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俄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俄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俄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俄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学术论文写作AcademicWriting课程编码SFS322311010开课院部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未设置)学分1.0课内学时20讲授8实验0上机0实践12课外学时8适用专业俄语授课语言中文先修课程课程简介(必修)本课程是俄语专业课。课程从学术论文写作的思想方法、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三个层面展开,全面涉及学术思维、学术研究、学术论证等重要范畴,重点突出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关键点,如学术研究的逻辑方法、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证的逻辑等。六个章节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理论讲述过程中,大量结合学术论文的实例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俄语专业,试图扩展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术视野,着力培养大学生基于专业视角的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眼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ThiscourseisaprofessionalcourseinRussian.Thecourseislaunchedfromthreelevelsofthinkingmethods,knowledgeandskills,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academicthesiswriting,andcomprehensivelyinvolvesimportantcategoriessuchasacademicthinking,academicresearch,academicdemonstration,etc,highlightthekeypointsinthewritingofacademicpapers,suchasthelogicalmethodsofacademicresearch,thetopicselectionofacademicpapers,thelogicofacademicargumentation,etc.Thearrangementofthesixchaptersgraduallycultivatescollegestudents'theoreticalandpracticalabilitiesinwritingacademicpapers.Intheprocessoftheoreticalnarration,alargenumberofexamplesofacademicpapersarecombinedtoanalyze,especiallyforRussianmajors,tryingtoexpandtheacademicvisionofcollegestudentsattheundergraduatestage,andfocusingon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cross-professional,cross-domainresearchhorizon,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potentialandcultivatestudents'criticalthinkingability.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审核人二、课程目标序号代号课程目标OBE毕业要求指标点任务自选1M1目标1:具备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1.22M2目标2:根据创设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主题讨论,培养思辨能力的同时提升品质素养;是4.4三、课程内容序号章节号标题课程内容/重难点支撑课程目标课内学时教学方式课外学时课外环节1一第一章学术思维的主要模式1.1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1.2国学传统思维模式1.3近代实验科学思维模式1.4辩证逻辑思维模式1.5当代科学集成思维模式M22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2二第二章学术研究的逻辑方法2.1归纳和演绎2.2分析与综合2.3具体与抽象M22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3三第三章学术论文的种类、层次和价值3.1学术论文的种类3.1.1科学论文3.1.2调研报告3.1.3实验报告3.1.4学位论文3.1.5教研论文3.2学术论文的层次3.2.1科学论文的层次3.2.2调研报告的层次3.2.3实验报告的层次3.2.4学位论文的层次3.2.5教研论文的层次3.3学术论文的价值3.3.1学术论文价值的三种形态3.3.2对论文价值标准和尺度的深层认识3.3.3评价学术论文价值的方法M12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4四第四章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4.1学术论文的选题4.1.1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4.1.2学术论文选题的途径和方法4.1.3优化学术论文选题的技巧4.2学术论文写作的准备4.2.1资料查询与材料准备4.2.2材料的比较和筛选4.2.3根据选材的新发现修正或深化选题4.3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4.3.1拟定提纲4.3.2执笔写作4.3.3引文注述4.3.4图表安排4.3.5修改定稿4.4学术论文写作的规模和格式4.4.1学术论文写作的规模4.4.2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M12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5五第五章学术论证的逻辑和技巧5.1学术论证的逻辑方法5.1.1怎样清晰准确滴把握概念5.1.2任何消除推论中可能隐伏的歧义5.1.3应当保持论证和论题的同一性5.1.4必须保证前提和结论的真实性5.2安排论述逻辑结构的技巧5.2.1安排论述逻辑结构的一般规律5.2.2安排论述逻辑结构的分类说明5.2.3一种有代表性的论证逻辑结构5.2.4根据理论需要选择适当的推论方式5.3安排逻辑结构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5.3.1引入辩证思维方法,弥补形式逻辑的单一性5.3.2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增强学术论证的生动性M22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6六第六章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和答辩6.1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6.1.1应把握适当的专业领域6.1.2要了解社会的需求6.1.3应注意学科的交叉6.1.4必须有创新的意识6.2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修改6.2.1资料的查阅和收集6.2.2材料的筛选与选题的确定6.2.3结构的安排和调整6.2.4论文的修改与定型6.3毕业论文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6.3.1选题不严格6.3.2观点有偏颇6.3.3分析欠科学6.3.4表达不规范6.4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的主要事项6.4.1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功能6.4.2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要求6.4.3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6.4.4要重视答辩的临场发挥6.4.5答辩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M24讲授/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主题写作四、考核方式序号考核环节操作细节总评占比1平时作业1.预习作业:根据内容框架,自主查找书籍阅读。2.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课堂提问和讨论完成打分。10%2小组作业1.就相关主题和论文展开组内讨论,完成视频录制,进行书面完整表述或发言纲要。2.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发言和讨论完成情况打分。10%3大作业1.根据个人偏好选择相关学术论文进行选题、论证逻辑和技巧的分析。2.考核学生对学术论文写作最核心的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20%4期末考试1.论文形式,成绩采用百分制。2.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的掌握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0%5考勤随机点名、刷卡点名、二维码扫码点名等。10%五、评分细则序号课程目标考核环节大致占比评分等级1M1平时作业10%A.独立完成,按时完成。写作主题突出,结构安排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句子之间过渡自然,论述逻辑严密。B.独立完成,按时提交。写作基本符合主题,结构安排较为合理,行文较为流畅,论述逻辑较为严密。C.独立完成,按时提交。写作稍微偏离主题,结构安排不当,行文不够流畅,语言不太符合规范。D.作业抄袭,未能按时完成。写作主题不明确,结构混乱,行文不畅,语言不符合规范。2M2小组作业10%A.作业认真完成,按时提交。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小组讨论作业内容完整,结构安排合理,条理性和逻辑性强,思考深入,结论明确。B.作业认真完成,按时提交。小组分工较为明确,配合较好,语言表达流畅。小组讨论作业内容完整,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强,结论较为明确。C.作业基本认真完成,按时提交。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都配合,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小组讨论作业内容较为完整,但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够,结论不够明确。。D.作业拼凑,未能按时提交。小组成员之间只分工不合作,缺少配合,语言表达不流畅。小组讨论作业内容空泛,缺少条理性,结论不明。3M2大作业20%A.所选择文献质量高、等级高,具有极高专业代表性,对三个主题的分析全面、深入,具有深入的思考,表述完整。B.所选择文献质量高,具有专业代表性,对三个主题的分析全面,具有较为深入的思考,表述较为完整。C.所选择文献质量尚可,但没有代表性,对三个主题的分析浅显,缺乏思考,表述不完整。D.所选择文献质量差,没有代表性,对三个主题的分析浅显,缺乏思考,表述不完整。4M1考勤10%A.全勤;B.缺勤1次;C.缺勤2-3次;D.缺勤3次以上;评分等级说明:[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A,B,C,D]=[90-100,75-89,60-74,0-59];[A,B,C]=[90-100,75-89,60-74,0-59];[A,B]=[80-100,0-79]六、教材与参考资料序号教学参考资料明细1图书|《学术论文写作》,高小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ISBN:978-7-305-03939-3.(*主教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