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苦旅》艺术特征赏析目录TOC\o"1-3"\h\u摘要 摘要《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散文集,具有不同于一般山水散文的独特文化韵味,在结构探索、细节处理和语言运用上都呈现出精良的艺术构思。余秋雨有着丰富的个人经历、丰富的教育背景和强烈的文学创新意识。这些人生篇章是他深入的自我修养,与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与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对话从而形成。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语言特征;结构特征;文化意蕴绪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共包含37个短篇,其中《道士塔》等著名章节被收录到中学语文教材中。在《文化苦旅》这部作品中,余秋雨先生将真实的历史遗迹等事物与自身具备灵性的思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借助著名的历史遗迹比如说敦煌莫高窟、三峡、西湖等体现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反思,也为我国当代散文指出了新的创作方向。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这部作品中站在史学与文学的角度,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字里行间反映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反思,称得上是当代文坛尤其是散文文坛中为数不多的艺术珍品。《文化苦旅》以典雅精致的语言、深刻入微的哲学思辨以及不同修辞手法的描绘,让其在面世之后就在当时的文坛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创作背景《文化苦旅》的出现是在十年文革后的文化真空中出现的。当时文化萧条,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唯物主义盛行了一段时间,人们更加绝望。《文化苦旅》中对于复兴文化的呐喊,无非是春雷,震撼每一个人王星.品味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内涵[J].中国文艺家,2017(07):86.。余秋雨借助散文来表现自身的远见卓识,突破了当前的不足,满足了历史的迫切发展需要。作者的个人目标与时代的需求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文化散文的兴起。王星.品味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内涵[J].中国文艺家,2017(07):86.《文化苦旅》的语言特征《文化苦旅》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余秋雨在他的散文中展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汉语的独特魅力。在他的散文中,语言的使用上更加注重韵律美、修辞多、反差感。韵律美余秋雨沾着绚丽诗意的墨汁,用雍容典雅、笔法细腻的语言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表达对历史的喟叹,这在以往散文家的作品中并不多见,文章整体充斥着韵律之美张丽.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的文学创作[J].明日风尚,2016(08):337.。在他的作品《阳关雪》中,他写道:“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几个句子并无音韵,也无平仄,但是连续铺排的五个三个音步组成的七言短剧,形成了整齐划一的节奏,将战争的离别带给母亲和妻儿的痛苦刻画得生动真切。为了避免完全统一的呆滞,最后一句略有变化,使整段的节奏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张丽.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的文学创作[J].明日风尚,2016(08):337.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诗歌是一种以声调和节奏吸引人们注意的文学作品。《文化苦旅》的语言有许多谐音,为诗歌增添了浪漫的色彩陶久健.《文化苦旅》荐读及书评[J].华夏教师,2016(05):93.。例如在《三峡》中:“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在这几句诗中,李白是仄平,刘备是平仄,这就形成了一种音律上的环绕,“豪迈”与“沉郁”同样也是这种效果,这就在诗句上达到了统一。这种音律的变化使得散文的语言十分考究,也在无形中具备了诗意的气质。陶久健.《文化苦旅》荐读及书评[J].华夏教师,2016(05):93.修辞多有人说《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没有一句话是不用修辞的,余秋雨的散文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语言效果。首先是排比。在《文化苦旅》中,排比无处不在:“它成了民族心底的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莫高窟》)“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白发苏州》)层层叠加强调,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姜腾杰.一个人的朝圣路——读《文化苦旅》有感[J].读书文摘,2016(20):1.。此外还有多处的比喻、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形成了生动绚丽的语言风格。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余秋雨散文中的抽象事物具体化,激活了读者的审美想象,使读者和作者能够在审美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姜腾杰.一个人的朝圣路——读《文化苦旅》有感[J].读书文摘,2016(20):1.例如:“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观展览,再避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热闹;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佛教胜迹最多,不必一一列述了,即便是超逸到家了的道家,也占据了一座葛岭,这是湖畔最先迎接黎明的地方,一早就呼唤着繁密的脚印。”(《西湖梦》)本部分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西湖的繁荣。在这里,作者打破了语言惯例,给人一种无生命物体的印象。作者将人类宗教中所有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而睿智的形象,使人获得新奇的感受。