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氏文通》对词类理论的贡献_第1页
浅析《马氏文通》对词类理论的贡献_第2页
浅析《马氏文通》对词类理论的贡献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马氏文通)对词类理论的贡献〔马氏文通〕〔后简称〔文通〕〕在中国语法史上意义非凡,能够说是中国语法的开山之作,从〔文通〕出发,我们的语法渐成体系。〔文通〕成书百年来,固然也有批评的声音,但是其地位不可动摇,80年代吕叔湘、王海棻说:“〔文通〕……这九类字的划分大体上是合理的,发展到如今,除把‘字’改为‘词’,也还没有什么大变化。〞以后诸家对它都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的范围内。马建中的“西学东渐〞“洋为顶用〞运用得很好,他的“语言救国论〞思想在当时也有很强的实意图义,对后世更是意义深远。在与西方语言的比照中,马建中感到了我们语法理论的匮乏,语言学习的费时低效,产生了也为汉语作一部语法书的想法,以便中国人更快的学好汉语,语法理论的创始贯穿的是思想,而他深切厚重的汉语国学功底又为他写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他就借鉴西方尤其是拉丁语的“格朗玛〞初步建构了汉语语法的大厦。他以开阔的胸襟,积极选择借鉴,把前人的和国外有意义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马建中对古人“实字〞“虚字〞之说加以借鉴。这虚实之分,在传统语言学中可追溯到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孙奕〔示儿编〕、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张炎〔词源〕等都提到实字和虚字。元明清时代还出现了各类虚字专著。马建忠继承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分类法,把字分为虚实两大类,实字有五类(名、代、动、静、状),虚字有四类(介、连、助、叹)。词类划分是〔文通〕的一大奉献,此前虽有其他的书论集,但多是以修辞的角度来谈,而〔说文〕〔尔雅〕等书有多从训诂、音韵的角度谈文字、词汇,也仍然缺乏从总体观察汉语和寻找汉语共同规律的高度和理论概括。〔文通〕虚词的研究奉献很大。〔文通〕以为“实字易训,虚字难释〞。又说:刘彦和云:‘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虚字所助,不过此三端,而因类别之者因是以。马氏看重虚词研究,认识到虚词研究必需严密结合句法,这是继承传统的虚字研究,又有自己新的观点。从体系的角度说,〔文通〕是我们国家汉语虚词研究进入现代语言学阶段的一个标记,而在它之前的有关虚词研究的著作〔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都仍属于传统训诂学的范围。在这方面〔文通〕表现出悬殊于前人著作的风格,表现出一种时代的高度。〔文通〕留意捉住每一类虚词的句法特征来说明问题。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指出:“从马氏对助词的解释来看,他提出助词有‘济夫动字不变之穷’的作用,这是前人没有说到的,是他的创新。〞马氏能指出汉文介字这种济实字之穷的主要作用,是他比较汉文西文,并能联络汉语实际的结果。v在〔文通〕中,马建忠对虚词的语法意义作了相当精到准确的概括,这种概括构成了其虚词说解的基础。所以,〔文通〕把虚词纳入整个语法乃至整个语言系统之中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语法功能角度对虚词进行分类,而后在虚词“类意义〞的统摄下,再对各个虚词进行模向的比较,寻找甄别其异同,这就避免了以往虚词说解上存在的眉目不清,几呈散沙一盘的情况再现。他的阐述具有理论的高度,具有条理性系统性,这种重要根据虚词的组合功能与虚词的语句中所表现出的一定的语法意义来分析虚词的做法沿用至今。实词虚化理论的提出。实词虚化理论的提出,不仅解释了实词虚化的理论,而且揭示汉语语法的一个根本特点:尽可能运用于法手段表达语法范畴,故虚词总不能彻底虚化而残留词汇意义。根据汉语特点,提出词类通假说。汉语不像拉丁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不能根据形态给词分类。马氏在划分词类时采取概括意义标准,但汉语词的用法灵敏,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这使马氏意义标准划分词类陷入窘境,意义标准有时难免左支右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氏提出“词类通假说〞,即各个词根据词汇及功能意义定类是固定的,这是基本属性,当它临时作其他词类时,就称为“假借〞。重要有下面几种类型:1.名字假借为动字。2.名字假借为状字(副词)。3.静字假借为动字。4.数词假借为动字。对西方语法的借鉴,他在考察西方语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我们自己的语法体系框架,各种词类的划分多有借鉴,同时他也很清楚明晰地意识到中西语法的不同,西方语言是形态丰富的语言,而汉语则是缺乏形态的语言,比照西方的语言,汉语有着他特殊的地方,马建中发现了汉语特有的助词(语气词),划分出了“助词〞这个词类,这是明显的创造,“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词’。