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C15.相同点: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②抒发的感情相同。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本句是实写朋友走后的场景,而非虚写。故选C。15.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写景抒情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相同点: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本诗写“乱山遮隔无重数”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借景物描写委婉含蓄的表达。抒发的感情相同。因为都是送别诗,两者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不忍朋友离去的心情。不同点: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杨词的“乱山遮隔无重数”,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借以表达对朋友的无限深情。李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描写的是朋友离。去后我眼中的所见之景。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写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是从对方视角写。李诗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的。点睛】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习惯于单首诗歌的欣赏,往往忽视了多首诗歌的比较鉴赏。这是因为比较鉴赏并非每年必考。其实,诗歌鉴赏是多维度的,比较鉴赏更是诗歌鉴赏的较高境界。掌握了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再来进行单首诗歌的鉴赏,事半而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1]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2]评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释[1]:写诗的冲动.[2]:陶渊明[3]:评鉴,赞美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B.《满纸荒唐言》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惟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C.《咏菊》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6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5.C“诗中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说法有误,由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可知,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6.(1)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2)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案:19.A,易错项:B20.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解析1.《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A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错误。根据诗歌尾联“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可知,作者是在一个黄昏再次来到西村,回忆往事,写诗记下西村美景,可见作者上次在西村讨水喝未必也是在黄昏。选项理解不正确。B、C、D项理解正确。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抓取关键字,对比分析得出。《西村》写诗人再次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西村,回忆往日在此讨水叩门的旧事,眼见此地静谧自然的风光,于是写诗作为纪念,《游山西村》则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写诗人的游村见闻,具体展现了乡村临近春节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据此可知,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诗人游览村落见闻的纪录,都表达了对乡村美好风光和纯朴人情的喜爱与赞美,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首诗的不同点在于,《西村》侧重于描写西村静谧安闲的自然环境,而《游山西村》则侧重于描写山西村热闹淳朴的民俗活动,且《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暗含了事物发展的深刻哲理,也是《西村》一诗所没有的。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有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岭表经年,指词人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相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胸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首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15.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本词和这一段苏文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思想感情的异同。答案:【小题14】D【小题15】①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②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表达了对表里如一的品格的自信;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解析】【分析】【小题14】本题考查学生诗词综合赏析能力。D项,“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赏析错误,应该是风格壮美,有豪放词风。故选D。【小题15】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题目指出“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本词和这一段苏文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要求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思想感情的异同。苏轼《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写作者泛舟在赤壁之下,看到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就放纵自己所乘坐的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感觉自己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感觉自己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结合前文,作者看到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到如此美景,作者心中被贬谪的阴霾被涤荡开来,心胸变得开阔,舒畅起来,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感觉自己好似“冯虚御风”、“羽化登仙”,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本词,结合注释“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可知本词是词人被贬北归途中而作。词人泛舟洞庭湖,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词人在洞庭湖上泛舟,感觉洞庭湖是“玉鉴琼田三万顷”,再者自己乘坐的一叶小船。词人用“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荡荡、一碧万顷的湖水。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词人坐在小船上看到的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表里俱澄澈”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中的我,也如秋月和秋水一样,清澈明亮。也就是说词人自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表达了对自己表里如一的品格的自信。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两首词中具体内容,从相同和不同两个方面进行作答即可。【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溪上行温庭筠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雪羽褵褷①立倒影,金鳞拨剌跳晴空。风翻荷叶一向②白,雨湿蓼花千穗红。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注】①䄜褷: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②一向:一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描写了一幅雨后夕阳映照下的溪上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此的喜爱、沉醉之情。B.首联出句以“漾漾”扣风,以“濛濛”扣雨,韵律舒缓,营造出恬静、和谐的氛围。C.颈联写荷叶因风翻起,一望皆白;花经雨洗,红得纯粹:以色彩互衬写景色之明丽。D.尾联以“羡”“梦”二字收结,表达归隐之愿和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与感慨。16.诗歌颔联的景物描写受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漫成一首》)启发,又有变化,请从景物描写的内容、手法上简要说明。(6分)答案:15.D【解析】“对美景易逝和人生苦短的惆怅”无中生有。【参考答案】(6分)启发:内容都写到了水边禽鸟和水中游鱼;两者都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变化:内容上,杜诗写的是夜景,温诗写的是二景;手法上,杜诗更侧重以动衬静,温诗在以“立”和“跳”写鸟鱼形态外,更注重细节描写。【评分细则】“启发”“变化”各3分。“启发”这一点,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写一点即可;“变化”这一点,杜诗和温诗手法可选其中一个,温诗手法方面可写“雪羽”“金鳞”借代。解析:1.D上解题思路]D项,“对美景易逝和人生苦短的惆怅与感慨”有误,应该是表现了对这种闲适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2.[解题思路]①启发:“拨剌”指鱼尾拨水声。“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是写白鹭蜷身,鱼儿跃水的画面。“雪羽樆裢立倒影,金鳞拨剌跳晴空”是写鸟儿静立,鱼儿跃起的画面。受杜甫诗的启发,两者都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方法,且描写对象一致,都描写了水边禽鸟和水中游鱼。②不同:不同之处重点在于描写景物的时间不同以及艺术手法不同。杜诗描写的是夜晚之景,从“风灯照夜欲三更”可以看出,视线模糊,所以对于宿鹭、跳鱼的描写都是粗线条,以“联拳”和“跳”描写鸟、鱼的形态:另外,杜诗更侧重以动衬静,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以跳鱼的动反衬夜晚之静。温诗“晴空”二字可看出描写的是白天之景,视线清晰,描写上有一些细节描写,所以是“雪羽樆”“金鳞拨剌”,能够看到鸟儿濡湿黏合的羽毛如雪般洁白,看到金色的鱼鳞,“雪羽樆”“金鳞”还有借代的。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15.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答案:(14)A15、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选项“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可知,此处的“旧鸣咽”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故选A。2、本题考查了比较诗歌的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蓟北归高适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E.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2.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B项,“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理解有误,两个“北”突出的是内心的哀愁之意,并非是营造出紧急行军;D项,“以动衬静”不正确,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2)“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中的“谁怜”与“孤独”具有艺术性,突出诗人内心的不顺畅,不得意,表达出内心的悲愤,因想要报国,但无门路,这种感慨是一种孤独的,寄托一种苦闷的思绪;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是充满豪气,没有忧伤的味道,直接抒发出内心的豪迈情怀,显示出诗人的壮志激情。-答案:(1)BD(2)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赏析: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将“哀”意更进一层。“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BD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