有小学11,182所,入学人数1167,538人。与此同时,普遍中学的数量亦有较大幅度增加,据1930年调查,江苏县立初中已达50所,已备案的私立高中为33所。而在这个时期,全国县级初中计有652所,私立高中117所。从数量看,江苏此时的中学数量鲜明居全国前列。

综观整个民国时期,江苏中小学数量的增长是明显的,若与同时期其他省市相比更加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女子教导较为兴隆。江苏乃得风气之先之地,设立各级女校的时间最早,设校数量和入学人数较多。如1920年,在省立第一、其次女子师范学校附设了两所女子中学,成为全国较早创办省立女子中学的省份之一。④1930年,有南汇、无锡、武进、海门、高邮五县设有县立女校。该年全省在读高中女生704人,仅次于上海;初中女生5977人,仅次于四川。1932年经过对中等教导举行整顿,江苏照旧有女子普遍中学26所,其中省立3所,县立9所,私立12所,数量居全国前列。其次,私立学校较为兴盛。1915年教导部报告指出:“私立中学以京师、江苏、浙江为最多。”⑤其中教会中学数量增长较快,据1922年统计,全省教会中学有51所,学生3323人,教会中学数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强,入学人数居全国首位。

江苏民国时期在中小学数量方面的增长,首先得益于江苏自清末以来形成的良好的进展根基以及全社会的重教环境,而片面行政官员和诸多商绅、民间团体对于中小学教导的热心更有不成或缺的支持,如民国时期承担江苏教导司司长的黄炎培、教导厅厅长的蒋维乔,以及先后承担江苏省教导会会长的张謇、袁希涛等均是提防学校教导进展的学者型官员。其次,相对兴隆的经济根基带来的教导经费“充裕”,亦为根基教导的进展供给了良好的条件。众所周知,“教导经费为事业之母,欲求事业之进展,必先求经费之稳定”。⑥民国初期受时局影响,即使是较为富庶的江苏同样面临教导经费紧缺的处境,如1913年度,江苏各类学校用款仅979,000元,1914年度为1,105,000元,1915年度为1,159,000元,虽与宣统三年(1911年)的2,970,000元相比,差距依旧较大,但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岁出经费数仍历年位列第一,且逐年增加,这也保证了江苏师资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