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参考答案:解析:C。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课文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多极化格局参考答案:A“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秩序,A正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统治秩序,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排除C;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排除D。3.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人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长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参考答案:B由材料“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材料反映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AC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D。4.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经济学家称:“一个资本贫乏的国家,在她的资本蓄积初期,人民生活之必须压低,是不能避免的,这对于生活程度已经非常低下的人民,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新中国发展战略是A.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B.建立并优先发展重工业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资本贫乏”“资本蓄积初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与“生活之必须压低”、“极其痛苦”之间的关系,这才能解释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A项吃饭先于建设,错误;C、D均与题意不吻合,故排除。5.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于(

)A、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使农民的生产的时间得到保证C、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参考答案:B6.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时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开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衡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参考答案:A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建立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技术的反应”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发昌机器厂就是学习西方技术,“制度的反应”是戊戌变法,农工商总局是戊戌变法的内容,“观念的反应”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组织的反应”是指共产党这个组织的建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轮船招商局不是“制度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金田起义不是“技术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一届人大召开不是组织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评】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7.如下图为沈今声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此作品

A.旨在引导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B.意在宣传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体现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图中画面的对比及文字可知,这个宣传画主要是用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故排除A,选D;宣传画的作用在于对比个人与集体劳动的差异,而不是强调共同富裕,故B错误;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故C错误。8.“受到西方文化教育洗礼的新文化健将们坚持“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取向,他们的这一价值取向既与传统儒家伦理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又获西方近代科学的强力支持,是为新文化的主流选择。”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主流选择受当时国情影响

B.有助于现代价值取向的建立C.深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对儒家的文化传统参考答案:D9.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故A不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的贪婪腐败,而不是对上帝的信仰,故B不正确;教会的贪婪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者矛盾日渐突出,故D不正确,据题意可知C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意义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建立中华民国

B、规定民主共和政体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参考答案:C11.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著作颇丰,其中有一部著作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这部著作应该是()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论持久战》是一篇充满军事辩证法的光辉文献,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规律,成为中国人民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献,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排除A。《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排除C。《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排除D。点睛:本题以毛泽东思想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毛泽东相关著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2.1945年8月10日,艾青在其诗作《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因为A.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参考答案:A略13.(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当时的寡头政治是()A.贵族政治

B.民主政治

C.君主专制

D.代议制参考答案:A据材料“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可知材料中所言寡头政治就是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寡头政治是贵族政治,并未说明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寡头政治前是君主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寡头政治是代议制,故D项错误。14.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参考答案:C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15.有学者将苏联(俄)文学进行分阶段研究,其中一个阶段被表述为:“真诚”阶段:主题仍是战争,但出现了关于真诚性与人性的讨论。据此推测,“真诚”阶段代表性作品是A.《母亲》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日瓦戈医生》D.《安娜?卡列尼娜》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7年。该作描述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Tonya)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拉(Lara)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小说通过描写日瓦戈医生的个人际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了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期间宏大历史的另一侧面战争的残酷、毁灭的无情、个人的消极。结合材料中的“主题仍是战争,但出现了关于真诚性与人性的讨论”,可得出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虽然都是战争题材作品,但没有体现关于真诚性与人性的讨论,排除。16.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A.B.C.D.参考答案: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分析,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17.有史学家调查: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可能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不同参考答案: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国家进行了经济援助,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东欧国家没有接受,所以导致题目的现象的出现,符合题意的是D项;北约和华约不涉及经济援助,排除A项;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排除B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排除C项。18.“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野蛮的践踏和破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文革”时期的是A.李锦儒男65岁中国致公党党员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B.钱友常男35岁工人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C.孙静宁女47岁著名学者受邀到北京大学进行法制讲学D.赵红卫男20岁青年学生参加了“砸烂公检法”的活动参考答案:D“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材料“砸烂公检法”符合材料的内容,因此符合史实的应是D。19.严复说:“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这表明严复主张A.争取民主平等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国家独立

D.重视个人自由参考答案:C严复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据材料“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可知严复认为中国当务之急实现国家独立,故C项正确;据材料“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可知材料并非重视个人自由而是主张实现国家独立,故D项错误20.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中,“体用之争”影响后世几十年。属于“体用之争”论争双方的是A.弛禁派

严禁派B.洋务派顽固派

C.维新派

洋务派D.革命派

立宪派

参考答案:B21.明朝“初,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无所谓工场。(明朝中期)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地该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说明明朝()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B.资本主义萌芽普遍深入农村C.城市经济功能开始增强D.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补充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解答:根据材料“(明朝中期)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地该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表明家庭手工业已经成为小农经济的重要补充,D项正确;A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普遍深入农村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D.22.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中共诞生后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

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C.中共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共的诞生参考答案:C23.1990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德国总理科尔,在讨论欧洲未来时说:“把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绑在一辆战车上奔驰,其结果很可能是会拖垮它们,也会给你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机。”材料说明撒切尔夫人()A.认为法德两国应和英国共同主导欧洲的发展方向B.认为欧洲一体化会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C.认为欧洲一体化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D.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参考答案:D据题干可知,撒切尔夫人认为希腊经济相对落后,让其加入欧共体会拖累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说明她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撒切尔夫人反对欧洲一体化,排除B、C两项;题干没有反映英德法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排除A项。24.中共在某次会议上制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A.提出完整的革命纲领B.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D.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参考答案:B党的“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民主革命的性质,“二大”以后才有正确的认识,中共的具体奋斗目标为反封建反侵略。“一大”的使命是建党。25.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l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参考答案: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且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推动工业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A项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时采取的措施,排除;BD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C26.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斯大林说:“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这表明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

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

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参考答案:C27.1875年1月29日,法国君主派议员发现宪法条文中写有“共和国”字样,就数次否决了议案。针对这种情况,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员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据此可知A.法国总统选举法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B.1875年法国宪法使共和派以绝对的优势最终战胜了君主派C.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D.近代法国的总统主要是对国民议会负责不需要对人民负责参考答案:A

共和派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也即对法国总统的选举方法是为了协调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矛盾而确立的。这说明法国总统选举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妥协的结果。据此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1875年法国国会选举中,共和派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君主派,使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故B项错误;C、D两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28.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见证下庄严宣誓。誓词大意为:“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对国会立法没有否决权B.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C.美联邦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D.按照宪法规定,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注意问题的限定词: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A项“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项对总统权力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对美国宪法的描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的是国会的权力与地位,不是对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描述,虽然说法正确,但也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的建立2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参考答案:D30.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面有关张学良的材料,回答问题。张学良(1901年—2001年),字汉卿,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人称“少帅”。“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0万东北军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三省沦亡。1935年,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到陕西“剿共”。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北京)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抗日运动的新高潮,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停战和解。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摘编自《中国近代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被后人关注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蒋介石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张学良的爱国情怀。(2)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历史影响。【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学生从材料中“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全国抗日运动的新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及张学良的爱国情怀等因素来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张学良的评价,学生从其出身背景、个人经历及其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2.(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②观点及论述:(略)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人都重视学校教育。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考点:中外教育·中西教育比较·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中国的教育·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及背景【名师点睛】本题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全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