“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也会与荒诞奇瑰的神话传说相邻而居,各自变成一种可供观瞻的景致。”(《西湖梦》)作者在这段话中,将两个不是相同事物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在语言层面上是不平衡的李焕焕.论文学批评价值观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考察对象[J].青年文学家,2014(05):23.。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句子的语法层面和语义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然而,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实际上拟人与拟物这种修辞手法进行语义平衡。首先,作者用拟人化将“荒诞瑰丽的神话传说”描绘为活生生的个体,在语义上等同于“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共同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主体,并获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其次,作者还运用了拟物手法,把“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物化表达,使其与“荒诞瑰丽的神话传说”共同构成主语,,解决语义不平衡,在修辞上达到了平衡李惠芳.试论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38-40.。李焕焕.论文学批评价值观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考察对象[J].青年文学家,2014(05):23.李惠芳.试论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38-40.反差感余秋雨还喜欢运用一种反常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一种极端的情感和复杂细腻的情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特定的风景、特定的生存状态和特定人物的命运,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感。譬如他写天柱山的风景时:“此时外面正是炎暑炙人的盛夏,进山前见过一条大沙河,浑浊的水,白亮的反光,一见之下就平添了几分烦热;而在这里,几乎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甜凉的了,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一种不见风的凉爽”这句话本身看上去不切实际,其实有效表现出了作者观看了天柱山风景后的感受。再比如在《柳侯祠》里:“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你不是你”,这个看似不合理的话,但彻底暴露了封建专制的罪恶。这种“异常”的语言结构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情感,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理而妙”状态有些相似。他能够以一种视觉和抽象的方式来看待和思考生活的细节,从而解开语言的束缚刘新印.朗吉努斯的崇高美在《文化苦旅》中的体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04):144-145.。“只有远远高于现实的构建,才有能力召唤后代。”等,这些语言的瑰宝是哲学之光,智慧的火花,总能照亮读者的内心。他使用语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的表达通常随着文章类型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语言风格与写作风格保持一致,让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产生一种特殊的氛围。刘新印.朗吉努斯的崇高美在《文化苦旅》中的体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04):144-145.在编撰《上海人》时,他还使用了很多矛盾逆折的语言形式,例如“上海人的眼界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这就是语言的矛盾,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方面说的是另一方面,矛盾是对立的、组合的,形成了完整而复杂的艺术格局。作者运用这种语言方式,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格局,鞭辟入里地剖视了上海人那种根源于特殊历史方位而造就的庞杂多面的气质品格。在语言的运用上,《文化苦旅》融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与现实、敏感性与理性、传承与创新,创造了一种深刻而轻松的对比鲜明的艺术语言。给人一种畅通但冲突,感情是真实的,思想是无限的。这是艺术辩证法在创造艺术语言中的一个革新任雪松.从《文化苦旅》中看余秋雨散文的价值[J].科技信息,2012(25):470.。任雪松.从《文化苦旅》中看余秋雨散文的价值[J].科技信息,2012(25):470.《文化苦旅》的结构方式典雅精利的语言锤炼、气势磅礴的行文气势、半谐半庄的哲学思辨、多种修辞雕砌的绚丽描绘,让《文化苦旅》一经面世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坛引起了极大轰动,有些学者甚至把这部作品放在当代文学史上相当显要的位置上,成为当代散文史上的扛鼎之作。余秋雨独特的文化散文结构方式,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不可思议的“文化散文热”,笔者将这种结构概括为三种主要形式:寻访式;多层次;聚焦式。寻访式在《文化苦旅》中,许多文章都是在描写山水、景观,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于景抒情。这种结构方式,是在探寻、访求中,把对客观生活的描绘和主观情思的抒写结合在一起,将感性和理性融为一体,蕴藏着多层次的内涵,有利于引导读者由表入里地寻味生活的底蕴。作者的叙述与话语在本质上是兼容的,相遇的场景可以产生一种自然的表达感。“橹声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动起来了。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化细流浚通的船。船头画着两只大大的虎眼,犁破狭小的河道,溅起泼刺刺的水声。”(《夜航船》)在这一点上,叙述和讨论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它们之间没有缝隙,所以读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奇怪。作者在对船老大家航船的“船橹”、“船头”的描述中,加进了“夜航船”带动“山村流动”的议论,并将这种议论与形象融合。航船承载着小学的师生们,来来往往,山村的人在流动,围绕着的人事流动,也是地方文化的流动,流动的起始不错是船头带动航船“溅起泼喇喇的水声”李华.