〞拉丁语法没有这个词类,由于“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古希腊与拉丁文,其动字有变至六七十次尾音各不同者。今其方言变法,各自不同,而以英文为最简。惟其动字之有变,故无助字一门。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①〞。拉丁语语气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汉语则是通过语气词(词)来表达的,是“华文所独〞,如“也〞、“矣〞、“耶〞、“哉〞、“欤〞等。在拉丁语“前置词〞的启示下,他划分出了“介词〞这个词类。〔文通〕中介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当于拉丁语法中的“格的变化〞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汉语没有“格〞的形态变化。他列举出的五个介词,除“之〞字现已归入助词外,其他四个“于、以、与、为〞,都是我们讲古汉语语法介词时必讲的内容。词类划分的根据和类别为后世语法理论开了先例。以往的语言学著作,对于实字和虚字,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分类标准。马建忠正确地批评了传统语言学的局限:“读王怀祖、段茂堂诸书,虚实诸字,先后错用,自无定类,读者无所适从。〞在这里基础上,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突破和进步。马氏在划分词类时采取概括意义标准,“皆随其义以定句中之位〞马建忠继承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分类法,把字分为虚实两大类,实字有五类(名、代、动、静、状),虚字有四类(介、连、助、叹),并说:“外无此类,故虚实两宗可包含一切字〞。〔文通〕的虚、实字,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立。在马氏看来,虚字和实字在语法上是助与被助的关系,虚字在句读中对实字有依靠性,实字通过先后之序构成句读的基本格局,而虚字只是表示实字间的关系,或在表意上助实字之不足。马氏这一思想具体表现出在对虚字的阐述中,具体表现出在对代字、状字的划归上,也具体表现出在整个语法体系的组织建构中。虚词划分则根据句法功能划分。这种一概括意义和语法意义进行划分的方法对后世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马建中看到了汉语词的多义性,而不同的词义意味着不同的词性,因而以为,“字无定类〞“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知上下文义何如耳〞“凡字有义理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所有之字类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以定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当〞后世在〔文通〕的理论基础上,借鉴马建中词类理论,将词汇学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愈加科学严密合理。由〔马氏文通〕开创建立的汉语词类体系,其格局是词先分虚实,后分小类再分次类,如把名次分为公名跟本名,公名又分为群名和通名;把代词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导代字;把动字分为外动字、内动字、受动字、同动字和同动字和助动字和助动字、无属动字。这些分法大体是合理的。这种格局被大多数语法学家沿用。在汉语诸多的词类体系中,能得到普遍公认的词类大约有10个,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动词分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等等。词类概念一经引进就成为科学语法的核心,语法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两次大讨论,主题就是汉语词类。80年代以来句法学的发展,又继续呼唤着词类研究的深切进入。在马建中词汇理论的基础上后人继续研究探寻求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使之愈加完善和合理。〔文通〕在汉语语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其词类理论又是他花费了许多笔墨的主要内容,研究汉语语法无不需要从〔文通〕出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能力看得更远。以下为参考文献:[1]马建中〔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叶太青浅析〔马氏文通〕词类理论的几个特点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第21卷第1期[3]宁皖平论〔马氏文通〕虚字研究的成就广西教育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