余秋雨散文定中结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李华.余秋雨散文定中结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多层次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还运用了多层次的表达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层层推进的,在朦朦胧胧、影影绰绰的意象描述中。《莫高窟》就是如此,从乐樽和尚的奇遇到无数信士的朝拜,从作者的游览到外国游客的叠声喊叫;壁画色彩的各种变化也暗示着北魏、元代历史时期的时代和精神的不断变化、发展。又与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长城、阿房宫、滕王阁、黄鹤楼、都江堰等也进行对比分析。从多种纬度展现莫高窟的历史积淀,得出了一些历史名迹总能能够历史弥新,不断发展的结论王子涵.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赏析[J].青年与社会,2018(34):244.。王子涵.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赏析[J].青年与社会,2018(34):244.《牌坊》也是一样,就像一首美丽的朦胧诗。起初尼姑庵里有修女,后来修道院开办了一所学校,几个年轻女孩当了教师。我们对尼姑和教师的生活一无所知,她们都是很年轻的姑娘,但是身份与经历不同。作者在慢慢揭开谜团的过程中不时透露出一些线索:首先,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尼姑的花园,然后,教师发现了屋梁上的刺绣,也是尼姑绣的,至于这些老师,作者写道,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出身,没有家庭,也没有任何联系的亲戚或朋友,但在孤独的情况下,他们致力于抚养和教育孩子陈颖,程道光.余秋雨散文作品的模糊语义分析——《文化苦旅》的模糊语义[J].语文学刊,2009(11):43-45.。通过作者隐约的电梯,不难发现女性正在努力摆脱旧道德的束缚,争取更好的生活。陈颖,程道光.余秋雨散文作品的模糊语义分析——《文化苦旅》的模糊语义[J].语文学刊,2009(11):43-45.聚焦式作者还使用了聚焦性结构,直接切入主题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开封》为例。宋代有很多事迹,但作者只关注古塔,夸大了无数人为攀登它所付出的汗水。一方面指出了爬塔人的心情:“爬塔心理可以构成一种强烈的悬念线,塔顶塔尖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召唤。”同时分析了爬塔的历史发展,最后再以一种稀疏平常的心理将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又例如在《风雨天一阁》:“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作者一开篇便表达出这样强烈的追求感,让读者好奇这是一种怎么的阻隔。然后集中笔力续写了三四次“来去匆匆,始终没有去过天一阁”的经历,使得读者更加期待是怎样特殊的机遇让作者终于到了天一阁,有了这样一篇作品。决定造访天一阁的夜晚是这样的风雨飘摇,似乎映照着天一阁本身经受的风雨,两相对照,主题更加鲜明,读者的感受也愈加深入。这种聚焦型的写法,不仅在开头,还常表现在《文化苦旅》许多篇章的结尾上。如在《贵池傩》中,当余秋雨去贵池山观看傩戏仪式时,不禁要问:如何批判性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如何区分文化和迷信?毕竟,它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田林奎.精神的求索,艺术的张力——《文化苦旅》的再阐释[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11):88-89.。如在《废墟》中,余秋雨说到:“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这便是废墟的意义,是废墟文化的内涵,对废墟的探求,是为了观照现代。田林奎.精神的求索,艺术的张力——《文化苦旅》的再阐释[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11):88-89.《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审美情趣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非常注重突出“宁谧”、“宁静”以及“实在”,他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审美意境,觉得唯有宁静才是归处,喧嚣与浮躁会让现代人越来越堕落,唯有宁静才可以让内心得以安稳。他在《文化苦旅》中写江南小镇,并非和其他作家一样仅仅描写青石板、烟雨人家等,而是借助于对江南小镇静谧的描写逐渐追忆自己的童年时光,表达了一种对淡泊名利的向往。作者的笔下写的是江南小镇的普通生活,描绘出了一幅幅平凡而生动的画面。江南小镇所体现出的是知识分子对人性光辉的向往,当离开之后我们依旧会走进大都市的喧嚣,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始终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世俗中的诱惑就无法使我们的内心动摇,这也是余秋雨所着重突出的观点刘露.评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8):96-97.。他利用平和质朴的文字刻画出了一个具有深刻意蕴的江南小镇,让人们心驰神往。另外,这样的宁静观也反应在刘露.评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8):96-97.《沙原隐泉》这一篇章中,他认为现代人见惯了各种夸张的事物,他们只有接触到碧绿的泉水和静默的沙山以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天地的永恒和人生的意蕴。余秋雨先生这样宁静的审美观和我国古代传统儒释道文化具有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儒家提倡克己复礼,道家追求顺其自然,佛家主导吃苦修行,物质享受对于佛家来说是影响他们追求真理的绊脚石,而文化苦旅中的“苦”字也代表了这样的含义,余秋雨在追求文化灵魂的过程中尝尽了艰苦和磨难,但恰恰是这样宁静致远的人生观才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余秋雨的审美意境是一种向往安逸、朴素、平和。他强调和平与现实,这是因为他知道,无论生活变得多么喧闹和激情,生活最终都会变得平静和安宁。他认为,从喧闹到安静,从清澈到急躁,从善良到粗糙。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加敏捷,世界才会更加精妙,历史才会更加精彩。文化人格一个强烈的文化人格需要保持优秀文化成和继承和延续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可以说,范钦家族对这一精神内核的诠释是生动且全面的,所以有了令人震惊的《风雨天一阁》。余秋雨认为,这是“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他们的精神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典范,使文化良知依然不断散发着光辉。在《洞庭一角》中,余秋雨带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特斯安,他有着强烈的文化个性,宽广的胸怀,视野无边李晓旻.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主体精神[J].戏剧之家,2014(10):330。在洞庭一角,作者带我们参观了范仲淹的胸怀,吕洞宾的道家风格,秦始皇陵墓的石刻,小小的君山,表现了高贵的文化形象。李晓旻.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主体精神[J].戏剧之家,2014(10):330作为一名当代文人,余秋雨先生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中华民族的很多优良品质正处于逐渐流失的状态,我们仅仅能够通过古朴的卷轴或从老一辈述说的故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余秋雨的笔下,不管是被拷问或流放的苏轼,亦或是被免职的朱熹,还是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他们都拥有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这些文化人格能够称得上是现代人的学习目标,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会轻易的向生活和挫折低头。现代人往往缺少坚韧的内心和独立的人格。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闪耀着独立人格之光的人物形象,例如说军营中营造独立人文环境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小小佳人小小情的名妓苏小小、为报恩而专注相夫教子的白素贞,能够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看到闪耀着光芒的独立人格之花,也让他们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本体意识的醒世碑。余秋雨先生一心想要刻画一个健全的文化人格,进而希望可以让当代知识分子能够重拾文化灵魂和民族精神,让中华文化真正得以传承与弘扬。思想内涵这部作品称之为“文化苦旅”,我们能够从“旅”字看出当时余秋雨先生选择通过游记的形式来进行著作,同时我们能够从这部作品中各个篇章中看出其本身也属于游记的形式杨梦琪.沿着历史叩问浮躁的心灵——读《文化苦旅》偶得[J].课外语文,2017(02):164。然而当真正深入其中细细品味后能够了解到,余秋雨先生并未用过多的笔墨来记叙那些历史遗迹风景,而是通过游记的形式当成为创作的“外衣”。整本书都是透过历史文化遗迹来反映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在各个历史景观中基本上都融入了作者本身的精神情感。余秋雨先生并非是要到这些地方去旅游,而是与这些历史遗迹进行精神层次上的对话与交流,与他的精神世界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反复变动,但唯一保持不便的即是余秋雨先生对这些历史遗迹后中国文化的深深思考,在各个短篇中为我们抹去历史的尘埃,也为我们描绘出过去的历史事件,带动了每个人的思想情感,让我们能够主动的跟随作者共同来反思。杨梦琪.沿着历史叩问浮躁的心灵——读《文化苦旅》偶得[J].课外语文,2017(02):164结语由此可见,《文化苦旅》的艺术意蕴集中于文化良知的觉醒和文化人格的更新,表达了作者对千百年文化之旅的关注。因为他认识到,在我们的古代文明中,文明、愚昧、野蛮已经打了很久了,文明不会在每一场战斗中都被打败。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文化良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人格,就无法摆脱传承的负担尹婉婷.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1):29.。对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和精神苦难历史的民族来说,这无异于一剂良药,是一种长期的、根本性的启蒙。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潮流的结果。它是新时代漫长历史中冉冉升起的一盏明灯。尹婉婷.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1):29.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走遍世界各地,踏遍南北,亲自采访文化景观,这些都是他在旅程中诞生的艺术成就。他还对中外古今文化艺术有丰富的了解。这些篇章也是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与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对话的结果。另外还在于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创新和创造力。他一再强调文化就是革新创造。因此在《文化苦旅》的后记中说:“我已经料到,写出来的会是一些无法统一风格、无法划定体裁的奇怪篇什。”这其实也是他想要艺术革新的一种表现。参考文献[1]李华.余秋雨散文定中结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2]王子涵.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外墙防水保修协议书
- 2024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合同
- 2024年度专业消毒服务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五个股东间关于文创产业的投资与合作协议
- 2024年审计服务合同标的与服务范围
- 2024年定制窗帘安装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合同
- 2024年商业用房租赁协议标准模板版B版
- 2024年广告业供应商特定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事业单位协议流程控制与管理制度标准化版B版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
- word使用介绍课件
- 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创编方法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西科技大学
- 独蒜兰的繁殖管理
- 水处理药剂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表
- 绘本故事-彩虹色的花
- 2020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 华北标-12S4-消防工程-地方规范图集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